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建功立业的良机,却不想一开始就遭遇不顺。司马懿也有些想不通,事前布置的已经算是周密,怎么就没有奏效呢?是中间自己人出了失误,还是曹仁的命大,叫他提前有所觉察?
在派出去探查的斥候回营之前,需要徐晃、司马懿去操心的事情并不多。即便斥候的汇报并不能叫徐晃、司马懿满意,不过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强攻,虽然那样做的损失会比智取损失的要大,可对解烦军的战斗力,徐晃或是司马懿还是挺有信心的。
没有多少心理压力的徐晃、司马懿听取了斥候的汇报,心里不由佩服自家主公的识人之明。这曹仁果然不愧是员擅长防守的将才,斥候汇报说,但凡是之前可以通往虎牢关的山间小道,都发现有曹军把守。
“强攻吧,正好军中有从洛阳带来的攻城器械。”徐晃沉声对司马懿说道。
司马懿闻言点点头,没有说话,同意了徐晃的意见。
曹仁在城头守了一夜,困了便找个角落猫了一回,经过这一夜的忙碌,虎牢关内算是基本稳定,所有居民全都老实待在家中,直至清晨,完成任务的牛金带着人回到关上接替曹仁,再次劝曹仁回去休息。
“将军,你就听末将一句劝,回去睡会,等养好精神再来。你要是有个什么意外,这虎牢关就更守不住了。将军放心,只要汉军来攻,末将一定命人立刻去通知将军。”
“闭嘴,也不盼我点好。”曹仁瞪了牛金一眼,“不用你派人去通知,汉军已经来了。”
听到曹仁这话,牛金赶忙也向关外看去,果然就见汉军逐渐逼近。看着汉军阵中的云梯、投石车,牛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不由自主的说道:“这些东西汉军是打哪弄出来的?”
曹仁知道牛金是纳闷汉军是怎么在一夜之间弄出那么些攻城器械的。毕竟昨日汉军攻城的时候,除了十几架云梯外,别的东西都没有看到。不过曹仁倒是清楚,这些攻城的器械,估计有不少是汉军的战利品。当初袁绍撤兵,丢下了不少好东西,这攻城器械不好运输,只能丢给汉军。而汉军在得到这些东西以后并未销毁,而是集中囤积在了洛阳,并且还派能工巧匠加以改装,也不知这些攻城器械与之前自己所知的有何差别。
自打刘协重用匠人,天下诸侯仿佛才一夜惊醒,意识到了能工巧匠的作用。这些年来曹操虽然多次下令搜罗治下的能工巧匠为其所用,但收效却并不明显。但曹操的这块招牌不够大,远没有刘协打着的朝廷正统这面大旗大,再加上刘协抢了个先手,所以大部分一流的能工巧匠都在为朝廷效力,而曹操等诸侯也就只能捡些漏网之鱼。换句话说,刘协可以创造,而曹操只能仿制,这中间的差别,不言而喻。
打个比方说,一般投石车的有效射程假定为四百步,但在经过刘协麾下那帮巧匠的改造以后,投石车的有效射程就可以增加到六百步,这中间的两百步差距,足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金,速去准备一批敢死之士,出关烧掉那些投石车。”曹仁当机立断,吩咐身边的牛金道。
牛金半点犹豫也没有,立刻领命而去。只是还没等他率部出关,汉军的攻击开始了。两百架投石车同时发威,数十斤重的石球呼啸着向着虎牢关砸来。
曹仁急忙举盾躲避,耳旁传来那些来不及躲避的曹军惨叫,曹仁刚要让人去催促牛金赶紧带人出关去破坏那些投石车,却猛然想起一事,急忙偷偷探头去观察关下汉军的动静。
一般来说,在投石车攻击的同时,攻城的部队也会扛起云梯开始攻城,可汉军这回却似乎表现的过分安静。等到曹仁看到关下汉军并未趁机攻城以后,急忙吩咐左右道:“快,快去告诉牛金,暂缓出关。”
两个人应声而去,其中一人点背,猫着腰还没走出多远就叫一枚石球砸中后脑,整个人连声惨叫都没发出就一命呜呼,另一个人吓得腿软,连滚带爬的“飞”下了关。曹仁左右看了看,就发现曹军士卒人人面露惊恐之色。
汉军的投石车攻击了数轮之后便停止攻击,之前下关准备出战的牛金这时也跑到了曹仁身边,“将军,为何命我暂缓出关?”
“你自己看看。”曹仁没有直接回答牛金,而是指了指关下的汉军。牛金闻言向关下望去,饶是他胆大过人,看到汉军布置在投石车附近的人马也是不由感到一阵后怕。汉军对投石车的保护可以说十分的严密,里三层外三层,左右还各有一支骑兵严阵以待。牛金虽然挑选了一千敢死队,可牛金相信,自己方才要是真带人出关了,估计一个能活着回来的都没有。
“将军,汉军怎么刚才没攻关?”牛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解的问曹仁道。
“……不知道。”曹仁没好气的回了一声,眼睛盯着汉军的投石车,心里升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虽然在心里祈祷自己想错了,可汉军却在停止攻击大约一盏茶的工夫以后,再次对虎牢关发起了投石车攻击。与上回一样,在投石车攻击了十几轮以后,汉军再次停止了攻击,没有派兵攻关。
“将军,汉军这是干什么?难道想靠一会投一阵石头就能打败我们?”牛金不解的问道。
曹仁摇头答道:“他们是想要借此削弱我军的士气。牛金,你且在此留意汉军动向,记住不得我的将令,不得出战。”
“是,末将遵令。”
交代了牛金一番,曹仁匆匆下城去找陈矫问计,陈矫已经得知了汉军攻关的经过,正准备命人去请曹仁。
“季弼,汉军这招很阴险啊。”曹仁见到陈矫后不由叹口气道。
陈矫点头赞同道:“将军所言不错,汉军这招的确阴险,而且更麻烦的是,面对汉军此计,我们暂时还想不出破解之法。”
“……没有办法?”曹仁有些失望的问道。
“将军,汉军既出此计,那必定有所防范,此时出战,只恐正中汉军下怀啊。”陈矫叹口气向曹仁解释道。
“我只恐任由汉军如此作为,不需几日,就无人敢上城头待敌。”
“恐怕汉军也是正有此打算,将军,为了减少伤亡,不如暂且将城头的兵卒撤到关下躲避,只留数人负责监视,一旦汉军攻城,撤到关下的士卒就立刻上城防守。”陈矫向曹仁提出了一个建议。曹仁想了想,在没办法解决城外汉军手中的投石车之前,陈矫的这个办法似乎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
陈矫的这个办法救了不少人,可也让曹军的士气持续下降。关上总是需要留人的,可又有谁肯心甘情愿的留下。为了决定留下谁,军中开始流行抽生死签,抽中的就要上关。而城外的汉军似乎一点都不心急,每日除了投石,也不干别的。
短短两天的光景,虎牢关的守军士气低落,关下的士兵即便知道汉军的投石不能轻易砸中自己,还是养成了猫腰走路的习惯。
为了防备汉军,曹仁上任以后便下令囤积粮草,所以此时的虎牢关中存有足够支用两年的粮草军需。曹仁本以为自己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不怕汉军围困,却不想那些该死的汉军换了路数,一天到晚就是扔石球,派人来攻却是一回也没有。
士气在一点一点被耗尽,曹仁心急如焚。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曹仁甚至带着牛金曾经尝试性的出关夜袭过汉军一次,试图烧毁汉军的投石车,结果带出去三千多人,回来的只有一百人不到,牛金更是为了保护曹仁深受重伤,现在还在病榻上躺着不能下地。
“季弼,可有援军的消息?”曹仁问进门来向他禀报消息的陈矫道。陈矫知道,自家这位高傲的将军这回是真叫汉军给逼急了,要不然不会自己一进门还什么也没说就问这个。
陈矫摇摇头,“将军,暂时还没有。”
“哦,那军中的士气如何?”曹仁失望的哦了一声,又问道。
“不容乐观,将军,我们必须想些办法鼓舞士气。”
“季弼,计将安出?”
“……犒赏全军。”
无功不受禄,这是军中公平的原则,没有杀敌的功劳,凭什么得到赏赐。可曹仁也清楚陈矫为何会在这时向自己建议犒赏全军。每日时不时从头顶落下的石球,已经将曹军折磨的快要神经衰弱,以至于许多曹军士卒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紧张。
“没想到那个徐晃竟然能想出这么缺德的主意?”曹仁恨恨的咒骂道。
……
“阿嚏~”关下汉军大营,解烦军主将徐晃正在吃饭,忽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一起吃饭的司马懿见状连忙关心的问道:“将军,莫不是着凉了?”
徐晃闻言白了司马懿一眼,没好气的说道:“多谢仲达关心,我估计我这是代人受过,挨骂了。”
司马懿闻言嘿嘿一笑,替徐晃夹了一筷子菜笑道:“将军,咱这主意不是挺好的嘛。昨晚伏击了来夜袭的曹军,事后你还夸我来着。”
“……主意是挺好,就是有点损。仲达,你说咱们什么时候才能真刀真枪的跟曹军干?”
“不急,不急,至少再过两天。以我估计,曹仁现在一定在为鼓舞军中士气头疼,说不定还会出血本,咱们这时候出兵正好帮了曹仁一把,不如继续再耗两天,等曹仁好不容易想出的办法不灵了以后,这虎牢关也就可以一鼓作气的拿下了。”司马懿笑眯眯的说道。
看司马懿这样,徐晃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以徐晃的为人,他是不太喜欢玩弄阴谋诡计的,摆开阵势,真刀真枪的干才是徐晃的最爱。只是行军打仗,能够光明磊落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既想要获胜又不愿意付出太大的代价,那就必定需要借助阴谋诡计的力量。徐晃希望可以让更多部下活着结束战事,而不是通过牺牲部下换取自己的军功,这才同意了司马懿的建议:“耗其精,弱其势,可一鼓而下。”
兵法有云,攻城之战,攻心为上。如今司马懿就在对守军曹军的军心下手,一旦曹军兵无战心,那想要拿下虎牢关就比强攻要容易许多。
……
朝廷出兵经略中原,这个消息传的很快,曹操事先就提高了对长安朝廷的警惕,当虎牢关被攻的时候,曹军的斥候也快马加鞭的将消息送到了曹操的帐前。
曹操有些惊慌,他与郭嘉等人商议过,众人一致认为刘协会选择在袁曹分出胜负以后才动手,却没想到刘协会在这时发难。
是与袁熙讲和率部回援还是不管不顾主动攻击袁熙,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选择。曹操希望得到河北,但他更不希望丢失根基。在得到虎牢关曹仁送回的消息以后,曹操当机立断,与袁熙讲和,率部回援。
可曹操这时想走,袁熙却未见得会答应。若是袁熙一人拿主意,说不定还会放曹操率军离去。可袁熙身边的田丰却是老谋深算,一口回绝了曹军使者带来的曹操想要两家罢兵的提议。
“老师,为何不答应?”等打发了曹军使者以后,袁熙不解的问田丰道。
“主公,曹操如今势大,若是不乘机削弱,难保此人不将主意再次打到河北身上来。”
“可这次朝廷出兵,以老师先前所言,朝廷与曹操乃是二虎相争,不是已经能够借朝廷之手削弱曹操了吗?”袁熙还是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田丰闻言耐心解释道:“若是不给朝廷足够好处,只恐这二虎未见得会真的相争起来。主公,不让曹操失掉兖、豫二州,如何让曹操下定决心与朝廷一战?”
“那我河北该当如何?”袁熙这下听明白了,又问道。
“趁此良机整顿内务,不给他人分化离间之机。”田丰毫不犹豫的答道。
第一百四十章 不战而逃()
不动则亦,一鸣惊人!汉军势如破竹,拿下许都的游奕、踏白二军兵分两路,游奕直奔陈留,踏白直扑汝南,一路上望风而降者不计其数,直至陈留城下才暂缓脚步。
面对汉军的凶猛攻势,程昱不得不中止了对曹昂的寻找营救,亲自坐镇陈留,指挥全局,一面派人向主公曹操告急,一面加固城防,做好死守的准备。
之前借曹洪的贪财混入兖豫二州的朝廷说客对汉军的推进起了大作用。刘协开出的条件很诱人,袖手旁观保证人身安全与财产,出手相助则可得封赏。兖州先不提,那里的世家本就对曹操一直心存敌意,否则曹操也不会将治所迁到许都。单说豫州,这里的世家比起兖州只多不少,而对曹操心存不满者,更是多如牛毛。
为何世家反感曹操,究其原因,就是曹操在用人制度上的错误……与其说是错误,倒不如说是阻碍了世家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大汉选拔人才用的是举孝廉,说白了就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向朝廷推荐贤才,世家在各地根深蒂固,买通官府以后举孝廉制度也就成了世家的私有物,可以说世家垄断了大汉官员输出渠道。
谁也不愿平白无故推荐与自己无有利害关系的外人,毕竟举孝廉也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若是举荐之人名不符实,作为举荐人也是要受到惩罚。久而久之,举孝廉制度就成了私相授受的产物。
曹操本人也是通过举孝廉才得以入仕,所以他对举孝廉的弊端心知肚明。可与袁绍不同,曹操没有四世三公,门生故旧遍布天下的便利条件,想要招揽人才,曹操只能另辟蹊径。当时刘协不论出身提拔人才的作法给了曹操提醒,得不到世家的支持,那就任用寒门为己用就是。
唯才是举的做法给曹操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但同时也在曹操的内部埋下了隐患。一个边让死不足惜,边让充其量不过是个兖州名士,而在汉末,真正能获得人尊敬的名士如凤毛麟角。边让,不过一哗众取宠的小丑。曹操杀他,只为试探世家的底线,而陈宫、张邈反曹,也不过是拿边让之死为借口罢了。
一场兖州之争,让曹操意识到了自己对待世家态度的不妥,而兖州世家也因此对曹操提高了警惕。为了安全起见,曹操将治所安置在了许都,并且调整了自己对世家的态度,但即便如此,曹操与世家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能够轻易消除的。
曹操不是刘协,他的身后没有名扬天下的大儒支持,也没有汉室正统这块招牌可用,世家即便不满刘协的唯才是举,也不敢明火执仗的和刘协对着干,顶多就是躲在暗处捣乱,但手中有一支大军可用,刘协又怎么会怕别人的捣乱。尤其是在吸收了贾诩、李儒这两个擅长阴谋诡计的专家以后,刘协相当于是继承了董卓时期留下的情报资源,谁支持谁反对,对刘协来说几乎一清二楚。
在历史上,曹操真正算是发迹,那也是在得到刘协以后才算开始,有了天子在手,曹操可假借朝廷之名征讨不臣,大义在手,世家即便心有不满,也只能暗藏心底。可如今刘协并没有落到曹操的手里,曹操的唯才是举也就给他拉了不知道多少的仇恨。之前曹操大军在侧,世家不敢轻举妄动,可现在朝廷出兵征讨中原,那些本就对曹操心存不满的世家当即行动起来,随着商队混入中原的朝廷使者也只不过是给了世家反抗曹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身为汉人,自然要听汉家天子的话。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实际上能有几人是真的忠心为汉,那就只有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明白。
远在长安的刘协不信任世家,严格来说,他不信任世家中的大多数,像荀彧、钟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