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我在,若我活着,我自然想独占了夫君你啊。”

    “夫君,你永远不会明白着,我的嫉妒与贪婪。我就是心心念念着,恨不能与夫君你一生一世,一双一代人。”付明月突然说了,她的醋意。当然,这也是她的爱意。

    她敢说了。

    是因为她知道,她的夫君给了她这等机会。

    她不想错了。

    她知道的,以她的夫君的骄傲,他给的机会,永远是弥足而珍贵的。

    付明月是一个懂得抓住了机会的女子,就像当年,在那一场的海难里。她想抓住了,那个救她的英雄一样。

    她啊,也是一个勇敢的女子,爱了,就认了。

    “好啊,我答应你。其实,明月,你想说,你心悦我,亦如同我心悦你一般样的。”刘长石搂了妻子。

    这时候,刘长石觉得,他不搂着妻子,同样的,他也是在安慰了他的妻子。

    这一刻。

    刘长石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那个高丽国的使节团,注定了要失望啊。

    东屠国并不想暂时的入局了。因为,刘长石觉得东屠国以一座岛,吞并了曾经的新罗国的疆域,这需要时间来治理。

    一些政策的实行,更需要了一些时间来梳理。

    特别是关于工业与商量的布局,刘长石更需要时间来执行了安排的政策。

    要知道,工商与农业,在刘长石看来,那是需要并重发展的。东屠国,那需要更光明的未来,去迈向了,走进新时代的关键一步。

    那个时代,就是工业时代的启萌与发展啊。

第164章() 
宁国公主王遂娘在今日从王宫归来后;她先是关心了儿子王知源的学业。尔后;又是关心了儿子王知源的身体如何?

    在嬷嬷的禀报声里;王遂娘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若说王遂娘这一生;那也可谓波澜起伏。

    幼时;是刘氏一族的庶房嫡女;那时候;也是被娇宠着。在亲爹逝后,在弟弟失踪后,那些日子里王遂娘的日子叫一个难熬。

    至于后来进了大晋朝的后宫;成为了嫔妃。那些日子王遂娘都不想回忆了。没什么甜蜜的时光,留下来的全是阴暗的回忆。毕竟,在皇家道观中;当了道姑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那时候,满心满愿里全是复仇。

    再到弟弟失而复得;再到母亲刘王氏给予了她新生。她从那个道观逃了出来;她嫁进了谢氏

    其实;那时候的王遂娘也是盼过;恩恩爱爱;夫妻美满一生的。

    奈何天不从人愿。

    王遂娘仔细想来,如今的日子不错。她成为了东屠国的宁国公主。上有母后宠着;下有儿子知源能指望着。

    王遂娘觉得在这公主府中,她自然是当家做主的人。

    挺好的日子。

    王遂娘正是琢磨了;又是想念着如何讨了母后的欢心时。有仆人来禀话;说是有人递了名贴求见。

    王遂娘从嬷嬷手中,接过了名贴。

    接过来一瞧后,王遂娘冷笑一声,道:“哟,这是拜到了本宫的名下。真是会钻营。”若以往,王遂娘是哪得管了此事的。

    可王遂娘想到了母后的叮嘱。

    太王太后打从付王后这个孙媳妇怀孕后,还是霸占了君王,就是心生不满了。为何?

    不外乎,刘氏一族的子嗣,在太王太后看来太少了。儿媳小萧氏,太王太后压不住了。谁让小萧氏是君王的亲娘。

    太王太后这个祖母总要给了体面的。于是,在孙媳妇身上,太王太后打的主意自然就是盼着,让君王多添了王嗣。

    在大户人家里,特别是士族之中,这妻子若是怀孕了,肯定是要让夫君多了红袖添香的角儿。当然,这是妻族比不过夫族的。

    若是要靠了妻族的男子,肯定不会如此的不识趣儿。

    可王室之中,谁最尊贵?自然莫过于君王。

    太王太后这自然就是想着,孙媳妇付王后不好侍候了当大王的长孙。这不,就是想着给长孙多添了解语花。

    在太王太后眼中,孙媳妇独占的王宠,这真是太不贤惠了。

    奈何啊,太上王后这个刘王氏的儿媳不这么瞧。这不,一直以来,太上王后小萧氏给付明月撑腰了。

    王遂娘也不乐意了,开罪了太上王后小萧氏这位弟妹。

    如此就是含糊了过去。

    可这一回,高丽国的公主殿下想和亲,这事情没瞒了人。不光是宫外有消息传出了,便是宫里的太王太后也知道着。

    王遂娘自然在母后那儿,知道了母后动心了。

    母女一体,王遂娘肯定是要站了母后这一边的立场啊。谁让她如今巴巴着,就是想讨好了母后。也多得一些体面。

    “罢了,请进来吧。”

    王遂娘想了想,还是给了体面。

    这拜贴啊,来人也简单。就是那高丽国的公主殿下。

    当然,对方是送礼来着。王遂娘不打算拒绝了,她就是想瞧一瞧,这高丽国公主长得如何?容貌可是绝色佳人?

    若是容貌不出众,王遂娘就得去劝了母后甭多花了心思。

    要知道,女为悦己若容。

    若是连容貌都不出众者,在后里想站稳了脚跟,真是痴心妄想。便是连容貌上佳的美人儿,在后宫都可能香消玉陨了。

    何况,连容貌都没人的素人?

    约是过了小会儿。远远的,有微风吹入了堂屋内时,那袅袅的香气,已经传来。

    王遂娘见到的,是一个美人儿。

    她的装束,非是中原女子的打扮。

    她的容貌也是甚美甚美,在王遂娘的眼中,可谓凭生难得。只是,王遂娘瞧着这位所谓的高丽国公主殿下,总觉得这气质有些不妥。

    想了想,再是仔细的打量。

    王遂娘瞧出了,哪儿不妥当。

    这位高丽国的公主殿下,气质太冷了一些。像是一个冰山美人儿。

    那不笑的模样,似天仙,却又似乎离着红尘疏离了。

    “”

    那高丽国的公主福了礼,说的话语,却不是中原的话儿。那似乎是高丽国的语言。王遂娘自然听懂的。

    王遂娘心中有些冷笑。

    这高丽国都是好胆,都要和亲的女子,连中原话都不会讲?

    还想和亲。

    确定是和亲,不是结仇?

    要知道王室的教育,岂会真个不教导了中原话?

    想侄媳付王后也是曾经的州胡国的公主殿下,还是一个尔尔小国,那中原话亦是不错的。与侄儿伯玉这位大王也是琴瑟合鸣。

    王遂娘在琢磨了,这位高丽国的公主殿下究竟是真装傻?还是真傻?

    “给宁国公主殿下请安,殿下万福金安。”

    高丽公主旁边的嬷嬷是给翻译了话语。王遂娘心头不喜,面上不露了声色,笑道:“本宫是东屠国的公主,你亦是高丽国的公主,无需客气。请坐。”

    二人落座了。

    能聊什么?

    语言不通,自然就是交流一下东屠国、高丽国的风土人情,还有相互攀谈了一些好话。

    貌似这等牛头不对马嘴的,王遂娘也是有些兴致的。那位高丽国的公主殿下,似乎还是一些颇性子不错的娴雅女子。

    哪怕气质少,是真冷清了一些。

    等到这位高丽国的公主殿下离开后,王遂娘还是笑着送了客,送到了中门之外。

    直到这位高丽国的公主殿下离开后,王遂娘笑着与嬷嬷说道:“这位高丽国的公主殿下,似乎性子挺讨喜的。至少,交流之后,还是一个心地不错的。”

    “是啊,殿下觉得好,自然亦是好的。”

    嬷嬷回了一句。

    又是在中门处站了小会儿,王遂娘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劲头,可她想了想,总没思考了出来。于是,她便是领着嬷嬷和侍候的仆人,是回了屋内。

    离开了宁国公府的马车,在汉京城的街道上,往礼藩院的迎宾客栈驶去。

    那马车内坐着的,聊了高丽国的公主殿下外,还有旁人的。那是一回覆了面纱的女子。她有一双非常美现的眼睛,像是星光倒映的眸子。

    “师傅。”

    高丽国的公主殿下唤了一句。唤了那有一双美眸的面纱女子。

    这时候,二人交谈的是高丽语。

    “殿下,见到那位宁国公主了?如何?可能从此人的身上打开了缺口?”被高丽国公主尊为师傅的女子是问了话。她的声音如朦胧了一层的月纱一般,总带着飘渺的神仙之感。

    “见了,应该能有机会的。”

    高丽国的公主又有些迟疑,说道:“只是这东屠国真那般重要吗?师傅。”

    “殿下,高丽国的龙气在衰竭,王室在寻了最后的援军。”这位面纱女子一声轻叹,她的眉语之间,有轻蹙,也是莫名的有了一些哀伤之意。

    “你我皆是王室的后裔,岂能坐视了高丽的覆国之危?”面纱女子似乎有万般决心的说道:“你我皆是背水一战,为王室的存亡尽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这二人。

    一位是当今高丽王的女儿,被正紧册封的王室公主,有封号唤和淑。

    另一位被尊为和淑公主的师傅,有一个道号唤仙清子。

    汉京城。

    王宫。

    若论东屠国的社稷安危,与天下治理,那自然是权柄掌于君王刘长石的手上。

    君王有军卫司、暗卫司、龙卫司当了眼睛与手臂,那自然是耳聪目明的。这三个暗探的机构,各有争斗,又是彼此多有合作。

    在这等基础之上。君王方是不怕被臣下蒙蔽了。

    “倒是小动作太多了。”书房内,刘长石看着暗卫司的回禀秘奏,对于高丽国的使节动向,那是一清二楚。

    “余大海。”

    “臣在。”

    这时候,暗卫司的首领余大海自然是恭敬的听了君王的吩咐。

    “传令下去,让暗卫司里的供奉出手吧。这高丽国前来的人,倒真是鱼龙混杂啊。”刘长石在秘报里,已经看出来了。

    这高丽国的使臣中,有些方外之人。

    这样的人,自然要专业的人手对付。在东屠国内,自然也有这方面的好手。那可是三大情报机构中,都有此类供奉的。

    “臣尊旨。”

    余大海对于君王还乐意用了暗卫司,那自然是高丽的。

    说到底,之前余大海捅了搂子。如今君王乐意用,他自然恨不能使了全部的力气,去办好了差事。

    在君王身边,似余大海这等从龙早的老人,肯定格外有些恩情的。

    可君王的恩,也不是无限的。

    那得用好了,若不然,你再是忠心,可老办砸了君王交待的事情。那也是会前途到头的。

    对于一个年富力强的高官而言,政治上的仕途就是他的第二生命。这等政治上的生命,那是世间最好的药,那是可比神仙妙方。

    为何?

    因为权力的魅力,无限的强大。

    余大海肯定是盼着,暗卫司在他的手中,办好了君王的交付。尔后,更多的讨了君王的欢心。

    要知道,暗卫司的权利,那是可以无限大,亦可无限小。

    这完全看了,君王的满意与否?

第165章() 
宣文六年;春。

    十三岁的奉国公爵萧仲玉在午后;带着十岁的三弟平乐伯爵刘叔玉;十岁的四弟安乐伯爵刘季玉;还有十岁的表弟王知源;以及伴当是离开了王宫;在汉京城的街市上闲逛。

    说是闲逛也不对。

    四个少年郎;这是在挑了礼物。

    因为,马上就是太上王和太上王后的千秋寿辰。

    作为晚辈的孝心,四个少年郎自然是想挑了一些有新意的;能代表了他们的礼物奉上。

    整个汉京城,在这个春自然是热闹的。四个少年郎,再加上伴当;那也是呼啦啦的一群人;还是颇热闹极了。

    在一家卖了文房四宝的书楼前,四个少年郎全是停了脚步。

    “咱们进去看看吧。”萧仲玉是四个少年郎里最年长的;他提议道。两个亲弟弟以及一个表弟;自然都是同意了。

    太上王刘之烨是一个颇爱读书的人;这送了文房四宝也是应景。瞧着这书楼的规模不错;经营的也颇是有新意的样子。

    四个少年郎自然是来了兴趣;便是提步入了内。

    书楼内,全然的古色古香;也是一派的文人雅趣。

    没人大声的喧哗,进内后都是仔细的打量着一切的布局程设。奉国公爵萧仲玉就是与弟弟、表弟说了一句。

    四人就是分开各挑各上眼儿的东西。

    萧仲玉顺着博古架往里走;在那书籍摆的一个拐角处;遇上了一位女子。

    那女子真美,美得似乎仙人。让萧仲玉不由得,就是多瞧了两眼。似乎是萧仲玉打量的目光,也惊到了对方。

    对方抬眸一望时,萧仲玉只觉得脑海里飘飘然一轻。他有一种感觉,这个姑娘就像是命中注定了,会让他喜欢一样。

    莫名的就是心动了。

    只是,萧仲玉想到了自己的身份,他亦自认为,他长大了。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在这个时代,应该议亲了。萧仲玉不是无知小儿,所以,他更清楚着他的婚姻,那是成就两姓之好。

    王室的婚姻,哪怕他是一位公爵呢,也不可能草草定下了婚事。

    又或是者父王、母后宠爱,王兄多有怜恤,那他这个弟弟也是要多有体量的。体谅了长辈们的不容易。

    “公子可是瞧上了我手中的书籍?”

    那位姑娘问了一句,让傻愣那儿的萧仲玉回过神来。尔后,萧仲玉莫名的觉得,这位姑娘的声音真好听。

    明明冷清着,明明语调平淡着,那似乎带着微微寒意的语气。可依然让萧仲玉觉得这位姑娘许就是面冷心善的一类。

    萧仲玉给对方脑补了一个好印象。

    少年怀春总是诗啊。

    “是,是啊。”萧仲玉有些羞愤了,他到底还是顾惜着自己的体面,忙是整理了情绪。萧仲玉依着姑娘的话,回了同样的意思。

    可心中,萧仲玉有些对他自己失望了。

    “殿下,应该离开了。”许就是这个时代,一位带着面纱的女子出现了。她出现在了姑娘的身后,提醒了一句。当然,这话没有用了中原语。

    萧仲玉也听不懂那是什么方言,他有些蒙圈儿。他只是见到了,那位他心悦的姑娘,就是跟着那带了面纱的女子离开了。

    当然,离开前。带着清冷气质的姑娘,把手头本来选中的书籍又是递到了萧仲玉面前的博古架上。

    “既然你喜欢,我便割爱吧。”

    “其实,我就是顺手拿了它”清冷的姑娘,正是高丽国的和淑公主。这会儿,随着她的师傅仙清子道姑是离开了。

    萧仲玉发现,他头一回心动的姑娘,他来不及多搭了话。

    他们就是分开了。

    萧仲玉亦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家居何处?她可否有了意中人?

    一切一切就是一场巧遇,匆匆相遇,匆匆分开。各自再继续过了各自的生活。

    这一日,萧仲玉和弟弟、表弟挑了给父王、母后的千秋寿辰贺礼,尔后,就是回宫了。少年郎初初尝了相思味,总有些不知所措的。

    三月初一日。

    太上王后的千秋寿辰日,这一日,自然是王宫大宴。

    外命妃们的朝驾,荣娘习惯了。

    这一日的热闹,在荣娘瞧来,也便是那样儿。荣娘更高兴的,还是她的儿女送上来的贺礼。不管贵重与否,那全然是孩子们的心意。

    “王后,你受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