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窑头疑惑的看看李子勋:“也不过几剪子而已,不过两个时辰。”
“是了,那若是袖子裙裾之类的,衣服上需要的物件都准备好现成儿的了,只需要缝制到一起就成一件衣物,又需花费多少时间?”
老窑头想了想,答道:“若是现成儿的只缝补到一起,那可就快了,也不会过两个时辰。”
第353章:烧窑喜讯()
李子勋颔而笑道:“是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流水线生产。一个裁缝制作一件衣物,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做出来一件。可制作出来一条袖子一只裙裾,则只需几个时辰而已。如此,若是我多找来几个裁缝,一个专门只做袖子,一天便能做出来好几天袖子;一个专门只做裙裾,一天又能做出许多裙裾;一个专门只做肩坎,一天又不知道做出多少肩坎最后一个只管将前面做好的东西缝到一起,一天又不知道能缝补出来多少件如此,那三四天里面,又能做出多少件衣物呢?而且,如果依照此法进行制作,则做袖子只会做袖子,做裙裾的只会做裙裾,缝补的只知道把它们如何缝补到一起,却又不会做那各个部分。这样一来,便是其中任意一个裁缝被抓去了,也做不出来完整的一件衣服来,保密性就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旁的慕容浩然深思片刻,一脸微笑道:“子勋所说不错!果然如此!就那弓箭来说,一支弓箭做出来一个人需要一个时辰才行,可倘若只做箭头,不过几盏茶的时间而已,单做尾羽又不过几盏茶的时间,打磨箭杆,又不过几盏茶功夫,将三者合一,也不过几盏茶的功夫。这些时间放到一个人身上,就需要一个时辰才能做出一杆来,可若是放到三个人的身上,几盏茶的时间就能做出一杆了!好!此法甚好!不止是军机坊,制作其他的物件,也俱都可以如此行事!如此一来,生产之效率必定大为提升!”
“正是如此!”李子勋回头对慕容浩然笑了笑。
慕容浩然想了想,又对李子勋说道:“不对,子勋,这里面有个问题。那裁缝又不是同一个人,这做出来的袖子、裙裾、长衫又如何能够保证可以缝制到一起而恰好合体?这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有所差别的。若是做出的袖子长,做出的裙裾细瘦,做出的长衫又肥大,又如何能缝制到一起让人穿?就说方才说的做弓箭,这箭杆的粗细也都有不一,莫说是不同的人做了,便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粗细长短也都不会一模一样。如此一来,岂不是就白做了那些部件,却无法合在一起了么?!”
慕容浩然果然不愧是眼界长远开阔的人,听完流水线生产的法子,几乎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问题。
李子勋笑着说道:“我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那流水线生产法之前,还需冠以标准化三字,便是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标准化?”慕容浩然眼中一凝,问道:“何为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说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还拿做衣服来说,流水线生产会产生方才你所说的问题,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尺寸长短俱都有所不同,无法成衣。可若是咱们提前制定好了一个标准,袖子必须做到多长,裙裾必须做到多宽,长衫必须做到多长这些都给出一个固定的数值来。数值是既定的,则无论是哪个裁缝来做那一部分,只消严格按照这个数值做出来,那就不会出现大小长短不一的情况了。”
听了李子勋的话,慕容浩然微微一想,又道:“那如此做来,岂不是每件衣服都是一样大小了?”
“不错,所以这个数值的标准是动态的。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咱们要给庄子上的人做衣服,就首先进行统计,瘦小的人有几个,高大的人有几个。又高又瘦的人有几个,又矮又胖的人有几个如此制定出不同的标准来,然后再有裁缝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流水作业,不就成了?”
“原来如此!”慕容浩然恍然大悟。
却听李子勋继续说道:“不止是这样,标准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好处。比方说那弓箭,若是按照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弓箭,那么因为所有的箭杆都是一个标准,故而长短粗细都一个样,所有的尾羽、箭头都是同样的标准,也都是一个样,那么若是我身上的这只弓箭折断了箭杆,我随便从谁那里找到一根箭杆就又可以安上。若是他身上的箭头损了,那又随便从谁那里弄来一个箭头安上就又是一杆好弓箭了。你想想,一场战事过后。战场上残留了多少破损的兵器啊!若是铁器还能回炉烧了重制,可若是其他的呢,就只能丢弃了。可要是这些武器都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武器,那打扫了战场之后,就能够一并回收,这件兵器的把坏了,可那把兵器的其他地方坏了,刀把却是好的。放在以前,就只能都扔了去。可若是标准化生产,那我把那把兵器上的刀把拆下来。因为一样的标准,所以能够安到坏到了刀把的那把兵器上,就又是一把完好的兵器了。只要是同样标准下生产出来的,各个部分就可以用其他相同的部分来替换。如此下来,能为朝廷节俭多少?!”
慕容浩然睁大了眼镜,从他眉目间的喜色,就可以看出来李子勋的话说道了他的心里了,谁叫他家就是军事家族呢!
“不错!每次征伐,损毁之兵器物件无数,都要重新制作。耗时费力。若是有了这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则不仅仅是生产的效率能够极大提高,产出多出数倍来,且因同样标准尺寸,只要是一个标准的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相互之间就可以彼此替换互补!”
慕容浩然和老窑头听完李子勋的话后,都十分肯定的看着李子勋。
李子勋继续说道:“以后窑上的生产不仅要按照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而且以后那些工匠和杂役等人都要先行进行岗前培训。琉璃的工艺不比其它,工艺一定不能够泄漏出去。一应工匠杂役,每个人都应当绝对忠诚,然后我们才可以教他们如何打制那些东西。否则,若是被他们传了出去,落到了其他商人甚至是敌人的手里,对我们和欣国的危害可就大了!”
“岗前培训?”老窑头听见李子勋又说出他所不明白的词语,茫然的看着李子勋。
“所谓这岗前培训,是说在这些匠人、杂役等人进入我们窑上做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教育,使其绝对忠诚于我们,甚至是忠诚于欣国,我管这叫思想教育。等他们达到了这种程度,方能进入烧窑中做事。不过,碍于如今他们已然开始了,那也不好让他们再停下。而且线下庄子上的人都是你所熟悉的,都是慕容王府的人,也就无所谓。但是以后如果要招新人,那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标准,宁缺勿滥!”
见李子勋神色肃然,老窑头赶紧深深弯下腰去:“老汉知道了!”
接下来李子勋又详细说了下一步的规划和安排。玻璃终于可以开始正式投产,因为成本是河沙,所以这成本要低的多,定价自然就要比京城城中的那些胡商贩卖的便宜不少。而且因为河沙里面的二氧化硅含量更高,所以成色也更好,更加清净透亮,而且经过了一道道的退火工序之后,硬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质量上肯定是要比胡商的好的。
而李子勋窑上所出产的玻璃质量更好,且价钱又更加便宜,那可想而知,以后的市场自然会更好。
“以前琉璃被胡商所操控的日子,想必就要过去了。”慕容浩然不无感慨的对李子勋说道。
“放心吧!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李子勋笑道。
“我相信你!”慕容浩然坚信的点了点头。只要李子勋说了,他便相信李子勋一定会做到的!
第354章:禀报端木易()
送走老窑头,李子勋便和慕容浩然商量道:“现在玻璃的样品已经烧制出来,我想着将其拿给陛下瞧瞧!”
“要不要我跟你一起?”慕容浩然问道。
“不用,也不是第一次进宫。你自己也有事情要忙。我自己去就行!”
“那行,你将齐武带在身边!”慕容浩然还是不放心的叮嘱道。
李子勋点了点头,然后从那些玻璃制品中挑选一件带着齐武向皇宫而去。
在王德的带领下,李子勋来到端木易处理公务的地方,躬身行礼道:“臣李子勋拜见陛下。”
端木易抬头看见是李子勋,笑道:“你小子今天怎么过来啦?”
李子勋举起手上的木盒,说道:“陛下,玻璃窑已经可以投产了,这是窑上烧出的头一批东西。因为陛下也有股份,微臣特意带来请陛下过目。”
端木易看了看王德,王德便下去从李子勋的手中接过木盒子来,将盖子打开后便呈上去放到了端木易的面前来。
“咦这琉璃倒是透亮的紧。”端木易很是意外的看看盒子中的东西,拿了出来左右看着说道:“这真是你烧出来的”
“是。”李子勋笑着有对端木易说道:“木盒里面有三种,还请陛下允许微臣为陛下演示一番。”
端木易点了点头,饶有兴致的看看手中的东西:“准了。”
李子勋请王德去取了葡萄酿、又冲泡了茶水来,然后将葡萄酿倒入了高脚杯中,在往那茶杯中放入了一丝茶叶来冲上热水,然后放到了端木易的面前。
“嘶”端木易抽了一口气,高脚杯中微红的葡萄酿透过外面将近落下的斜阳余晖,闪烁出妖艳迷离的酒红色,在透明的高脚杯映衬下,分外的璀璨夺目。
而那丝缕茶叶也在杯中,透过玻璃杯泛起满杯的苍翠来,云卷云舒。
“好”端木易禁不住喊出了声音来。然后抬头看着李子勋道:“你小子果然有本事,这琉璃可比那些西域流传过来的琉璃还要透明剔透!”
“陛下,这些还只是初期的样品,微臣相信,以后经过那些工匠的改良,这琉璃制品的质量和样式会越来越好!”
端木易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之前朕还以为你所说的玻璃制品比之西域传进来的要差些,所以也就没有细问!但是现在看到这些样品,想必你也知道这些的重要性。”
“微臣知道!”
“那这玻璃技术的保密性呢?还有那烧窑好像是在慕容王府的一处庄子上是吧?”端木易之前还不是很重视李子勋所说的琉璃,但现在看到样品,就不由得他不重视!
“回陛下,烧窑确实是在慕容王府的庄子上!至于玻璃技术的保密措施,现在还是由慕容王府的侍卫管着。但是微臣想,最好是将生产工作放在军机坊。”李子勋建议道,而他说的军机坊就是专司制作军中机要之物的作坊。
“额,为何要将其放在军机坊生产?难道是慕容王府的烧窑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要知道军机坊可是生产重要军工之物的地方,一般的东西是不会在那里生产的,所以端木易疑惑李子勋为何会这样建议。
李子勋顿了顿,然后解释道:“琉璃的生产技术不仅是对于微臣个人,更是对我们欣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琉璃的生产技术一定要做到技术保密!”
“技术保密?”端木易一愣,看了看李子勋:“你小子且细细道来。”
李子勋点了点头,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所说的技术保密,就是说为了维护咱们欣国的技术权益,我们应当制定出来一套明确而具体的保密规定,形成国家规范,然后按照国家规范程序,对咱们欣国所拥有的技艺及其成果,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类保护措施进行保护,而不被他国人员学去的事情。”
“你是说,就像朕严令禁止私铸百炼钢,禁止百炼钢刀外传一样么?”端木易皱了皱眉头,说道:“朕自然知道其中利害,也已经严令这些东西不能外传了。”
“陛下,微臣觉得做到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并没有最大程度的挥出咱们的技术领先优势来。”李子勋对端木易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微臣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技术领先优势。打个比方来说,就好比种植粮食,中原人祖祖辈辈种植粮食,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收割。这些所知道的东西,就是种植粮食的技术。因为有这些技术,所以只要不逢天灾,不天下离乱,那中原的百姓就可以依靠这种种植粮食的技术去耕种田地,进而收获许多粮食来。
而突厥人,不知道如何获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种植什么,没有这些种植粮食的技术,所以他们吃不上粮食,只能吃牛羊肉来,只能从中原花钱买来粮食,而且就算是把粮食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耕种。相比之下,自然是中原人获利。
陛下,这就是技术优势。如今咱们欣国有许多远远领先于周边他国的技艺,比方说您刚才提到的百炼钢技术。咱们有百炼钢的技术。所以咱们可以做出百炼钢刀,更加的坚韧锋利,更加的坚硬。而突厥人没有这种技术,所以他们做不出来百炼钢刀。如此一来。作战的时候咱们就有了兵器上的优势。可若是有一天这百炼钢的技术被他们学了去,他们也会打制百炼钢刀了,到那个时候,咱们在兵器上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李子勋向端木易继续解释道:“反过来说,突厥人有更好的驯马养马的技术。所以他们的战马比咱们的战马健壮,体力更好,跑得更快。而咱们没有这种养马的技术,所以咱们的战马就不如突厥人,所以突厥人进献来的战马也不少,可因为咱们不知道该怎么养,所以就渐渐消耗殆尽,终究还是没有像突厥那样好的战马。可若是有一天咱们得到了那种养马的技术,咱们就能够根据这种技术也养出好的战马来,那突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所以。对于领先的技术的保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着说。”端木易一脸感兴趣的看着李子勋,静静的听着。
“经过这几个例子,相信陛下已经明白技术保密的重要性了。而反观我朝,技术保密工作其实十分不到位。而军机坊,这就是咱们欣国在技术保密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陛下圣明的体现。将这些事关重大的机要技术单独罗列出来,由单独的专门机构负责。
这只是技术保密工作的第一步。后续,还有人员选择方面,以及相关人员的方面。这些陛下已经注意到了,军机坊的工匠都是无家室的。避免工匠被人胁迫,这就十分有效。除此之外,咱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比方说将工匠的家人聚集起来单独僻处一个地方让工匠家眷居中,并派兵保护,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工匠安心。又能够将工匠的家室反而成为咱们手中的人质,避免有哪个工匠被人收买。还有,关于生产制作方面,如何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方法,避免工匠全部了解某件机要物件的全部过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等等,子勋,你前面所言二者,朕都明白,也十分用心。当时成立军机坊,也是出于这一番思量。如今我欣国有太多不能让其他人得到的东西,比如百炼钢,比如新式马刀,比如马掌,比如制盐之法,比如望远镜这些东西万一落到了敌人的手中,那对我欣国来说危害甚大,故而朕才下命单独设立军机坊,专司这些机要的物件制作。”端木易对李子勋说道:“可如你所言,避免让工匠知道机要物件的制作,朕却是要问了,若不让工匠知道如何制作,那这东西又如何能够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