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赵长卿以为小纪账房是落魄了的,可是,见到小纪账房的兄长纪大爷后,赵长卿便不会这样想了。那位纪大爷,可是怎么看都不落魄。
苏先生的事,赵长卿从未听苏先生提过一个字,但,苏白以后要奔功名前程,多结交一些人并无没坏处的。至于苏先生出去给别人家做女先生体不体面,说句不大恭敬的话,满朝文武,哪个不是货与帝王家,人们削尖了脑袋钻营,也没见有人说不体面的。所以说,体面还是不体面,端看效力的对象是谁了。
苏先生欣慰笑道,“我也这样想。”苏先生已经去过纪家,纪太太很是客气,纪家给的束休也相当丰厚。当然,此时,束休自然是小事。
苏先生问赵长卿,“夏家什么时候过礼?”两家见过面后,夏家请了媒人过来,媒人不是别人,就是纪大太太。
赵长卿笑,“算了日子,定亲在六月初六,成亲的日子在十一月初八。”
苏先生点点头,“看你成亲后,我再去纪家。”
赵长卿笑,“到时前后邻,住的也近。”
苏先生笑,“说的也是。”
赵长卿把将要成亲的消息也与瑶瑶说了,瑶瑶很为赵长卿高兴,笑道,“只要人品可靠,便是好姻缘。我介时不好去凑热闹,礼是必到的。”
赵长卿与瑶瑶认识这几年,深知她的品性为人,道,“你时久不出去,去热闹热闹有何妨?我家也不是外处,你放心,我必给你安排妥当。”
瑶瑶笑,“姐姐知道我的脾气,我本就不爱往人多的地方去。”
赵长卿便不再劝她,瑶瑶倒是问起赵长卿准备亲事的事。赵长卿笑,“除了家俱要现打,其他的都是现成的。打家俱也不难,木材早就备好的。”
瑶瑶又细细的问了许多琐事,及至陈山傍晚过来,赵长卿方起身告辞。陈山还是很欢迎赵长卿过来的,瑶瑶平日里只赵长卿一个朋友,赵长卿不来的时候,瑶瑶颇有些寂寞。瑶瑶服侍着陈山换了衣衫,陈山问,“看你这满脸高兴,可是有什么喜事?”
瑶瑶笑,“赵姐姐要成亲了,算不算喜事?”
陈山微讶,“哦,谁家少年郎有这福分哪?”
瑶瑶自丫环手里接了茶盏奉予陈山,明眸浅笑,“就是赵姐姐药堂里的夏大夫,只凑巧听说过,到底不大熟,将军有空吩咐人出去打听打听夏大夫究竟什么人品出身?我也没好多问赵姐姐,心里又很记挂。”瑶瑶不算不认识夏文,当初夏老爷被人使坏下狱,瑶瑶尽知的,只是事关陈山的表弟兼小舅子,在陈山面前不好多提罢了。
陈山原还以为赵长卿同郑妙嘉有些关系,不想赵长卿又嫁个无名小子,若早知如此,他早该让家中父母替弟弟求娶赵长卿。此念在心中一过,陈山接了茶,呷一口,笑对瑶瑶道,“知道了。没想到赵大夫竟然下嫁。”陈山并没有瑶瑶想的那般心窄,他根本未将先前的夏家事放在心上。倒是赵长卿,这算嫁了个什么人呢?
瑶瑶道,“赵姐姐不是那种攀慕富贵的人,只要夏大夫人品好,就是良配。”这话别人说不得,瑶瑶说出来却是真心实意。
陈山笑的意味深长,“凭赵大夫如今的身家,原也不必攀慕富贵的。”
瑶瑶道,“依赵姐姐的眼光,夏大夫必有过人之处的。”
陈山握住瑶瑶纤白细腻如同玉管儿般的十指,“这话也有理。”
“到时我备份厚礼,将军叫人给赵姐姐送去可好?”
“这算什么事,你尽管备好,我令陈忠送去。”
非但陈山觉着赵长卿这眼光非寻常人,凡亲戚朋友知道的,面儿上说些恭喜的话,暗地里没有不咋舌惊诧的:赵长卿尽管名声不一般,也不必嫁给个犯官之子啊!
尤其朱家,袁氏听了这信儿都不能信是真的,连问了前来送信的白婆子两遍,“夏家?在长卿药堂里坐诊的大夫?”
白婆子恭谨的答了两遍,袁氏连忙掩饰一笑,道,“可真是大喜事,不知什么时候的好日子,若便宜,我一定过去的。”孙辈的孝只有一年,若是赵长卿的好日子是袁氏夫妇出孝后,袁氏自然要去捧场。只是,赵长卿这眼光可真是……
袁氏又问了赵老太太的身体以及赵家诸人的好,命丫环拿上等封赏了白婆子,便打发白婆子下去了。晚上同丈夫说赵长卿亲事已定时,朱明堂亦不免问了句,“哪家的公子?”
袁氏妙目微眯,道,“说出来你都不能信,就是长卿药堂里的坐诊大夫,听说姓夏,自蜀中来的。夏家是在蜀中获了罪,被发配来的边城。”
朱明堂怔了一下,一挑浓眉道,“这事稀奇。长卿又不是嫁不出去,不是那谁,就是她二舅家的小子,姓凌的那个”朱明堂一着急反想不起凌腾的名字来了,还是袁氏接了他的话,“凌腾,那孩子跟咱们阿庆最好不过的。”
“对对对。”朱明堂点头,“你不是说凌腾心仪长卿,非她莫娶么。”
袁氏道,“是啊,我是听阿庆这么说的。凌家与赵家本就是姑舅至亲,凌腾比长卿大两岁,如今中了举人,名次也好,以后不怕没出息的。家里虽暂且比不得长卿家,比那蜀中犯官家总好一千倍吧,真不知长卿她爹怎么想的,好好儿的闺女,怎么嫁给这家子?蜀中,一听就老远的地儿,李太白不是都说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若以后夏家脱罪回籍,还能不能见到长卿都得两说呢。姑妈向来视长卿为眼珠子,真不知这回怎么舍得?”
朱明堂似笑非笑,叹道,“亏得太爷、老祖宗那般抬举她,我看也不过如此。一个丫头,再能干也得看男人,这夏家能有什么出息不成?”外姓人中,唯有赵长卿得了太爷与老祖宗的馈赠,那么些连毛都没得一根的朱家的孙辈、重孙辈,焉能心服?不要说啥都没得的人,便是朱明堂,他虽没得,儿子朱庆也是得了两份的,朱明堂犹对赵长卿的好运道颇是嫉妒。
袁氏并不直说,亦犹叹道,“这人哪,真得看命。长卿是样样出挑,奈何这人强争不过命强,亦是无用。”
到底不是自家事,夫妻两个念叨一回,心底说不出是快意还是别的,感慨一回便也罢了。
最受打击的是凌腾,凌腾从未想到,赵长卿宁可嫁个犯官之子都不愿嫁他。好在凌腾素来是个稳得住的,打击过后,他还亲去赵家跟凌氏贺喜,道,“如今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倒是两位表弟都在念书,大事我不成,跑腿的事还是成的,姑妈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别客套才好。能为卿妹妹尽一分力,我心里也是愿意的。”
赵长卿执意要嫁夏文,哪怕亲事已板上钉钉,凌氏这心里犹是堵的了不得,如今一见品貌才干一等一的侄子,心中的滋味儿简直全了!见凌腾面色不大好,凌氏忙道,“我这里早就给她预备着的,无非就是打些现成的家俱就齐全了。倒是你,功课虽要紧,也莫用功太过,到底要以身子为要。”
凌腾笑,“我知道。”
凌氏低语劝他,“是那丫头没福,你也别执拗着了,赶明儿也说一桩亲事,早些开枝散叶,方是你为人子的本分。”
凌氏微笑,“姑妈放心吧,我知道的。如今见卿妹妹终身有靠,我这心也安了。不知卿妹妹在不在,我想,再见见她。”最后几句,颇是酸涩。
凌氏实不知要说什么好,心道长女样样都好,唯独这眼是瞎的,长声一叹,吩咐白婆子将赵长卿叫了过来。
如今赵长卿再见凌腾,当真称得上心如止水,一双眼睛淡然宁静,唤了声“表兄”便不再说话了。凌腾望着赵长卿,温声道,“听说妹妹的喜事,我来跟妹妹道喜了。”
赵长卿客气道,“多谢表兄。”
凌腾温柔的凝视赵长卿,温声道,“妹妹既得佳缘,想来,我的缘分也快了。我看妹妹过得好,便放心了。妹妹以后,莫计前嫌,只需记着,我仍是你的表兄。有什么用得上表兄的,只管开口。”
她望着凌腾,原来时光是这般无坚不摧的利器,转眼二十载,非但前世种种已经模糊不清,她见凌腾竟如同路人一般,心下再没有半分波澜。她想,她与凌腾纠缠的前世今生,大概就这样过去了吧。因与果,走到此处,大概终于各得其报了吧。
前世今生所有的辛酸苦痛、恩怨情仇,数十载光阴岁月仿佛化为一道流光,自赵长卿的眼中一闪而逝,赵长卿望着面前衣冠俊朗的凌腾,听到自己的声音,“好。”
第182章()
凌腾自赵家告辞,忽就一场大病,高烧不退,呓语连连,凌家请了几个大夫,大夫都不敢开方,急得凌老太太都厥过去了两回,醒来只是哭。
凌大太太来赵家,哭对凌氏道,“老太太说请些僧道来,你大哥叫我过来求求妹妹,听说苏先生医道好,能不能请苏先生过去给腾哥儿瞧瞧。”
凌氏惊愕,“竟病到如此地步!”
凌大太太泣道,“我只恨不能替了腾哥儿去,若有个万一,一家子老小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凌家两房只这一条根,何况凌腾平日间懂事上进,凌大太太没个儿子,这几年凌二太太去了庙里,凌大太太待凌腾如自己儿子一般。此时凌腾暴病,凌大太太眼泪止都止不住。
凌氏立刻坐都不能坐了,直接起身去了苏先生院里,苏先生听凌大太太说了,叹道,“城中名医皆束手无策,只恐我医术有限,不能尽以绵薄之力。”医道有深浅,但,边城不是没有好大夫,人家都不敢开方,苏先生也不敢有什么保证。
凌大太太哽咽道,“只是求先生去瞧一瞧,好与不好,只看天意罢了。”说着,便又哭了起来。
苏先生只得道,“罢了,还请大舅太太稍等,容我换件衣裳。”
凌家已乱作一团,凌老太太寸步不离的守着孙子,凌太爷坐在一畔,沉着脸,抿着唇。凌大舅亦未去衙门,凌二舅却是不在。凌二姐用冷布巾给凌腾敷额头。
凌家人也没空招待凌氏,急央了苏先生道,“还请先生帮忙看一看腾哥儿。”
凌氏过去劝凌老太太,丫环搬了圆凳放到床侧,苏先生坐下,凌二姐将凌腾的手腕搁在小脉枕上,苏先生闭眸诊了脉,良久叹口气,道,“我一人不敢开方,叫夏文过来。”
夏文还没来,凌二舅先把凌二太太接回来了,凌二太太一声嚎啕便扑到了凌腾身上,儿一声肉一声的放声大哭起来。凌二舅眼圈儿红肿,显然是偷偷哭过了,与凌太爷道,“我怕有个万一,连最后一面……”话未说话便给凌太爷喝止,凌太爷怒斥儿子,“说什么胡话!腾哥儿我早给他算过了,大富大贵的命格儿!一辈子都是平平安安的!”
凌太爷这般一说,凌老太太难忍心疼,又哭了起来,“要不还是找高僧来看一看吧?”
凌二姐道,“还是等夏大夫过来给腾弟诊一诊再说僧道的事吧。”她在药堂做工,自然更信服大夫。
凌二太太两眼哭成烂桃,百忙之中插一句嘴,“请!都请!谁能医好我儿子,我情愿给他为奴为婢,给他立长生牌位我的儿啊你倒是睁眼看看娘呀”又惊天动地的哭起来。
就凌二太太这种哭法,夏文来了都没敢进门,心说:莫不是来晚一步!他回头一看凌大舅的神色,更是一叹,看来的确是晚了一步。
凌大舅脸色惨白、跌跌撞撞的进去,颤颤巍巍的唤了声“阿腾”,眼泪便止不住滚了下来。还是苏先生道,“二太太先莫哭泣,让夏大夫给令公子诊一诊脉可好?”
凌二舅忙上前把妻子拉开,夏文背着自己的医药箱,坐下喘了几口气,闭目凝神片刻,方给凌腾诊脉。诊了脉,又观量凌腾消瘦的脸庞,夏文方道,“凌公子是一时心绪焦沉,寒邪侵体,神离心窍之症。”
凌大舅已知道侄子还没死,连忙拭泪问,“要怎么医,还请夏大夫开方子。”
夏文道,“有没有安静房间,我与先生商量过后,再行开方。”
起码这一位是敢开方的,凌家如获救星,连忙请夏文与苏先生去了外间。夏文与苏先生讨论了一盏茶的时间,两人拟了一张方子出来,夏文道,“先抓三幅,再到隔壁林老板的铺子里,要三丸神仙养容丸来。”
凌太爷起身相求道,“能不能麻烦夏大夫与苏先生暂且在寒舍住下,有两位在,寒家便有了主心骨儿。”
苏先生道,“夏文就住下吧,服了药有他看着就行了。若能平安的退了烧,这病便好了一半。”
凌大太太忙吩咐小丫环给夏文收拾干净的屋子。
凌氏与苏先生回家时已是傍晚,凌氏先去的赵老太太屋里,赵老太太忙问,“腾哥儿可还好?”凌二太太是个祸头子,凌腾却是再懂事不过,赵老太太年纪大了,心里就格外惦记事。
凌氏心下担忧侄子,依旧笑着安慰婆婆,“当时瞧着险,有苏先生和夏文一并开了方子,夏文在我娘家住下了,也帮着照看阿腾的病情,苏先生说了,病虽有些险,倒还可有用药的余地,想来是能好的。”
赵老太太放了心,道,“那就好。”见媳妇脸上颇有些倦色,道,“去你屋里歇歇吧,一会儿吃饭不用过来了,我叫人给你送过去。”
凌氏笑,“我过来跟母亲一道吃,人多热闹。倒是衣裳还没换,我先去换衣裳。”
赵蓉一路跟了母亲过去,忍到主屋便迫不及待的问起来,“表兄到底是什么症侯,病从何起,娘知道不?”
凌氏担了半日的心,坐在榻间动都不想动一下,道,“打昨儿个就高烧不退,先时还烧得说胡话,我们去时,胡话已是不会说了,幸而到的及时。”
赵蓉却是百般放不下心,道,“夏文才多大,能懂多少医道,到底成不成哪?”
一句话说得凌氏也不放心了,凌氏道,“苏先生都是同他一起商议着拟的方,何况坐堂这许多日子,总有些医道的。”
赵蓉小声抱怨,“就怕医术浅显,误己不算,还误了人哪。”
白婆子进来送茶,凌氏接了,呷了两口方缓过气来,道,“看你说的,那也不至于。”实在劳累的很,凌氏又叫了小丫环进来捶腿。
赵蓉终是不能放心,辞了母亲又去了苏先生那里打听,苏先生说的话与凌氏相仿,见赵蓉问的急,便将医道上的事多与赵蓉说了两句。偏生赵蓉不通医术,听得云山雾罩,心下又焦急凌腾的病,便有些不耐烦,“先生只跟我说表兄到底什么时候能好就是了?”
赵蓉这样的少女心事,苏先生一望既知,并不着恼,依旧不急不徐,笑道,“就是华陀再生,恐怕也说不好的。要是二姑娘实在担忧,不如亲去凌家照看。”
赵蓉似有一团闷气堵在心口,再想问苏先生,又不知该问什么,只得闷闷告辞。
苏白回家听说凌腾重病之事也吓一跳,连忙跟母亲打听,苏先生只得旧话重提,“险虽险,于性命无大碍。”
苏白倒与赵蓉想到一路去了,道,“夏文哥这才做了小两年的大夫,不知成不成呢?”
苏先生笑,“切莫短视取人,夏文若没有把握,也不敢开方下药,更不敢留在凌家的,你是担心凌腾,还是担心夏文?”
苏白很实在的说,“都担心。”他到底是聪明之人,问他娘,“娘,夏大哥医术真的这般好?没听说夏老爷会医术啊?”
苏先生道,“夏文的医术本也不是跟他爹学的。”
“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