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换上了匈奴人的衣服?刚刚我以为我死定了。”卫霍看着那些穿着匈奴人衣服的大秦士兵,问道。
李剑哈哈一笑说道:“从你离开云中,我就放心不下。向韩信大帅请战,给你接应。韩信大帅说请战可以,就给我出了这个主意。匈奴人的衣服也不多,咱们军中只有少数人穿上,我让他们都在阵前。这样看上去就和匈奴大部队一般无二。”
地上的奎安已经跟着两届匈奴王寇掠大秦边关,对秦腔也是听的懂。此时听到李剑的话,恨不能从地上跳起来。可他的腿正在流血,他的肩头也被卫霍戳伤。身上还有捆绑的绳索,却是一动不能动。
卫霍在奎安的身上踢了两脚。说道:“原本哨探报告说追击我的是匈奴的冒顿单于,本想把他们引过来,消灭单于,却没想到他们半路换人。”
此时大秦将士正在打扫战场,韩信已经带着亲兵来到了战场上。
如今驻守在大秦的边关足有将近五十万大军。韩信这回足足带出了三十万人马。
这三十万人不都是骑兵,更有大秦声威赫赫的步兵箭阵。所以到来的才如此之慢。这也是李剑能够迂回过去,把奎安包围的原因。
他们都以为追击卫霍的是匈奴的冒顿单于。所以把包围圈做的死死的。
如今韩信过来,看到捉拿的是匈奴的一个将军,而不是冒顿。根本不愿意和这个野人交谈。他简单的向卫霍和李剑了解了一下情况。就让身边的通译带着,奎安去审问,要把匈奴人主力的真实情况审问出来。
奎安虽然是硬骨头,可却没有禁得住大秦审讯官的严刑拷打。不过片刻就把匈奴王主力的情况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冒顿此时正率领十万匈奴精骑,赶往大秦边关,就算是不能把卫霍这股力量消灭,也要劫掠大秦的边城,更扬言要让大秦的边关处处起火。
韩信听了奎安的口供,面色不变。说道:“匈奴人的大军如今就在北方不愿处。勒令全军,仔细搜查周边,一旦发现敌军哨探,务必格杀。我们就在这里等待冒顿来送死。让通译问问奎安。上次入侵右北平和渔阳有没有他一份子。如果没有进过右北平和渔阳,斩首。若是进过,车裂。”
很快。奎安那被五匹战马撕裂的尸体就被拖了过来。
韩信让人把奎安的身体高高的挂起来,算是给匈奴冒顿单于的一份礼物。
三十万大军。做这点儿事儿就是分分钟的。他们硬是在冻硬的草原上把木杆竖立起来。除了挂奎安那散碎尸体的最高木杆,其他的木桩都被钉上了匈奴骑士的尸体。
两万个木桩。绵延开来,在草原上就仿佛一道尸体打造的城墙一般。
一个时辰之后,哨探回报,说在十里之外发现了匈奴单于王的军队。
韩信立刻吩咐,李剑和王离所率领的左右两翼大军,以匈奴的人肉长城为基点,分别向后撤五里,然后迂回反杀。
他自己带着中军也向后撤退五里,再反杀回来。
当冒顿看到挂在木杆上的匈奴人尸体之时,就是秦军围杀草原主力的时候。
这是个大坑,给匈奴人挖的大坑。如果成功,则可以把草原上的匈奴主力一鼓作气的歼灭。真正的做到一战解忧。
对韩信等人来说,也是大功一件。
咸阳城如今急切的期待一场对匈奴人的胜利。别的不说,大秦帝国学院的恪物院之中,李可为了研究最新的攻击武器,一夜之间,竟然急的白了头发。
从前人们都只是听说伍子胥一夜白头,那是传说没有人看到。如今李可一夜白头,却是很多人都见到的。在他和公输家、墨家的配合下,竟然把沉重的射雕弩装载到兵车之上,靠着杠杆和滑轮的力量,使得射雕弩安装弓箭变得简单起来。
这种战车是专门应对匈奴骑兵的。
匈奴人倚仗就是骑兵的机动和灵活,可如果遇到这灵活性不差多少,安装了射雕弩的战车,恐怕他们的优势就会显得异常微小。
只是这样的战车还在研发之中,不能大规模装备军队。
边关的战争暂时还是需要向韩信这般,想办法诱敌深入,然后利用秦军箭阵的优势,和匈奴人的主力对决。
冒顿的十万骑兵很快就出现在草原上。
在前方,他们看到了令所有匈奴人震撼的一幕。
草原上,连绵成一片的木桩上,挂满了匈奴人的尸体。其中最高的木杆上,所挂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五块碎裂开来的肉。
只有从那五官扭曲的脸上,才能看出这人活着的时候应该是奎安。
“奎安——”冒顿发出了一声怒吼。
奎安是他的老将,也是他安插在老单于身边的一个臂助。若没有奎安,冒顿根本不可能顺利的杀掉老单于,夺得草原的控制权。
奎安,从某种角度来说,和冒顿的兄弟差不多。只是这个兄弟现在被分成了五块。
冒顿听说过,大秦有一种刑罚,叫做车裂,也叫五马分尸。现在看来,自己的兄弟就是被五马分尸。更令他心惊的是,两万人的骑兵,此时竟然一个不剩的全都挂在这里。
“长生天——”冒顿心里喊了一声,但表面依然坚强。(。)
第379章 诛奴台()
就在他内心的苦涩掺杂着愤怒准备推倒这些木桩,为草原的英雄收尸的时候。突然从东南西三面传来了战鼓声音。
随着隆隆的战鼓声,大地都震颤起来。
三个方面都出现了无数的大秦军人。这些军人身穿黑色棉袍,没有盔甲,没有旗帜。看上去令人压抑,杀气腾腾。
“不好!”冒顿脸色大变,他早就看出地上的散乱痕迹那是需要大量人马才能造成的。以此他估计秦军也不下十万人。
之所以没有立刻后退,是因为冒顿对自己骑兵有信心。在这个世界上,他的骑兵绝对是机动性最高的战士。
韩信一马当先,迎着冒顿冲了上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匈奴的单于王。虽然坐在战马之上,但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铁塔一般的高大男人,方方的脸上有着浓密的胡须,深陷的眼眶之中,一双精光闪闪的大眼睛充满了冷静和智慧。
韩信只是远远的看了冒顿一眼,就断定他必然是匈奴王。
立刻指挥身边的大军向着匈奴人发起冲击。他不想和匈奴王废话,这样的人若想对话,需要先打败他,然后才能好好的说话。
大秦的甲士立刻冲出去。两翼的王离和李剑也带兵开始了冲击。
冒顿看着眼前匈奴人尸体挂成的长城,脸色虽然不好,但脑子却没有乱。看到大秦的三面大军,他立刻下令撤退。
匈奴人的骑兵简直是草原上的旋风一般。
韩信的三十万大军,布下了这样一个口袋阵。原本以为就算不能活捉冒顿。也可以消灭一点儿他们的主力。可这些家伙说退就退,丝毫不犹豫。即使看到同胞的尸体被挂在木杆上。也无动于衷。
十万匈奴大军,撤退的井然有序。迅速而整齐。这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
看着如风而来,又如潮退却的匈奴大军,韩信叹息了一声,说道:“匈奴单于关键时刻,懂的取舍。此人不好对付。看来我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不现实。回去就奏报陛下,冒顿此人,不可小看。恐怕匈奴边患,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王离和李剑点了点头。卫霍则凝望着草原深处,若有所思。
“传我将令。在此地建造一座台城,上面刻‘犯我大秦天威者,虽远必诛。’”韩信看着那些被挂在木杆上的匈奴人,吩咐道。
日后,这座土台被称为诛奴台。后面的木杆经历了许多年风雨,竟然一直都在。而上面挂着的尸体或腐烂或风干,却没有人敢来收拾。这里成了北方外藩之人来到大秦所必须经过的地方。
看着土台之上那句‘犯我大秦天威者,虽远必诛。’所有外藩的臣民们内心只有震撼和尊敬,不敢对有史以来最强盛的大秦有半句不敬之言。
这一次。战功最卓著的就是卫霍。
当火烧龙城,诱敌深入的战报被送到咸阳宫的时候。秦二世胡亥毫不犹豫的提升了卫霍的官职。认命卫霍为边关副帅,虽然是副帅,可有十万人马归卫霍独自统辖。只有在大战之时。他才归韩信调配。否则一切自主行动。
在这一次诱敌结束之后,韩信就给胡亥上了一封奏疏,奏疏里料定匈奴人会前来求和。并且建议胡亥暂时答应胡人的求和。养精蓄锐,以图再战一举灭掉匈奴人。
胡亥深以为然。
果不其然。在韩信上了奏疏半个月后,匈奴的冒顿单于亲自书写一封国书。送到了大秦咸阳宫之中。上面直截了当的说要求和。并且向大秦提出了和亲要求,想要取一位皇族公主为妻子。这样一来,秦和匈奴就成了通家之好,不宜再战。
武信殿上,一个翩翩公子大刺刺的坐在了会议桌边上,脸上带着玩味的看着胡亥给他的匈奴和亲书。
“小穆,你看看,这匈奴单于脸皮也是够厚。想要求娶一位大秦皇家女为妻。朕可是知道,这心狠的单于为了训练骑士射术,竟然把自己最宠爱的女人乱箭射死。你说这样狼心狗肺的家伙,朕怎么会把皇族女人嫁过去。”胡亥此时松散了龙袍,坐在武信殿龙椅下的台阶上,一点儿皇帝样儿都没有。
好不容易在古代有个臭味相投的朋友,胡亥可不想拿捏皇帝的架子,太特么累挺了。
秦穆咧嘴一笑,看着胡亥说道:“陛下,不是臣说你,这大秦皇宫之中,哪里还有女人嫁给他匈奴王?当年赵高倒行逆施的时候,已经把你的兄弟姐妹杀了个七七八八,只剩下公子高一人,还是男儿身。而陛下你至今还没有娶妻生子,哪里有公主什么的嫁给他。”
胡亥点了点头,苦笑一下。秦穆说的没错,秦始皇留下的儿子女儿都被原来的胡亥给杀的干干净净,若不是自己阴差阳错的穿越过来,恐怕硕果仅存的公子高也一命呜呼。
秦穆眼珠子一转,嘿嘿笑道:“要说皇族女眷,我倒是想起来一位,不知道能不能说。”
看着秦穆一脸的坏笑,胡亥就知道这小子没憋什么好屁,瞪了他一眼说道:“快点儿说。”
秦穆脸上的坏笑越来越重,说道:“说句不敬的话,老皇帝有个姐姐,就是老河阳公主,如今老伴儿死了,只剩下她一人,孤寡可怜,倒不如便宜了匈奴的单于,把河阳公主嫁过去,让他养老送终。”
胡亥恨不得踹一脚秦穆,可终究是懒得过去理他。
河阳老公主如今已经是六十多的人了,听说老伴死后养了几个小白脸儿,夜夜笙歌,日子过的好不快活。若是嫁到匈奴,那可真是要养老送终呢。
两个人正在说笑,外面老内侍来报说建军侯闫三宝到咸阳探望亲朋老友,不敢不先来拜见皇帝,此时正在外面候着呢。
对闫三儿,胡亥见过几次,知道这家伙和秦穆是一个德行,都属于不学有术那种坯子。他还是很喜欢这样剑走偏锋的人。
“让闫三儿上殿,朕也好久没看到他。”胡亥整理了衣服,重新回到龙椅之上。
懒散的坐在一边的秦穆也整肃妆容,一脸人模狗样的站在了臣子应该所在的位置上。
外面,闫三儿一身侯爷的朝服,一脸庄重的走进武信殿。(。)
第380章 和亲()
不到一年的时间,闫三儿个子竟然长高了一头,从原来的猥琐少年长成了一个伟壮的青年。
君臣施礼完毕。
胡亥简单的问了问闫三儿近况。两个人聊了一些家常之后,突然话锋一转,胡亥把匈奴冒顿单于求和亲的国书拿了出来,递给闫三儿。
这一年来,闫三儿的老娘为了让他看着像个侯爷,特意请了一个老师教导他认字。
闫三儿虽然是个妓馆出身的混混性格,但对学问人还是尊重有加。对自己这个号东园公,名叫唐秉的老师更是敬畏。因为唐秉根本不在乎他的侯爷身份,只要教习的字不认识,就会有巴掌宽的戒尺落在他的手上。
为此,闫三儿在心里早就把唐秉喊成了糖饼。喊归喊,可经过东园公唐秉的一年严格教育,闫三儿如今已经认了许多字,读了许多书。
匈奴人的国书递过来,他脸色微微激动。早就有御史闻风奏事,说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全凭一时侥幸得封侯爵云云。虽然皇帝陛下一句‘幸运也是实力的一种’把那些没事儿乱嚼舌头的御史憋了回去,可心里终究是不舒服不是。
为此,闫三儿发狠读书,没想到今日就在武信殿上有机会展示自己已经识字。
他回头扫视一圈,却发现偌大的武信殿,今天只有一个玉树临风一般的公子。虽然没见过,却知道此人叫秦穆,和皇帝陛下是发小儿的关系。
看到秦穆强装严肃的连上一丝丝绷不住的笑意在勉励隐藏。闫三儿就叹息一声。
皇帝的发小没有因为他是皇帝就疏远,而自己的发小如今依然在嗅香楼。每次看到自己都不敢到跟前了,除了侯爷长侯爷短的。再也没有了当初一起头盔姑娘洗澡的情谊。
今天的武信殿怎么就没有那些御史呢,让他们看看,闫三宝今天也识字了,也能看匈奴的国书。闫三儿内心暗暗遗憾的把国书展开,仔细的看了下去。
这国书是匈奴文字和大秦文字双体书写的。
匈奴文字在上面,下面是大秦的文字。当闫三儿打开国书的一瞬间,一头细密的汗水就流淌下来。
因为他发现上面的文字,他不认识,估计这些文字也不认识他。浑身一热。汗水就渗透出来。在往下看,终于看到了脸儿熟的大秦文字,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骂匈奴怒单于一声****的,就认真的读了下去。
看到最后,闫三儿的嘴角挂起了一丝冷笑。
他把国书恭敬的递给老内侍,这才一抱拳说道:“陛下,这匈奴单于之所以请和,还不是因为我大秦军人在北方边疆打的他们屁滚尿流。就连他们祭天的地方都被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此时求和,不过是为了稳固草原的人心罢了。”
胡亥点了点头。示意闫三儿继续说。
“至于和亲。”闫三儿冷哼了一声说道:“我大秦的女人虽然多,但也不至于沦落到嫁给胡人。如果有可能,我倒希望胡人完全成为咱们秦人的奴隶。陛下,臣虽不学无术。但这一年来看到大秦帝国学院里面的种种学问研究,哪一家哪一派不是这世上顶尖的学问?我大秦有这样的土壤氛围,将来必定能够称霸这片土地。让四夷臣服,还轮不到他们来求取咱们的娘们儿。”
闫三儿这番话说的义正词严。只是后面一句‘娘们儿’暴漏了他的本性。
倒是一边听着的秦穆,听到这声‘娘们儿’深得其乐。瞬间觉得闫三儿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
凭借他多年纵横江湖的经验。他一眼就看出,闫三儿也不是个消停的,一看就是同道中人。
秦穆对闫三儿已经起了结交的心思。
胡亥面带笑意的听闫三儿说完了这番话,手指着他笑道:“不错,不到一年已经能认识字,不过刚刚那番义正词严的话,除了最后面那句,应该都不是你说的吧。”
闫三儿听到皇帝发问脸色一红,说道:“陛下明鉴,有些话的确不是臣说的。那是臣和老师探讨边关情况的时候,老师的感慨之言。”
胡亥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