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这样说了,如果下大雨,就再迟一天看看,实在不行就留在家里吃。”丑姑想了想,又说。不能光顾着要去卖钱,把人淋病了就更不划算了。幸好昨天买了盐,不然这么多,光是腌制起来就得费不少盐。
她只要了三只野兔子,五只山鸡。除了要给小猫子一只山鸡之外,剩下的足够他们家吃好几天了。白送给村里人,她又不乐意,主要是怕那些人吃惯了,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她该给大家。今天你来要,明天他来要,她又要怎么办?
才走到半途,果真就下起了小雨。大家急了,驱赶着马和驴子,又加快了速度。
雨虽然不大,但等到他们到丑姑家时,雨已经把大家露在外面的鞋子都淋湿了。蓑衣遮不住的地方,衣服也已经潮了。要不是天气冷了,大家穿还算厚实,只怕连里衣都得淋湿了呢。
“在我们家歇会儿。喝点热水,把衣服烤烤再走。”丑姑招呼大家进门。
“恩,是得烤烤。”宁二都觉得有点冷了。他身体本就不好,要是再淋了雨,生病就麻烦了。
大家东西都没等卸下来,丑姑拿了一只大的山鸡给小猫子,就让他先回家去了。
接着,柱子帮着丑姑把野菊花和枸杞子卸下来了,家里地方就那么大,只得先放在厨房里了。
丑姑直接在灶屋里生了一堆火,宁二烘干了衣服和鞋子,又喝了热水,觉得身体暖和了,才和柱子又匆匆忙忙的走了。
晚上,丑姑就开始折腾烘枸杞子了。她睡得小炕,很快就烤得热热的了,屋子里温度升起来了,热得她脱了厚外衣,只穿了夹衣就在忙活。她把枸杞子和一些菊花均匀的铺在炕上,开始烘烤,她完全没经验,只管加了柴烧炕。希望能把枸杞子烘烤干。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家里人都睡了,就剩下她一个人还在忙活。直到看着枸杞子明显的起皱,变硬,这就是在变干了,她才松了一口气。半夜里,累极的丑姑在炕角捡了块地方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那些枸杞子倒是大半都干了,但品相明显比前面卖的差,有的甚至还烤过头了,有的还变黑了。而她烤的野菊花呢,就更加惨了,挨着炕面的那一面,已经烤焦了,完全没用处了。
丑姑看着自己辛苦半夜的成果,差点儿要气哭了。看来这个法子也行不通,枸杞子野菊花这个收入又得断了。
果然,理论永远要靠实践来检验啊。显然,她这个用火炕烤的法子,并不太成功。当然也不算完全失败。但想要达到她所想象的成果,还不知道能经过几次实验呢。
“算了算了,总算还有点好的,便宜点卖,多少也能换几个钱回来。”丑姑只能自己劝自己了。她把好的收捡起来,大约还有一斤。好在她已经存了点钱,不怕冬天难过了。
她倒是为宁二发起愁来了,如果他家也和自己是同样的结果,宁二就更加惨了。因为不再有收入,他就没银子吃药了。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宁二和柱子,阿爷三个人,也和她一样忙活了一夜。因为人手多,三个人轮流,火烧得均匀,照看的又比她更加仔细。宁家烘出来得枸杞子,成功的还不少,比她的成果要好太多了。
宁二和柱子下半夜去睡了,由老爷子专门照顾。
早上宁二一醒过来,就急匆匆的过来了。
“不错呢,少爷,你来看。”老爷子开心的大叫道。
宁二激动的冲过来,抓了一把老爷子收起来装在盆子里的干枸杞子。这些烤好的枸杞子,都有半盆子了。
“比晒的是要差一些,不过已经算不错了。”宁二松了一口气,又说:“等会儿你去休息一下。我和柱子再来烘剩下的,我再试试看能不能烘点菊花。”
“好的,粥我已经煮好了。你先去吃。”老爷子让宁二先去洗漱,吃过早饭再来接他的班。
老爷子去休息了个把时辰,就起来了。这时雨下得极小了,宁二让他和柱子去给小酒馆送野兔子,自己一个人继续忙活着烤枸杞子。
她甚至把前面已经基本干的枸杞子也拿出再稍微烤了烤,准备天气一好就拿出去卖。宁二把枸杞子都烘好了,野菊花他也和丑姑一样没烘成功,不过有一样收成,他也满足了。
老爷子和柱子跑了一趟,天擦黑时才回来。
“外面路好不好走?”宁二问。
“还算好走,不过要是再多下几天就不好说了。”老爷子答。
“唉,希望快点出太阳。这雨一下,天气就更冷了。”宁二说。他发现今天的天气比起昨天来说,真的冷了不少。天气冷就意味着他们不好出去干活,也就没了收入。
第59章 和谐()
过了三天;才出太阳,就如宁二所想的一样,虽然出了太阳;但天气却变得更冷了。而且太阳也不象前面的那么火辣了;就那么懒懒的挂在天上,没有多少热度。
“柱子去一趟丑姑家,告诉她;明天咱们去一趟集镇上。”宁二交待道。
“他自己去;能行吗?”老爷子担心的问。
“能行的。总也得让他自己学会独立办一些事了。”宁二说。
柱子虽然烧坏了脑子,但也有大概五六岁孩子的智商;懂得不少东西呢。去丑姑家那条路,又是他走习惯了的;并且他还骑着马,马也识路。他相信柱子办得到;并且他也是打算让柱子慢慢学会独立。不然,没有人能永远的陪着他。
“好咧。”柱子还蛮开心的;甚至有种能够自己偷偷去玩的兴奋感。
“要和丑姑说,明天去卖菜。知道了吗?”宁二问他。
“和丑姑说,明天去卖菜。”柱子很快就回答了他。
“恩;很好。就这么和丑姑说;去了就快点回来。”老爷子欣慰的笑道。要是柱子能自己办点事情;他也没那么担心了。
“你去拿五六斤豆子出来,明天我们带去卖看看,能卖出去也可以换点其他的粮食回来吃。再去摘些菜回来;明天也一起带去卖。”怕老爷子因为柱子独自一人出去担心的七想八想,宁二又给老爷子吩咐了任务。
老爷子已经知道丑姑上次带去的菜,卖了个好价钱,听了吩咐,连忙说:“好的,我这几天还特意的留了几个茄子黄瓜没有摘呢。”
家里伙食好了,肉食多,蔬菜类就吃的少些了。他们家的园子里的菜,就有了节余。不过,现在天气一冷,估计茄子黄瓜类的不会再结了。也就能卖这一茬。倒是白菜萝卜,还能多卖几次。等到别人家种的都能上市了,他们也不用卖了,多了就不值钱。
下了雨,丑姑在家,没什么活可干,干脆就和两个弟弟在搞学习。她主要督促明儿学习,也给自己打个幌子,以后好说自己也是读过书的人,不怕别人怀疑她。
小弟拿着两张大字,很是邀功的要丑姑点评,因为他觉得自己写得很好。
“确实有进步了。”丑姑笑道。
才开始写字的小孩子,写得虽然不怎么样,但能够看得出来是什么字,就算不错了。丑姑表扬了小弟,却对着自己写的字叹气。毛笔这玩意儿,她真心驾驭不了,并且写字用的纸又差,墨汁一沾上去就晕开了,叫她来写,极易弄成一团墨糊糊,并且写惯了简体字,她还经常写缺笔少画的错别字。
“姐姐,你认真点,你写的也太丑了。”明儿简直不忍看她的字。
“都怪这笔不好用,这纸也不行。”丑姑为了面子给自己找理由。
明儿“呵呵”了几声,表情明显为姐姐找理由不满。姐弟二人,正笑闹着,姜春花来了。
“丑姑。在家干嘛呢?”她手中提着个小篮子。
“没干嘛,和他们认几个字。”丑姑笑道。
姜春花羡慕的看着丑姑面前的笔和纸,惊讶的说:“你也会写字啊。”吴猎户在时,也曾说过要送明儿去念书。她也知道吴猎户夫妻两人,都识字。但是以前她也不知道丑姑居然也跟着念过书,写过字。
“是啊。有事吗,春花姐。”丑姑问。
“给你弄了两鞋底,对了,你很长时间没做针线活了?”姜春花从篮子里拿出两双已经纳好的厚厚的鞋底,这是她帮丑姑做的。以前也都是她帮丑姑做这些东西,不过多半时候,是丑姑跟着她学,现在丑姑都不去他们家了,哪里还能跟着她学。
“哎哟,多谢了。”丑姑连忙道谢,心里发虚,她哪里会做什么针线活,以前的她倒是能拿针,可最多就是缝个掉落的扣子。最重要的是,她也完全忘记这件事情了。
“把你的针线篮子拿出来,找找做鞋面子的布,我帮你弄出来,这两双鞋就能穿了。”姜春花说。
丑姑在家里翻了好半天,总算找到了一个针线小筐子,姜春花接过来一看,简直是哭笑不得,说:“你这只鞋,都是上半年的了,还没有做起。是准备放着长灰呢。”
针线筐子里放着原主没做完的针线活,有只鞋底已经纳了一大半。旁边还放着另一只已经完工的鞋和这只鞋的鞋面。
“呵呵,呵呵。”丑姑干笑了几声,实在不敢说自己根本就不记得要做针线活的事情了。
“等冬天闲了,我再给你纳两双厚底鞋。”姜春花也忙,一家人的针线活全是她一个做。而且她明年是一定会出嫁的,也得偷空给自己做点嫁妆。
“哎哟,太多谢你了,春花姐。”丑姑十分感激的说。
“哦,对了。你找些不要的旧衣服出来,我这次整鞋底,顺道帮你也多弄一些出来,马上闲了,就有空做针线活儿。”姜春花说。
“哦。好的。”丑姑连忙去找不要的旧衣服。
姜春花直接拿了她没完工的鞋子,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看她找旧衣服,做鞋面的布料等物。
筐子里本就有两块做鞋面的新布,下面还杂七八拉的有些小碎布,几束线,做了一半的鞋面等等。最下面才找到了一件吴猎户的旧夹衣,很破旧了,不过是洗干净了的。想来本就是准备拿来整鞋底的。
“就这个,给我带回去。”姜春花叹了口气,说。
她看丑姑这个样子,完全已经忘记要做针线活儿,姜春花真是为她发愁。以前都是姜春花带着她做的,要真的完全指望她自己,也不可能做得出什么正经东西来。可以说,姜春花不仅仅把她从小带到大,还是她的针线师父,不仅仅是教她,还帮她做了一大半。
这不,姜春花纳完手中的这半只鞋底子,又捡起那做了一半的鞋面,姜春花针线活儿做得极麻利,这种简单的活,她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完成。所以,她没费多少功夫,把就一只鞋上好了。完完整整的一只鞋子,与另外一只半年前就做好的鞋,终于成了一对。
“喏,不过花半个时辰这只鞋就完工了,你呀你,居然放了快半年了。再不做好,怕都穿不得了呢。”姜春花笑骂道。
她总是觉得有些对不起丑姑,只有想法子补偿点什么给她。丑姑虽然是她一手带大的,但以前她也不怎么喜欢丑姑,主要是以前的丑姑性子确实不讨喜,就没一个人喜欢她。
但现在丑姑有了很大的变化,人讨喜多了。她对丑姑的感观也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可惜,两人之间也越走越远了。
“多谢春花姐。”丑姑连忙又道谢。
姜春花的帮助,让丑姑很感激,她又拿了一只腌好的山鸡出来,说:“多谢你了。你得空就帮我多整点,我明年,后年也能穿。”
她现在才发现,自己穿的衣服鞋袜,以后就得自己动手缝制了。这对她来说,可是件难事哦。好在,她的衣服也不算少,大点的还有两套,勉强也够穿两年了。但鞋嘛,却得多备几双了。不然,姜春花一嫁,她上哪儿去找人帮她整鞋底,剪鞋面子。
先熬过两三年,她年纪也大些了,说不定能学会些针线活。实在不行的话,等有了钱,就去买。
“哎哟,怎的这么客气。我也没帮多大的忙。你想留到明后年穿,就再去找点旧衣服,鞋面布给我。”姜春花不肯收。
“拿着,我家里还有了。现在天气不好,也不能出去卖。”丑姑说。
她又去找了两年不要的旧衣服和一块新布给姜春花了。
姜春花说:“你还是得跟着我多学学。以后总得你自己做这些活了。”
“恩,等几天有空了,我再学。”丑姑干笑着打了个哈哈,实在是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得会啊。毕竟在现代,衣服鞋袜都是直接买的,并且也没有人穿破衣服。别说要自己缝制衣服了,就是连最简单的缝缝补补也不需要了。
姜春花走后,丑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姜大牛既然急着订亲,肯定是想明年最迟后年就要成亲的。所以,春花留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了。她估计明年春天姜春花就得出嫁了。
“哎,以后春花姐嫁了。这针线活可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了。”丑姑暗叹道。
不过姜春花对她的好,她也记在心上了。等姜春花出嫁时,得想办法送点东西给她。
丑姑在屋子里翻找起来,希望能找到一块布,又或者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给姜春花添妆。她估计姜春花了不可能有多少嫁妆。
突然,明儿叫了一声,“姐,柱子来了。”
“柱子来了,有什么事吗?”丑姑放下手中刚刚找到的一块新花布。
可能是吴猎户以前给她买的,还没来得及做新衣服的布。她打算就拿这个送给姜春花了。其实姜春花穿的衣服,有很多都和丑姑的衣服,花色布料一样。可见,吴猎户以前买布都会多买一些,因为姜春花要帮丑姑缝,干脆就分点布给姜春花当谢礼了。
“少爷说,明天去卖菜。”柱子说。
“宁二让你告诉我,要我们明天和你们一起去卖菜?”丑姑问。
“是的。”柱子点了点头,给了很肯定的答案。
“好的。明儿你和柱子玩一会儿。”丑姑明白了,又让明儿陪他玩会。柱子虽然是个大个子,可却是个小孩子智商,小孩子嘛,都爱找小朋友玩。所以柱子和明儿象好朋友一样,玩得很好。
柱子果然很高兴,明儿因为在念书写字,干脆就教他识字。哪里想到,柱子本来就识得一些字,这些教小弟启蒙的最基本的字,他基本上都认得。甚至还会写,就是写得不好。
“姐姐,你看柱子识字呢。”明儿兴奋的说。
“恩,应该是小时候学过了。”丑姑倒是不太意外,毕竟柱子不是生来就是个傻的,可能还记得些小时候学过的知识。那时候,宁家还是官家,柱子又在宁二身边侍候,会识字也正常。
不过,丑姑也没让柱子玩多久,就叫他回去了。
“柱子,路上小心点,快点回去,不要在外面玩。你阿爷会担心的。明天我们再玩。”
第60章 有得()
“我看看你烘得枸杞子。”丑姑一见到宁二;就问。她最关心这件事了。菜不是大头,毕竟当初种的少。她很是后悔当时没多种一些。
“比不上晒的,按你的说法;起码得低一个等级了。”宁二说。
丑姑看到他带的还比较多;成色也比自己的好,十分惊讶的说:“你不错哦,比我烘得好多了。我烘的;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呢。”
宁二也看过了她带来的;果然比不上他家烘的,不解的说:“你怎么搞成这样了。”在他心中;丑姑干任何事都很厉害的,怎的这次居然没搞好?
“哎;别提了。你这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