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一统天下-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打上门来,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结果是注定的,在此之前努力准备好迎战就行了,其它的就交给老天来裁决吧。

    &nb是以在天气渐热之后,沈娴越来越潇洒,她最近常常犯困,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生活极其规律,把活儿都扔给其他人来解决,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所幸荀彧任劳任怨,再加上重要的事情也不多,要是主事之人换成荀攸或郭嘉,早就抗|议翻脸了。

    &nb这天沈娴躲在天井里纳凉,她手边的矮几上摆着一盆用冰浸润的葡萄,颗颗粒大饱满颜色红润,吃起来还很甜美。沈娴一边啃葡萄一边听貂蝉念直接从书房取来的公文,生活十分惬意。

    &nb貂蝉翻开一篇公文念了两句,忽然停下来微微蹙眉。

    &nb良久听不到声音,沈娴闭着眼睛问道:“怎么了?”

    &nb“好像……不太对。”貂蝉想了想,低声说道。

    &nb貂蝉给沈娴念的刚好是汉中送来的军报。自从沈娴派了张绣去汉中帮助张鲁,张鲁顿时就觉得自己底气十足,每天摩拳擦掌就等着袁绍打上门来。然而袁绍把大军调往陈仓关后就再没动静了。

    &nb陈仓关这个地方说来有些麻烦,因为把守着它,既可以对汉中用兵,也可以出关进攻西凉,所以袁绍把兵屯在这里,沈娴一时搞不懂他是想先对付凉州,还是想对付益州。或者袁绍狮子大开口,两个要一起对付,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一旦沈娴和马腾联合起来共同出兵抵抗,哪怕是袁绍也没有完全获胜的把握,倒是很有可能陷入首尾两端相顾不暇的危险境地。

    &nb最近司隶的兵马动向是大事,貂蝉既然说有问题,沈娴也不好偷懒,她立马睁开眼睛坐了起来:“哪里不对?说说看?”

    &nb“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貂蝉踌躇道:“以前跟着将军的时候,我有帮他处理过……大人你听听就行了。”

    &nb沈娴表示你随便说,是对是错我自己可以判断。

    &nb“人数不太对。”貂蝉说道:“袁本初占据幽、青、冀三州,还控制了司隶地区,手下兵马大约在二十万之数,再多就养不起了。这些兵马除去在并、幽二州守国门的六万戍边军,剩下的十四万零零散散分布在各州边界防备其他人,其中兖州与司隶边境为重点防范地区,因为有我们与曹孟德在。”

    &nb沈娴点点头:“说下去。”

    &nb貂蝉将公文递给沈娴:“袁本初奉迎天子带了三万人马,司隶本地也有皇城军,如果加上这些人,那么现在镇守陈仓关的兵马应该有六万左右。”

    &nb沈娴的目光从军报上掠过,她已经明白了貂蝉的意思。

    &nb如果袁绍要对付西凉或者益州,那他现在留在陈仓关的兵力太少了点,余下的哪怕各州郡都留上点人守着,还能匀出来七八万左右。

    &nb“袁本初要对付的下一个目标不是我们,”沈娴微微眯起眼睛:“是曹孟德。”

    &nb貂蝉静静地低头听着沈娴自言自语,她脸上的表情变了几遍,最终归于平静。

    &nb“不过这也说不好,可能是袁本初故布疑阵。”沈娴将军报搁在一边,漫不经心地拈起一颗葡萄放入嘴中:“送去给文若他们看看,让大家参详一下——”

    &nb还没来得及咬下水灵灵的葡萄,沈娴忽然脸色一变,她捂着嘴扑到一边低头干呕。

    &nb貂蝉被吓了一跳,她赶忙凑过来握住沈娴的胳膊:“大人,您怎么了?”

    &nb沈娴脸色发白:“不知道,可能是最近吃的太油腻了,我胃口不太好。”

    &nb油腻?貂蝉盯着那盘晶莹剔透的葡萄,脸上的表情难以言喻,她想了想还是建议:“大人,我听说华神医就在成都,要不然……”

    &nb“那是我师父。”沈娴摆摆手:“没什么,我自己也是大夫,不碍事的。”

    &nb“好吧。”见沈娴坚持,貂蝉也不好再说什么,可她总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儿。

    &nb将军报送到荀彧手中,还没等他们研究出个所以然来,事情就有了转遍。

    &nb曹操的求救信和庐江的公文几乎是同一时间抵达的,看着信中潦草的大字,虽然知道这样想不太好,沈娴还是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nb袁绍和曹操先掐起来是最好的情况,这样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之时,沈娴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了。

    &nb虽然跟曹老板有盟约……沈娴垂下了眼眸,帮是肯定要帮忙的,但是怎么帮,什么时候帮,这可得好好地研究研究。

    &nb“主公既然与孟德公有言在先,此番定然要出兵相助。”荀彧握着军报对沈娴进言:“若是出尔反尔,恐怕其他人再也不愿意与我们合作了。”

    &nb“当然要帮,但什么时候出兵?出多少人?”沈娴曲起食指敲了敲桌面:“若是现在把兵力重点调去兖州,汉中这边怎么办?这里可是还留着六万人马呢,袁本初双线开战也不是不可以,而且还有南阳郡……”

    &nb沈娴越想越觉得头疼,脑子不够用,人好像傻了不少。

    &nb“对,南阳。”沈娴一句话提醒了蔡琰:“如果袁本初先一步打下南阳,或者是与刘表联合,孟德就危险了。”

    &nb周瑜把目光落在不远处悬挂地图的屏风上,沉吟片刻后他顺着蔡琰的话补充下去:“再加上汝南一郡是袁家的大本营,若是曹孟德的安抚工作没做好,豫州可是他后方的一处巨大隐患。南阳加上汝南……曹孟德这是被圈在了孤岛里面,唯一的生路只有扬州了。”

    &nb荀彧把军报推了出去:“所以他才会向我们求助。”

    &nb听着听着,沈娴觉得自己开始头晕难受,她灌了一口凉茶把恶心的感觉强压下去,缓了一会后忽然问道:“让曹孟德对皇室忠心的把握有多大?”

    &nb接收到郭嘉投射来的奇异目光,沈娴皱着眉头换了个形容:“……或者让曹孟德为我所用。”

    &nb“你胃口真不小。”周瑜微微一笑:“嗯,不过我喜欢。”

    &nb郭嘉失笑:“主公你这是两个问题。许子将曾评孟德公,说其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nb脑袋嗡嗡嗡的疼,沈娴觉得自己可能中暑了,她喊了守门的裨将去多凿几块冰来,勉强分神想了一会儿郭嘉的话,却没得出什么结论,于是愤怒地拍拍桌子:“……说人话!”

    &nb郭嘉被沈娴莫名其妙的脾气吓了一跳,他小心翼翼道:“主公,我的意思是曹孟德本来就是忠心于皇室,所以你根本不用操心,至于他能否为我们所用,这得看他与袁本初一战的结果如何了。”

    &nb“三妹。”周瑜皱起了眉头:“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nb“有点头晕。”沈娴吁出一口气:“天太热了,我一会儿睡一觉就好了。”

    &nb周瑜完全没发现天热和睡觉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nb沈娴继续原本的话题:“你说曹孟德忠心皇室,袁本初可不这么想吧。”

    &nb“不,恰恰相反。”荀彧神情晦涩:“袁本初十分明白,这才会对付曹孟德……袁家果然……”

    &nb袁绍奉迎天子打的是摄政自立的目的,而曹操却是忠心于汉室,所以袁绍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曹操。

    &nb蔡琰嘲讽地笑了:“我以为袁本初会聪明一点。”

    &nb“他聪明啊。”沈娴淡淡道:“至少他没像袁公路一样为了玉玺闹得天下皆知。”

    &nb“既然要出兵,我建议维佑那边不动,继续镇守两关,”周瑜说道:“三妹你可向江夏加派兵力威慑刘景升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我与伯符则带两万人马前往庐江牵制汝南,以确保曹孟德后方安稳。”

    &nb“光是威慑还不够,”一直没说话的贾诩终于开口:“必须打,刘景升不能再留了。”

    &nb“不仅刘景升,还有刘玄德。”贾诩目光灼灼的地盯着沈娴,他的语气中透露着漫不经心的意味,隐藏其中的含义却令人背后发凉:“主公,你要确保你的身份暴露后,不会因此而成为众矢之的,至于剩下的一个……既然是自己人,就暂时先这样吧。”

第117章 【114】两意() 
&nb沈娴费了点劲儿才理解了贾诩口中那个被剩下的幸运儿究竟是谁。

    &nb也是个姓刘的皇室子弟,如今正猫在扬州帮沈娴兢兢业业地守着庐江这个边陲重地的刘繇。

    &nb想明白贾诩话语中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后,沈娴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浑身发凉。

    &nb贾诩的意思是,除了刘繇这个已经被划分到自己人范畴的刘家人之外,其余的那些不管是真正的汉室血脉,还是打着汉室名头招摇撞骗的,一律统统灭掉,能毁尸灭迹挫骨扬灰让他们再也无法对沈娴的地位产生威胁最好,即使不做的这么绝,那些人最终也逃不过□□的命运。

    &nb总之一句话,必须将所有明面上的和潜在的危险统统扼杀在摇篮之中。

    &nb贾诩的提议竟然全票通过了,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曾经打过哆嗦的沈娴之外,没有一个人哪怕有一瞬间觉得贾诩行为过激手段太狠,就连荀彧都在短暂地思考之后同意了。

    &nb诚然贾诩这招釜底抽薪确实让人心生畏惧,但事出有因嘛,毕竟皇位之争从来都血腥残酷,获胜者是踩着无数人的尸骨登上最后那个位置的,你不先下手为强,就等着遭殃好了。

    &nb或许是看出来沈娴的不忍,在其他人离去之后,郭嘉才慢腾腾地对沈娴说道:“想想那位是怎么对你的,主公,这个时候千万别心软啊。”

    &nb“我没有。”沈娴揉了揉脸:“我只是在想,他给我下|毒,我再去欺负别人,其实我们都没什么区别。而且就算没有什么刘景升、刘玄德,还有他们的儿子,儿子的儿子,各种乱七八糟的家人……”

    &nb杀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产生一堆历史遗留问题。

    &nb“死人最听话,但也最麻烦。”郭嘉笑了笑:“文和也并非是要全部赶尽杀绝,他那么说是为了突出问题的严重性,主公你照着程度轻点的方面理解就好了。”

    &nb程度轻点……那就是软禁咯?

    &nb“牵制。”郭嘉忍了半天没忍住,暗搓搓地伸出爪子顺了顺沈娴柔软笔直的长发。

    &nb沈娴在沉思郭嘉的“牵制”二字,一时之间没发现郭嘉的小动作,等她后知后觉发现某人又趁着没人乱吃豆腐的时候,郭嘉早就端端正正地坐好了,他脸上满是无辜的表情,仿佛刚才伸爪子的人不是他一样。

    &nb沈娴盯着郭嘉看着半天,忽然觉得自己特别想抄起什么东西砸在郭嘉的脸上。这阵暴脾气就像一阵风般来得莫名其妙没有缘由,于是等沈娴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把想法付诸了行动。

    &nb郭嘉一脸震惊地接住沈娴扔过来的竹简:“主公,怎么了?”

    &nb摸一下就要被揍吗?那以后可怎么办啊!

    &nb“我……”沈娴愣了愣,然后她一把抢回竹简码在桌角:“我没事,就是有点累了。”

    &nb费劲巴拉吧半信半疑的郭嘉哄走了,沈娴像一张软绵绵的纸片般扑在桌子上不动了。

    &nb什么都不想思考,只想放空自己,懒洋洋地不想动……

    &nb过了好半天沈娴才战胜了自己的懒癌爬了起来,她一边嘟哝着抱怨活着真是无趣,一边慢吞吞地开始准备接下来的计划。

    &nb依旧是荀彧留守。

    &nb荀彧留守了这么多次沈娴都不忍心了,她专门问了问荀彧想不想跟她一起出门去抢地盘,得到了荀彧一枚奇怪的视线:“主公,我觉得成都挺好的,毕竟离家近。”

    &nb……好吧。

    &nb荀彧完了轮到蔡琰,沈娴原本想让蔡琰去江夏或者南郡镇场子盯着刘表,必要时候直接出击揍扁他,但蔡琰慢悠悠地拒绝了。

    &nb“主公,我留在成都督促粮草军需吧。”蔡琰微微一笑,伸手在小腹上拢了一把:“我怀孕了。”

    &nb沈娴:“………………”

    &nb沈娴差点儿咆哮出声,但她的理智提醒她绝对不能朝着孕妇大喊大叫,万一吓坏了人家宝宝就危险了。

    &nb“你确定吗?”沈娴一个弓步上前握住蔡琰的手腕摸了摸:“找我师父看过了?”

    &nb“这点小事哪里需要劳烦华神医?”蔡琰无所谓地挥挥手:“我自己就是大夫,一个滑脉还把不出来?”

    &nb在确确实实感受到手指下的脉象流利圆滑,好像一颗颗小珠子依次滚过的感觉后,沈娴小心翼翼地把蔡琰的手腕放回桌子上,然后她开始清理蔡琰桌案上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像什么砚台啊镇纸啊这种或锋锐或沉重的东西都被收走了,最后桌子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留下。

    &nb蔡琰哭笑不得,看着沈娴还想继续收拾她周围的东西,赶忙说道:“哎主公,算了,不用这么麻烦。”

    &nb“不行不行。”沈娴认真道:“公达走前可把你托付给我了,我得照顾好你。”

    &nb沈娴当即喊来红袖给蔡琰上了一堆的腌酸梅。虽然蔡琰现在还不害喜,但在沈娴期待的目光中,她怀着英勇就义的心情拈起一颗尝了尝,意外地发现真的挺好吃。

    &nb于是蔡琰一边啃酸梅一边跟沈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南郡那边你不用担心,即使我不去,有顾子叹和法孝直那俩小子盯着,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nb“就是因为有他们我才不放心好吗?”沈娴撇撇嘴:“法孝直原本就够胡来的,顾子叹不一定能压得住——他俩不同流合污就不错了,况且还有一个太史子义……”

    &nb一旦太史慈和法正一拍即合,真是分分钟要翻天的节奏。

    &nb“那让兴霸去?”蔡琰提议:“兴霸虽然看着吊儿郎当,但其实挺靠谱的。”

    &nb沈娴摇头:“人手不能全派出去,益州这边得留他统军。”

    &nb折腾了半天也选不定人,最后沈娴干脆一咬牙:“得了,我亲自跑一趟吧。”

    &nb蔡琰笑了笑:“我觉得你倒不如直接去汉中那边。”

    &nb沈娴来了兴趣,她随手捡了颗酸梅丢进嘴里嚼了嚼,面不改色地问:“怎么说?”

    &nb蔡琰四处望望,确认没有其他人靠近这里后才对沈娴勾勾手指:“我就这么一想,你听听就算了。”

    &nb蔡琰的意思是,虽然袁绍在陈仓关放了六万人吓唬凉州和益州,但并不代表如果沈娴从汉中出兵司隶,陈仓关的六万人就能立马跟沈娴杠上。

    &nb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粮草军需。

    &nb袁绍现在的实力,源源不断地供应七万人的吃穿住行,给他们分发兵器让他们攻打兖州,大约能坚持个一年左右不成问题,但若是再分出六万人的军需来,双线开战,袁绍就撑不住了。

    &nb当然袁绍也可以缩短与兖州的对战时间,但谁又能说得清楚他多长时间能拿下兖州呢?袁绍也不是傻子,拼尽全力把自己耗得一无所有,即使真的干掉了曹操又怎样?后面还有个沈娴呐,到时候曹操和袁绍两败俱伤,平白让沈娴捡了便宜。

    &nb所以说,陈仓关的六万守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击的,他们留在那里只是起个威慑的作用罢了。毕竟收军们平时自己屯屯田种种地,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很容易,然而一旦开战,大家都上战场了,地没人种,只得让后方轰隆隆地动员起来,百姓们既要负担自己的生活,还要把战士们的粮草军需凑足,双倍甚至是三倍的负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