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蓁蓁看在眼里,从张小斌手里接过采样箱,说:“小斌,你留下来照顾小娴,我去实验室做实验,等有结果后,电话告诉你。”
张小斌欣喜,有小叶老师帮忙,结果肯定很快出来。
倩倩看着堂姐要去实验室,自己一直也想去堂姐工作的地方看看,不禁嚷着也要跟去。
叶蓁蓁自然不同意,倩倩没有打过疫苗,也没有基本的生物安全常识,去实验室很危险。
倩倩以自己一个人回去会害怕为理由,还想跟着,叶蓁蓁实在没办法,打算把还在外面约会的可心给喊回来。
南之乔突然开口,“一起吧,倩倩呆在办公室,不进实验室就行。”
南之乔要亲自回实验室做实验,这次有南老师和小叶老师同时帮忙,张小斌更放心了。
——
三人回到南之乔在中国CDC的实验室,先把倩倩安顿在办公室里,南之乔和叶蓁蓁紧接着换好实验服进入实验区。
两人分工,叶蓁蓁按照南之乔的安排,对每份样本进行病毒筛查,用的方法就是最快的PCR方法,南之乔则负责对各种标本做最原始的镜检。
叶蓁蓁把标本拎到P2实验室,核酸还没提完,就被南之乔叫住。
南之乔用实验室的内线电话通知还在P2区的叶蓁蓁,他已经找到病原了。
从进实验室到现在,才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南之乔竟然找到了病原!
叶蓁蓁满心疑惑地走出P2实验室区,看到南之乔坐在显微镜前的旋转高椅上,正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情况。
等叶蓁蓁走进,南之乔站起身,把显微镜前的位置让了出来,“蓁蓁,你来看,视野里的是什么?”
坐到旋转高椅上,凑近目镜,叶蓁蓁看到放大的显微镜视野里,几个淡黄色的椭圆形小点集中在一起。
“寄生虫虫卵!”
第5章 接踵而至()
伴随着叶蓁蓁的小声惊呼,南之乔追问:“能看出虫卵的类型吗?”
叶蓁蓁开启记忆模式,大学期间学过《寄生虫》这门课,也看过相关的玻片,对于各种虫卵的形态也有所了解,只是时间太久,各种虫卵的形态又有很多相似,一时间竟分辨不出。
叶蓁蓁开始小声嘀咕道:“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虫、绦虫、丝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换个视野,虫卵的形态又有了变化,“像是吸虫卵,但是具体是那种,我还要再看看。”
叶蓁蓁再次微调玻片,想从标本里找到更多的虫卵,鉴别观察。
南之乔在一旁提醒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血吸虫!”
南之乔刚才读的这首诗,很出名,是***在一九五八年所作的诗《送瘟神》的前半首,诗的背景是当年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有感而发,这前半首描写的是血吸虫消灭之前,在血吸虫流行区,患病者相继死去,造成当地人烟稀少,田园荒芜,十室九空的现象。
叶蓁蓁听到这首诗,立刻反应过来,南之乔提示的就是在我国最流行的日本血吸虫。
“不错,就是血吸虫的卵,里面有已经发育的尾蚴。”
叶蓁蓁在显微镜视野里仔细一找,果然,有的虫卵已经发育,变成两侧对称的尾蚴。
病原找到了,小娴竟然感染了血吸虫!
叶蓁蓁拿起电话要通知张小斌,南之乔却拦住她,说:“小斌我已经通知了,医生会按照治疗血吸虫的方案进行。”
“还好,小娴的症状看起来是急性血吸虫病,及时治疗,预后会很好。不过,小娴怎么会感染血吸虫呢?血吸虫病已经很长时间没出现了。”
“血吸虫病在我国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北京市多年没有血吸虫病例,小娴这种情况属于输入性病例。”
“输入性病例,哦,对了,血吸虫可以通过粪便传染,区医院那边要注意消毒了。”叶蓁蓁有些担心小娴所在的区医院那边。
南之乔倒是很放心的样子,“没事,只要诊断出是血吸虫感染,医院那边的治疗和预防都会安排好,我担心的是小娴最初是从哪里感染的血吸虫。”
小娴刚从南方老家来北京不到一个星期,而血吸虫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是一个月左右,最短也要两个星期,因此,小娴肯定是在老家感染的。
蓁蓁这几天听堂妹倩倩讲过跟小娴聊天时了解到的消息,小娴的老家在西南边疆的一个寨子里,那边众多民族混居在一起,多种多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地理和气候条件特殊,那里很可能就是血吸虫疫区。
叶蓁蓁:“小斌和小娴的老家在西南边疆N省,那里好像之前就是我国的一个血吸虫重灾区。”
南之乔对N省的血吸虫防治有所了解,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N省是血吸虫泛滥的重灾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N省的血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很多县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是控制标准。
南之乔:“小斌的档案里写着,他的籍贯是大理南诏县,具体哪个村寨没有说明,大理早在一九九五年的时候,就乡为单位达到了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之后几年,很少有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病例报道。小娴这次的情况,可能是来北京之前在哪里接触了疫水,找到疫水来源,才能进行防治,避免更多人感染。”
“南学长,那我们怎么办?要通知大理那边的疾控部门吗?”
“不用我们通知,区医院遇到这种急性血吸虫病例,会通过疫情网层层上报,相关部门自会处理。”
被南之乔这么一说,叶蓁蓁放心很多,毕竟血吸虫防治在我国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各个相关部门都应该是很有经验的。
悬着心放下来,蓁蓁开始犯困了,忍不住打起哈气。
现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刚好是最容易犯困的时间,南之乔拉着叶蓁蓁出了实验室,准备送姐妹两个回新城公寓休息。
倩倩呆在办公室,透过办公区和实验区之间的透明玻璃窗,看到堂姐和未来姐夫一进一出,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心里正纳闷着。
等二人一到办公室,倩倩就好奇地问:“结果出来了?”
“嗯,出来了。”
“这么快?!”
“南学长找对了检测方法,所以比较快。”
从进实验室到诊断出结果,里面还包括两人讨论的时间,仅仅不到二十分钟就解决了医院半天没解决的问题,倩倩对这个未来姐夫又多了一层崇拜。
送姐妹两个回新城公寓的路上,叶蓁蓁担心张小斌一个人在医院照顾不过来,本打算再去医院看看,刚说出想法,就被南之乔反驳回去。
南之乔坚持让蓁蓁带着倩倩回去休息,自己则一个人回了区医院,确定小斌和小娴没事后,才回了龙腾山庄的单身公寓。
接下来的几天,张小斌请假在医院照顾妹妹,倩倩经过几天跟小娴的相处,感情不错,经常往医院跑,叶蓁蓁也在每天下班时间过来探望。
一个星期的治疗下来,小娴的急性期症状消失,病情稳定下来。
张小斌悬着的心随着妹妹小娴的好转,也安了下来,准备再观察几天就出院。
正当一切快恢复如常的时候,张小斌接到老家医院的电话,小斌的父母同时重病住院。
消息如晴天霹雳,张小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想立刻赶回老家,可是妹妹小娴又不能马上出院,自己一个人回老家,留妹妹在北京又不放心。
张小斌左右为难,叶蓁蓁及时出现,答应小斌,让小斌先回老家,自己和南老师在北京帮他照顾妹妹小娴。
妹妹小娴有了可靠的人照顾,张小斌立刻飞回老家大理南诏县。
小斌的父母生病后,被邻居送到县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经过两天治疗,腹膜炎不但没控制住,又并发了脑膜炎,县医院治不了,紧急转到了市医院。
第6章 小城医院()
等张小斌到达市医院,父母因为昏迷,已经被送到重症监护室。
张小斌守在重症监护室外,手足无措,毫无主意。
父母不知什么病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不醒,二弟在遥远的城市里上大学,为了赚学费,暑假没回家,在大学城里打工,父母这次生病还没通知他,小妹也在北京生病住院,二十来岁的张小斌觉得很无助。
医生找小斌进一步询问病史,小斌长时间不在家,并不知道父母的情况,但是把妹妹小娴的情况跟医生详细说了一遍。
妹妹小娴曾说过,在去北京之前的一个月,曾跟爸妈一起去过村子附近的水渠里抓过鱼,之后两天,三个人身上都有发痒的症状,但很快缓解了。
医生根据小斌的描述,想到大理是血吸虫疫区,经过一系列检查,市医院的医生给小斌父母下了诊断,是急性血吸虫病,伴脑部异位感染。
因为血吸虫在脑部增殖形成肉芽肿,压迫脑部组织,小斌的父母先是神志淡漠、听力减退,直至昏迷。
医生开始用吡喹酮治疗,一个疗程下来,父亲的症状明显减轻,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可是母亲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出现咳血症状。
小娴每天都会跟哥哥小斌打电话,询问父母的情况,听到母亲的情形越来越重,小娴在北京也待不住了,一定要离开回家。
小娴虽然出了院,但是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医生嘱咐近一个月都要静养,现在一个人长途颠簸回家,叶蓁蓁很不放心。
叶蓁蓁把实验室的工作安排好,准备送小娴回西南边陲的老家,倩倩也来凑热闹,非要跟着。
南之乔不放心蓁蓁三个女孩子,还有张小斌老家的情况,也让人很担心,自己这几天关注小娴的这起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当地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反应,南之乔也想亲自去看看。
最后,定了四张机票,南之乔、叶蓁蓁、倩倩和小娴,四个人一起飞回大理。
下了飞机后,四个人直接去了市医院。
张小斌看到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四个人,惊讶中带着感动,先带妹妹去普通病房看父亲,又带着南老师和小叶老师跟主治医生聊母亲的病情。
小斌母亲因为之前有结核病史,再加上这次急性血吸虫病脑部和肺部的异位损害,病情越来越重。
当地市医院请省级专家来会诊,改变治疗方案,先对症治疗后,再进行抗感染治疗。
改变治疗方案后,小斌母亲明显好转起来,很快出了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就在小斌母亲转到普通病房的当晚,市医院又接受了两位转院过来的病人。
病人的症状跟刚入院时的小斌爸妈很相似,呕吐腹泻,精神淡漠。
有了之前的经验,医生很快诊断出转院新来病人的病因,急性血吸虫感染,再询问病史,都是张小斌老家附近村子的居民,近期都有去水渠洗衣或是捕鱼的经历。
这几起急性血吸虫病例,都通过疫情网上报到当地疾控部门,疾控人员按照血防工作的规程,去有病例的村子,进行调查。
涉及的村子有四个,疾控人员对村子里的人员、家畜都进行了检查,结果让人震惊。
人员的感染率竟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家畜的感染率更高,达到百分之七十。
这种血吸虫疫情大规模爆发的情况,是近二十年非常少见的情况,疫情惊动上级卫生部门,集合了多位专家的调查组被派到疫区调查。
南之乔虽然不在调查专家组内,但作为中国CDC的传染病专家,还是很关心这次血吸虫疫情,尤其是这次疫情还跟自己的学生有关。
等张小斌父母的病情稳定之后,南之乔准备去小斌住的村子里看看。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N省为山丘型流行区,N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又分为坝区和山区。
坝区是四面环山的大小坝子,地势较低平坦,相对高度差不足百米,沟渠纵横交错,水源丰富,人口比较密集,生活条件比较好,为水稻等农作物的主产区,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面积大。
山区是大部分或全部居民及耕作地带在山坡上的流行区,相对高程差在百米以上,山高坡陡,地广人稀,环境复杂,沟渠较少,水系独立,主要靠降雨灌溉坡田坡地,家畜种类和数量较多,交通不便,生活水平相对低。
小斌的老家就属于山区。
从大理到小斌老家南诏镇的路上,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中间为盆地,东西两面为半山半坝,红河蜿蜒而过。
南之乔不知从哪里找来一辆越野车,自己开车带着蓁蓁、倩倩、小斌,四个人回村子,小娴留在市医院照顾爸妈。
小斌老家的村子依山而建在一个山坡上,背后的山体高大,从山脚到山顶,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立体气候显著。
这里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湿、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多旱,现在这个季节正好是多雨湿润的季节。
早晨从大理出发的时候,天上还下着小雨,走到半路,雨停,太阳拨开云雾露了出来。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小斌老家村子前,路上看到稍微平坦的坡地上种着玉米、烤烟等农作物,陡坡上种着核桃、梨等果树,更陡的山地上是野生的古树,高山栲、古松、古柏、楠木、红椿,红色的山茶花开得正艳。
村子不大,却是多个民族混居在一起,小斌的家在村子的中央,村子里的路有些狭窄,越野车开不进去,只能停在村子前的空地上。
从越野车上下来,南之乔四个人,在小斌的带领下,徒步走到小斌家。
叶蓁蓁之前一直以为,小斌老家的村子是很落后的地方,可是亲身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比自己的想象好很多,这里也是水泥路、砖瓦房。
等小斌把众人引进屋,屋里的摆设也是家电齐全,而且很宽敞,还有一个大院子,有渔网横挂在院子中央,微风吹过,渔网轻轻晃动,渔网上还沾着不少水草,像是主人匆忙离开,还没来得及整理。
南之乔站在渔网前,眉头微皱。
第7章 山区村落()
张小斌作为主人,老师和朋友们远道而来,正在屋里准备烧水泡茶,烧水的间隙看到南老师盯着院子里的渔网看,忙上前解释说:“我爸平时喜欢在农闲的时候去捕鱼,这次生病住院比较急,渔网还没收起来呢。”
说着,张小斌就准备上前摘下渔网上的水草,把渔网收起来。
手伸出,还未碰到渔网,却突然被南之乔一把拦着。
张小斌疑问地看着南之乔,南之乔手上微微用力,把张小斌从渔网前面拉后一步,“别靠近!”
张小斌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渔网有什么问题?
在小斌疑问的眼神中,南之乔解释:“这张渔网很可能接触过疫水,你看,这是什么?”
南之乔手指着渔网上挂着的一团水草,水草里夹杂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锥形螺壳。
“钉螺!这种钉螺在附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了。”张小斌想起之前的事,“小时候,钉螺还很常见,后来,经过灭螺行动,钉螺就很少见,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
南之乔:“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有钉螺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