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
宫人有些迟疑,可在旁边守护的侍卫瞪视下,倒底不敢有什么异样的举动。唯有恭敬的接了那盏酒,饮了下去。
稍片刻后。
宫人口吐黑血,倒在了大殿之上。
“啊”
勤政殿内,一片喧哗声起。
文武大臣们的脸色皆是变了。
这一盏酒原来要喝的主人是摄政王,如今摄政王未饮,代饮的宫人死了。在这皇后大典册封仪式后的宫宴之上,出现了人命官司。
这真是让在场的众人生出了莫名的不祥预感。
“来人,护驾。”
摄政王赫然起身,一声利喝。
护卫应诺,当场从怀中掏出了号角,咆咆的吹了起来。
稍片刻,整座勤政殿被众兵团团围了起来。一时间,肃杀之气,弥漫了整座皇宫。
兴宁帝在兵将围了勤政殿之时,脸色变得苍白起来。他望着摄政王起身,在护卫的拥促之下,从丹台的玉阶之下,一阶一阶的走了上来。
“皇叔”
兴宁帝唤了一声。
摄政王目光冷然。
“圣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话,想与本王讲一讲?”停在了兴宁帝两步开外,摄政王左右两侧皆是亲卫守护。摄政王开口,吐了这等话。
那语气冷冽若冰。
兴宁帝讷讷无言,他似乎想狡辩什么,张嘴儿又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讲?
彼时。
昭阳殿。
刘遂歌刚接受完了外命妇们的朝贺。
这可谓是她这一生最荣耀的时刻。刘遂歌心底里,带着激动与欣喜。
在外命妇朝贺结束后,皇宫后苑的宫宴,也是开始了。借着这点子时间,刘遂歌准备回了寝宫内,去专门的妆室,重新补一下妆容,以及换一身吉服。
之前的祭祀与大朝贺,那朝服是正冠。
这会儿,在举行了后苑的宫宴,倒是吉服穿戴着,总是轻省一点儿。
就是刘遂歌换了吉服,重新回了宫宴的昭阳殿的正殿之中时。她隐约听到了号角的声音?这怎么可能?
号角可是战场上的指挥信号。
“嬷嬷,可听到了什么异样的声音?”刘遂歌还是问了身边的掌事嬷嬷。
“奴婢愰乎里,听到了呜呜的声音。”掌事嬷嬷如实回道。
刘遂歌沉默了一下。
尔后,她道:“嬷嬷差人去提醒一下,今个儿宫中正是庆典,倒是注意一些。莫是打扰了圣上与朝中众位大人们的兴致。”
有刘遂歌此话。
掌事嬷嬷自然是应承了。
就是掌事嬷嬷刚刚吩咐了宫人去传话办事儿。才是回来复禀了刘遂歌时。有杀气腾腾的大队兵将来,一下子围了整个昭阳殿。
一时间。
外命妇们俱是花容失色。
那些兵卒,人人身上都带了血腥与杀气。哪是后宅的贵妇们,平日会接触到的?
这会儿,人人都感觉到了宫中出事儿了。而且,不是小事情,是天大的篓子。
“尔等何人,居然擅闯昭阳殿?”
“可知这里是皇后娘娘的寝宫,尔等居然敢惊了凤驾?”掌事嬷嬷是宫里的老人,这会儿,那是一出马,就是利声喝话。倒没弱了宫中老嬷嬷的风采。
兵卒之中,一个领头小首领出来。他一身的铠甲,八尺男儿。在此等地方,倒是显得份外的引人注目。
“臣禁卫军统领值事何琢,拜见皇后娘娘。”
“臣奉上命,调动麾下前来守卫昭阳殿。此乃上官授予的令牌。”小首领将令牌一展示后,就是挥手,对围了昭阳殿的兵卒,说道:“依令行事。”
“诺。”
众人齐喝。
此时,被晾了那儿,满面难堪的刘遂歌,只觉得天塌地陷。
刘遂歌已经从禁卫军的态度中,品出了一些真相来。她知道,朝堂之上,不,应该是勤政殿出事情了。
只是不知道究竟牵连多大的范围?
这一回,她这个还没当了一天的皇后娘娘,会不会落得万劫不复?
刘遂歌亦是不知道的。
“嬷嬷,扶本宫回寝殿。”
刘遂歌吩咐了一句,她挺直了腰杆儿,在掌事嬷嬷的随侍下,离开了昭阳殿的正殿。这时候,每踏出了一步,刘遂歌都是强自让她自己镇静。
第37章()
皇宫;勤政殿中。
兴宁帝已经瘫软在了龙椅之上。他的旁边两步开外;摄政王见兴宁帝一直没回答了他的问题;摄政王司马铭就是严肃的站了那儿。
直到了整个勤政殿内;安静得鸦雀无声。
“圣上受了惊吓;扶圣上回后殿歇息。”摄政王一声吩咐;自有亲卫上前去搀扶了兴宁帝。至于兴宁帝的贴身太监;这会儿,都是吓得站了一旁傻愣着。
文武大臣中,有些人的面色是变了几变。
到底没哪一个忠心于兴宁帝的臣子;是站出来,为帝王讲了忠贞之语,反驳了摄政王的话。兴宁帝本来还想挣扎一下。
结果一瞧这架式;兴宁帝也没敢多再折腾了;直接就让摄政王亲卫给送到了勤政殿的后面寝殿去了。
“请太医去圣上诊脉,记得开了安神汤。”
“圣上万金之躯;不能有什么意外。”摄政王这话一出来;自有亲卫又应诺;依言去办事情。唯那些离得听些;听清楚了摄政王说话时的语气的人;已经明白了许多。
夏,六月;刘氏的立后大典上,兴宁帝受了惊吓。据朝廷公布的消息上讲;是册封皇后的大典之后的宫宴上;有刺客要行凶。
摄政王英明神武,护了圣驾。
然后
然后,朝堂上就是有人上奏,上立后大典没有举办完全,因为次日本来还要进行祭祀。刘皇后要以继后的身份,再给司马氏的祖宗们祭祀血食香火的。奈何
兴宁帝受了惊吓,已经病倒了。
所以呢,刘氏的皇后身份,不合礼仪。举行了一半的立后大黄,新出炉的刘皇后娘娘还得补足了仪式,才可以享受了皇后的超规格待遇。
皇宫。
昭阳殿。
掌事嬷嬷把朝堂上的纷争,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刘遂歌听。
“看来某些人不想给本宫一份体面收场啊。”刘遂歌已经听出了太多的东西。只是,她能如何呢?
刘氏一族已经在大魏朝的南下中,败落至厮。
刘遂歌的士族出身,就是一个空头的牌子。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之中,完全没什么实质的作用。更何况,王氏一族的嫡支不会为了她跟摄政王较板的。
相反,王氏一族卖了她这个一天的皇后娘娘,倒可能从摄政王的手中得了便宜来。
“娘娘”
掌事嬷嬷还是想说些什么?
刘遂歌摆摆手,道:“嬷嬷,不用多讲了。”
“本宫差人去求情,希望让本宫去给圣上侍疾,这等后妃的本份都让驳回了。嬷嬷,你说说,本宫还能再求什么?”刘遂歌说的话,有例有据。
掌事嬷嬷也是沉默了下来。
之前。
昭阳殿让兵卒围了。
后来,勤政殿传来了确切的消息,说是抓了刺客。
外命妇们这才得已出了宫,当然,人心不稳是肯定的。这等风波诡异之下,刘遂歌又不是傻子,她自然要做一些小试探。
试探结果,一点了不美妙啊。
兴宁九年,夏,六月。
建业城内,气氛紧张着。因为,这些日子里整个建业城都是被摄政王的亲军接管了城防的工作。
整座城池,貌似像军管。
市井百姓生活在天子脚下,也没真傻的人。特别是立后大典被驳斥,刘皇后被披露不得享受皇后的待遇,依然领受了德妃之尊。
再加上兴宁帝病了,天子不再上朝,刺客宫中行刺当场死亡。朝廷又是下旨,在建业城大搜捕之类的事宜。
这闹得整个建业城是人心惶惶。
建业城,外城的西区,梧桐巷子尾。
夕食后。
荣娘借着亲娘赵春花早早睡下了。她就是寻了刘之烨说悄悄话。
两人在院中,小声的唠叨着。
“三郎,你准备怎么办?”荣娘问了话。
刘之烨似乎在思考,他想了片刻后,才回道:“静观其变,我暂时也没什么好法子。宫中的消息,传到外面了总会失真。”
荣娘听后,点点头,又问道:“要我想法子,给你娘递了消息吗?”
刘之烨摇摇头,他说道:“敌人在明,我在暗。这本是好事。荣娘,咱们不用多做什么,我没料错的话,娘和姐姐身边肯定有别人的眼线。”
“这等时候,我若不掺合进去,也许能给娘和姐姐多些退路。”刘之烨不会忘记了,刘氏一族的覆灭,还有敌人。
娘和姐姐两个弱女子,在皇家的漩涡之中,反而会让某些人有忌讳,不敢真正的胡乱出手。他若出现,就未必是那般样了。
“”
荣娘这时候没多讲什么,她只是有些吃惊于刘之烨够冷静。
不过,旁观者清。也许不掺合了皇家的斗争,也许真的好些。毕竟,他们若有余力,在其后也能伸了援手。
若大家都是一起倒霉了,倒真是要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其后的日子。
荣娘对刘之烨用了更多的细心。荣娘倒是发现了,刘之烨似乎一直在做了豆腐小买卖时,也在打探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也许
荣娘想,也许刘之烨不是不想给他娘和姐姐帮忙,而是在权力斗争面前。似他们这等人物,太弱小了。连掺合进去的可能,都没一星半点儿。
飞蛾赴火,就是自取灭亡。
于无上的权柄而言,他们就是飞蛾,就是蝼蚁吧。
兴宁九年,六月下旬。
兴宁帝驾崩。
摄政王司马铭在宗室与文武大臣的拥护下,登上了帝位。
至于兴宁帝留下来的嫔妃?
那些没有生养的嫔妃们,全数让送到了皇家道观中出家,为帝王守节。后半辈子,也就是青灯素食,了此余生。
刘遂歌在昭阳殿中,听到了圣旨。
听完后,她惨然一笑。
因为,新登大宝的司马铭显然不承认了刘遂歌是兴宁帝的继后,而是依然称其为刘德妃。哪怕是诸位嫔妃之首,德妃依是皇家的妾。
皇后在帝王驾崩后,可于皇宫中留下来,继续享受了荣华富贵的供奉。
嫔妃则不行。
“娘娘”掌事嬷嬷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显然,这不光是为她自己,更是为了刘遂歌。明明是皇后之尊,却被新帝乏指为先帝的德妃。
这不是作贱娘娘吗?
刘遂歌能如何?
她不过一个弱女子,在皇宫后苑里,还是只能顺从了帝王赐下的命运。
兴宁帝已经不在了。
兴宁帝死去的真相?
刘遂歌连想都不敢多想,就怕某些人觉得她知道的太多,而灭了口。毕竟,她活着,哪怕是一个德妃之尊。好歹总能让母亲刘王氏有些安慰。
若她死了?
岂不是让母亲刘王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兴宁九年,六月下旬。
新帝司马铭登基为皇,改年号兴宁,为太和。兴宁九年,亦是太和元年。
入秋。
建业城变得秋高气爽。
适时。
刘之烨拿出了他的积蓄,置办了聘礼。
“姑母,聘礼与聘书,我已经一一准备妥当。媒婆与保媒人,也是请了齐整,如今我想娶荣娘,请您成全。”刘之烨在查清楚了姐姐的下落,还有他娘一切平安后。
他没有冒冒然的去认亲。
刘之烨想知道了,谁是谋害刘氏一族的凶手?
这一年事情没弄一个明白,他有些胆怯的。怕去认亲了,也许给他娘和姐姐会带来麻烦。再则,他更想娶了荣娘。
若是回了他娘的身边,刘之烨又不傻,自然明白到时候再想娶荣娘怕是千难万难。
到不如落地生根,生米煮成熟饭。
刘之烨是一个聪明的少年郎,自然是明白的一个道理。那便是若不从心意,一辈子都不得心安。
媒婆,刘之烨是花钱请的官媒。
何媒人是请的梧桐巷子这一块儿的里正。当然,也是有谢礼的。
应该过的六礼,刘之烨不会省了。他要六礼想聘,迎娶了荣娘。这样的话,荣娘就是他合法合礼,合情合义的嫡妻。
将来就不会再落了什么麻烦。
赵春花瞧着求亲的刘之烨,她是欢喜的。
话说,等这一天,赵春花已经等太久了。
“好,好。”
赵春花笑得开心。旁边送了聘礼来的挑夫,早是得了喜钱,已经离开了。这会儿,留下来的是官媒和保媒人。
大家伙在赵春花的跟前,自然都是说了好话,讨喜的吉祥话更是唠叨了一萝筐。
毕竟,不管是官媒,还有保媒人,刘之烨的好处一奉送上。看了谢媒礼的份上,又是成了一桩姻缘,这等喜庆事情,人人乐得添了好话。
于是。
太和元年,秋。
八月时。
荣娘和刘之烨的婚期定了下来,比较匆忙的。
在这个九月,就会举行了正式的婚礼。
要成婚了。
赵春花留了女儿荣娘在家中绣了嫁妆。
至于刘之烨?
刘之烨还是继续的做了豆腐买卖。到底在养家糊口了,肯定得赶紧多挣些银钱。
八月下旬。
夕食时分,刘之烨归来。
他还是给荣娘带了小礼物,是几卷颜色鲜亮的彩线。
“荣娘若要绣衣裳的图案与花纹,这彩线最能配色。”刘之烨悄悄递了彩线给荣娘时,还是避开了姑母赵春花。
就怕着姑母唠叨了,他又是破费银钱。
第38章()
有人说;女人一辈最美的时候;就是她出嫁的那一刻。
旁人是否如此?
荣娘是不知道。
不过;在出嫁的那一天;荣娘对着铜镜欣赏了她自己的容貌时;倒是觉得一眨眼间;她似乎已经熟悉了这一世她自己的容貌。
也觉得就是她的脸。
前一世的一切不幸福已经慢慢的开始变得模糊了。唯有那些幸福的记忆;还是留在脑海中,偶尔里拿出来回味回味。
“荣娘今个儿真漂亮。”
赵春花望着抹了浅浅的胭脂,画了新娘妆的女儿;脸上还是欣慰的神情。
“真是太好了,娘的荣娘要出嫁了。”
赵春花是高兴。
这不,赵春花这会儿说着话;说着话;就是哭了出来。当然,不是伤心;而喜极而泣。荣娘一瞧着这模样;傻眼了。
话说;她虽然出嫁了。可她依然住自己家。
没错;就是这样啊。
到时候喜轿;也是绕了梧桐巷子周围一圈儿,又是抬回自家来。这算是走一个过场吗?
当然;今天会请了梧桐巷子里的领里做客,请大家来吃了喜酒。于是;荣娘完全没有别的新嫁娘;出嫁时的哭泣感觉。
她感觉,她出嫁了,跟没出嫁也没什么区别吧?
“娘,今个儿大喜,你莫要哭了。”荣娘劝了话,道:“女儿和三郎还是承欢您的膝下,咱们一院子里住着的。你啊,真别伤心。”
“娘这哪是伤心?娘是高兴。”赵春花反驳了女儿的话。
此时,院中传来了喜乐声。
“吉时到了。”喜娘这时候进屋了。招呼着赶紧的,给荣娘盖了喜帕子。
尔后,在喜娘的搀扶下,荣娘出了屋子,到了院外上了喜轿。话说,这一天,荣娘和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