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卸阍诎荡δ被磺械暮仄氲贸蚜恕U呛仄胫甘苟釉诨峄偈露狭怂锶咸诱馓趼罚锶ú挪坏貌焕亟ㄚ钪詹坏貌还樗吵ⅰ
如今贺齐少了一条腿,他的仕途算是完了。但贺齐的脑子没坏,作为一个识时务的聪明人,贺齐很清楚此时的贺家在朝廷中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定位。贺达、贺景都不是能够坐镇一方的料,让他们留在会稽,对贺家的将来并没有好处。
会稽的确是贺家的根基所在,但在此时对贺家来说却并不是件好事。天下刚刚完成一统,地方豪强正是朝廷的重点打击对象。贺家继续留在会稽,就会授人口实,拥兵自重可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为了让贺家的未来有所期待,贺齐果断放弃了贺家在会稽的利益,借着刘协来府中探望的机会,求得刘协同意,将他的两个儿子收入了天子亲军,而贺家一门老小,也会在不久之后动身离开会稽前往长安定居。
而有了贺家作为表率,江东那些正不知道该如何讨好当今圣上刘协的世家仿佛一下子就开了窍,虽然不能学贺家那样举家离开江东,但将自己族中重要子弟推荐给刘协却成了每个江东世家都会干的事情。
等到刘协的队伍抵达建邺的时候,几乎所有江东世家中的重要子弟都有那么一两个成了刘协麾下天子亲军的一员。而刘协并不在乎自己的天子亲军之中多这么几十号人,他很清楚江东世家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要安抚人心,自然要配合一下。至于重不重用这些人,那是另一回事。
刘协来建邺,安抚人心只是次要,世家不安心又能如何,如今朝廷大军在侧,敢有异动直接就灭了,谁敢轻举妄动。刘协此番来建邺,是为朝廷日后的水军做布置。南舟北马,江东本就以水军见长,此时朝廷收复了江东,自然不会放着江东的长处不用。
此时乱世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为了予民休养生息,大汉的兵事会暂缓,朝堂上也会将主要精力更多的投放到恢复民生这方面。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别看大汉此时周边已无强敌,只是这外患就如草原上的野草,春风吹又生,是绝难彻底根除,刘协不希望等将来后辈儿孙吃了大亏以后才奋发图强,想要此时便开始防患于未燃。即便不能马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布置,刘协也想先把架子搭起来,之后再一点点补充完善。
如今的大汉刚刚结束乱世,百废待兴,人口也由于战乱损失严重,诺大的神州大地上汉人的数量不足两千万。但刘协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和平的降临,大汉的人口会在数年内出现井喷的情况。古时娱乐活动少,而且还奉行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的作息习惯。不像后世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衣食无忧的人半夜十一二点正是他们精神头最足的时候。
匮乏的娱乐方式让许多人就剩下生孩子这项活动了,不用再担心会受到战祸的波及,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不生孩子干嘛?
刘协对于人口增长当年是没有意见的,多一个人就意味着朝廷多一份的赋税,多一个青壮,多一个可用之人。可同样神州大地就这么大,能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当不堪重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天下势力要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
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的刘协无法限制人口的增长,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开疆扩土。但陆上的交通手段落后,一旦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那地处偏僻的地方肯定会出现自立的情况。到时朝廷发兵征讨,又是一桩耗时费力的亏本买卖。
刘协不指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后世那种朝发夕至的快速反应速度,也没那个可能。刘协是知道工业革命,可问题是工业革命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积累探索,从而出现由量变发生质变的现象。光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有个卵用!
不指望还能在陆上有什么大的建树,那就只能将目光投放向大海,后世的东南亚小国林立,海岛无数,但现在那里却是一片蛮荒之地,除了零星有些野人蹲在树上吃香蕉外,对大汉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先下手为强!刘协可不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隐患,趁着此时话语权在自己的手里,刘协可以任性的为大汉划下最大的一块蛋糕。三韩之地就是第一块,而且刘协已经将三韩之地作为跳板把目光投向了倭国四岛。
一道海峡而已,挡不住刘协想要扩张的雄心。而想要让自己的愿望成真,一支强大的无人可敌的海军那是必不可少的。此次孙权在最后时刻归降,刘协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开心的,真正让刘协觉得赚到了的,是江东那些熟悉水战的将领也大部分跟随孙权归顺了朝廷。
对于孙权,刘协是不会重用的,看在孙策的面上,顶多给孙权在朝中安排一个没什么职权的闲散官。但像吕蒙、丁奉这类精通水战的水上悍将,那是肯定不能就此闲置的。刘协并不担心这些人会有什么反复,失去了孙权这棵大树可以依靠,吕蒙等人若是不想老死于床榻,为朝廷效力就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在刘协的设想下,大汉东、南两支舰队诞生了。东海舰队以孙策为都督、周瑜为军师,下辖周泰、蒋钦、凌统、徐盛等将,主要负责大汉东部海面的一切事务。而南海舰队以太史慈为都督,陆逊为军师,下辖吕蒙、丁奉、潘璋、陈武等将,主要负责的自然便是大汉南部海面的一切事宜。
刘协目前对两支舰队的要求并不高,尽快达成默契形成战力即可。至于何时为国出征?自然是等到双方通过了磨合期,可以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予同伴以后的事情。对于两支舰队日后的表现,刘协很期待。
第三百一十九章 尾声()
长安
当刘协率领大军回来的时候,一场盛大的庆祝就此开始。自黄巾之乱始,朝纲不振,群雄割据,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唯有经历过战乱之苦的人才会深刻明白太平年月的可贵。对于力挽狂澜为他们赢来太平年月的刘协,百姓是无比的拥戴。
百姓的要求其实真的不高,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负,就足以让他们甘心做个顺民。看着那一张张淳朴欢笑的面孔,刘协暗暗下定决心,天下已经一统,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就该是狠抓吏治,防止无德之人身居高位危害一方。
“圣上在想什么?”负责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的荀彧轻声问道。
“文若,我在想该如何做才能对得起这些百姓的信任。”刘协闻言指了指夹道欢迎大军凯旋的长安百姓答道。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大乱方止,天下需要暂止兵戈。”荀彧闻言说道。
“……文若,你可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俗语?”刘协轻声问道。
荀彧微一皱眉,“圣上,莫非你准备整顿吏治?”
“嗯,也只是刚刚有这个想法,暂时还没打算立刻执行。当初无人可用,不得不任用那些品行有亏之人,但如今天下重归一统,官员代表的是朝廷的脸面,外放官员若是为害一方,百姓不仅会骂官员,就连朝廷也会跟着挨骂,这种失民心的事情自然是能避免尽量避免。”
“圣上能有此想法真乃微臣之幸。”
“文若,你少拍马屁,我知道自己的斤两,虽说有整顿吏治的想法,但这件事不宜大动干戈,只能徐徐图之,免得叫人诟病说朝廷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圣上误会,微臣并未拍马。之前微臣还担心圣上得意忘形,但现在看来,微臣的担心是多虑了。整顿吏治的确需要从长计议,不可轻动。”
在刘协与荀彧说话的工夫,队伍已经进了城,伴随着一声声的欢呼,刘协暂时放下了与荀彧继续商谈整顿吏治一事,今日是欢庆的时候,其他事情能往后放放就往后放放,不能为了那点事情就败了兴致。
御驾亲征,得胜而还,这种大喜事是必须要祭告祖先的,封赏有功之臣也是必须的,歌舞美食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就是一句话,今儿要高兴!
汉人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传统方式好像就是大吃一顿,刘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喝醉的,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挣躺在自己的寝宫里,身旁躺着自己的媳妇甄宓。其实看美人睡着的样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只不过刘协看着看着就有点把持不住了。
作为大汉的天子,刘协坐拥天下,但对女人,刘协却不像先帝那样“饥不择食”。人常说后宫三千佳丽,但到了刘协这里,除了甄宓几人外,连惯例的选秀都被刘协中止了。刘协的后宫里其实人真的不多,甚至连三妻四妾的标准都没达到。哪怕是在御驾亲征期间,刘协也是洁身自好。
老话说得好,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更何况甄宓可比母猪要漂亮多了……
……
心情大好的刘协召见了已经等候多时的荀彧,看着荀彧连夜写好的奏章,刘协不由一阵苦笑。这荀彧办事还真是有效率,自己昨日不过是跟他提了一嘴准备整顿吏治,今日他就拿出了一套章程,不过对于荀彧的构想,刘协还是有点不同的意见。
评判一个官员是否合格,并不单单是要看他的个人德行,还要看他的办事能力,而且这个人德行的评判标准,荀彧是否定的有些过高了?满朝的小人自然是对朝堂不利,可要是满朝都是谦谦君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圣上可是觉得有何不妥?”见刘协皱着眉头不说话,荀彧试探的问道。
“嗯,确实有些不妥。文若,评判个人德行一事有什么标准?何人来做标准?而且我觉得德行与能力不该放在一起讨论,并不是德行好就代表能力也出众啊。孔文举的德行操守那是没话说,可他治理地方的能力……”
孔融当年担任过北海太守,但他在任上却并未什么建树,说难听点就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百姓并未因为他担任了北海太守而过上好日子,反倒因为他的不自量力而倒了血霉。当时黄巾贼管亥聚众进兵河北,但却叫袁绍率兵给击退。败退回青州的时候孔融想要痛打落水狗,结果落水狗也是狗,便宜没占到反把管亥给招惹了过来,若不是太史慈不顾危险突围搬来了援兵,孔融的家小很有可能就叫黄巾贼给宰了。
文采出众不代表能力同样出众!孔融就属于那种只能动嘴不能动手的类型,让他引经据典,摇旗呐喊那是没有问题,可真让他负责点实际的事务,那就没准了。
“那圣上的意思是?”见刘协并不认同自己所写的奏章,荀彧忍不住问道。
“整顿吏治并无标准,应该顺势而为,只要守住一条红线,那就大可施为。”
“那不知圣上认为的红线为何?”
“……别祸害百姓。”刘协想了想,沉声答道。
百姓是国家的基石,一旦基石不稳固,那建立在这座基石上的任何建筑都有崩塌的可能。来自后世的刘协比任何人都清楚百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因为这世上能够推翻朝廷统治的,只有他们。
……
大汉中兴七年,此时距离朝廷收复江东、交州已经过去了七年。大汉重归一统,百姓经过这七年的休养生息,日子终于富足了起来,也终于有时间专心造小人了,大汉的人口也由此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不过要等到这些新生的婴儿长成,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口不足,已经成为了朝廷目前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大批的良田荒废,大量的矿藏无人去采,究其原因就是人太少的缘故。刘协还有时间等待那些孩子长大,但有的人已经等不下去了。
已经连任两任西域都护的曹操如今已经须发皆白,这次回长安述职以后便可告老还乡,但在告老之前,曹操希望可以说服刘协对西域用兵,因为在翻过雪山以后,有大片的良田等待着大汉去占领。
原本居住在西域的原住民早就被刘协命人打散,不是被归化成了汉人便是逃去了更西的地方。曹操作为西域都护,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游荡在西域商道上的马贼。而除此之外,曹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天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身上。
通过行商之人的耳目,曹操收集了大量有关天竺的内部情况,也对出兵攻打天竺充满了信心。为了说服刘协,曹操已经不止一次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可刘协对于曹操的奏章,却是始终留中不发,不给一个明确的态度。曹操这次返回长安,就是想要再争取一次,即便自己没有机会领兵出征,也希望自己的长子曹昂可以替父出征,完成自己的心愿。
“不行。”面对曹操的恳求,刘协十分果断的拒绝了,并且在曹操没有追问原因之前给出了拒绝的理由,“孟德,天竺有良田我自是知道的,但问题是我们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朝廷是不会轻易对外发起征战的。”
“什么问题?难道是世家暗中联合想要把持朝政?”曹操急忙问道。
“不是,不是,世家如今乖得很,都老老实实的,我所说的问题是人口。”
“人口?我大汉难道人口不足?不是说已经快要到三千万了吗?”
“三千万很多吗?孟德,你要看看咱们大汉现如今的疆域有多大。大汉人口鼎盛时达到五千万,而那时大汉的疆域却并没有现在大。我也想把天竺的肥沃土地据为己有,可问题是咱们人少啊,就算现在去把地给占了,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进行耕种啊。对外的扩张是必须的,但那必须要等到咱们大汉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所有人的时候,到那时,你就是不提我也会对天竺用兵。”
“……这么说,老臣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曹操有些遗憾的问道。
“你看不到还有你的子孙能够看到嘛,而且你要是真想看到那一天也不是不可能。”
“难道圣上有什么办法?”
“有啊,努力活着呗。”
曹操:“……”
……
大汉中兴十七年
大汉天子刘协宣布退位,皇太子刘楷继位,随着刘协退位,朝中大批文臣武将相继上表告老,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青州东莱沿海
退了休的刘协并没有待在长安皇宫里做他的太上皇,在将长子刘楷扶上位以后,他便带着自己的几个媳妇开始了游山玩水之旅。刘协过去是大汉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大汉的名山大川,他却是听的多去的少。如今总算是可以卸下身上那副重担,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活动,自然要过把瘾。
刘协的队伍自长安出发,走汉中,入巴蜀,随后顺长江而下至襄阳,在游览过江东以后再调头北上中原,等在大汉转上一圈以后终点才是长安。这一路上见闻无数,刘协不喜铺张浪费,更是直接拒绝了官府的接待,这一路的衣食住行,皆由刘家分布在大汉各地的商铺安排。
当今天子刘楷对于老子的任性也是无可奈何,虽说他现在是天子了,可刘协是太上皇,更是当年力挽狂澜的一位大汉天子,无论是威望还是名声,都是刘楷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刘协出行不动国努,更让刘楷没了借口,为了保护刘协一行的安全,刘楷不得不密令贾诩之子贾穆和法正之子法邈暗中保护,若出差错提头来见。
对于儿子的关心,刘协坦然受之,也没出什么幺蛾子,除了游览名山大川,就是探望告老归乡的朝中老臣。顺便也过过巡察使的瘾,看看各地有没有什么冤假错案。而值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