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帘撩起,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官露出一张脸,扶着秦玉的手下了车。
“张夫人,这就是柳恭人?”女官问向秦玉。
“这确是妾身的先生柳恭人!”秦玉恭敬地回答。
“竟有这等渊源,张夫人竟是柳恭人的学生,看来这莱阳真是好地方,能有柳恭人这等人物,也教出张夫人这等知书识礼的学生,实在难得,也怪不得皇后娘娘也惦记恭人哪!”
这女官和秦玉说着话,也看着柳心,瞧柳心腰杆挺直的站着,不禁点点头,自己上前施了一礼:“素锦见过恭人,恭人万安!”说巴行了个标准的宫礼。
“姑姑客气了,柳心不敢当!”柳心忙上前扶住,请来人进院子。
这时后面几个马车的人也都下来了,把车上的东西一箱箱地往里搬,一个小太监还招呼着:“慢点慢点,这可是皇后娘娘亲手选的!”
“别磕着碰着,这是太子爷的赏赐,金贵着哪!”
这又是皇后又是太子的,柳心也疑惑着,不知怎么回事。
把女官让进客厅,上了茶,让心纯和秦大娘把其他人让进客房安置。
柳心这才和张云白秦玉重新和女官见礼落座。
“素锦姑姑,不知您这次来,是有什么旨意吗?”柳心问素锦。
“柳恭人,我是皇后娘娘身边伺候的,娘娘感佩恭人登州救危的义举,特意让我带些东西给恭人,还有太子爷,恭人那个句读法子,太子爷很喜欢,和娘娘说您是他的老师,这次也捎来了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娘娘和太子亲手选的,恭人可不要辜负了娘娘和太子的一番心意呀!”
“这,柳心感谢娘娘太子隆恩!”柳心就要起来跪下磕头谢恩。
“娘娘让一路不可张扬,素锦这才轻车简从,没有沿路打扰,直奔莱阳,只是在县衙稍作耽搁。恭人要是多礼,素锦当不起,娘娘有话明天千秋节邀请恭人京城一聚,到时恭人再当面和娘娘、太子谢恩吧!”素锦笑着给柳心扶住,从袖袋中又拿出一个金花帖子。
柳心接过帖子一看,竟是来年九月二十八皇后千秋节的请柬,这还有一年多,也太早了吧!
“恭人,娘娘知道恭人事情繁多,才提前邀请恭人,早作安排,也不用什么金玉贺礼,皇宫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只盼着与恭人一叙。”素锦想来是明白柳心的意思赶紧解释道。
“恭人让公子小姐也出来吧,娘娘和太子还有赏赐!”
柳心让秦大娘赶紧把心纯明珠还有学堂的明远、木川、木周找回来。
待众人见礼后,小太监也进来了,从素锦姑姑手中接过礼单,开始唱单;
“皇后娘娘赏玉如意两柄,白羽莲花镯一对、三色彤手镯一对、白玉环耳坠两套、镂空雕花水晶钗两支、翡翠玉簪两支、珠玉璎珞两个、碧玉璎珞一个、镶金玉佩一对,云南宫纱两匹、江南宫纱两匹、宫缎素雪绢两匹、织锦皮毛斗篷一件、妆缎狐肷褶子大氅一件、孔雀绣花手帕两条、金锞子两匣、银锞子两匣。
太子殿下赏白兰花香扇两把、书香小扇两把、翡翠玉笛两个、翡翠玉萧两个、宣笔两支、湖笔两支、徽墨两块、歙砚两块、洮砚两块、端砚两块。”
众人赶紧磕头谢恩,柳心这次也跟着磕头了,素锦笑了笑也没阻止。
素锦在这儿休息了几日,柳心和秦玉陪着聊天。素锦本也是农家女儿,只是进宫年头多了,宫外的生活有些陌生,经过了开始的矜持后,也和柳心说了些家常。
柳心和秦玉动手做了些农家菜,看到柳心和秦玉毫无官夫人的架子,自己也有些羡慕,也动手摘摘菜,一起乐呵呵地吃着家常饭。柳心和秦玉还陪着素锦去看看马铃薯、番薯和玉米,回来还用马铃薯做了土豆丝、土豆泥、还有烀土豆等各种土豆菜式,给素锦尝尝。素锦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也挑些不忌讳的事给柳心说,原来皇后娘娘不是什么高官大员家的女儿,只是个小官吏的女儿,甚至小时候也做过家务。后宫很太平,没有多少争宠的戏码,崇祯皇帝很节俭,太子朱慈烺是五岁的小正太,后世传说中的独臂神尼朱媺娖才是个三岁的小奶娃。
和素锦一起来的几个小太监和宫女,这几天心纯和明珠陪着,在秦家岗逛了个遍儿,明远木川木周从学堂回去,也和几个小太监说说话。他们在皇宫里都是低等的太监宫女,整日战战兢兢唯恐做错了事受罚,这还是第一次离开皇宫办差,心里都是雀跃的很。何况皇宫里前段时间流传柳恭人的段子,今天看到了真人,回去也有的炫耀,更是在这儿不愿意走了,而且年龄也不大,和心纯明珠几人竟有了几分友谊。
临走前,柳心做了一大堆熟食,点心,还拿了果酒和罐头,酱菜、肉干给他们路上吃,心纯和明珠给几个小宫女拿了自己的珠花,簪子和小装饰包,明远也拿出了平时玩的弹弓、木川木周珍藏的贝壳海螺等海物送给了几个小太监,柳心还把饰品店最新的样品,什么布娃娃、中国结、小装饰包、儿童木马,装了一大车,给娘娘和太子做回礼。
送做了素锦,柳心在不经意间对崇祯上次的圣旨也不再耿耿于怀了。
柳心还不知道,皇后娘娘的这次赏赐在有心人眼里就是一个信号,皇上对柳恭人还是很看重的。
前段柳恭人为皇家厌弃的传言渐渐变了风向,说东林党污蔑柳恭人,皇上被蒙蔽了,现在真相大白,皇上要还柳恭人一个公道。
第58章 番薯收获了()
地里的番薯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
这是柳心到大明朝后最想找到的高产作物,可阴差阳错先种上了玉米和马铃薯,后来徐光启给捎来了种子,一场大战又给耽误了,好在徐光启在京城种出来了,要不柳心都觉得自己是历史罪人了。
现在番薯终于要收获了,柳心和一大家子都来到田里,秦家岗的村民也来了不少,玉米和马铃薯已经大量种植了,听说番薯的产量更好,人人都想看看到底产量怎么样。
田间一大群人,张云白和秦槐接到消息也赶来了。
徐光启捎来的一袋子番薯,育苗后前后取了三四次苗,共种了二亩地,现在已经全部成熟了。
柳心和秦成下地,抓起番薯秧,一排红色的大个儿果实就出土了。
“哇,这么大,这么多!”人群一阵惊呼。
柳心招呼秦坤元和秦富,找几个干活的好把式收番薯,再另找人拿来秤就地称,一个时辰番薯就收完过秤了,二亩地七千二百斤,亩产三千六百斤,按现代计量就是亩产四千多斤了,有些出乎柳心预料,这和现代的产量也差的不多了,以后再整地施肥上下下功夫,还能增加点产量。
这产量把周围人群都弄蒙了,三千六百斤,天哪,是小麦二十倍,这是真的吗?
秦家岗的人们已经经过了玉米高产和马铃薯高产的冲击,可面对三千六百斤的高产还是觉得不可置信,秦家岗是富裕了,可大明朝还有多少老百姓饿死。
这要有了番薯,
那还能添不饱肚子吗,还能吃不上饭吗?
看着周围人张大嘴巴震惊的样子,柳心不禁想起玉米大丰收时,人们欣喜若狂的模样,特别是秦三爷口中喊着“这是金米呀,老百姓有救了!”跪地上香磕头的情景。现在秦三爷要知道番薯这产量又是得怎么激动哪,自己心里顿时涌现出自豪感,我种出了番薯,对大明朝的百姓也有交代了,柳心也不禁喜极而泣。
张云白和秦槐手里拿着番薯反复摩挲着,心里激动得说不出话,地头的人群也都围在这堆番薯前,久久不愿离去。有小孩子已经回去给家里传信了,柳心想到的秦三爷此时更是激动地手舞足蹈,可惜说话不利索了,比比划划,半天家里人才弄明白他想看看番薯是什么样,秦坤元只得拿几个番薯回去,秦三爷手哆嗦地一手拿起一个,呜呜地哭起来。
算算时间,今年还能种一茬秋薯,柳心在地头就把事儿给落实了。让张云白拿走二百斤在县衙种,然后推广出去。给府城王天书、戚家军和秦刚各送去二百斤试种推广,剩下的秋天都种在秦家岗,把秦成打发出去,去几处指导育苗种植。
忙完了这些,柳心给徐光启的书信也上路了。
京城的徐家,徐光启的几个孙子也在收获这一季的番薯,徐光启从春天气病了一场,虽然慢慢地好了,但总是没多少力气,这农活干不动了,想想自己已经七十岁了,日子不多了,看着这几个孙子不禁陷入沉思。。。。。。
儿子有个秀才身份,但无心仕途,几个孙子小的还看不出来,大的几个都对科举不感兴趣,只是干点农活还行,也许以后在农学上能有些造诣,现在只有外甥陈于阶,虽然未曾获得科举上的功名,但因自幼跟随自己学习西学,在天文和军事上颇有建树,于崇祯二年进入历局参与历法编修,可自己那些著术,数学的、科技的、包括科举的种种心得恐怕要后继无人了。只有个最好的人选,那就是柳心,可她一个寡妇,一大家子怎么走得开,只能指望明远那小家伙了,他虽然年龄小,可和他母亲耳濡目染,见识不俗,又很用功,培养起来也容易。
拿着柳心番薯报喜的书信,徐光启下定了决心。
早朝上,许久没上朝的次辅徐阁老来了,脚步有些踉跄。周延儒上前扶了一把,他对这老友有些愧疚。
徐光启笑了笑,面色很平静,在山呼“万岁”后。崇祯也看到了他,温煦地询问:“徐次辅,身体可是大好了?”
“老臣年迈体弱,恐怕为皇上效力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就能出这点
力了。”说完递上本折子。
崇祯接过折子打开,半盏茶的功夫手一抖,“啪”地一声落在御案。
“徐次辅,番薯真的被你种植出亩产三千多斤!”崇祯带着颤音问询徐光启。
“皇上,番薯是登州柳恭人种植出的,老臣虽在京城也培育出,可那法子也是柳恭人提供的,这番薯大功还是柳恭人。皇上,近几年天灾不断流民四起,饿殍满地,这番薯能够推广可以活万民哪,请皇上为柳恭人表功!”
“徐次辅,你也功不可没,朕要重重赏你!”
“皇上,臣时日无多,为今恳求一事,望陛下恩准!”徐光启再次直挺挺地跪下。
“爱卿有何事要朕恩准。”
“臣奏请皇上,准柳恭人之子秦明远入国子监读书,平时跟在老臣左右,传老臣衣钵,老臣恐百年之后,一生所学无人承继,死不瞑目啊!”徐光启说完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崇祯的眼眶有点湿润,徐光启曾经也做过自己的老师,现在已是风烛残年,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几个孙子,没有一个是高官厚禄,他一辈子最看中的就是各方面知识的研究,自己让他遂了心愿吧。
“准秦明远入国子监!准推广番薯!登州府恭人柳心种植番薯有大功,诰封三品淑人,徐光启、柳心可推广相关杂学!”
退朝后,内阁又按皇上的意见,仔细斟酌拟了封赏旨意,赏徐光启一处郊外的农庄、儿子和五个孙子中书舍人的封号,虽然只是虚职,但也是皇恩浩荡了。
给柳心的旨意再次走在路上。
柳心捧着圣旨有些恍惚,这一年接待三伙宫里人,第一次给自己批个紫茄子色儿。“谨言慎行”这句话有多大压力,自己想想都后怕,克鲁还突然离开了,自己那段时间都快要崩溃了,后来接到克鲁的纸条自己稍微缓解了点。
接下来皇后又来安慰自己了,自己感激涕零,想着以后不惹你崇祯行了吧,咱好好在秦家岗待着,最多去看看皇后。
可现在自己成三品淑人了,皇上不吝赞美,还可以开办学院传播自己的杂学了,什么农学、数学、标点符号、汉语拼音可以正大光明地招收弟子了,可最后还让秦明远去国子监读书,让我儿子去你眼皮底下,是人质吗,崇祯你能不能不这么玩我,我这小心脏可受不了!
秦家岗现在可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恭人升官了,成三品淑人了,这可是大喜事。
这一年大家就憋着气,嘴里不说心理对皇上是有怨言的,特别是家里这些人,柳心这一年过得很辛苦,压力大,经常发呆,整个人瘦了一圈,众人不太知道克鲁离开对柳心的影响,但皇上那道圣旨就像一把刀子割柳心的肉,大家是知道的真真的。
这下好了,皇上终于知道咱恭人的好了,三品淑人了,明远也能去京城上学,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
这次没用柳心发话,秦坤元和秦富把帖子就发出去了,族里这两年也有了不少结余,这次大摆流水宴,为淑人道贺,请个戏班子唱他半个月大戏,咱好好乐呵乐呵。
上次因为柳心的缘故,大家受了封赏都没张扬,这次一起补上了,秦家再一次开祠祭祖,秦牧秦刚秦槐还有各个百户衔的军职包括秦心纯都跟着柳心一起盛装出场,再次祷告祖先自己升官了。
这次秦家盛事后不久,秦宅门前的四品恭人石牌换上了三品淑人的,更加有气势了。
大戏开罗,来来往往送贺礼的不断,姻亲故旧的贺礼直接在族里入账,外客的贺礼归到秦宅,以后柳心也会相应的还人情。
族里收到的东西,菜肴吃食流水席直接用了,剩下的东西还是把厢房堆满了,秦坤元衡量下够族学一年的开销了。
心纯和明珠的账本都换了好几个,最后一统计,吃食补品衣服布匹不算,光白银就有四万多两,还有金玉翡翠等好几箱子,心纯和明珠眨眨眼睛,咱家又发财了!
不管秦家人是怎么乐呵,柳心的心里还是沉甸甸的,昨天收到了徐光启的信,她才知道自己过于阴谋论,冤枉崇祯了,明远入国子监是徐光启的意思,他想让明远到他身边认作干孙子,他需要个衣钵传人,让柳心能体谅他一番,老爷子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嘱咐自己把杂学传播出去。
徐光启这亦师亦友的朋友,也是柳心尊敬的长者,他的嘱托自己只有感激的份儿,怎么可能有怨言。自己就要尽快给明远送过去,还要把杂学好好推广出去,争取在他有生之年有个成效,也算对得起他这份信任。
戚夫人、戚思源、晚春都在这儿,吴维城家的李姨娘也来了,柳心借机给他们说自己年后打算去登州转转,开个杂学院,把番薯玉米的种植乘机都推广出去,也让她们出出主意,明远进京应该准备些啥,毕竟天子脚下,自己也没去过,总的做些准备。众人都出了不少主意,晚春和戚夫人都表示回去给挑几个稳妥的人送过来。
第59章 归化城()
皇太极带着十万女真和蒙古联军;一路浩浩荡荡地追着林丹汗,正在向归化城方向进发。
林丹汗已经仓促弃了归化城,迁了成吉思汗陵,正向西逃。
克鲁此时就在归化城北边二十里外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这里藏着两千多人,有蒙古人也有汉人。
克鲁正在和自己一个忠实的手下哈尔丹商量接下来的部署。
“大汗走得匆忙,一定留下了不少东西,皇太极估计还得三天能到,我们赶紧组织人手去归化城一趟,把大汗留下的东西带走,不能便宜了皇太极。”
“好,我这就去安排!”
归化城悄无声息,一群蒙古汉子蹑手蹑脚地进到城里。
“主人,大汗和几个大妃的大帐一个人也没有,还有些东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