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睿哥儿就笑着说:“冯奶奶,明悟大哥从小就被他师父收养,他是一心向着佛,咱们觉得他苦,他倒觉得是在修炼。香港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比咱们大陆人过得差,他们自己的庙里啊,也是有产业的。”
冯老太这才恍然大悟地说:“哦是这样,原来这当和尚、当道士的,都很有钱。睿哥儿,你不去当道士,真是可惜了。”
睿哥儿没料到这个话题,居然扯到他自己身上来了,他连忙澄清说:“冯奶奶,我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怎么能出家呢?我师父也不会让我出家,我就是跟着师父,练练武功而已。”
他要告诉冯老太,他是要娶媳妇儿的,绝对不会去当什么道士。
“冯奶奶,你说是不是啊?”睿哥儿很紧张地盯着冯老太。
冯老太噗嗤地笑开了嘴,她揶揄地说:“我就是跟你开个玩笑,你这孩子,居然还当真了。你们老张家就你一根独苗苗,当然不会让你去出家,要不然你家里人非得哭死过去。”
“就是。”睿哥儿几乎是信誓旦旦地说:“我师父也不指望我出家,我现在自己能赚钱了,将来看我成家立业,我师父他更加高兴,比我去当道士有用。”
冯老太最喜欢男孩子有志气了,她不禁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睿哥儿,咱们村里还没几个男娃儿,像你这么有出息,将来谁当了你媳妇儿,就有福气了。”
睿哥儿被她这几句话,夸得心花怒放,做起生意来更加起劲了。
他不光让释明悟在省城里买土地,还让他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凡是有希望拿下来的地块,他都要想办法拿下来。
萌萌转眼间就过了初三,已经参加完中考了,凭她的成绩,要考上桃源高中,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她最近放假了,可她家二哥和睿哥儿,却还没有放假,再过半个月,他们就要高考了。
临高考的前一天,萌萌去老张家里找睿哥儿,递给了他一个红鸡蛋。
“给,我奶奶煮了两个红鸡蛋,我给你留了一个,另一个给我二哥了。睿哥哥,你要好好考试哦。”
睿哥儿非常感动地握紧了那个红鸡蛋,眼睛亮得好像会发光。
“谢谢妹妹。”
萌萌摆了摆手说:“不用谢我,祝你考个好分数。”
睿哥儿轻轻地点头,他眼眸深深地望着萌萌,好像是在保证那样地说:“嗯,我都听你的。”
当天下午,睿哥儿和二娃就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县城。他们的考场被分在县城一中,他们就打算在县里住几天,等高考完了再回来。
杨小娟和苏婉也要跟过去,二娃就有些别扭地说:“妈,要不你还是别去了,我们自个儿去考试就行,我都多大个人了。”
苏婉没好气地说:“你再大也是我儿子,再说我也不是全为了你,萌萌也要去,她去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的气氛。”
萌萌刚好拉着小行李箱,从二娃身边走过,她嘻嘻地笑着说:“二哥,走吧,有我们陪着你高考,还不好么?”
二娃反对无效,只能乖乖地投降了。
他们开着车子,去到县城里安顿下来。第二天,睿哥儿和二娃就去考试了,有杨小娟和苏婉在这里,他们这才感受到有家长陪考的好处。
比如在这大热的天气里,他们刚走出考场,就有冰饮可以喝。回到宾馆,还能吃上西瓜,吹吹凉风,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就连一日三餐,都有人照应,别提有多舒坦了。
眨眼间三天就过去了,这最后一门科目考完,高考就算结束。
下午四点钟开始,苏婉她们就在校门口等着了。跟她们站在一块的,还有许许多多家长,都围在这儿,翘首盼望着娃儿们出来呢。
盛夏的阳光特别特别地毒辣,即便撑着伞站在外面,也还是热得发晕。
萌萌她们还好一点儿,毕竟有阳伞,手里还拿着扇子和冰饮料,可以拿来扇扇风和冰一冰脸,稍稍缓解一下炎热。
有些准备不充分的家长,就没她们那么好受了,被那头顶的太阳晒得热死不说,那身上的汗水,还滴答滴答流个不停,黏糊糊地让人难受,恨不得眼前出现一个冰水池子,好让他们跳进去凉快凉快。
就这样煎熬地等了好半天,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家长们精神一震,纷纷伸长了脖子,往校门口张望。
陆陆续续有学生,出现在校门口那儿,二娃跑得最快,他手里拎着考试袋,飞一样地跑到了苏婉面前。
“妈,妹妹,我考完了!”
二娃就像一只离笼的野鸟,他龇开大白牙齿不停地笑,还对着杨小娟打起了招呼说:“婶儿,你家睿哥儿就在后面,我刚才看到他了。”
“别喊那么大声,我来了。”睿哥儿的声音,几乎是同时响起。
他快步地走到萌萌面前,接过她手里的伞说:“妹妹,这外面太晒了,咱们快点儿走吧。”
二娃猛然地点头,“对对对,晒死人了,咱们赶紧回去,我快要饿晕了都。”
一行五个人,去到了旁边的饭馆里吃饭,萌萌终于有机会问出了心中的好奇,这两天她都不敢开口,就怕干扰到她二哥,现在他们都考完试了,她自然是要问一问。
“二哥,你考得怎么样?”
二娃囫囵把饭吞下去,兴高采烈地说:“嘿嘿嘿,我感觉不错。考试之前睿哥儿还找我复习来着,有许多题目,他都猜出来了。我在考场上,一答一个准儿。这回呀,清华北大都在向我招手呐。”
他说的是实话,可惜就是语气太过于夸张,苏婉都不敢相信了。
她有些怀疑地说:“你吹牛皮不打草稿呢,人家睿哥儿,倒是有可能考上清华和北大。你嘛,能和你大哥考得一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知子莫若母,更何况苏婉还是当老师的人,她当然清楚二娃的水平,只当他是在吹牛,根本没有当真。
她觉得问二娃不太靠谱,就问睿哥儿说:“你们考的题目难不难?能全部答完吗?”
睿哥儿仔细地想了想,斟酌说:“大伯娘,我觉得难度一般般,数学比较难一点儿。我看有些人,试卷上还有空白的,应该是没有答完题目。”
他这么说,苏婉就心里有底了,她笑着安慰他们说:“都考完试了,你们就别再想了,好好度过这个暑假,等着去上大学。哦对了,睿哥儿,你报了什么学校?”
睿哥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忽然顿住了,在这一瞬间,他把目光投向了萌萌,又转而对着苏婉说:“大伯娘,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我怕说了让大家笑话,就先不说了吧。”
他这么腼腆,甚至还有些不好意思,苏婉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报考了清华或者北大。
她很好脾气地看着睿哥儿说:“好好好,大伯娘不问了。”
其实,就算睿哥儿不说出来,苏婉也知道,最后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因为睿哥儿以往的成绩,实在是太好了,他一模二模都考了全市第一名,有好几门功课都是满分。这样的学生,肯定是进清华北大的好苗子。
不止是她一个人这么想,桃源村的许多人都这么想,就连老张家的人,也对睿哥儿的成绩,充满了信心。
最近他们有事没事的,都在猜想睿哥儿的成绩,这可是他们桃源村里,最有可能考上好大学的种子选手。大伙儿都说,他肯定能比当年的大娃考得好。
第257章()
“放榜了;放榜了;成绩出来了;睿哥儿;你考了全省第一名啊!”
7月29日这一天;教育局的人来张贴红榜;村民们都围过去看;当他们看清了睿哥儿的分数时,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多少多少?”排在后面的人根本挤不进去,都嚷嚷着问:“睿哥儿考了多少分?”
那前面的村民齐刷刷地喊:“737分!我的天;还有两门满分的,数学和物理!”
“啧啧啧,这下确定了;肯定是清华北大没有跑;全省的高考状元啊这是,就出在咱们村儿!”
村民们轰动了;哎哟喂;他们村终于要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大学生了;真是顶顶光荣;顶顶了不起。
这些天;谁见了睿哥儿都在夸他:“睿哥儿;你太有出息了,我家的娃能像你这样就好了,将来也当个大学生;读清华北大。”
张家的老两口也脸上有光;可把他们给得意的,瞧瞧,老张家就这么一个娃,却比别人家多少个娃都有出息,睿哥儿随便考考,就考成了高考状元,谁有这样的本事。
老两口回到家中,就追问起睿哥儿说:“现在成绩出来了,你可以告诉我们了吧,睿哥儿,你填志愿,到底填了哪个学校?”
张老头和张老太,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呢,睿哥儿这娃又向来有主意,一直都说要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再告诉他们,他们老两口可期待了。
张老太还喜滋滋地猜测起来:“是清华呀?还是北大?你倒是说啊。”
睿哥儿的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他沉稳地说;“爷爷,奶奶,你们先做好心理准备,我只填了一个志愿,就是咱们村里的大学,桃源大学。”
“哈哈,你这孩子,这么大个人了,还开玩笑呢。”
张老太压根不相信,可睿哥儿的神情,却明明白白地告诉她,这就是真的。
“啥?你真报考了咱们村里的大学?!”
张老太受到打击了,她不肯接受这个事实,顿时摇摇晃晃地捂住额头说:“哎呦老头子,我要晕了。”
张老头连忙扶住他家老婆子,他也受不了这个打击。
“睿哥儿,你好不容易考上了状元,为啥不报个清华北大?你就算没有把握,你学人家二娃,报个复旦也好哇,现在人家就等着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你倒好,你告诉我你要去读桃源大学,夭寿哦,你要气死我啊你。”
睿哥儿也怕把他的爷爷奶奶气出个好歹,连忙按住他们两老在沙发上坐下。
他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很快就转为了坚毅。
“爷爷,奶奶,你们都别着急,先听我说。”
“我是这样想的,桃源大学是我师父和爷爷你投资的,要是我这个自家人都不去读,还能指望谁去读?外面那些人知道了,肯定也会觉得,这所大学不怎么样,所以我才没有去读。”
张老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瞪着睿哥儿说:“你以为我老糊涂了,我不知道行情么?清华北大和桃源大学是什么区别?不是公立和私立的区别,那是天和地的区别!你小子啊,让我怎么说你好。”
张老太也埋怨起了孙子:“我不管别人咋样想,桃源大学再好,那也是在村里,是民办。别人都去读好学校,就你去读个民办。你要是比不过人家也就算了,偏偏你考了第一名啊,第一名。”
张老头在他家老婆子说话的时候,每说一句,他就点一下头,最后他痛心地说:“睿哥儿,你到底是咋样想的?你吃错药了吗?”
睿哥儿的主意很正,他毫不动摇地说:“我对桃源大学很有信心,我师父的投资也不止这一点儿,等我进了大学以后,学知识还是一回事儿,我主要是想把桃源大学给管理起来。”
他越说越是坚定:“难道民办的,就天生低人一等么?我不相信!我要让它像外国那些私立大学,办成全世界第一流的好大学。”
张老头从鼻子里哼出气说:“你口气吹得再大,它也是民办。”
张老头始终无法接受,他最是明白公立和民办的差别,可不能耽误了自家的孙子啊。
他苦口婆心地说:“睿哥儿,你听爷爷的,去学校问问老师,看志愿还能不能改过来。”
睿哥儿心里的愧疚更深了,也更加坚毅,都到了这个地步上,如果不能把桃源大学办出成就来,就对不起他家里人的一片心,也对不起他自个儿。
而现在,面对他爷爷的期盼,他只能解释说:“改不了了,爷爷,志愿填完了以后,是直接交上去的,我当时只填了一个学校。”
“夭寿哦,老婆子,我也要晕了。”张老头他扶着脑门,瘫倒在沙发上。
从这一天开始,他就不敢出门去见人了,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向他打听起睿哥儿的志愿,让他怎么好意思说出口,他家孙子考了个第一名,却没有报清华和北大,非要去读桃源大学。
张老头他,丢不起这个人。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张家的老两口还在装病,张光明和杨小娟也是失望到了极点,已经对他们家睿哥儿这件事儿,没有了盼头。
八月里的某一天,一辆旅游大巴车开进了桃源村,从那车上走下来两拨人,从外表上看,他们都挺相似。
全是年轻的男人,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岁,个个戴着近视眼镜,举手投足之间彬彬文气的,就连带来的行李也都不多。
这两拨人的头头,就有些不同了。一个穿着雪白的衬衣,灰黑色的西装裤。另一个穿着红蓝格子短袖衬衫,卡其色的工装裤。
他们一走到平地上,就互相瞪视,谁也不肯搭理谁,就连走路,他俩都要抢着先走。
这不,在车后头,这两人就撞上了。
“干什么干什么,我先来的,你也好意思抢在我前面?”红蓝格子衬衫说。
白衬衫就很不忿,他手指着地面说:“路上写你名字了么?你凭什么说是你先来的?我还说是我先来的呢。”
红蓝格子瞪了他好几眼,终究还是没有和他吵起来,只骂了一句“无赖”,就交代自己人说:“我们走快点儿,别让他们抢先了。”
村里的人在旁边瞧见了,就很纳罕地说:“怎么了这些人?都吃枪药了不成?气势汹汹的,你们谁认识?”
周围的村民都说:“不认识。”“不认识。”“我们都不认识。”
就有村民提醒说:“快看,他们往村子里走了,咱们也跟上去,看他们是来干啥的。”
村民们跟在后头,就看见这两拨人大眼瞪小眼的,一路上也没个消停的时候,跟他们那文雅的气质,完全不符啊。
眼看着他们就要走到村里了,村民们赶紧跑上去,拦住他们问:“你们是谁?到我们村里干啥来了?”
那两个头头都想抢答,最终红蓝格子抢先了,他说得很肯定:“你们就是桃源村的老乡,那你们肯定知道,张思睿的家,住在哪里吧?”
有个村民嘴快地说:“知道知道,原来你们是来找他的呀,他家就住在村里第三条巷子上第二间房,连着八间屋子就是他们家,很大一个院落呢,门口挂着张宅,你们一瞧准知道。”
红蓝格子感谢说:“谢谢你了老乡,我们这就去找他。”
“喂等等,你们还没说,你们到底是来干啥的?”后面的村民,拦着不让他们走。
“我们是”红蓝格子正要自我介绍,就被白衬衫打断了。
“老乡你们好,我们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这次是过来招张思睿同学,让他去我们清华大学读书。”
这句话一说,可以想见村民们的震撼和轰动了。
娘喂,他们有生之年,竟然能亲眼看见清华大学的老师,还是活的,真的是太神奇,太惊讶了。
“哇呀,原来你们清华大学,还亲自过来招生,可算是等到你们了。我之前还奇怪来着,咋别的学生,都知道被哪里录取了,就睿哥儿他不知道,原来是等着你们来呀。”
村民们都光荣地说:“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