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淑兰不知道他还没动筷子,以为他是在夸她,笑着点头,“好吃就多吃点,别浪费了。”说着,就让三个儿媳妇带着孩子们出去。

    王守泉收回视线,发现别人都开始狼吞虎咽,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子肉。

    心里想着就算味道不怎么样,可好歹是肉哇。

    左翻右翻终于找到一块肉,王守泉往嘴里一搁。

    天!这味道真是太好吃了。比他以前吃过的还要好吃。

    甘香爽口,一看就是用豆油炸过,却一点也不硬,很香。

    王守泉立刻把筷子上的肉往嘴里塞。然后继续找。

    一群人也顾不上喝酒打屁吹牛皮了,全都开始找肉。

    过了好一会儿,等把肉全都找完了,才开始倒酒侃大山。

    一行人吃得那是心满意足。第二天,一大早又过来帮忙了。

    一连三天,终于把需要的木材砍好了,截成了一段一段的。

    钱明华架着马车把这些木材拖到农具厂,让他们帮着加工。

    钱淑兰以为木材要放在家里阴干一段时间才能用的。

    哪知道,钱明华说不用,农具厂会经过处理。所以除了留一些上梁用,其他都拖到农具厂,让他们加工成家具。

    因为钱明华开了条子,钱淑兰又给了加工钱,这事也好办。

    听说要一个多月才能做好,钱淑兰倒也不急。

    至于盖房子,钱淑兰想着趁还没开始秋收就开始盖。

    要不然等六月份秋收了,就不得闲了。

    因为这次盖得挺急,所以村里的壮小伙都过来帮忙。钱淑兰知道原身是没这么好的人缘,估计是她那三天的好饭好菜的缘故。

    所以,她依旧秉持着之前的路线开始用心招待。想必看在饭菜可口的份上,他们也愿意过来帮忙。

    家里的腊肉吃完了,她就拿别的东西跟村里人换。

    大家也都知道他们家盖新房,见她说用十二斤小麦给他们换一斤肉。

    现在,小麦卖到粮占每斤是六分钱,腊肉卖到收购站每斤是七毛钱。十二斤小麦就是七毛二分钱,所以他们还赚一点呢。

    大家自然没有不乐意的。

    这时候,一毛钱都算一笔大钱,更别说两分钱都能买一盒火柴了。

    一时之间,钱淑兰的名声好了不少。多数都说她不像以前那么抠门了。

    以前的她不占人家便宜就算有良心了,只要吃一点点亏,她都会找上门撒泼耍赖,甚至还会跑到别人家门口去骂。

    钱淑兰也是想挽回一点名声,才特地这么做的。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虽然只是两分钱,可名声却是进步很多。

    最明显的就是,她走在路上,也会有人跟她打招呼了。

    在乡下,只要名声不是很差的,多数人见到都会打招呼的。

    可在她的记忆里,原身都是被人躲着走的。即使不得不碰到,也都是装看不到。可见人品之差已经到了人嫌狗厌的地步。

第 35 章() 
就在王家盖房的时候;队里开始组织队员们下地干活。

    这年头因为农药非常少;所以地里的杂草长得非常茂盛。

    小麦地尤其会长一种叫拉拉秧的野草。这种野草揉碎了有股黄瓜的味道。猪非常喜欢吃。

    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会下地拔草;然后再把草拿回家喂猪。

    因为男人都盖屋子;女人们除了做饭洗衣还得下地挣工分。

    今天是周六;孩子们都不用上学。钱淑兰决定把家里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全都赶到田里拔草。

    干多干少先不说;能挣一个工分,到时候就能多分一点粮食。

    照她的意思,这些孙子们分值这么低就是被惯坏了;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知道珍惜。

    只有经过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东西才会倍加珍视。

    钱淑兰担心他们干活敷衍,还特地提供奖励机制,“只要你们把这块地里的草全拔完;你们今天每人都能吃一个鸡蛋。”

    正康15岁;正国12岁,小梅14岁;小荷12岁;都是半个劳力。

    虽然小桃也有10岁了;可她身体太弱;钱淑兰自然把她排除出去。

    这块地应该能有二十个工分。四个半大孩子干一天完全没有问题。

    于是;等他们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钱淑兰发现,孙大琴之前涨得那点孝心值又跌了回去。想来是不满她最近折腾她和三个孩子的缘故吧。

    钱淑兰倒也没在意,她现在对孙大琴属于散养状态;孝心值先不管;其他两项必须得跟上,容不得她躲懒。

    虽然现在盖房子再加要下地,可晚上的学习却不能停,钱淑兰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学习。毕竟她可是大学生,识字的,要是某一天露馅了,就不太好了。

    所以,她跟大家一起识字,顺便也起个监督作用。

    周雪梅望着自己碗里的鸡蛋,还有几分不可思议。

    她朝别人碗里看去,只要是盖房子或者下地干活的人都有一个鸡蛋。

    昨晚趁夜回来的王守礼,分到的鸡蛋早就剥给女儿了。

    周雪梅立刻有样学样把鸡蛋剥给女儿吃。钱淑兰叹了口气,这么爱女儿,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

    因为原身一直很偏坦儿子孙子的缘故,所以,王守礼的脸色倒还好,只是周雪梅这蜡黄的脸色,应该是亏损之兆,还不爱惜自己实在太不应该了。

    所以,她想了想道,“雪梅,你现在正在干重活呢。得要养好身体。”

    小孩子都下地,大人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她在家看着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就连王丹娜都被她赶到地里挣工分去了。甚至,她还单独把他们的工分记下来,年底分红的时候,也好分一半给他们。

    周雪梅可能是为了多挣点私房钱,特地要了个十二工分的地。一直到天擦黑才回来,比其他人晚了一个小时。可,即使这么累,她依旧把鸡蛋分给小桃,不得不说她是个好母亲。

    不是钱淑兰不想给孙女鸡蛋吃,小桃已经有了一个了,再多一个也是锦上添花。

    更何况,到了晚上,她还偷偷塞给周雪梅一个鸡蛋,已经对病弱的小桃额外照顾了。

    周雪梅愣了一下,想到自家婆婆送的麦乳精和鸡蛋,到底没有乱猜,她摇了摇头,“娘,我没事,小桃她身体还虚着呢。”

    钱淑兰朝小桃看了好几眼,虽然这孩子气色好了些。可这种打娘胎带来的病是真的不好治。如果,小桃出了啥事。到时候,老四这两口子还不得疯了,她皱眉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找153号买些强身健体的药。

    钱淑兰想了想道,“不如,一个鸡蛋三分钱,你先拿着吃,等老四发了工资,你们再交入公中吧。”纵使她是一家之主,也不能太过偏心,要不然被其他人看到又是一场糊涂官司。

    钱淑兰朝周雪梅那疲惫的脸上扫了好几眼,有些担心,“年纪轻轻的别糟蹋身体,等老了,你就知道烙下的病根有多严重了。”

    周雪梅诧异地抬头,朝婆婆看一眼,对上她那双担忧的眼睛,心里泛起一丝感动,婆婆这还是第一次关心她呢。

    原身对几个儿媳,从来都是不当人看的,娶回来就是为了传宗接代,顺便伺候爷们。只要看到老四宠媳妇,就会给周雪梅不自在。弄得周雪梅一看到原身就害怕,一心只想分家,好躲过原身的责骂。

    最近,婆婆似乎变了,不仅偷偷塞东西给他们,就是看到自家男人给她洗衣服,她都装看不到。周雪梅觉得,如果婆婆能一直这样,不用分家也是可以的。

    对于婆婆的好意,周雪梅还是领了,怎么说,身体还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小桃一天能吃两个鸡蛋,还有麦乳精养着。身体好了不少,就是脸色都红润了些。

    相比周雪梅的变化,大房这边就热闹多了,孙大琴的鸡蛋直接塞到自己嘴里了。丝毫不理会小儿子渴慕的眼神。

    王守仁刚想把鸡蛋递给小儿子,钱淑兰就扫了他一眼,那眼里有着警告。

    王守仁立刻吓得把手缩了回来。

    钱淑兰觉得自己得告诉他原因,她朝正军道,“正军,你爹累了一天了,挖土盖房子,掌心磨了好几个茧子,你已经是男子汉了,要学会孝顺,知道吗?”

    正军毕竟只有六岁,何况又一直被原身娇惯着,虽然看到自家亲爹手上有伤,还是直嚷着要吃鸡蛋,见大家都不理他,小身子直接滚到地上,哭喊起来。

    钱淑兰绝不娇惯孩子,这么个熊孩子要是不早点教,以后还不得跟其他人一样成为极品。

    她扫了一眼蠢蠢欲动的王守仁道,“赶紧吃饭,咱们还要下地挣工分,你们还得早点把屋子起好呢。”

    王守仁只得低下头扒饭。孙大琴朝身后的正军扫了一眼,想张嘴求情,可对上婆婆那警告般的眼神,又怂了。学着王守仁一样低头扒饭。

    至于,正国和正康那是丝毫没有受影响,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菜。

    为了让他们吃好,好有力气干活,钱淑兰蒸得是白面馒头,菜也炒了好几样,有香菇青菜,炒芹菜,还有一个红烧兔肉,只不过被她用大碗盖住了。

    但,味道还是不可避免地飘了出来。大家全都盯着那个碗看。

    钱淑兰掀起盖在上面的碗,朝还躺在地上打滚的正军道,“正军,这里有馒头,还有兔肉,哪一样都比鸡蛋好吃,你确定还躺在地上打滚吗?”

    兔肉这东西,老王家从来没有做过。原身就跟这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上一顿杀猪菜。平时是绝对不会去买肉的。

    这兔肉是她从153号那里买的。因为这些人从来没吃过兔肉,所以根本不知道兔肉的味道,也就没人提出疑惑。如果是猪肉,估计他们立刻就能分出差别来。

    正军见大家都只顾着吃饭,他吸了吸鼻子,的确闻到肉香味,立刻从地上爬起来,就要往桌边冲。

    钱淑兰赶紧站起来阻止他。

    她夹了几筷兔肉放到正军碗里,然后拉着正军到井边洗手洗脸,边给他擦还边教育,“你瞅瞅,你打滚有什么用?连肉也没吃上,多不划算。以后可别这样了?”

    正军心思早就飞到兔肉上去了,忙不迭地答应了,“是,是,奶,我以后一定不会了。”

    钱淑兰放下他的手,正军撒腿就往堂屋跑,生怕自己碗里的肉飞了。

    钱淑兰无奈摇头。

    等钱淑兰重新坐下时,看到正军吃得正欢快。她又扫了一眼饭桌,刚才还满满一碗的兔肉炖土豆,肉全没了,只剩下炖得软烂得的土豆。

    正国吃着津津有味,还不忘提出疑惑,“奶,这兔子是不是在长山村买的?”

    钱淑兰愣了一下,反问道,“长山村很多兔子吗?”

    正国啃兔子的手一顿,颇有几分不解,“长山村不是一直都是打猎为生的吗?那边的地很少的。家家户户都会打猎。”

    钱淑兰没想到这边居然会有山。

    说实话,她还真不知道,虽然她有原身的记忆,可太多太杂,她也不可能全都记住,她只记得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细枝末节基本上都要靠人提醒才行。

    她仔细回忆了一下,长山村离王家村只有不到十里路,全村背靠长山,长山名如其名,山不是很高却很长。蔓延如山脉,似乎有好几十里的样子。

    长山村就处在山脚下。

    钱淑兰想到自己空间里还有些钱,于是想到那边去看看。

    钱这东西在灾荒时期就会贬值,倒不如换成食物,哪怕是肉,也是好的。

    第二天吃完饭,钱淑兰让12岁的小荷留在家里看着小莲,正军和小桃。叮嘱他们就在院子里玩,不要出去。并且还许诺如果他们乖乖听话,晚上就能吃肉。

    几个孩子全都拍着胸脯答应了。

第 36 章() 
钱淑兰背着竹篓按照原身的记忆往东走。

    路上看到许多村子都在麦地拔草;有的大队是按时记分;那队员们就会磨洋工。按劳动量记分的就会很积极。实在太好分辨了。

    大约一个小时;钱淑兰终于走到长山村。

    虽然只有十里地;可她这副身体真的是太差了;年轻的时候还受过饿。底子不是很好;所以她走一会儿就得歇一会儿。

    等她到了长山村;发现这个村子跟别的村真是不一样。到处都是闲人。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很年轻的妇女都待在家里没下地。可想而知,这个村子的地是多么地少了。

    她在路边找了个大婶打听了下,谁家有新鲜的猎物。

    现在这个天气;当天打的猎物必须卖掉,要不然会坏掉。

    听到她的话,大婶很热心地给她带路。

    钱淑兰跟着大婶到了村后一家草棚处。

    这户人家十分贫穷;虽然这年代多数都是茅草房子;可这家连院子也没有,房子的墙体都裂了一道又一道的缝;比她脸上的皱纹还要多。

    房前屋后的自留地也没人打理;野草疯长。

    更让她觉得奇怪的是这户人家的门非常矮。人要进去;还得低着头。

    大婶站在门边;弯着腰;探头朝里喊了一声;“三太,在家吗?有人要换猎物。”

    看来,附近经常有人过来换猎物;所以这大婶才没有细问她的来历。

    钱淑兰等在门外;直到里面传来一声,“进来吧。”

    大婶才招呼她一起进去。

    进去之后,钱淑兰发觉还不如到外面呢,至少亮堂些。

    这屋里的光线实在太暗了。

    大婶似乎也察觉到,忙喊,“三太,咱们到外面谈吧,这婶子是过来换野物的,你这屋里这么黑,也看不清。”

    三太‘嗯’了一声,朝右边喊了一声,“爹,我出去一下。”

    钱淑兰这会儿已经适应了屋里黑暗,她朝着男人喊的方向看去。

    只见东面窗户下摆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个花白老人,他似乎是腿脚不便,声音里带着点重重的鼻音,又透着股苍老与无力,“好”

    怪不得这家这么穷呢。

    无论哪个年代,病都能拖垮一个家。

    钱淑兰神色恢复,正要跟在大婶后面出去,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

    她低头一看,一个约莫三岁大的孩子正蹲在桌边,他应该刚从桌底下钻出来。

    小男孩黑白分明的大眼对上钱淑兰有些发怒的眼神,微微瑟缩了下。

    钱淑兰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只是个孩子,她跟他生什么气,再说他也不是故意的。

    钱淑兰立刻弯腰摸了摸他的头,小声道,“下次小心点。”

    见她脸上带着笑,小男孩才微微放松了警惕。

    钱淑兰朝他手心里塞了一颗糖之后,就出了房间。

    小男孩看着手心里的糖,眼里闪过一丝迷茫。

    到了屋外,钱淑兰发现居然多了一个人。

    这人似乎是这家的女主人,跟在那个中年男人旁边。

    中年男人刚从灶房那边拎出几样猎物。

    有一只野兔很胖,两只野鸡却很瘦,还有个百十来斤的大狍子。

    男人探头去看钱淑兰,“婶子,你要哪样?”

    钱淑兰蹲下身子,拨了拨地上的猎物,血还是新鲜的,应该是今天才打到的。便朝男人道,“什么价格?”

    男人微微有些紧张,他搓了搓手指,有些不好意思地抬头,轻声说了一句,“七毛一斤。”

    钱淑兰眼神微微闪了一下,这是供销社卖的价格。他要是卖去食品站,估计只能有四毛一斤。卖给村民们也只能是这个价格,怪不得不好意思看她呢。

    大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