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准时回来,只会提前不会延后。”
楚恪宁好笑,她还真不是为了说这个,道:“还是关于太监的事。我这边不要太监,和府里的小厮一样,不准进二门,皇上那边是不是需要跟成渝说一下?”
成渝也是忠心耿耿的,他当然必定就是韩耀庭身边的大太监了,宫里所有的太监都归他管。而坤宁宫如果出了这样的要求,只怕成渝会多想。
主要是实在和别的朝不一样。
楚恪宁说着指了指外面,声音轻了些道:“不是我着急,外面到处乱跑着的太监,我看见了头疼。”
韩耀庭笑道:“不用专门和他说,你在王府也是这样,他知道的。”顿了顿又道:“我还想和你说说后宫的事情,之前昏君那一朝,后宫挺乱的,他想将很多事情交给太监们去做,过于专权了,想想这样数十年之后,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可能都会制衡朝臣了。东汉宦官猖獗才致汉室覆灭,所以不可重蹈覆辙。我本想和你说说,你慢慢的调整后宫,依然是各做各的,不要让谁有太大的权利。”
说着又道:“但是又怕你劳累。”
楚恪宁道:“没事的,便是在府里,不也是要处理这些事情。这些都要找人说一些后宫的规制,然后看看怎么改。”
韩耀庭点头,道:“那我到前面去了。”
楚恪宁答应,送他到门口。
韩耀庭从坤宁宫出来,成渝便跟了上来,跟着躬身走着道:“皇上,永定侯府老太太和永定侯夫人还在御书房外面候旨。”
“继续候着。”韩耀庭淡淡的道。
到了南书房,开始下旨。
“前朝的后宫良妃、宁嫔,赐皇家清澜庵出家,为先皇修行。着立即搬出宫廷,今晚子时之前到达清澜庵。连卞,你去传旨。”
成渝、连公公等几个太监忙跪下:“奴婢接旨。”
连公公道,接了旨意马上去传旨。
“惠妃身怀有孕,怀的乃是先皇的骨血,着搬去越宁宫静心养胎,配二十名宫女,二十名嬷嬷随身服侍,不可怠慢。太医院着三名御医专门照管惠妃身体,若是孩子平安降生,御医晋升一级,若有不幸,御医们斩首,身边服侍的人全部杖毙。”
成渝惊了一身冷汗,忙磕头道:“是,奴婢这就去传旨。”
韩耀庭这番严厉的说法,就是为了让大家非常的清楚他的意思。避免有自作聪明的人,对惠妃肚子里的孩子动手脚。
先皇去世的时候,真真放不下的就是这一点骨血了。
而只怕是大部分的人都会猜测,皇上是不愿意这个孩子生下来的,生下来若是女儿便罢了,若是男孩怎么办?皇上不是成了名不正言不顺了?即便有先皇传位诏书,其实名正言顺,但到底这是个心腹大患啊,孩子小的时候还没什么,若是长大了,有居心叵测的人去怂恿一下,孩子动了这个江山其实是他的,他应该拿回来的念头怎么办?
这就是后患。
韩耀庭就怕有这样的自作聪明的人出现,‘帮着’自己对惠妃下手,然后还要说是为了自己,如何如何的。
这道旨意一下去,应该是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态度了。另外,就是惠妃也应该感觉好点,应该放心没人会对她动手。
接下来又发了几道旨意,前面去传旨的连公公和成渝已经回来了,连公公禀报:“前朝良妃和宁嫔,已经奉旨动身了,禁卫军三部护送,子时到了便回来交旨。”
成渝道:“惠妃接旨之后,现在还是往越宁宫搬,惠妃娘娘谢皇上的恩典。”顿了顿,道:“永定侯府的楚老太太和永定侯夫人叩谢了皇恩。”
韩耀庭冷冷一笑。
这两位无非是提醒一下自己,她们还在外面站着呢,别把她们忘了而已。
韩耀庭这位新皇登基,最想教训的人是谁?不是想造反的齐王,也不是给齐王囤积军粮的人,不是梁启明那些一直跟他作对的人。
第198章()
已经戌时正了。
一直在宫门那边候着军情的高源,终于拿到了军报,一路飞跑着来到了御书房,先看见躬身站在外面的楚老太太和楚大太太,两人腿都在发抖,不知道站了多久了。
高源老远就站住了,沉了口气,这才往前走,经过两个人身边的时候斜睨了她们一眼,走着进去。
韩耀庭来回的走着,已经快到他答应楚恪宁回去的时间了,军报还没到,他是真有点着急了。
今天青州府那边的军报绝对应该到了,如果到了就表示一切都在掌握中,但若是没到,那就可能出事了。
也许打起来了,也许齐王出兵了,威海卫出来的这些兵将们忙着追呢。
“皇上,青州府过来的军报!”高源跪下了,将军报双手捧上:“威海卫的彭将军送来的。”
韩耀庭忙将军报拿过来:“免礼。”他打开了军报,迅速的看了一下,松了口气。
“怎样?”高源也很着急,问道。
韩耀庭出了口气,将军报递给了他:“齐王最后时刻算是收手了。兵马并未离开青州,人也没有离开王府。威海卫的兵马过去,围住的是王府,不是青州城。”
如果围住的是青州城,说明齐王已经据守城池反抗,这也是造反。但若是没有出王府,那就可以算是没有造反,不管是今后的处理,还是罪名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圜余地。
韩耀庭比先皇更不想杀人,更加不希望血流成河。他是奉遗诏登基的,名正言顺,弄得九州各处都有人头落地,百姓人心惶惶,实在不符合他的想法,他希望平顺的度过这一两年的过渡期。
先皇夺位之后,登基不过九个月,就驾崩了。之前的那个昏君,虽然在位四年,但不思朝政,朝务积压甚多,朝廷不理事,下面各地的官员如何做?料想的到,很多事情都被拖延,延误。
这四五年的时间,虽然不至于朝局动荡,但也绝对不是天下心安的。
所以,韩耀庭需要的是一个平顺的开局。
当然,希望平顺的开局,并不表示他就会姑息一些事情。齐王那边,肯定是不会再让他有这样能谋反的本事了,齐王虽然只是动了念,到最后到底没有敢付诸行动,但那些让他敢于动念头的东西,韩耀庭就要一一给他砍下来了。
韩耀庭将军报给高源,他就准备回坤宁宫了:“高源,你也早点回来,这几天辛苦了,今晚上好好休息,明天早点过来。”说着,背着手准备走。
高源还没看完军报呢,惊讶的抬头道:“皇上军报上怎么写的?就算是齐王最后没有行动,但到底是有造反的念头的,有这样心思的人,如何能轻易放过?若是轻易放过去了,他毕竟会有下一次的布置!”
“这个朕知道,自然是不会没有任何的惩罚。只是看到军报,不会打起来了,那么天大的事情明天在议也是可以的。”韩耀庭笑着道:“这几天你也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天大的事情,也要有足够的精神应对。”说着还是走了。
高源将那军报看完了,皱眉沉吟了半天,虽然齐王算是最后时刻悬崖勒马了,但这样有反骨的人,真的要好好的防备!
不过皇上不是优柔寡断的性格,且想问题非常的全面,不但是看到现在,亦会看到以后如何,所以做的决定总有缘故。
高源从没有怀疑过皇上的判断。
沉吟了一会儿,将军报放在了御案上,他也出来了。
出来之后惊奇的发现,楚老太太和郭氏居然没有被允许回去,依然在门口站着,看得出来,两个人面色如土,腿股战战,都已经站不住了,郭氏还能努力的平视高源一眼,那大长公主脸微微的垂着,连高源都不肯看一眼。
她现在没有面目直面任何人了,她这个大长公主,应该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高源嘴边勾了个冷笑,出宫去了。
韩耀庭回到了坤宁宫,果然赶在了答应的时刻之前,但其实这会儿时辰也不早了,洗澡收拾,忙碌晚了已经过了子时,也没说多少事情,便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夫妻俩早早起来,一起用过了早膳,聊了一会儿事情,事情太多了,要说也得捡紧要的,说了说,依然是各自忙碌。
韩耀庭来到了前面乾清宫南书房,成渝马上过来禀报:“昨晚上值守的太监禀报,老太太晕倒了,御医过来看了病,大约是凌晨醒来的,又在那边候着”
韩耀庭转头看了看,走进了书房。这才道:“传。”
成渝这才去将站了一夜的楚老太太和郭氏传了进来。
这两位在外面站了一晚上,老太太虽然后来晕倒了,但那也是筋疲力尽的情况下,真的晕倒的,而且醒转了之后,依然是起来继续站着。尊荣了一辈子的老太太,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头?她的脸色已经不能用灰败来形容了,简直已经没有了人色。
老太太从进门开始就一直看着地上,连抬眼看看的想法都没有。因为她很清楚,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皇上已经是下定决定,要惩罚自己,让自己为以前做的事情付出代价。
皇上果然是果断凌厉的性格,一点没给自己转圜的时间,更没有让自己有转圜的余地。
这样,也能看出来,皇上要处置自己的决心。
正是因为看出来了这一点,老太太已经死了求情或者狡辩脱罪的心思了。
老太太脸上毫无人色,郭氏也好不到哪里去,腿都在打颤,浑身冻得冰凉,如果现在不是九月,是十二月,估计她要冻成一根冰柱了。
两人进来伏地磕头,老太太看样子是真的撑不住了,跪下之后直接整个人都蜷缩在地上了。
以前总是一副颤颤巍巍的样子,但就算是颤颤巍巍也特别的有心,让韩耀庭这样的一顿教训,彻底的跪了。
“老太太是皇后的祖母,永定侯夫人是皇后的继母,朕是不是该给你们赐个座?”韩耀庭背着手来回的走着,淡笑着道。
大长公主和郭氏磕头伏地,大长公主有气没力的道:“臣妾罪该万死!臣妾罪有应得。皇上仁厚,皇后娘娘更加”
“行了。”韩耀庭打断了她的话,他很清楚,这位大长公主好口才,就算现在只剩下半条命了,估计依然能滔滔不绝的说出来一大堆的话,奉承,巴结,现在当然是如此了。
况且说的多了,可能砌词狡辩出来什么新的理论来,她说不定还占理了,或者说的迫不得已了。
韩耀庭可不是为了听她奉承或者狡辩的话的。
“朕记得非常清楚,去年初刚认识楚家大姑娘的时候,她在府里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好好的一个侯府小姐,却连下人都不如。朕当时只恨没有那个本事,为她分担一二。虽然求了亲,希望能尽快的娶回家好好的疼惜,但朕也想不到,大长公主的本事那么大,即便恪宁已经与那时身为晋王的朕定了亲,大长公主却依然能将她掌控于手中!”
大长公主‘啪叽’一下,人都趴在了地上,仿佛是晕过去了。
郭氏吓得浑身乱颤,有那么一瞬间,突然觉着皇上其实是要在今天杀了她和老太太的!
这种想法一出来,顿时极度的恐惧如同海水一般将她席卷了。
“老太太一心想将她送给昏君,为你那残存的一点老命时间能够依然荣华富贵的过。朕每每忆起大长公主的所作所为,真是深恶痛绝!”韩耀庭厉声道。
老太太趴在那里,成渝一开始以为她晕过去了,不过仔细看了看,发现还在微微颤抖。
“朕着人查问过,永定侯为何驻守边疆十六、七年不回来,也着人查问过,永定侯的发妻是怎么死的”
皇上说到这里,声音顿了顿。
大长公主真的晕过去了。
成渝发现了,以为之前还在微微颤抖,接着抽搐了一下,就不动了,他忙上前查看,伸手推了推,发现已经死硬死硬的了,这是真晕了,他轻轻的禀报:“皇上,大长公主晕过去了。”
韩耀庭停顿了一会儿,他还没出了这口气呢!说到永定侯和永定侯的发妻夫人,楚恪宁的生母,也是怀疑而已,侯爷发妻早逝,他就直接去了边关驻守将近二十年不回来,完全不顾家里的老母幼女,这实在不合情理。
过了一会儿才冷冷的道:“着,削夺大长公主的封号。无香山既然有永定侯府的一座庵堂,皇后娘娘也曾在那里住过,很尊荣的一个地方了,楚韩氏就去那里养老,终身不得出庵堂。”
没人谢主隆恩,楚老太太真的晕过去了。
韩耀庭继续的道:“永定侯夫人郭氏,终身不得出府,每日去宗祠跪拜侍奉,香火不准断。”
郭氏跪伏,颤声断断续续道:“臣妾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摆了摆手,成渝忙示意几个小太监过来,将晕倒的楚老太太和郭氏扶了出去。
第199章()
韩耀庭这才出了口气。从御书房出来,上朝的臣子们差不多已经到齐了,他便也来到了金銮殿。
其实这会儿离辰时还有些时间,不过既然皇上已经到了,那么就上朝。
高源禀报了昨天的军报,朝臣们开始七嘴八舌的建议,怎么处置梁启明这些胆敢造反的人。
韩耀庭已经想好了,道:“先皇乃是庆平朝太子,辅政十数年,仁厚宽德,本就是帝君之才,只没想到昏君险恶,怀着夺位之心,先皇依然以兄弟之情待之,哪里防备他的狼子野心?昏君夺了皇位,先皇也被迫避之民间乡野,吃尽了苦头。终于老天有眼,朕能亲手弑杀昏君,迎先皇回归,继承大统。正义得以匡扶,正统得以延续。”
“只是先皇经此磨难,早染重病,英年便早逝,实在痛惜不已。先皇传位于朕,朕自当遵从先皇的遗志。”
说到这里,终于提到了正题:“先皇仁厚,朕亦非绝情之人。梁启明、松涛、岳城都是有才之人,侍奉先皇三年,也有功劳。虽然之后恃功倨傲,有反叛之心,但反的终究不是先皇,他们对于先皇,终究还是有忠心。”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着下面朝臣们道:“着,梁启明等人,削职为民。梁启明、松涛各回原籍,入县衙为教喻,教授学生,传承学问。并着当地官员协管,若是安然教学,便可长安,若夹带情绪,甚至擅动学生,污蔑朝廷,则实在顽固不化,倒是再行处置。”
韩耀庭这样处置,其实是爱才,让别人知道,他可以看在有学问的份上,饶了这两个人,还给他们一口饭吃,但若是梁启明和松涛顽固不化,那可真的就饶不得了。
其他的人,并无大碍,都是些文臣,削职为民回了原籍,能有什么作为?只要命当地的官员看守的紧一点就行了,所以完全不用杀人。
这是给他们一次机会,活命的机会,如果不珍惜,那么真的就是找死了。
且,韩耀庭是不希望自己登基之后马上就掉上百颗脑袋,如果这些人不珍惜,那一年之后,在杀之,可低调到没多少人注意。
“着,泾阳侯世子为钦差大臣,去青州府传朕的旨意。”韩耀庭说着停顿了一下,道:“齐王的规制削减一半,侍卫削减至三千。”
“着齐国公世子唐奕时,查清楚河间知府华济宁囤积军粮之事,详情禀奏朝廷,再行惩处。”
“封,禁卫军统领高源,北静侯,世袭罔替。”
“封,威远将军王大成,南安侯,着领北大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