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后付明月一直是温婉的人,她也是一直是端庄示人。可在心中,对于那害得她失去了子嗣的幕后真凶,王后付明月是恨入骨髓的。

    这可是杀子之仇,于一个母亲而言,真是洗尽五湖水,也洗不清的仇怨。

    “金善德,或者说,环绕在金善德身边的那群失意的新罗国前贵族们,已经跟南韩国的王室勾连在了一起。”

    “这一出刺杀,他们都有份,都有参与。”刘长石说出了这话时,王后付明月是满目的不敢相信。

    金善德是谁?

    新罗国被流民攻陷了汉京城之前,逃出了汉京城的新罗国的王室成员,正确的说法,是前新罗国的王子。

    当然,这位王子,是被灭国的王子。

    金善德在东屠国的军队攻下了汉京城后,是最早投效的一批人的领头羊。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自然就是付明月的表哥。

    这一位金善德的父王,自然就是付明月母亲,那一位新罗公主殿下的兄长。

    当初,不管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了新罗国的疆域,还是为了给付明月这一位王后更多的助力,对于主动投效的,还有能力的人。

    刘长石自然是委以任用。做出成绩者,自然就是提拔。没能耐的,就是应该如何处理,便是按了东屠国的律法行事。

    金善德做为王子,得到了最好的教育,肯定是有才干。

    在东屠国内,金善德也是官场之上,春风得意的类型。毕竟,他好歹挂了一个王后的表兄的身份。

    “呜呜”

    付明月这一位王后捂了嘴,嘤嘤了哭泣了起来。

    只是在落了泪后,付明月在对着她的夫君行了跪拜之礼,她跪拜在他的跟前。不是以妻子的身份,而是以臣子的身份。

    “大王,我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请求您。”

    “赐金善德毒酒一杯,又或是白绫三尺。”

    “唯金氏的后裔,还望大王垂怜,哪怕流放一个荒岛,也请给金氏存一线的血脉香火。”付明月这一回,并不是绝情。

    相反,付明月是拿着她的夫妻感情,请了夫君留一些余地。

    这么做,其实付明月觉得,她自己过份了。

    斩草除根,才是王室的手段,才是最好的办法。只是,付明月想到了她的母亲,想到了幼时母亲那绝美的笑容里,总是对新罗国的王室里,充满无向的追忆与美化。

    付明月这般求情,为的是她早逝的母亲。

    她的母亲是新罗国的公主殿下,她恨新罗的大王,恨那等伤害了她祖父与父亲的新罗大王与新罗朝廷。

    可新罗国已经不在了。

    若让母亲的母族,绝子绝丁?

    付明月又是做不到的。

    “地上凉,你起来。”

    刘长石上前,去搀扶了他的妻子付明月,他说道:“你放心,这一事,寡人会指使了暗卫司的人。刺杀一事,是南韩王室所为。”

    “至于金善德?他将病逝于府第之中。其子嗣,全数迁往东屠岛居住。”

    刘长石安慰了妻子,说了他的安排。

    听得夫君的话,付明月顺势起了身。

    “夫君,让您为难了。”付明月还在落泪。刘长石已经伸手,为他的妻子擦拭了眼角的泪珠。

    “新罗国的疆域,刚刚建立了统治的基础。寡人岂能再让朝堂之上,出现了内乱的引子?”这是为了大局。

    刘长石也不可能把金善德的谋化曝露于天下人的面前。

    那金善德和他的同伙,自然得死。

    可死法,那也是另有他样。一切都是为了团结,为了东屠国的稳定。

    君王有时候,也不是想如何?便能如何的。

    新年伊始。

    宣文四年的正月。

    金善德这一位王后表兄,就是突然生病卧榻上。

    得王后的垂怜,太医前去诊脉,提出了金善德这位官员的病情并不严重,只要多多休养就能调养好身体。

    当然,那最好是换一个疗养之地。

    东屠岛做为东屠国的龙起之地,又是目前整个东屠国的疆域之内,最是宜人的地方。那是养病最合适不过了。

    王后发话了,便是赏了表兄一座在东屠岛星州城的府第,让金善德这位表兄去好好的休养。

    其后,君王也是下了旨意,同样是多有褒奖。

    不管真欢喜?还是假欢喜?

    君王与王后都发话了,金善德自然得离开了汉京城,真个去休养了。

    只不过,在金善德前脚离开了汉京城,后脚里他的家人是被暗卫司一起送上了一艘海船,准备全数送往了东屠岛。

    奈何

    不幸运的遇上了意外。

    金善德的家人遇上了海上风暴,海船沉了。

    在东屠岛养病的金善德,听到这等消息,一时急火攻心,当场的一口气没喘上来。也是不幸哀哉,一命呜呼了。

第153章() 
宣文四年;初春。

    荣娘总觉得最近有些不劲头儿。

    至于是哪儿呢?

    最初荣娘是没什么发现了;可慢慢的;她是察觉出了一些东西来。那便是她的儿子伯玉和儿媳妇明月的不劲头儿。

    这一琢磨;荣娘就是琢磨出了一些门道了。

    正因为琢磨出来了;荣娘反而不打算去打扰了儿子、儿媳。

    春三月。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三十六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三十一岁的生辰。也就是这蓬莱行宫的热闹一回,宫宴之后。

    在夫妻二人独处时。

    荣娘便是讲了心底话。

    “三郎,最近是不是有太多的官员出问题了?我指得不是那些汉京城的小官不吏;而是一些能来蓬莱行宫里请安的外命妇们的夫家?”

    荣娘就是这个方向,看出了问题的。

    来给她请安的外命妇,这人数儿不对头。

    要知道;曾经有一批人非常热络的。如今貌似消失在了荣娘这位太上王后的眼帘子里。想一想;那些外命妇肯定不会缺席了拍马屁,巴结上头贵人的机会啊?

    那么;那些外命妇集体没能出现了;只能说;大大的有问题。

    特别是这一群人的出身;还或多或少的以前总是团结在了王后付明月和宁国公主王遂娘的身边的。

    这

    缺了这一帮子捧哏的;那不是特显眼嘛。

    “是关于去年的那一场刺杀的事续,如今都是一一的落了幕布。”刘之烨在妻子荣娘面前;肯定不隐瞒啊。这是直接给了答案。

    荣娘一听后,更听了一个明白。

    “难怪了;难怪了;我说你怎么勾划掉了几个玉娘的备胎夫婿人选。赶紧也跟这事情有了牵连?”荣娘愰然大悟。

    “能入了伯玉的名单那些人倒没直接的牵连,可奈不住家中有人跟那些出问题有了太近的姻亲。所以,我得了伯玉那边的消息,就划掉了那部分的名单。”

    王室的静国公主,刘玉娘的夫婿人选。在太上王刘之烨的眼中,自然那是得仔细考量过的。

    “唉”

    荣娘一声的叹息。

    “这事情闹得现在了,还要让王室给某些人掩饰,伯玉和明月这两个孩子真是为了大局着想。就是苦了自个儿”荣娘自然没少听说了。什么大局为重的。

    可到底还是心疼自己的长子伯玉。

    “伯玉是一国之君,他考虑事情,肯定有他的打算。再则,朝堂上已经有了定论。去年的刺杀一事,是南韩国所为。”刘之烨给了这个答案。

    因为是这官方的答案。

    所以,不管面对谁?

    荣娘、刘之烨夫妻自然也要以这个答案为准。

    南韩国确实也是凶手之一,为何一定要坚持的把屎盆子扣了对方的头上?不外乎,就是刘长石需要团结了国内的力量。

    若是在上层真个大动手,太明显了,也不行的。那容易给外面势力以借口。

    对准了南韩国,不过是为了将来的动手,寻找了最天然的大义借口。大义这玩意儿,需要的时候,还是非常好使的。

    将来。

    在刘长石的眼中,来日方长。

    宣文四年。

    春末。

    等农忙过后。

    整个的东屠国又是准备起战争一事。目的更简单,就是东面的那一搓人啊,那可是新罗国最后没纳入统治的地方。

    若将东面彻底的纳入了统治,如此一来,东屠国就不会面对了两线作战的危机。

    这事关了大的战略,这也是为什么?

    刘长石目前跟南韩国就是打了嘴仗,派了官方的礼部小官,去占了大义名头,宣告一翻。实则全部的力量,那是集蓄起来,准备这一回东征定新罗国疆域的乾坤。

    前线的战事如何?

    荣娘是不懂的。

    可整个王室的目光,却是集中在了前线的战报之上。

    荣娘本来不是最信佛信神仙的,也是跟着参佛拜神仙。为的,就是求一个心安。

    战争啊。

    哪怕再大的把握,没到了最后揭晓的一刻?

    谁敢说,一定是绝对的胜利?

    只能说,机会大了,赢面大了,那就是狮子搏兔,用心全力的出击。

    夏。

    七月初一日,万寿节的汉京城,缺度了它的君主。这一天,刘伯玉、刘玉娘是过了十六周岁的生辰。

    当然,在明面上,刘长石过的是二十一周岁的生辰。

    哪怕没有了君主在,蓬莱行宫还是举行了小小的宫宴。也是热闹了一翻。

    只是饮宴之后。

    荣娘更关注了女儿刘玉娘的心情。

    “这一回,待前线的大军搬师回朝。玉娘,你的婚事就会订了下来。”荣娘望着越大越漂亮的女儿,心中全然的欣慰。

    “名册你也瞧了。到时候,那些优秀的东屠国爵爷们,肯定你也能一一瞧了眼。”荣娘自然是懂得,未来的女婿人选,女儿得先瞧了。

    “盼只盼,这一回,你的姻缘能一帆风顺。”荣娘是真盼着,女儿玉娘得一个如意郎君。那般的话,她的心底就是松快了许多。

    “母后”

    刘玉娘面色微红,可也懂得,她的爹娘为了她的婚事,已经操心许多了。

    只是

    在心中,刘玉娘猛然之前,想起来曾经的未婚夫谢世恩来。

    其实,谢世恩在刘玉娘的心底,真有不错的印象。奈何,如今两人隔了千里万里,自然不可能了。

    现实就是如此,非是人力能改变什么的。

    而且。

    刘玉娘觉得以谢世恩的年岁,如今怕也是成家立业了吧?

    他们终归只是各自的过客。

    彼时。

    原新罗国最东面的郡城。

    那里正在上演了一场的战争。

    当然,刘长石哪怕是君王亲征,他也只是掌握了中军,任由陆军的总部制定了谋划,按计划行事。

    整个陆军部,已经成长了起来。

    在和冷兵哭混搭的东屠国,整个后勤比纯粹的冷兵器战争,更依耐了后勤。

    因为,火药的消耗,这是大宗的消耗。

    可以说,一场的战争,没后勤的供应压力,这些原来在新罗国东面的势力,早被东屠国的兵力给碾压了。

    为何能苟颜残喘?

    不外乎,对于东屠国而言,一场战争打得是物资的消耗,是金钱的消耗。

    国库存打仗,那是有度量的。

    这支出与收获要平衡,总不能一气就把东屠国的国库,打一个破产吧?

    本来在郡城的守军,已经被打的没脾气了。为何?

    围点打援,围魏救赵。

    东屠国的野战,在有过交战的势力看来,那就是天下无双。

    为何?

    无它。

    近战是步兵的大方阵。以及护了侧翼或是短身接战的刀盾兵。

    中程是刺刀加。

    远程?更有火炮的威力无双。

    至于补刀者,更有骑兵的守护。

    若非国力有限,军力有限。其实,在合理的布置了军力时,东屠国更有加大了的运用。如今限制的?

    无外乎钢铁与兵器坊的规坊。

    当然,这更是时代技术还需要进步。

    “报。”

    近身随侍的翰林在接过了陆军部的传令兵,呈上了最新的战报后。就是递到了君王的面前。

    刘长石瞧了一眼后,又是站在了舆图前,看了关于陆军部之前的计划。

    这一看,刘长石就是心中在沉思了。

    目前看来,自然是好消息。

    正因为是好消息,刘长石更没有太多的得意妄行。

    当然。

    这一位君王更不会胡乱指挥什么。

    这等打仗之时,已经行了计划。那么,就是按陆军部的方略进行了汇战。

    一切铺开了,打的是综合的军力与国力。胜利的天平,在刘长石的眼中,肯定属于东屠国。因为,为了这最后的决战

    东屠国在前面的时间里,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以前的优势,不过是为了决战之时,谋得了更多的筹码。

    “报”

    又是捷报来。

    刘长石大喜。

    当场就是给有功战士,吩咐记大功。

    因为。

    新罗国的疆域之上,最后的一座城池,也是打开了城门,迎接了它的新主人。

    胜利,胜利,胜利。

    这等字眼儿,充满了刘长石的心头。

    万寿节。

    这个万寿节,大胜是对刘长石而言,最好的生辰之礼。

    城池在手。

    一些小势力,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崩哒不了多久。在纳入了东屠国的统治之后,再是打扫了后续便是。

    目前大局定了,战略赢了最大的筹码。

    剩下来的,就是打扫了战场的事情。

    不光是君王欢呼,所有的将士也是高兴。肯定是要大赏的。

    事实上也是的。

    宣文四年。初秋。

    君王搬师回朝。

    这意味着,曾经的新罗国的疆域,已经完全的纳入了东屠国的统治范围内。刘长石这一位君王,终于有了他统治的国度。

    不再是曾经的一个座小小海岛,而是真正的在大陆上,有了属于他治下的国度。

    东屠国扩张之路,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我来,我见,我征服吗?”

    在归途之前,刘长石莫名的想起了,那位“x”先生记忆里,那一位所谓的亚力山大大帝的名言。

    “不,不只是征服,我要这治下的疆域与土地,牢牢成为我的新帝国的基石。”刘长石的野望,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王国。而是一个辽阔的大帝国啊。

第154章() 
蓬莱行宫。

    荣娘正与婆母刘王氏、亲娘赵春花;以及一堆儿的外命妇们;那是聊天打发时间时。

    宫人来报了喜讯。

    “大王领着禁军;已经离汉京城不过一天的路途?”

    太王太后嘴里说着宫人的禀报;满面的喜色。

    “太好了。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儿。”在太王太后身边;凑趣儿的宁国公主王遂娘赶紧发表了自己的态度。

    “恭喜太王太后;恭喜太上王后。大王归来;真是天大的喜讯儿。”

    “恭喜太王太后,恭喜太上王后”

    “”

    一堆儿的外命妇,能来了蓬莱行宫参加了小型的聚会的外命妇;自然真是些有门路的。这时候,没人傻得不说了好话。

    在场的人,人人都是喜气洋洋。

    当然;荣娘是真高兴。长子归来了;前线又是早早传了大捷,这等归来。宫里宫外;整个汉京城的热闹;荣娘能想像的到啊。

    “好;好。”

    荣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