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她到了跟前,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看到自家婆婆正在登记每个人负责区域的产蛋量。

    孙大琴不敢打扰婆婆做事,只能强自压抑着心中的喜悦静静地站在旁边等着。

    等钱淑兰忙完了,孙大琴才笑嘻嘻地凑过来,高兴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娘,孩子他爹和正康回来了。”

    钱淑兰翻着笔记本的手一顿,抬头看她,这么高兴应该是好消息了,“是一个选上了,还是两个都选上了?”

    孙大琴嘿嘿傻笑,“孩子他爹选上了。”

    钱淑兰挺满意,哦了一声,继续低头翻笔记。

    孙大琴有心想讨好婆婆,“娘,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他爹选上了,正康却没选上吗?”

    你别说钱淑兰对这事还真挺有兴趣。她把笔记本合上,“你说说看!”

    见婆婆被自己吸引过来,孙大琴立刻绘声绘色地开始讲:“他们领导这次出题非常有意思。直接让应聘的人扛粮食。只要应选的人能扛得动一麻袋的粮食,就能进入下一关。孩子他爹抗个两三百斤不要太轻松。可是正康就不行了,他最多也就能扛一百来斤。所以第一轮就被刷下去了。第二关,就更简单了,直接比学历,文盲的直接刷下去。于是剩下了五个人,刚好够这次招新的名额,多一个都没有。”

    钱淑兰揉了揉眉心,又是扛东西。这完全就是体力活呀。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只是她虽然不满意,可现在也没有别的法子,有个工作总比没有的好。

    她正想着事情,李春花喂完鸡走过来问,“娘,我先回家做饭了,今天吃的还是跟昨天一样吗?”

    钱淑兰想了想道,“今天煮干饭吧,你再拿十个鸡蛋,炒一盘韭菜鸡蛋!”

    李春花愣了一下,居然这么丰盛,“这是有什么喜事吗?”

    孙大琴立刻喜滋滋地把自家的好消息告诉她。李春花也很高兴。家里多了一个工人就意味着多了一个人吃商品粮,他们家的存款又能增加了。

    钱淑兰和孙大琴回到家中,李春花已经烧好了菜。其他人全都坐在桌前等着呢。只是却没有看到正康。

    王守仁说正康回屋睡觉去了。钱淑兰便去正康那屋跟他说话。

    刚进门,钱淑兰就看到正康歪着身子躺在炕上似乎是在抹眼泪。

    钱淑兰坐在炕边,正康很快察觉到有人来了,赶紧擦眼泪。

    “你还好吗?”

    “奶,我没事!”说话的时候,还有着浓重的鼻音。

    “你也不必伤心。这次招的就是苦力工,你一个常年上学的学生就算应聘上了,也会受不了那个苦。等以后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说不定就能选上了。你千万不要气馁。”

    正康翻身坐起来,眼圈红红的,“奶,我知道的。”

    钱淑兰拍拍他的肩膀,“快起来吧。怎么说你爹被选上了,你作为儿子应该替他高兴,怎么能让他替你担心呢?你这样可算是不孝了。”

    听她这么一说,正康也顾不上伤心了,立刻从炕上爬下来,“奶,我知道了。”

    钱淑兰点了点头。

    两人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坐在饭桌旁等他们,没有一个人敢偷吃的。

    正康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王守仁,“爹,对不起。”

    王守仁憨傻地笑笑,“没事儿!”只是还是细细看了一眼他的脸,发现他居然哭过了,顿时有些心疼起来。

    钱淑兰为了庆祝王守仁被选上,也算是很有心了。

    平时也就是吃白米粥,这还是第一次吃白米饭呢。上次吃好像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了。

    “今天的白米饭管饱。”

    吃完饭后,王守仁就回屋收拾行礼去了。

    因为时间比较急,他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县城。

    这次钱淑兰是跟他一起去的。

    她主要是因为之前跟黄牛约好了,要到省城换珠宝的。

    到了百货大楼的巷子里,黄牛已经在那边等着了。看到她过来,忙迎了上来,“婶子,你可算来了。”

    钱淑兰拍拍挎包,“跟你约好的事儿,我能不来吗?”

    黄牛抿嘴笑,“好!好!”

    然后两人就到汽车站坐车到省城。

    钱淑兰原以为能看到王守义,谁成想一打听才知道他早上刚出车。说实话她还不想让他知道自己在做黑市。

    两人到了省城,黄牛直接带他到他藏宝的地方。

    钱淑兰望着这一麻袋的东西,心都快跳出来了,“这也太多了吧?”

    “这可是我攒了一个月的。”黄牛想了想道,“你不会是钱没带够吧?”

    钱淑兰摆摆手,“够的够的!”

    说着开始按照之前跟他商定的价格付钱。

    钱淑兰不太会看古董,所以她的原则就是宁买错不放过,全部都收回来。

    于是这一麻袋的东西,她花了将近三百块钱。

    把黄牛喜得眉开眼笑的,暗自算了一下,觉得倒腾这东西可比倒卖粮票赚多了。

    于是又跟钱淑兰商定下个月的日期。

    钱淑兰想到下个月还有事,于是道,“等年后吧,阴历二月初二,这日子吉利。过年前我们生产队比较忙。”

    黄牛虽然有些遗憾,可细想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过年估计连汽车都坐不了,还怎么过来呢。

    商定好之后,钱淑兰就背着这麻袋的东西出了这门。然后走了好几个巷子,趁着没人的时候,把麻袋直接放进空间里。

    然后又坐汽车回来,连一天时间也没用到,到家的时候,才六点多钟。

    进入腊月的时候,队里的猪终于要运往广州卖掉了。

    只是大家伙为那三十万斤的粮食犯起难。

    上次十五吨的粮食,运回来只剩下两吨半。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这次三十万斤的粮食到底能剩下多少,谁都说不好。

    王守泉便召开会议,讨论怎样才能把粮食运回来。

    他们村可是一千口子的人呢。

    这次他们村一共种了2000亩红薯和1000亩玉米。

    玉米这玩意不太好偷,所以除了钱淑兰有空间这个作弊器能偷到,其他人完全就是偷不到。

    至于红薯,虽然大家卯足了劲儿浇水,可因为干旱缺水,太阳太毒,红薯的亩产远不如以前,以前亩产至少1600斤,这次只有1200斤,减产了不少。

    除了交上去的亩产1000斤,他们偷的差不多有40万斤。平均每人也就400斤。

    400斤看似很多,可红薯这东西很容易消化掉,所以成人一天至少也要吃两三斤。这样算下来,也就不到200天。

    再加上红薯存放久了就容易坏掉。冬天又没有多少太阳,做成红薯干也容易发霉腐烂。估计也就不到150天,从现在到秋收还有180天呢。根本就不够。

    再说了明年如果还是像今年这种光景,亩产只会更低。到时候他们怎么办?

    所以这次的粮食他们不能太被动。

    “我们怎么也得要留下十万斤的粮食。不仅仅是我们要吃,还有鸡和猪都得要吃。”

    有人不懂了,“之前十五吨都能留下两吨半,这次这么多,肯定能剩不少的。”

    王守泉却是满脸苦笑,“从广州到刘关县,中间经过十几站,其中有一大半的站是因为我直接贿赂站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出发的。估计这次就不容易了。人家就盯着咱们呢。尤其是周社长,已经跟我定了五吨粮食。”

    钱淑兰抿嘴叹气,也开始出主意,“不如我们就跟广州那边粮站说一下,让他们以他们的名义签单子,直接从广州那边发车运到刘关县。这样就不怕中途被人截了去。”

    这还是她从老五那边学到的。中途检查的人不敢私自扣压粮站的粮食,这属于盗取国家财产。是要被枪毙的。除了那些饿急了眼的流民,有工作的人员根本就不敢。他们混入这个队伍一定能把粮食运回来。

    王守泉眼一亮,“这主意不错!就是可惜要给粮站那边好处,他们才能给咱们办了。”

    钱淑兰撇了撇嘴,“你不让他办事,恐怕也得卖给他们吧。要不然粮食都出不了广州的地界。”

    王守泉一想也是。然后开始去公社申请卡车,把猪全运过去。

    这次因为猪多,所以选了二十个壮劳力跟着一起去。钱淑兰也跟着一起去了,她主要是为了拿自己的金银珠宝。

    上次去省城拿到的宝物,她直接充满了两个水晶球,她现在都能操纵黄蜂了,之前也就是蚊子之类的。只要灵力充足,她很快就能操纵更大的活物了。

    为了赶在年前回来,他们第二天就出发了。

    到了以后,许主任直接帮他们联系李世荣。这次猪钱全部被他换成了粮食。

    除了三十万斤的玉米还有三十万斤的红薯。

    这么多的粮食,他们用卡车运回了十万斤玉米,因为有粮站的单子,所以一路畅通无阻。

    而钱淑兰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宝物,又充满了五十个水晶球。她送了两个给153号,153号高兴得不得了。

第 156 章() 
除了用卡车运回来的十万斤粮食;剩下的粮食全部都是用火车运回来的。

    一共五十万斤粮食;运到刘关县只剩下五万斤;到了站直接被周社长派人拉走。

    王家村生产队那是一粒也不剩。好在他们都是结账的。并没有赊欠。

    他们回到村里就开始进行盘账工作。

    这次粮食绝对是够吃的。

    这次中途卖出去的一共有五十万斤粮食;玉米是两毛八一斤;二十万斤;就是五万六千块钱。

    红薯是八分钱一斤;三十万斤,就是两万四千块钱。两项加起来就是八万块钱(80000)。

    卖竹筐赚了三万八千六百块钱(38600)。

    养鸡厂卖鸡蛋赚的一万零六百七十一块钱(10671)

    再加上两季卖红薯,小麦和玉米的钱;国家的收购价红薯是两分钱一斤,玉米是七分钱一斤,小麦是八分钱一斤。

    夏收一共卖了两百四十万斤红薯和六万斤小麦;一共就是五万两千八百块钱(52800)。

    秋收一共卖了两百万斤红薯和七万斤玉米;一共就是四万九千块钱(49000)。

    所有项合计起来就是二十三万一千零七十一块钱(231071)。

    这么多的钱简直惊掉大家的眼珠子。

    就算全是按照人口来分,一人也能分到两百三十一块钱。

    虽然这几个厂子的盈利采用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可它们是挂在生产队名下的;除了要交给国家30%的税金;其他都是属于生产队的。

    所以他们扣除税之后;还剩下十九万两千两百八十九块钱(192289)。

    王立贵打算盘的手都开始抖起来。

    其他干部更是一个劲儿地让他重算;“你可别算错了;要不然可就空欢喜一场了。”

    王立贵打得眉飞色舞,算了好几遍都一样,于是笑道;“这总数没算错!就是这么多!”

    大家全都乐呵起来;一个劲儿地搓手,以前连肚子都吃不饱,谁成想今年居然能分到这么多。

    王守泉却想得更多,“咱们附近几个村子连吃饭都成问题,如果这消息捅出去,咱们生产队肯定会被人家当成冤大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借肯定会伤情份,我看再召开会议,讨论这事到底该怎么办吧?”

    几个干部一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儿。

    于是大家通知各户,每户出一个人过来开会。

    老王家当然就是钱淑兰出席。

    听到王守泉把事情说出来,钱淑兰心下一沉。

    这事确实很难办。但是这么多人知道这事能藏得住吗?而且工分值是要往上报的。财务不公开肯定会被上面批评的。

    所以这事该怎么办呢?

    “我看不如咱们上报给公社的时候把钱写低一些。自己分的就按照真实的来。”

    会计王立贵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这样就是搞双账本,肯定不行!”要是被上面知道,就是他的失职,他可是要挨批的,他坚决不能答应。

    有人说:“不如就先把钱压在那边,不动弹!不分给社员,不就没事了吗?”

    其他人一个劲儿地摇头,“我们家都穷得叮当响了,好不容易今年有钱分了,你还给压下来,你咋想的呀?”

    这个建议大多数人都驳回了。

    钱淑兰干咳一声,“我看咱们不如把这个钱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分给下面的社员,另一半用来建立新厂子。”

    众人都来了兴致,纷纷朝钱淑兰看去。

    钱淑兰朝大家道,“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运水得要往南走五十里的地才能运到水了。这么多的地,咱们浇红薯怎么浇得过来?不如咱们就多养。”

    众人都开始面面相觑。

    钱淑兰指了指会计本,“你们看看,三千亩的地全种粮食咱们才得了十万一千八百块钱。可咱们的养鸡厂如果要用地,撑死了也就三亩,却得了一万零六百七十一块钱,哪样更划算?”

    “可粮食是咱们的根本呀?”有人小声嘀咕着。

    可紧接着就被别人嗤之以鼻,“什么根本!吃点自己种的粮食还得靠偷。”

    钱淑兰见吵起来了,忙道,“我也不是说把三千亩地全部都用来养鸡。我是说再划十亩地出来盖养鸡厂。你们看呢?”

    只是十亩地的话,也确实没什么影响。只是有人纳闷了,“行啊,可是上次咱们养了六千只鸡也就只花了八百块钱呐?也用不了这么多的钱吧?”

    钱淑兰叹了口气,“那是因为没干旱,可明年就不行了,咱们要不停地运水过来沤肥。光柴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八百块钱够干啥的?估计八千都打不住了。”

    众人一想也是。这柴油老贵了,要跑五十里外的地方运水,肯定很花钱。

    可养鸡好歹比浇红薯要轻快一些。

    于是队里留了九万两千两百八十九块钱用来养鸡和养猪。

    剩下的十万块钱用来发给社员。

    除了养鸡厂是有社员参股的,竹艺轩和养猪厂都是属于生产大队的,也就是全部社员的。

    当初钱淑兰出了两百块钱,占了百分之六点二五的股份,所以分到了四百六十六块八毛五分钱。

    另外队里又按照人口和工分,分到了一千七百六十三块钱,加起来就是两千两百二十九块八毛五分钱。

    这么多钱一拿回家,全体炸开了锅。

    这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呢。

    像去年也就是三百多块钱。今年直接翻了好几倍。

    孙大琴一拍大腿乐了,“哎呀,早知道能得这么多钱,咱们还绞尽脑汁地跑去县城干什么?不如就留在乡下种地得了?”

    钱淑兰有些无语。如果种地能让他们一辈子都能超过60%的同龄人,她何苦这么折腾。

    这次分到的钱,大头还是卖猪得来的钱,可她已经打算好了,明年就是养猪的最后一年。这种不合常理的东西,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如果把这项去掉,恐怕他们分到手的钱,全部都得去黑市买高价粮了,哪里还能有结余呢?

    至于给他们找工作,锻炼的是他们的眼界,工作能力和性格的培养。

    当然是非观也会增加不少。可不只是钱的问题。

    这次他们生产队工分值算下来有五毛钱,比之前的三分钱直接番了十六倍还多,报到公社的时候把周社长喜得眉开眼笑的。

    当天下午就去县城给汇报了。

    回来之后,就给王家村发了个先进生产队的奖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