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蜜宠悍妻:腹黑汉的心尖宠-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想起长明的话。

    反正也不花成本,只是费点时间和力气而已。

    干了!

第130章 动工() 
花儿娘下决定,洗手去找长明。看看长明和元宝到底怎么做。之前听了一耳朵,感觉还挺简单。

    正巧这会儿是晌午,元宝正在做包子。

    花儿娘忍不住说两句。

    “上次你叔回来就说你们吃晌午饭。还吃白面。我这次来也是你们在吃晌午饭?你们是不是一天三餐啊?”

    两人齐齐点头。

    花儿娘暗叹一声道:“咱们村里一天两餐。只有农忙的时候一天三餐。你们这样天天吃,家里的粮食可够吃?”

    长明把上次给蓝长客说的话说一遍。

    花儿娘忙说道。

    “吃不完的可以搬去你们新家呀!可劲这么吃,吃完就没了。你们两偷偷存点呗。”

    长明贼兮兮道:“搬了一些去了。这是还没搬完的。”

    总的说来两个人都是有计划的。花儿娘也就没说什么,附和两声:“你们都正在长个儿,吃了也就吃了吧。”

    长明和元宝嘿嘿笑。

    被人关心是好,涉及到吃饱就不大开心了。一天三餐,他们家供得起。

    以前那是没条件。现在是没条件就去创造条件。

    长明和元宝拉着花儿娘吃饭。花儿娘意思一下,拿了一个馒头夹了咸菜就着一碗蛋花儿汤吃下。

    尽管也有些饿,花儿娘只尝尝而已。肚子可能因为这个馒头引起反应,饥饿的感觉有些明显,吃了三碗蛋花儿汤。

    标准的饭不够汤来凑。

    吃过饭,元宝上山继续挖蕨菜回来。

    长明跟着去翻地。菜地用家里后院子的空地。被人发现赚钱的法子,跟风也会来不及。至少要等到第二年。

    翻地也不是技术活。

    花儿娘回家拿锄头来帮忙。一小块地,半下午不到已经收拾出来。元宝这时候回家,换长明上山去挖蕨菜。

    加上花儿娘的帮忙,长明和元宝肯定要帮着花儿娘做她家的活。

    挖蕨菜容易,长明又熟悉周围环境。比元宝挖蕨菜还快还多。元宝挑水,花儿娘挖坑种蕨菜。

    三人一下午就把长明家的蕨菜种完。

    花儿娘还有些不确定,内心有些忐忑,期盼能赚钱,又害怕做白工。种都种了,肯定希望能有个好结果。

    两天时间,两家都种了蕨菜。全都种在后院子。没有被别人瞧见。免得别人说闲话。

    毕竟还没见过用珍贵的土地种植野菜的人家。

    他们两家算是头一家!

    蕨菜种下午,趁着现在空闲,新家又宽敞。元宝去花儿娘家和花婆子田地里担稻草回来。

    花儿娘帮忙一把扎成一捆。

    长明砍竹子回来夹着一捆捆的稻草,做成成年人腰高的小棚子。用竹子夹成两片。用的时候直接岔开下角,两片斜着就成一个棚子。棚子两头用的时候再用稻草塞住。

    蕨菜在棚子夹出来的小空间里长出来。保住温度和湿度。太阳出来再揭开棚子。

    认真说起来,种蕨菜的工序里,只有做棚子最耗时间。

    三个人扎棚子,一天也才能扎五个棚子。用竹片捆绑稻草的活,是个精细的活。不能留缝。保不住温度什么都白搭。

    亏得两家种的蕨菜都只有一小畦。

第131章 旺夫() 
不是不想要多种一些蕨菜赚钱。而是种多了也没用。毕竟只是赚季节温差的菜钱。卖不了多久,野菜茂盛起来,蕨菜的价格下去,没什么赚头。

    野菜顿顿吃,也受不了。

    剩下的自己吃,吃得吐都吃不完怎么办?

    所以两家都只种了一畦蕨菜。

    忙完这些事情,到了燎锅底的日子。一大早米婆子和花儿娘来帮忙做饭洗菜等杂活。

    炒菜的事情交给花婆子。

    花婆子大锅菜的手艺好,村里有事情,多半都是请她主厨。完事封个大红包就好。

    饭菜准备得很一般。三个荤菜,三个素菜,一个汤。中规中矩的酒席。来的村里人给的礼钱都是十个铜板到三十个铜板不等。扣除饭菜等钱,这次请客并不会赚。

    快到正午开席,张二驾着牛车带着封了一百个铜板的礼钱送来给长明。特意说明是蓝长齐的贺礼。

    长明冷冷一笑。让张二入席。

    吃过饭,张二并不没有立刻离开。等长明忙活完,带着歉意说道:“小少爷忙完了?我这次回来是替大少爷要拿祖宅的钥匙。小少爷搬进新家,祖宅得收回去了。”

    长明拿出钥匙给了张二,并没有多说话。

    对一个下人,没必要给脸子。这次燎锅底,就算是分家。蓝长齐也该到场。

    蓝长齐没来,李秀娥竟然也没来!

    长明对于这些所谓的亲人,更加的冷淡,拉着元宝狠狠道:“最好他们都不要活得凄惨。不然我准去踩两脚!”

    明显是气话!

    血缘关系深厚,真要到了哪一步,族人也会逼着长明接纳的。长明都不接纳,族人出钱?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大好的日子愣是又被搅合得心情不好。

    元宝瞧见了安慰道:“不是说好了把他们当做亲戚走动嘛。你生什么气。夫人不来也好。免得被村里人拿大小姐的话讽刺。”

    “咱们家就我们两个人,别喊啥夫人大小姐的。喊名字喊姐姐这些称呼。你是我媳妇儿,不是下人。”

    大小姐三个字可把长明给刺激了,让元宝开口。

    长明心里,元宝才是最亲的了!两个人以后相依为命几十年。而且还是不会背叛的关系。

    重点是元宝这么乖巧听话还能干。

    没有遇见元宝的时候做事情束手束脚。有了元宝才没多久,做什么事情都顺利。

    这都是元宝带来的!

    旺夫!

    肯定是元宝旺夫!

    长明深以为然,暗道:以后要对元宝更好才行!

    元宝还不知道自己被定义为了福娃。正心情很好的转房子。看几遍都没够。这可是真正的属于她的房子了。

    忘了说,房子的房契写的是元宝的名字。

    长明留了一个心眼,怕李秀娥等人不要脸想要重新分家。写上元宝的名字,可是没有这个后顾之忧。

    来吃酒席的人散了,元宝拉着长明规划:“你说咱们要不要买鸡鸭回来。等开春长大就能吃上蛋。能节省不少银子。多的还能卖掉。祖宅那些鸡喂得可好了,可惜我们两就吃了点鸡蛋,鸡肉一点没捞着。”

第132章 养养养() 
真是太遗憾!

    那些鸡,元宝忙不过来的时候,长明也侍弄过。自然明白那些鸡有多可惜。村里人养的鸡,再没有比家里的鸡更好。

    下的蛋大又多,鸡都要比别家鸡肥一圈。

    长明赞同道:“养养养!想要养啥就养啥!咱们家你说了算。”

    元宝笑眯了眼。

    要养鸡准备的养蚯蚓池要重新发酵才行。蓝家祖宅的那个池子算是废掉。

    元宝全身是干劲,活也是忙不完。砍柴挖蚯蚓池,找了米婆子要了十只小鸡。长明也不闲着。时常在屋子里画画写字写话本,忙得很。有时候抓破头皮,没有思路跟着元宝上山砍柴。

    快到过年,天气越发冷起来。不过还没下雪。这里的天气不比北方。会下雪,但是不会太大。大雪封山也不会一封就是一个冬天。

    眼见快要过年,长明去镇上买两斤肉,挑着肥肉买。又买了一些糕点请蓝长客外出的时候带给李秀娥。这两样算是年礼。

    蓝长客抽抽嘴角问道:“会不会薄了一点?”

    要知道长明和元宝一天三餐吃白面和大米。这些东西相比较起来,着实不丰厚。

    长明扁嘴道:“这样就好。叔你不是说我家吃得太奢侈嘛。钱都花来买吃的了。没有多余的钱买节礼。这样也算好的。村里分家出去的人家,还没我送的多勒!”

    蓝长客别噎了一下。

    花儿娘暗中掐了一把蓝长客埋怨男人哪壶不开提哪壶。长明和长齐分家分得不好看。村里人都知道。

    元宝拿出绣品,请蓝长客帮着代卖。

    花儿娘更是笑得开心。元宝经常来同她一起绣花。花儿娘学不少花样。元宝不是个吝啬的人,还让花儿也学了。

    花儿婆家是个宽厚的人,但是宽厚的人也要吃饭。媳妇儿娶来是一起过日子。花儿绣工在花儿娘的教导下很不俗。卖出去的绣品得来的钱财,可是家里的进项。

    又有了新花样的花儿,赚来的钱更多。婆婆看她,三百六十度无缺点。婆媳关系相处得很好。

    花儿娘为此还特意来谢谢元宝一番。

    知道元宝和长明是吃货。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花儿娘让跑商的蓝长客带许多外面的特产给两人。

    蓝长客不管长明母子的问题。母不慈却要子孝,想得多!

    更何况长明也没过分。年礼也备下,就是薄了点。谁让亲娘分给他的家产少。这也不能怪长明呀。

    想通这一层,蓝长客去县里把年货送去给李秀娥。

    高高兴兴去,气的七窍冒烟回来。好生带着年礼去给李秀娥。李秀娥刚开始拿乔没出来。只是张嫂端白开水上来招待。说李秀娥马上来。

    上次村长找上门来,招呼的还是茶水。

    他来就是白开水。

    这是说他蓝长客配不上用茶水招待吗?

    气人!

    更气人的是李秀娥慢慢索索出来,没说一个谢字,还当着蓝长客的面数落长明送的礼薄了。

    这是长明亲娘,数落儿子,蓝长客见不惯憋着。只说长明小小年纪分家也不容易。让李秀娥体谅。

第133章 一字不落的告知() 
李秀娥倒好。

    听了蓝长客的话,立即叫来张嫂嫌弃道:“这些东西看着太差,被别人上门发现是我儿子送来的,我都没面子。你拿出去送给乞丐吃。”

    蓝长客气得倒仰。

    李秀娥还显摆道:“你们都在村子里,不知道外面的日子哦。家家户户都是要脸的人。我们家来往的都是衙门里的人。知道我儿子送给我的年礼是这样,要被人笑话的。

    你不知道哦,衙门里不好混。一个个都攀比得很。我们家也是没办法。

    每天不吃不花都要好几百铜板!我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老大做面子。家里开销大得很。我都想回村子住。不过我们大郎舍不得我,想要就近的照顾我。真是个孝顺孩子!”

    蓝长客阴阳怪气道:“哦!真是孝顺哦。”

    还不是看上李秀娥手里的钱!要是不养李秀娥分家的时候吃亏的就是蓝长齐。

    能不孝顺吗?

    走了这一遭,蓝长客完全明白长明的心思。这年礼还真不薄。人家李秀娥每天不吃不喝都要花几百铜板的人。年礼不送十几两银子才能让李秀娥看得起。

    那还是看不起算了!

    蓝长客回来把卖绣品的钱送去给元宝,赶紧回家。就怕元宝问李秀娥的情况。

    真要说年礼被丢给乞丐,那也太伤人心。

    还是避过才好。

    不过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花儿娘恨不得一脚踢蓝长客下床去。

    蓝长客才气愤道:“李秀娥这女人脑子有包!竟然把长明给的节礼扔去给外面的乞丐。当着我的面吹嘘大郎出息。交好的都是有能耐的衙门里的人。我这口气憋得我差点上不来。”

    “大郎是笔帖式,自然认识的人大多是衙门里的人。不过他说一天不吃不喝都要花几百铜板是不是真的呀?”花儿娘好奇问道。

    蓝长客嗤笑道:“假的!我常年在外面跑,镇上也有房子。虽然有花费,但是也没那么多。”

    “我就说嘛!他们家的家业也不能支撑那么耗费呀。每天几百个铜板,一个月得至少要用十来两银子。他们家哪里有那么多钱。”

    花儿娘说着也笑了。

    这是牛皮吹大了!

    蓝长客叹气神情带着怜悯道:“这事情别给长明和元宝说。”

    “不说也会知道的。长明这孩子精着。不然哪里能准备年礼。我看不仅要说,还要一字不落的说。”花儿娘肯定道。

    蓝长客奇怪问道。

    “为什么要说。?”

    花儿娘斜眼自己男人,很肯定的说道。

    “说了长明心里才有数。李秀娥那么会花银子,还要面子。花银子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以前蓝升会赚钱,随便李秀娥花用。大郎你是看着长大的。可不是那种会给李秀娥随便花银子的人。

    不从李秀娥身上扒拉银子下来,都是大郎很好了。早晚会因为银子闹起来的。你看着吧!

    到时候闹起来,李秀娥要回来跟着长明,想要拿捏长明和元宝。咋办?长明面硬心软,没准就被忽悠。到底是亲娘!”

第134章 卖小鱼() 
“到底是亲娘!”蓝长客感慨不已。

    这么说来,还真的要把李秀娥扔年礼的事情说出来。还要一字不落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的说。

    想明白,第二天蓝长客就对长明坦白。着重说李秀娥怎么得意洋洋住在县里,还说每天花销大。

    长明眼神晦暗不清。

    蓝长客不自在咳嗽两声。说出来这话,真像是挑拨人家母子关系。

    长明拜谢蓝长客道:“这次劳烦叔了。我娘看不起我,连累着叔也跟着没脸。真是太对不起。”

    “不用对我说对不起。我说这事情给你听不是说要你和你娘生分。而是你和元宝的日子,我看着过得红红火火火,才说出来的。”若不是顾忌元宝和长明两孩子要吃亏,蓝长客还真的不会说出来。

    送走蓝长客,长明也没心思去写话本子。虽然是那些酿酿酱酱的话本子,卖出去也是钱!

    都是糟心事!

    长明找到绣花的元宝说道:“心情烦躁,咱们两山上去抓鱼吧。眼瞧着要过年,鱼可以收起来去卖掉。”

    元宝笑着说道。

    “正好我绣花眼睛都花了,出去转转透透风。”

    拿着鱼篓和水桶,直奔山上的小河。篓住的鱼大多是小鱼。巴掌宽的鱼都只有几条。

    快天黑两人才回家。

    长明看着鱼儿道:“明天早上再去收半天鱼。下午我和麻子一起去镇上卖鱼。”

    要说卖鱼这个进项来的全靠卖柴来的消息渠道。

    镇上最大的酒楼推出一道炸小鱼。可能是香料的缘故,让人吃得欲罢不能。

    小鱼卖的人少,酒楼货源将将跟上。

    过年就不行了,过年许多人家在酒楼请酒,小鱼完全跟不上。许多客人点了都没有。

    酒楼正是镇上的何员外开的。

    麻子去卖柴的时候听了一耳朵,回来给当成笑话讲来听。说城里人真奇怪,小鱼都有人吃,还卖得那么贵。

    这事情被长明记在心里,上次去镇上塞钱给何员外管家一个红包。管家收了钱,说了好话。长明得了过年供应酒楼小鱼的生意。小鱼不好收,又急缺。给出的价格很好。

    稍微大一点的鱼,长明拿出来送了麻子家和蓝长客家。剩下的吃不完腌好做咸鱼。

    有客人来家里,没有肉菜,还能拿出来招待客人。

    元宝和长明紧着捉鱼,一桶小鱼能赚一两银子。来钱真的快。可惜何家有自己的鱼塘。只有年节供应不上。其余的时候都自给自足。元宵之后就没有这个好事了。

    能多卖点钱就多卖点。

    元宝和长明早出晚归,村里人都有留意。过年大家都歇着,走门串户非常热闹。瞧着两孩子整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