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疾控地带-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吉长得黑黑壮壮,说的普通话中带着严重的当地口音,“我们调查组这两天,走访了m村37户村民,一共232人。经过搜寻发现,自3月1号以来,与此相关的可能病例有15例,全部为藏族牧民,分布在5户村民中。”

    多吉正要继续往下说病例的具体情况,南之乔突然打断,问:“这次相关病例是怎么定义的?”

    多吉一愣,看向老赵。

    老赵代替多吉解释说:“由于7例死亡病例均未到医院就诊,无任何实验室资料,因此,此次病例定义只能全部依靠临床表现。经过自治区疾控和县疾控调查组的商讨,将搜索病例定义为,在m村及其附近,今年3月1号以来,有发热的病人。”

    老赵又给多吉做了个手势,示意他继续解释。

    多吉从医疗帐篷一角的桌上拿起一张纸质调查表,放到南之乔面前,解释说:“这次搜索到的病例分为3个层次:一是可疑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今年3月1号以来,自述出现过发热的病人;

    二是可能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今年3月1日以来,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

    三是确定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今年3月1日以来,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依据。”

    多吉又将几张表格放到南之乔面前,继续说道:“经过两天的调查,发现从3月份以来,与此事件有关的可能病例有15例。

    可疑病例有1例,男,30岁,患者自述3月5日出现过发热、流涕、流涕、咳嗽等症状,一周后症状消失。

    可能病例的资料都在您手上的表格里。”

    南之乔低头看着表格,叶蓁蓁也凑到跟前,表格最上面写着“某年m村不明原因疾病可能病例个案资料一览表”。

    表格中详细标注了户号、户主名字、病例姓名、性别、年龄、相互关系、发病时间、死亡时间。

    除了描述性语言,还有绘制好的发病时间分布图,一切做的很专业。

    蓁蓁心里暗叹,看来这个多吉,也是经过专业流病调查训练,调查表做的很漂亮。

    趁南之乔和蓁蓁看调查表的时间,多吉继续介绍道:“15例病人均无食用共同食物史,m村在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之间有一条河流,全村人畜均从该河流取水,村里未发现有牲畜死亡情况。

    病人发病前均未发现接触过有毒的化学物质,本地没有化学工厂,气候环境条件与往年一致。”

    南之乔微微点头,示意多吉继续往下讲。

    多吉总结性的说道:“这次事件中病例有共同的临床表现: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有传染病的特殊表现:高热,剧烈疼痛、全身酸痛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咳血痰的呼吸道症状。

    病情特征: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聚集性特征:家族亲戚聚集。

    发病地点特征:在草原牧区。

    职业特征:病人全部都是藏族牧民。”

    多吉说完,静静看着国家疾控来的南之乔和蓁蓁,见两人没有多大反应,目光又转向老赵。

    老赵接话问道:“根据不明原因疾病病因假设的思路,你们考虑病因是什么?”

    多吉:“我们调查组初步考虑为急性传染病:疑似肺鼠疫爆发,疑似肺炭疽爆发,也可能是其他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在没有拿到实验室检测结果之前,多吉说的只是推测。

第17章 个案调查() 
    多吉所说的推测,是之前调查组成员一致讨论的结果。

    现在,国家疾控的传染病专家来到现场,所有结果都集中在南之乔和蓁蓁身上。

    南之乔放下多吉递过来的资料,看向蓁蓁,说:“来之前,你看过l县的疫情资料,你有什么分析?”

    蓁蓁说起背景发病资料,“早在1917年,在l县发生过一起鼠疫疫情,当时是由寺院僧侣感染引起,并波及群众近300人,死亡约200人。

    到今年为止,已经查明的,l县有7个乡为鼠疫疫源地,疫点65处,疫源地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在1973年,首次在本地区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的储存宿主以旱獭为主,藏系绵羊次之。该地区动物间鼠疫几乎连年不断,人间鼠疫的流行高峰在6…10月份。

    发生在人间的鼠疫有10起,发病35人,死亡12人,其中因剥食旱獭占3起,剥食藏系绵羊占两起,鼠蚤叮咬占5起。

    本地区均有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发病季节在1…6月份,主要在牧民中发生,发病原因主要是剥病死牛羊的皮,炭疽杆菌感染皮肤引起局部溃疡。”

    蓁蓁将l县的背景发病资料说完,在场调查组的成员都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竟然能把l县的历史疫情资料说得这么全,不愧是国家疾控来的专家。

    南之乔:“根据这次病人的症状和l县的历史疫情资料,引起这次疫情的病原体很可能是鼠疫杆菌,先按照鼠疫疫情确定隔离圈。”

    “隔离圈?怎么确定?”老赵疑问。

    “有本地的地图么?”

    “有。”

    多吉拿出一张本地地图,平摊在简易的临时会议桌上。

    南之乔手拿铅笔,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这是大隔离圈,以病人所住帐篷,及其附近常有人来往的驻地,两公里以内,为大隔离圈,在大隔离圈内的人员可以进行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禁止集会等集体活动,不准去外地。”

    多吉:“既然有大隔离圈,那就应该有小隔离圈了?”

    南之乔:“小隔离圈就是以患者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可能被污染的帐篷划为小隔离圈。根据具体情况,对小隔离圈内的原居住人员实行隔离观察,进行预防性治疗,非有关人员禁止出入。”

    多吉:“这个容易,一会儿我们就去划定大小隔离圈。”

    南之乔又嘱咐说:“在隔离圈内,对病人,要有指定的医疗救治组分工负责病人的治疗工作,医务人员在病人加附近搭建临时帐篷居住。”

    多吉:“嗯,临时帐篷已经有两顶,不够的话,我还能从县里调拨一批过来。”

    南之乔:“对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与病人分帐篷居住,居家隔离九天,不能与其他人接触。对于其他健康的人,就地隔离,限制活动,医学观察九天。”

    “好。”

    “还有环境,用过氧乙酸消毒药对病房喷雾,在小隔离圈内全面消毒,一般棉衣、被褥蒸汽消毒,贵重仪器用酒精擦拭表面。患者排泄物,用漂白粉浸泡两小时掩埋,垃圾焚烧掩埋。除此之外,还要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宣传教育。”

    “嗯,这些以前都做过。”

    多吉应承地痛快,老赵自己随手翻看着调查组已整理好的资料。

    翻到其中的一份,老赵眼中一亮,忙从中将资料页抽出,放到南之乔面前,“你看,这是本事件首例病人丹增家的流病调查情况。”

    南之乔接过资料细看,这份流调资料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描述。

    第一户,户主丹增曲扎,邻居都称他为丹增,男性,52岁,藏族,牧民兼村医,家中8人,1人发病,1人死亡。

    丹增是本事件的首例病人,3月10日发病,三天后,也就是3月13日死亡,4月1日举行了天葬。

    丹增发病前未接触过类似病人,发病前9天内,在放牧期间曾屠宰过一只健康的山羊,全家8人食用,家中其他人目前没发病症状。

    丹增发病后,由家人照顾,死后,由于当时没有天葬师傅,在家停尸21天,于4月1日在自家后山由3名天葬师傅实行天葬,参加葬礼的只有居住在一起的家人7人。

    看完第一户的流调资料,南之乔问:“丹增的尸体标本是否留存?”

    “没有。”多吉摇头,继续解释说:“丹增实行的是天葬,等我们调查组去他家后山寻找的时候,只剩下秃鹫吃剩的骨头。”

    多吉心里明白,要明确诊断,必须进行尸体解剖和采样检测。

    南之乔:“其他六例死亡病例呢?也都举行了天葬么?”

    “没有,只有村医丹增是天葬,其他六名死者都是土葬。”多吉又拿出一叠资料放在南之乔面前,“这是其他四户的流调资料。”

    第二户:卓玛家,家中六人,4人发病,2人死亡。

    卓玛家的病人有卓玛,卓玛父亲、母亲和大哥,起舅舅和二哥未发病。

    卓玛,女性,25岁,藏族、牧民,是该户的首例病人,4月13日发病,三日后,即4月16日死亡,实行土葬。

    卓玛发病前9天,未接触过类似的病人。

    4月初,卓玛与父亲、母亲、哥哥,刚从冬季牧场搬回夏季牧场,家人曾多次发现自家牧羊犬从野外叼食旱獭,其中一条牧羊犬曾叼回来一只死亡旱獭,在卓玛单独居住的帐篷内食用。

    卓玛生病后,一直居住在家中,由家人照顾。

    4月16日土葬,参加葬礼的有家属5人和2位负责土葬的邻居,还有邻居扎西,以及扎西的女儿、外孙、三儿子。

    卓玛父亲,4月18日发病,4月21日死亡,死后第二日实行了土葬。

    卓玛的母亲和大哥,现已表现出症状,正在家里接受隔离治疗。

    第三户:扎西家,家中11人,发病4人,死亡3人。

    扎西家的病人有扎西及其外孙、女儿和三儿子等4人,

    这4人都去参加过卓玛的葬礼,看望过生病的卓玛母亲和大哥。

    目前死亡的是扎西的外孙、女儿和三儿子。

第18章 死者家属() 
    南之乔继续翻看资料。

    第四户:扎西的妹夫,家中只有1人独居,发病未死亡。

    扎西的妹夫在发病前曾照顾过生病的扎西,病后一直在家休息,未接触过其他人。

    第五户:达娃家,家中7人,发4人,死亡1人。

    该户的四个病人是,达娃以及达娃的父亲、小妹和大姐。

    达娃,女性,37岁,牧民,藏族,4月20日发病,4月23日死亡,也就是昨日,发病前,照顾过生病的扎西三儿子。

    达娃的父亲、小妹和大姐也先后发病,目前在自家接受隔离治疗,发病前均接触过扎西生病的三儿子。

    ——

    看完所有的个案流调资料,南之乔继续刚才的问题,“除了天葬的丹增,其余六例死亡病例都是土葬,是否采集了尸体标本?”

    “还没有。”依然是多吉做了解释,“我们调查组经过反复商量后决定,对已经天葬的尸体,采集剩余尸骨进行检测;对于土葬的尸体,重新挖出来,急性尸体解剖和采样检测。”

    “这个决定很正确。”南之乔表示赞同。

    多吉面露难色,“我们在与病人家属协商过程中,虽然有政策要求做尸检,但还是遭到死亡病人家属的强烈反对,调查工作被耽搁。”

    南之乔明白调查组的难处,将下葬的人重新挖出来,这种违反当地风俗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大又正当的理由,很难被家属接受。

    现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找到这样一个理由,一个能让家属们同意挖尸采样的理由。

    蓁蓁看到临时帐篷一角,堆着很多防护和采样器材。

    蓁蓁对多吉问道:“你们给接触过死者的人群采了样么?”

    “采了,今天上午都送去州疾控中心,检测结果明天才能反馈回来。”

    蓁蓁想到一个主意,建议说:“我们这次来,带了不少可以在现场快速检测鼠疫杆菌的胶体金试剂盒,20分钟就能出结果,如果我们能从死者生前生活的环境中,或是从接触人群中,检测出鼠疫杆菌,那么这就是说服死者家属同意挖尸采样的最好理由。”

    多吉和老赵都同意蓁蓁的建议,最后,南之乔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去采样。”

    ——

    调查组内开完碰头会议,已经是傍晚时分。

    穿好防护服,带上采样箱,夕阳斜照下,调查组准备去小隔离圈内采样。

    从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到最近的村民帐篷,走路要十多分钟。

    穿着防护服,提着采样箱,蓁蓁感觉有些气闷,蓁蓁心想,平时穿防护服也没有这么闷的感觉,难道这次是因为长途跋涉的缘故?自己还从没连续骑马三个多小时赶路呢。

    调查组去的第一家是村医丹增家。

    丹增去世,整个家庭还沉浸在悲伤中。

    多吉之前做过现场流病调查,跟村民打过交道,再次上门,说明来意,不是掘坟挖尸,只是给环境和家属采样,村民们都很配合。

    蓁蓁先给村民采样,血、痰、尿液标本,对家畜采集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液,疑似鼠疫杆菌污染的土壤、灰尘、物品表面,以及动物皮毛的擦拭子。

    调查组分工,等37户村民的标本都采集完毕,已经是日落西山,天色完全黑了下来。

    蓁蓁采样的最后一户村民,是达娃家,也就是流调资料中第五户人家,达娃已经死亡,剩下的6个家人,有三位已经出现症状。

    达娃的丈夫——尼玛,面色悲戚,看着全套防护装备的疾控人员再次出现在自己家中,尼玛眼神有些惊恐。

    给尼玛采完血,蓁蓁目光停留在尼玛脸上。

    眼前这个快四十岁的藏族男人,脸色有些发黑,身上的藏服沾着几根白色羊毛,看样子是刚从羊圈回来。

    蓁蓁觉得,眼前这个藏族男人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又记不起。

    再次打量眼前这个面色悲戚的藏族男人。

    尼玛被蓁蓁这么盯着,有些不自在,眼神闪烁地坐在站在一旁。

    蓁蓁环看达娃和尼玛的家,家具摆放跟一般的藏族牧民很像,中间一个火炉,用来取暖,周围是牦牛皮毛制成的毯子,还有一些生活必备品,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狼头骨装饰品。

    蓁蓁盯着狼头骨,想到曾在机场男旅客的相机里看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狼头骨装饰品,跟狼头骨合影的还有一个穿着一身藏装的男人,而那个男人跟眼前的尼玛神似。

    尼玛指着狼头骨,介绍说:“这头狼是我十二岁那年猎杀的。”

    尼玛说的是藏语,多吉在一旁帮着翻译。

    蓁蓁问:“前段时间,是不是有一位摄影师给你和狼头合过影?”

    “摄影师?”尼玛努力回忆之前的事情,“十天前,有一个外地人到我们这来旅游,在我家住了两晚,他手里就有个照相机。”

    蓁蓁拿出自己的手机,里面有机场男旅客的照片,把照片给尼玛看,尼玛一眼认出,“就是他,他就是住我家的那个人,他说他是来西藏采风,之前去过很多地方,但还是觉得我们这里最壮美,还跟我全家照相,他很喜欢这个狼头,我跟他说了我小时候猎狼的故事,他就给我和狼头合了影。”

    蓁蓁眉头微皱,看来男旅客身上的鼠疫杆菌就是从这里感染的。

    见蓁蓁表情沉重,尼玛担心地问:“他怎么样了?是不是被传染了?”

    “他感染了鼠疫杆菌,已经在三天前死亡。”

    说出事实,蓁蓁的意图是想借男旅客死亡的事情,让尼玛同意挖坟取尸采样。

    尼玛脸色大变,本来就有些悲戚惊慌的脸色变成惊骇。

    蓁蓁及时安慰说:“鼠疫可防可治,只要确定了病因,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死亡。”

    尼玛眼神闪着光,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