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幻;唯有驾驭改天换地的力量;才有可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齐王杨喃和支持他的关陇本土政治集团;力量强大;如果因缘巧合之下;他们的命运悄然改变;那么中土的命运是否会随之改变?

    李风云不知道答案;但他很期待;满怀希望。他在送走韦福嗣之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个人独自坐在黑暗里;穷尽心力推演未来。

    依照历史;今年是第一次东征;明年是第二次东征;期间杨玄感兵变。后年也就是大业十年(公元u14年);圣主发动了第三次东征。大业十一年;南北战争爆发;始毕可汗率几十万军队越过长城;杀进代北;将圣主包围于雁门城达一个月之久。大业十二年(公元u16年);圣主南下江都;远离京师;变相宣告以他为核心的改革派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全面失败;中央集权改革亦随之崩溃。同年;起义大潮席卷整个中土大地;天下大乱。大业十三年(公元u17年);关中李渊、中原王世充、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崛起;四足鼎立;逐鹿称霸。大业十四年(公元u18年);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在江都发动兵变;弑杀圣主;国祚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开辟大唐王朝。

    从今年算起;到大业十二年圣主全面溃败避难江都为止;短短四年时间内;圣主和中枢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对外战争上;国防和外交已成为王国头等大事;圣主和中枢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处置国内事务;虽然期间也爆发了政治斗争;给保守势力以重创;还多次出兵戡乱剿贼;血腥镇压各地叛军;但外有强敌;内忧叛乱;中央又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改革更是兵败如山倒;圣主和改革派腹背受敌;顾此失彼;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稳定东都政局和国内局势的能力

    从中土迅速走向崩溃的这一大背景来分析;如果齐王能够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拥兵自重;期间坚决不回东都;坚决拒绝圣主的召唤;同时又给圣主以无条件的支持;在戡乱剿贼的同时;保障南北运输通道的畅通;给圣主的对外战争以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以此来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那么四年后;当圣主和改革派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全面溃败之际;齐王的机会就来了;以他的强大实力和皇统第一继承人的显赫身份;或许他就能成为中土的“救世主”;力挽狂澜;拯救国祚于即倒之刻;拯救中土于危难之时;拯救黎明于水火之中。

    李风云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可行的。当今中土政治舞台上;齐王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圣主一旦全面失败;他是代替圣主的最合适人选;会得到众多政治势力的支持和拥戴;只要策略得当;齐王必能以最快速度稳定乱局;以最小代价赢得国祚的安全和中土的和平统一。反之;其他任何枭雄;包括李渊和李密;即便雄才大略;但因为是篡国的角色;在大义上站不住脚;无法在大义和法理上征服贵族和平民;只能以力驭众;以武力征服对手;结果必然是战争连绵;生灵涂炭。

    然而;这一计策实质上源于山东人和关陇人之间的激烈矛盾;它有天生的致命的缺陷。

    当初李风云之所以敢于进攻中原;就是认定了自己能够巧妙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制造劫掠通济渠的机会;当然;他并没有想到会把齐王杨喃引出来。现在;李风云又想把齐王杨喃“诱骗”到齐鲁去;之所以有这样的奇思妙想;还是因为山东人和关陇人之间的激烈矛盾。

    双方都想打击对手;都想置对手于死地;但击败对手、杀死对手不过是双方实现各自目的的手段而已;并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若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很显然;自己首先必须强大。互相厮杀只能损耗自己;唯有合作才能双赢;所以如果双方能够找到共同利益点;以此利益点为基础进行短暂合作;那么就能双赢。

    目前双方共同的敌人是改革;改革让他们利益严重受损;所以推翻圣主和改革派是双方共同目标;唯有推翻当权派;他们才能掌控朝政。

    山东人若想东山再起;控制朝政;就必须给关陇人以重创。关陇人统一了中土;理所当然在统治阶层中占据了最大的权力和最多的财富;所以他们实力雄厚;彻底摧毁他们绝对不可能;因此山东人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团结一部分关陇人;摧毁另外一部分关陇人。

    在关陇人中;齐王和关陇本土政治集团与以弘农杨氏为首的河洛贵族集团是对手;如果齐王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愿意与山东人合作;联手对付河洛贵族集团;那么双方就有了共同的利益点;就能短暂合作;在合作**同发展。

    如果合作顺利;双方都有诚意;那么合作就可以继续下去;联手推翻改革。改革被推翻了;圣主和改革派们统统下台;那么齐王就能登上皇帝宝座;然后山东人就能以辅佐齐王之功大量进入朝堂;与关陇人分庭抗礼;共掌朝政;就此东山再起。

    这是理想化的推演;现实中因为山东人和关陇人矛盾太深;彼此根本不信任;只能暂时合作;冲突斗争才是主弦律;所以此策有致命缺陷;而这一缺陷随时随地都会爆发;一旦爆发;此策也就失败了;李风云的梦想也就破灭了。

    第二天清晨;袁安、萧逸找到李风云;忐忑不安地询问谈判结果。

    李风云送走韦福嗣后就把自己置于黑暗之中;独自沉思;一宿未睡;可见事态之严重。李风云安慰他们;说谈判还要继续;韦福嗣还会再来;让他们不要紧张;战局可能会出现转机;有利于联盟的转机;但这仅仅是可能;还需要看后续谈判的结果。

    不久甄宝车、霍小汉、徐十三、翟让、单雄信等诸军统帅也赶了过来;关切询问。李风云以同样的话敷衍了他们;并嘱咐他们抓紧一切时间练兵;唯有把自身实力提高了;才能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

    李风云知道各路豪帅们也关心这事;特意书告孟海公、韩进洛等总管、副总管;谈判还在继续;战局应该在七月出现变化;联盟劫掠通济渠的时间已经不多;各军务必竭尽全力劫掠通济渠;同时抓紧一切时间练兵。李风云告诫他们;仗肯定要打;而且还是苦战血战;因此不要心存侥幸;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否则难以生存。

    齐王杨喃认真听完韦福嗣的禀报后;情绪极度复杂;心惊肉跳有之;惶恐不安有之;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亦有之;一时彷徨无计。

    对储君之位;杨喃势在必得;对赢得皇统之争的残酷性;杨喃也有心理准备;但这些都建立在大义和律法的基础上;他从未想过用非常手段;用暴力手段;甚至用谋反等极端方法去夺取皇帝宝座;因为他是皇统继承的第一人选;而且还是唯一人选;除非他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储君之位肯定是他的;皇帝宝座也是他的;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冒险;他只要保全自己就行了。然而;今日;韦福嗣却打开了“魔盒”;从他的心灵深处放出了“魔鬼”;他感觉到邪恶的力量正在层层包裹自己;感觉到流动的血液中涌出了一股罪恶的冲动;他很害怕;但也莫名兴奋。

    “失德”一案后;杨喃仿佛突然从自我编制的美丽梦幻中醒来;眼前所见都是虎视眈眈、凶神恶煞的敌人;他突然发现自己非常弱小;根本就没有能力保全身边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朋友甚至是心爱的女人一个个死去;他非常痛苦;非常恐惧;他日思梦想着逃离东都这座恐怖的牢狱。

    现在;他“逃”出来了;但依旧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而已;直到这一刻;当韦福嗣告诉他;从逃离东都开始;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才彻底醒来;才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真实处境。

    “你们欺骗了孤。”杨喃笑得很苦;很痛。

    “这是一个局;一个连环局;看上去是针对你;但真正的目标是圣主;是国祚。”韦福嗣叹道;“若不是白发贼的一席话;某亦不会将过去发生的事重新串联起来做出新的推演;但如今一步错;步步错;已不可挽救。此刻你若退回东都;你的处境将一落千丈;圣主为防备你谋反;必定要剥夺你的军队;把你囚禁在他的身边;而我们将永远失去你;不得不在储君的人选上做出新的选择。”

    杨喃闭上了眼睛;脸色苍白;心在剧烈颤栗中无声呐喊;孤为什么要逃离东都?为什么要越狱?

    韦福嗣已经做出了决断;杨喃已没有选择;唯有一条道走到黑。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两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 
治书侍御史韦云起、济阴太守韦保峦接到齐王令;日夜兼程返回齐王行营

    两人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如此惊人变化;尤其韦保峦;更是懊悔不迭。当初正是他看到李风云杀进中原;有机可乘;遂献策齐王;以出京戡乱建功来再次冲击储君宝座。

    以齐王的身份;率军出京戡乱在政治上的确会带来风险;只是韦氏权势倾天;韦氏子弟个个信心十足;而陇西成纪李氏、关中杜氏、苏氏亦对风险视若无睹。齐王“失德”一案让他们栽了个大跟头;颜面尽失;好不容易抓住一次反击机会;岂肯错过?然而世事无常;本来被他们故意忽略的政治风险;在政敌们的有意操纵下无限放大;齐王不知不觉就深陷绝境。

    戡乱剿贼又如何?你功劳越大;实力越大;死得就越快。谁让你有军队?谁让你有谋反的实力?谁让你在惨遭打击后还不知死活地高调“反击”?你越高调;越想冲击储君;就越是适得其反;越会遭到敌对势力的四面围攻;想不死都难。

    “白发贼到底是何许人也?”韦云起冷静思考后;问到了关键之处。

    李风云的身份是关键;唯有摸清了李风云的真实身份;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韦福嗣的推演;源自李风云知道中枢核心层的最高机密;而韦福嗣曾是中枢一员;以他对东都政局的了解和从政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当然知道李风云所说机密的真假;由此便引出了黄门侍郎裴世矩。

    韦福嗣认定裴世矩是暗藏在李风云背后的影子;而裴世矩曾是山东高齐旧臣;与山东豪门世家以及整个山东贵族集团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先帝和圣主两代皇帝之所以重用裴世矩;倚重裴世矩;不仅因为裴世矩出自河东裴氏且才智超绝;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以他为“桥梁”;有效缓和山东人和关陇人之间的矛盾;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而裴世矩利用自己在中枢的地位和权势;充分发挥自己在山东人中的影响力;很好地完成了两代皇帝所托付的这一政治任务。裴世矩因此赢得了关陇人和山东人的普遍好感;这也是他在中枢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以裴世矩为中心;把李风云、鲁郡太守段文操、彭城郡丞崔德本联系起来;再把李风云千里跃进蒙山、纵横鲁西南、建立义军联盟、转战中原等一系列事件串联到一起;不难发现李风云就是山东人“制造”出来的;是山东人用来混乱中土局势的“武器”;而裴世矩不但参与了“制造”李风云;还有可能绕过山东人直接指挥李风云;证据便是李风云知道中枢核心层的最高机密。

    这个机密如果韦氏不知道;那么山东众多豪门也不可能知道;但李风云一个反贼却知道;这问题就严重了;就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裴世矩要把此等机密告诉李风云?裴世矩希望李风云借助这些机密达到什么目的?

    裴世矩位列中枢的政治意义就是缓和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矛盾。只要这两大政治集团的矛盾缓和了;冲突减少了;东都的政局也就基本稳定了。现在因为东征;因为天灾**;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矛盾已经爆发;大河两岸义旗高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接下来齐王杨喃如果败亡于通济渠战场;那么关陇人和山东人必将大打出手;这不仅影响到东都政局;影响到国内稳定;更影响到了东征的进行;影响到了国防和外交大战略;所以;值此关键时刻;裴世矩必须出手;必须绕过山东人直接指挥李风云。

    从李风云所献策略来推演;的确可以达到裴世矩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齐王;毕竟好死不如赖活;有实力总比没实力好;在牢外总比在牢内好;有功劳总比没功劳好;天高任鸟飞的齐王或许便能抓到某个机遇扭转逆境。同样;此策也有利于山东人;如果山东人配合河洛人把齐王摧毁于通济渠;虽然可以挑起关陇人之间的内讧;但必将遭到圣主和关陇本土势力的疯狂报复;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划算;反之;如果与齐王合作;联手打击河洛人;不但同样可以达到打击关陇政治集团的目的;同时还能把齐王一步步推上与圣主决裂的不归路;或许便能让齐王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重演汉王举兵叛乱、皇族自相残杀之悲剧。

    然而;裴世矩为何如此信任一个反贼?为何把如此重要使命托付于一个反贼?他又凭什么断定这个反贼一定会对他言听计从?

    答案呼之欲出了。裴世矩在中枢主掌国防和外交事务;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南北关系;为此必须及时准确掌握北虏诸种的一举一动;而要获得北虏讯息;就必须在大漠上部署大量秘兵。裴世矩的手中就有一支秘军;而李风云曾是活跃在长城一线的大盗;据韦氏所知;边陲的这些马贼大盗;大部分都是秘兵;由此可以肯定;李风云是秘兵;是裴世矩的亲信部属。

    那么;李风云为何被边军抓捕?宇文述又为何将其羁押至东都?李风云从白马逃脱后;为何又要造反?韦福嗣找不到答案;但这些不解之谜目前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知道李风云是裴世矩的人就行了;而裴世矩不会加害齐王;相反;从他的立场出发;他还要尽心尽力保护齐王。由此推测;目前通济渠战场处处都是陷阱;齐王稍有不慎就有败亡之祸;唯今之策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韦云起摇头苦叹;“山东人居心叵测;齐王若远离东都;极有可能重蹈汉王之覆辙。”

    韦保峦微微皱眉;接着冷笑道;“重蹈覆辙又如何?当年若不是为了阻止山东人借助汉王之力东山再起;我们岂会支持圣主?而圣主坐稳皇位之后;给了我们什么回报?不但支持山东人对抗我们;还以此为要挟;逼迫我们支持他的变革。看看今日朝堂上;还有我们的位置吗?朝政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吗?若东征大捷;改革进程加快;十年二十年后;还有我们这些高门大族吗?还有我们立身存命之地吗?早知如此;当年我们宁愿让山东人渔利;也不愿让那些奸佞小人得志;让疯狂的变革夺走我们中土的未来。”

    韦云起脸色难看;犹疑不定。

    韦福嗣则是连连点头。他能理解韦云起;身居高位;羁绊太多;没有行险一搏的勇气和决心;而韦保峦因为弃守郡县剿贼不利;即便收复了济阴也难逃罪责;迟早都要与自己一样除名为民;很难东山再起了;所以于脆豁出去了;与齐王荣辱与共;誓死一博;失败了也就赔上项上人头;但胜利了则功成名就;人生将迎来最大辉煌。

    “此事重大;应该与东都、西京那边商量之后再做决策。”韦云起建议道

    韦福嗣和韦保峦都同意;此事关系到整个政治集团的未来;的确要慎重;不能一拍脑袋一冲动就做出决策。

    三人随即望向杨喃;请他最后定夺。

    齐王倒是杀伐决断;一则他不想回东都那座牢笼;其次他更害怕被圣主禁锢;如同行尸走肉般生不如死;所以他果断决定;“约见白发贼;孤要亲自与他谈。”

    韦福嗣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否决了;在东都、西京那边没有拿出决策之前;齐王不能也不合适与李风云见面。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将来此事一旦泄露;齐王死定了。

    夏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