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妹妹,你说这件事奇怪不奇怪。”敬妃端着一杯香茗,略带期待的看向文妃。
好歹一起认识那么多年了。
两个人也不算对立,这点搭话的面子,文妃还是给的。
“可不是,以往这后宫,无非是这个妃嫔偶遇了皇上,那个妃嫔截胡了皇上,今天这个挑拨离间,明天那个受了委屈了。皇上这喜新厌旧的性子,我们有看不完的新面孔,讨论不完的宠妃,长盛不衰的,反而是我们这些不温不火的。可如今啊……不一样喽。”
“妹妹,你明知道我说得不是这个。”敬妃翻了个白眼。索性自己说。“这明淑仪衣冠不整的冲入未央宫,换了身行头,杀气腾腾的去了若惜阁。整个若惜阁竟然没有半个人阻拦。”
“这有何奇怪的,明淑仪去若惜阁,显然有皇后懿旨。”敬妃都提到这个点上了,文妃也不绕了,事实上整个后宫都对这件事好奇者。
因为紧接着的变化实在是太过于离奇了。
哪怕是出了某件事,让沈静姝替皇后出头去找陈怡湫的麻烦(以陈怡湫的个性,还真有可能做出点委屈了皇后的事情。)
也不见得没个几炷香的时间,就选了太医进去,还是何云瑾。
随后的事情,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天师府+钦天监,给沈静姝看梦魇?——呵呵
随后沈静姝又去了未央宫,然后住了一宿?——开创了整个后宫的留宿先例,不,历史上都没有。
皇上吩咐的?为什么?怎么会?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皇后有危险吗?
为什么会让沈静姝夜宿未央宫?未央宫是能随便住的吗?!
要不是太清楚皇后的能耐以及她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她们都要猜测皇帝宠爱沈静姝过头,打算易后了。
就在她们以为后续会有别的惊天动地的时候。
后续……竟然什么都没有了。
唯一传出的,就是皇上盛赞,沈静姝天然去雕饰之美。
切,谁关心那个!皇上最近那么忙都不来后宫了,她们天然给谁看?
他们想知道但是陈怡湫到底怎么了!皇后到底怎么了!沈静姝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可惜了,无论怎么旁敲侧击,都没有露出半点消息。
唯一有点侧面消息的就是……陈怡湫似乎真的重病了,太医院的药单子,都能订册。
整个后宫,从那时候到现在,就再也没见过陈怡湫。
其他人去探望,全部被拦下了,还是圣旨下令的,说是病了,好好休养。
这不,敬妃就上门来讨论,这好奇点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为什么找文妃而不是其他人……
实际上也就是文妃能找了。
敬妃心高气傲,特别看不上地位妃嫔,哪怕是自己的亲堂妹,在她看来,那么久了,还有自己扶持,只是缩在婕妤的位子上的堂妹,更本不成气候,不会有什么好的建议。
剩下,赵淑仪还在“养病”,慧昭仪不说人话,难不成让她和当事人沈静姝讨论?
就剩下文妃了。
而且,文妃虽然失宠了又掉了位分,可过去常年跟着皇后的,有些时候,看得比她们长远得多。
“陈怡湫是怎么入宫的,你我都知道。她那个若惜阁,能有几个是她的人?以她的智商,会记得好好的收服分配过来的宫女?忙着满世界宣扬她对皇上的爱意还来不及。”
“你是说,陈怡湫打算对皇后下毒手?!”
敬妃不敢置信猜到了文妃的暗示。
这就说得通了,沈静姝对皇后马首是瞻是整个后宫都知道的。
亲妹妹意图不轨,皇后伤心难过,沈静姝暴怒下了毒手,皇上加以掩饰。都说得通了……
去未央宫留宿,应该也是安慰皇后吧。
“陈怡湫疯了吗?好吧,她的确狗蠢。”敬妃唏嘘了一下,顺便庆幸自己没有去收她。不然真的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她还有儿子呢。
“敬妃姐姐。”文妃突然停住,多嘴了一句。“这件事不要再管了,假装什么都发生。”
“??”她的确打算落井下石来刷刷皇上和皇后的好感度。
“皇后的心性,你了解,一个并不亲厚的妹妹有心加害,需要人安慰吗?需要别人替她做主吗?需要皇上出面保驾护航吗?”
就是她太了解皇后了才觉得不对劲。
如果事情没有别的问题的话,皇后恐怕会消沉一下,然后拦住想要替她出头的沈静姝,第二天,自己亲自解决“不请自来的亲妹妹”。
然后请太后下懿旨,让亲妈自省教女无方。
敬妃不如文妃那样了解皇后,可被这么提醒了,也的确觉得,整个事情中,皇后似乎软弱了一点。没了平时的雷厉风行,以及大气果断。
所以……
“我懂了,多谢姐姐提醒。”刚刚还是妹妹呢,现在就叫姐姐了,后宫就是那么现实。“幸好我聂家和陈家没什么亲近往来。”
“你知道就好。”文妃一脸温柔的送走了敬妃。
转身就带着礼物去借着闺女的名义去看赵淑仪家的二皇子。在送了礼物,鼓励了小孩子好好学习后。开始和赵淑仪“推心置腹”的八卦了一下后宫最近最特别的大事。
随后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忧虑,作为最了解皇后的人之一,这件事皇后太过于软弱了,有点不太寻常。
赵淑仪立刻闻弦而知雅意的谢过了文妃。
“姐姐,我也没什么可送的,唯有黄白之物,我这里不缺,姐姐来告知这么大的事情,聊表心意,姐姐莫要推辞了。要知道,我赵家和陈家可多有合作,虽不知何事?但是惹怒帝王如何能是小事?若是因此被牵连,实在是无妄之灾。”
“妹妹聪慧,怎么会想不到我说得这些,只是不敢想,以及缺少个确定的人罢了。”客气的推辞不要礼物。
“缺得可不就是姐姐这个可心人的提点和确认嘛。要论细心敏锐,这后宫还是当属姐姐第一。”坚持要送。
赵淑仪的聊表心意,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个数字。
除了钱,还附赠不少可遇不可求的极品文房四宝,送给文妃的弟弟。
文妃在推让了几次后,自然收下了。
然后拿着其中一个名砚,光明正大的去慧昭仪那里换求一本古籍再顺便“聊聊天”。
每个两天,后宫中家里凡是有在朝为官妃嫔,都被文妃不做痕迹的逛了个遍。或巧合或有理的拜访和会见。她晃悠了一圈后,整个后宫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母妃,您辛苦了。”公主萌萌哒的递上自己的泡的香茗。
“吾儿孝顺。”欣慰的摸了摸姑娘的头上包包。“仅仅是这些小事,就能给小弟换个好前程,太值了!”
没错,不做痕迹的把陈家在前朝有事情惹怒帝王的消息散播出去。
让陈家孤立无援。
这个任务是沈静姝给她的。
要说能很好的做到这点的,后宫里还真就只有文妃。
她身居高位,她常年跟着皇后,她不得宠,没有攻击性。位份高,见谁都得给几分面子。
韩少军开出的条件也很明确。
只要她弟弟能考上,韩少军就能安排一个对他来说最好最能历练自己的差事。
不是肥差,不是闲差,是一个能锻炼他的位置。
她弟弟的崛起,才是文家的崛起。
到这一刻,她才相信女儿说的,与其抱着皇帝大腿不放,不如去求沈静姝。
一开始她还认为是沈静姝夸海口,结果当天皇上就派了德顺公公跑来对她说“好好干”。
早知道沈静姝把皇上迷得连前朝政事都能干预,她之前绝对不会和她对着干的。
幸好她也没彻底得罪人。
“毓儿,后宫还有谁漏掉的吗?”
“母妃,席家那边不说吗?”
“太后肯定知道事情了,省了。”
“那就没有了。”
“乖。”
“瀛洲自百年前归了大墨后,就一直小动作不断。比如他们家的曾经天皇,一直拒绝姓氏。公开场合和私场合都不称赐姓。”
依旧是建章宫。
依旧是司轩,韩少军,黎崇,不过这回多加了个宁王。
日本皇族是没有姓氏的,被大墨打下来后,就被赐姓徐(算是纪念徐福)。
日本皇族阳奉阴违,不肯接受,大墨也睁只眼闭只眼。
反正他们也没剩下几个人了,权力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更没有。
百年前的荣光到了如今,连日本本国都没剩下多少忠诚了。
但是搞事情这家人家永远第一,后面跟着的贵族也同样不消停。
当初战败,一些贵族家庭,能屈能伸,很好的顺从大墨的管辖,土地虽然充公了,但是大部分财产被保留了。
大墨为了平稳过度政权,安抚当地民心,也多用日本本国的贵族为官。
在《天启录》中,这种就有记录。
先用他们的人,然后满满的,潜移默化把新占领的徒弟,融入大墨海纳百川的胸怀中。
当吃穿用度,语言文字都一样的时候。
这归并才算真正的完成。
日本和大墨本土隔着海,虽有福州相邻,可也没高丽洲那边方便,所以归并得少许慢了点。
但是已经颇具成效了。
只是,曾经享有共荣光的那群人,不乐意死心罢了。
百姓只要富足安居即可,他们却无法忘怀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力地位。
宁为鸡首不为凤尾。
当大墨一个州的官员,还得受各种制约,哪里有独霸一方,作威作福来得痛快。
“那么这次,和陈家合作的倒地是谁?他们合作了什么?”
“这个人,陈家现在的那位家主,皇后的亲哥哥,曾经在外游历的时候,偶遇了一个来大墨求学的瀛洲人,叫东川广盛。汉名是童广。两个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交,分别后也多有书信往来。后来这个东川还派了儿子过来,在陈家住了好几年。”
“仅仅如此恐怕很难得知他们的阴谋究竟是什么?毕竟他们的交往并不算过密。”黎崇摇头表示查起来有难度。
书信来往,让孩子来求学小住几年。
往大了说,也就是瀛洲人在抱国舅爷大腿而已。
他们有阴谋?可所求是什么呢?
国舅爷拼命的找借口,光明正大的去瀛洲,是为了什么?
“要不要我……”宁王做了个严刑拷打的手势。
“有舆图吗?”韩少军一开口,司轩就颠颠的把瀛洲地图就拿来了。
比起现代地图,简陋得可以,但是也算是不错了。
“东川广盛,在哪儿?”
“他的家族根据地在这儿,现在在这里为官。”人形移动消息库利落的指了两个位置。
韩少军看着其中一个地方眯起了眼睛。
第129章 商讨()
韩少军在当地缚灵的时候; 那个愚蠢的作者有开始写一篇历史强国文; 简单来说就是带着一脑袋只是和一麻袋种子去初唐忽悠李世民的这个明君外加一杆文臣武将的。
让贞观之世更加繁荣昌盛; 国富民强; 流芳百世。
以韩少军的个人角度来看,这个文简直破绽百出。
李世民是个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用人不疑,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首的萌大叔不去说。
满朝文武百官也是文官睿智谦逊不是豪迈热血,武官粗中有细; 表面上的粗鄙全是掩饰内在的人精。
总结来说,整个大唐朝廷; 除了个别被作者点名的傻帽外。
其他人一路为男主保驾护航。
更别说那些以男主马首是瞻; 那些拜把子的兄弟姐妹,大唐官二代们了。
世家出生; 还能为男主推行科举跑腿; 这是多么坑爹的一个好孩子啊。
哦; 不算坑爹,他爹也是“摸着胡须; 表明此子定是不凡; 前途无量,池中金龙,要孩子好好和他交往,以诚相待”的“粉丝”。
当然,在人物态度上不严谨; 不科学,不代表这个文就没有优点了。
他在其他数据上还是查得比较认真的。
比如那时候的人物年龄,关系,会发生一些事件的时间,还有就是地理。
作为一个华夏人,有机会穿回古代,只要走朝堂路线的,都难免会忍不住对东边的邻居们动动手脚。
大墨的那位太/祖就是,开国后事情太多,内部还没安稳,实在没空开疆扩土。但是脚趾头想都知道,那个神奇的密室里一定留言,子孙后代务必把日本拿下了。
韩少军猜测的没错,太/祖的确留下遗命了,可惜谨遵他交汇的儿子和孙子,忙着正兴国家,实行父亲/祖父留下的各种强国设想。曾孙运气实在不好,天赋不如先辈们不说,上位期间天灾**不断,差点还被政变了。玄孙忙着收拾他爹的烂摊子(虽然他爹不是故意的)。等到第六代,这位皇帝属于知足常乐派,对开疆扩土完全没有兴趣。
就这么一不小心两三百年被耽搁了。
而后面有皇帝觉得差不多了,能对日本动手了。本来想一口气打下来,让太/祖在天之灵高兴高兴的。
可日本一直捧着大墨的臭脚不放,只要大墨最近太平有力气了攻打了,他们就比孙子还孙子。实在让人不好下手。
栽赃给他们吧,他们怂得比你骂得还快,忙不迭的把嫌疑人全家砍了,求大墨消气。
这让一直讲究表面上至少要点脸面的师出有名的大墨有点不爽。
故而只能按照《天启录》中所言,采取怀柔的慢慢兼并的政策,不做痕迹的做。
徐徐图之的坏处就是太慢,远不如铁骑压境来得快,尤其是日本好歹还隔着海,折腾起来不如陆地方便。
这不,到了百年前才正式完成,让日本正式变成了瀛洲。好处也不是没有,毕竟打仗烧钱,还得填上不少人命。
在那个宅男作者写的书里,在大唐站稳脚跟的男主在文章进行到中后篇,同样的对小日本动了手。
那边的大唐并么有一直显示对对日本的虎视眈眈,日本显然不会那么孙子,经常带着破烂贺礼来,拿着名贵赏赐走,还得意洋洋的在各种表彰里做文章。
恬不知耻的把手偷偷伸向了琉球。
被男主发现后,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直接率领大唐军队踏平了那里,以武力攻占了这个敢冒犯大唐天威的国家。
打仗不是轻易的事情,男主让李唐倾巢而出去打下日本,自然不是完全凭借个人魅力以及一腔愤青热血。
他拿出了日本这块土地上的矿产图,彻底打动了所有大唐君臣。
武官纷纷请缨,文官们把缴文写出了花来。
嗯,书中的情节不是重点。
重点是那个宅男作者在写的时候认真的去找了相关资料。
有些资料如今早就不是秘密了,宅男查起来还挺简单的,就是为了把日本现代的地名和日本古代的地名对上废了点时间。
他费得时间久,也就便宜了在后面跟着快无聊的韩少军。
回忆了那么多,韩少军就是想咆哮。
现在黎崇指着的其中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金矿!
“明淑仪可是有什么想法。”
刚刚发现整件事关键的韩少军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表情。轻易的被旁边细心的黎大大发现了。
有!他很有想法,但是他不能说!
不过韩少军要是因为这样的突击问题就断档的话,他也就不是韩少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