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皇室来说,如果说景恭王府没有了男嗣,可以从其他的兄弟中过继个男嗣来承爵,王府的爵位还是能保住的,徐老夫人她们也是有娘家可以依仗的。
可是到了崇祯他爷爷这代,一个王府的开支也不小,索性就没有给他们景恭王府过继后人承嗣,而是把王府爵位给夺了。这多少是惹人诟病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徐老夫人一递上景恭王府长孙女朱翠微的帖子,京城的大小王府宗室都要给几分面子,也是因为人都有同情心,连皇室也是如此。
当年徐老夫人到京,连皇后娘娘都要盛装相迎,无非是皇室心里明镜的,这是欠人家的。
今天老太妃讲起了景恭王府的往事,牵扯到了克鲁,也就是说这蒙古大汗还是皇亲国戚,这政治意义就不一样了。
老太妃点出这点,也直接说出了下文:“皇上啊,按说我已经多年不出宫了,要不是涉及到这蒙古的克鲁身份特殊,我也不能到这坤宁宫来,你也不要嫌我多事,实在是听说你要把那柳淑人降为平民女子送去和亲,这就大大不妥了。不说克鲁他蒙古的身份,单说这景恭王府血脉后人的身份,那也是尊贵着的,总不能把一个平民女子送过去,有损我皇家的威仪呀!”
老太太说来说去,是为柳心要封号来了。
周皇后看了看崇祯,眼里露出希冀的目光。她刚跟崇祯为柳心封号的事闹得不愉快,正在为这事烦恼,老太妃这一来,事情可是出现了大的转机,周皇后也看到了希望。
崇祯现在很挠头,不但是太妃辈分的问题,而且牵扯到景恭王府,这可是宗室的大事了!老太妃既然能找到坤宁宫这儿来,估计宗人府那块儿很快也会得到消息,朱由浩那个宗人令估计不久就会找上来,现在不仅仅是和亲的问题了,弄不好还得弄个王爵身份,这是要吵成大事的。
“太妃娘娘,这件事牵扯太多,朕也一时做不了主,容我和内阁再商量一番。”崇祯想起柳心就有些生气,一个柳心竟然牵扯到了前朝旧事,而且弄不好就牵扯到政治格局了,所以他的确得好好思量下,柳心这个身份是不想太高,但也不能低了。
老太妃知道崇祯说这话也不是敷衍,真的好好思量下,也没有再紧逼,而是点到为止,平静地站起身,在玉姑姑的搀扶下,坐着软轿回到了仁寿宫,不过此时宗人令朱由浩也接到了老太妃口信儿和徐老夫人的书信。
景恭王府居然有血脉传人,而且这位身份还如此特殊,居然是蒙古大汗的身份。朱由浩哪敢怠慢,火急火燎地进宫来找崇祯了。
老太妃出了仁寿宫和宗人令朱由浩进宫,明眼人就瞅出应该是宗室出大事了!
皇宫里也同样藏不住秘密的,不到两天功夫,景恭王府血脉后人原来是蒙古大汗这条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很快不但皇室宗室全知道了,朝臣们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
皇室和宗室对此的反应不一,宗人令朱由浩这一支和景恭王是近支,而且还有徐老夫人几年前进京的渊源,自然想借着这个由头给景恭王府有个交代。
而现在几个亲王郡王府有人担心,万一景恭王府重新获得了封号,现有的几大王府会不会有的要退出这个舞台。而且王府多了,那么含金量就会下降,几个王府的特权会不会下降,思量的多了,自然就想联手压制一下,其中蹦的最欢的是和亲王府。
和亲王府祖上本来是郡王府,景恭王府被除了爵,这个郡王府上蹿下跳,巴结皇室,于是被封了亲王,当然那是好几代的事儿,也没有人细究,不过他也心虚的,这样在皇室宗室中就出现了这么一股抵制潮流。
没能崇祯和朱由浩商量出结果,赞成和反对景恭王府恢复爵位的各占了一半儿,宗室自己先打了起来。
宗室这里风波还没有平息,内阁又出现了不同声音。
所说内阁的不同声音,来自各个不同派系。因为这不仅仅是景恭王府的问题,还是个对蒙古的问题,而且暂时来说还是柳心的问题。
如果景恭王府后嗣克鲁要恢复景恭王府的爵位,那么柳心就是王妃的身份,这不但有开始大家担心的蒙古大妃的身份,又多了一重王妃的身份,更是了不得的,那秦家比以前实力更大了,所以反对柳心的人,坚持一定不能要景恭王府恢复爵位!
而另一部分亲近柳心的人,差不多是弹冠相庆,纷纷上贺表,称颂皇上洪福齐天,要求皇上恢复景恭王府的爵位,这样蒙古大汗是皇室血亲,明蒙亲善,对大明大大有利。当然这些贺表,也到了内阁。
现在内阁首辅温体仁是不偏不倚,没有表态,而次辅,三辅各占了一派,所以内阁现在是旗鼓相当。
现在内阁这样,宗室也是这样,问题集中到了宗人令和崇祯这里,当然主要是崇祯拿主意。
周皇后和太子前几天急得团团转,这下子竟然峰回路转。
周皇后因为前几天和崇祯闹矛盾,不敢直说。
太子可是乐坏了,拉着秦明远念叨,这是要亲上加亲哪,要不我怎么觉得你就这么好呢?原来咱们有亲戚关系呀,你本来是我妹夫,现在算起来呀,你还是我表弟。这太子殿下,也不再考虑这秦明远和克鲁到底有没有血脉关系,倒是就认定了秦明远和自己那就是缘分了。
太子和秦明远说完,就去找崇祯,问父皇要不要直接封柳心为王妃。
内廷外廷乱糟糟,崇祯一时倒不知如何决断了。
第281章 百万之众()
柳心在京城里辗转的这几个月,山东秦家岗这边可没有闲着。
“佥事大人,又来了一伙流民,咱们收还是不收?”秦富正坐在秦家岗自家宅院的大厅里,亲兵二子儿进来禀报。
“多少人?”
“一百多,青壮有一半儿。”
“从哪里过来的?”
“是河南过来的。”
“安置下去吧!”
“大人,咱这几个月陆陆续续已经收了几万人,咱这粮食也不多呀。这几年咱秦家先后收留安置了差不多四十万人了,加上淑人在河南安置的三四十万,再加上秦家在各地收留的以及杂学院在各处安置的,那岂不是有了一百万人口了!”
这个亲兵,从秦富做百户起就在身边了,本来也是从秦家岗这儿过去的,这十来年跟着秦富在登州威海卫驻守,也算是秦家的人。
秦三爷过世,秦富赶回来,遇上柳心出事儿,转移兵器,秦家岗这儿需要主事的人,秦富就没法离开了。好在他的官衙也在登州这儿不远,而且是戚兴国的手下,也没有人难为他,加上那边有得力的副手支撑着,秦富这几个月只往登州赶了两回,剩下的时候就在秦家岗待着,帮着秦奎元把秦家经营起来。
秦奎元这族长老实厚道,只是守成之人。可秦富不一样,不但性情不同,而是这些年他已经走上了四品的高位,手腕、手段和胆识,那不是别人能比的。
秦富在秦家岗驻守,也是让外人看看,即使柳心出事儿了,秦家可不能倒。
这几个月,秦富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京城的消息,不过这天下大旱,流民还是不少,尤其是柳心出事以后,整个官场上有一些微妙的变化,秦家行事不像以前那么顺畅了,在粮食运输和粮食流通上就有了问题。
这样一来,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几个月来,光秦家岗就收了几万人,所以亲兵二子儿都不禁叫苦了。
“百万人?你是说咱秦家已经有了百万人!”秦富似乎没记住二子儿说的什么粮食问题,只记住了最后一句“一百万人口了”。
“是啊,粗略算应该有了吧!”
“哈哈!好!二子儿,以后流民来,全部收过来,赶紧去把族长给我叫来,把秦家在家的子弟也叫过来!”
……
“大叔,你说,咱们要把人操练起来,是什么意思?”秦家几个年轻的子弟跟着秦奎元到了秦富这儿,还以为秦富有了柳心的最新消息要告诉大家,没想到秦富却是说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广受流民,而且要把其中的青壮集中起来进行操练。
这些年天灾,大家为了填饱肚子想的就是种地的事儿,虽然流寇再起,但是秦家家大人多,真没有人敢到秦家岗这里来抢劫,秦家犯不上练兵啊!
所以秦富提出给人操练起来,倒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是啊,秦富,怎么突然想起来要把人操练起来呢?我记得还是当年孔有德叛乱那次,淑人才让咱们操练人马,啊!难道是接到淑人信儿了?又要有叛贼路过咱这儿。”秦奎元不禁疑问起来,说到最后又有些震惊,难道真有战乱?
“族长,眼前战乱倒是没有,不过兵丁一定要操练起来!”秦富看着秦奎元和屋里的一干年轻子弟郑重地说道。
“秦富,现在淑人还在京城,要是咱们练起了兵,会不会给淑人惹麻烦,觉得咱秦家真有造反的心思呀!”秦奎元斟酌着说道。
“要是在平常时候,咱秦家把流民组织起来练兵,锦衣卫真的要给皇上报信儿,弄不好皇上还得给淑人罪加一等,要查一查秦家是不是要造反。”
“那还练什么兵!”秦奎元急了,他不明白秦富明明知道练兵不对,怎么还要趟这浑水。
“族长,你知道咱们秦家有多少人吗?”
“多少人?”秦奎元和屋里的秦家子弟都疑惑的看向秦富,不知道秦富为什么问起了这个。
“哈哈哈哈!族长,原来我也没有起这个心思,你知道二子儿刚才给我算了一笔账,咱秦家这些年收拢的流民居然是这个数。”秦富说着,伸出了大拇指。
“这,一万,而不,十万?”秦奎元看着秦富试探着说。
“说少了,有一百万!”
“什么,一百万?”不但秦奎元倒吸了口凉气,其余的秦家子弟也都不禁倒退了几步,这数字实在太惊人了,从来没有人细算过这事儿。
这十几年中,不知不觉的秦家居然有了百万之众!
“族长,知道这百万意味着什么吗?”
“百万,这人太多了!”秦奎元喃喃道。
“族长,你也知道太多了,那皇上不知道!”秦富嘴角露出一丝讥笑。
“皇上,因为这个对我们秦家不满了!”秦奎元张大了嘴巴。
“不,皇上不知道,现在淑人被押在京城,我秦家束手无策。为什么?就因为在皇上眼中,我们只是能种番薯,就是个农家。你再看看边镇,不论是戚家、俞家、李家,哪个将门只要手里有几万兵丁都敢和皇帝叫板。他们别说私藏兵器,就是真的叛国投敌,皇上还得拉着拢着,给他们钱,给他们粮。说明什么?说明皇上是真的怕造反,谁有兵在手皇上就怕谁!现在我们秦家有百万之众,可皇上不知道,那么就让皇上知道。”
“秦富,你是想咱秦家造反?”
“族长,我秦家是大明子民,我们造什么反?我们有百万之众,即使出三成,我们有三十万大军。皇上看在三十万精兵的份儿上,还敢对我秦家怎么样,还敢不放了淑人嘛?”
“那皇上万一,万一,翻脸了……”
“翻脸?族长,我秦家有百万之众,三十万精兵,到时候朝廷如果对不住我们,我们只要说出一句清君侧……”
“啊!”秦奎元一屁股坐在地上,这对他来说,信息量太大了。
“大叔,不但咱们登州要练兵,河南也要操练,打出旗号,都是咱秦家的家丁护院!”半晌,几个年轻子弟开了口。
“好,你们去几个到河南,把兵练起来,看情况咱山东今年旱情就结束了,粮食能接济上,放心操练,淑人不会有事的!”
“好,我们马上就办!”
第282章 柳心回来了()
“皇上,那克鲁大汗的封号,皇上心中是否有了主张?”内阁在崇祯这儿议完事后,温体仁留了下来,向崇祯询问关于蒙古的事情。
现在陕西正等着给蒙古那边回信儿,现在迟迟没有传过去,内阁也着急了。
本来温体仁不想趟这浑水,次辅和三辅让他们去斗吧!可现在秦牧那边还等着回话,这迟迟不定,对陕西王小虎也不好交代。
温体仁权衡再三,决定还是得把蒙古这事揽下来,这也是首辅应该担的责任。
“温首辅,你觉得应该给克鲁什么封号?”
“皇上,克鲁大汗在蒙古的地位不低,比林丹汗威望只高不低。自从克鲁大汗登了汗位,和我们大明一向友好,前几年还和我们一起组成联军对抗后金,而且现在我们关内旱情如此严重,实在是只宜拉拢不宜疏远啊!”
“确实这克鲁比那林丹汗要老实得多,对我大明也有臣服之心。”崇祯点头道。
“皇上,说到皇家之事,微臣本不应该多嘴,但事关蒙古,微臣还是想斗胆说一句,既然克鲁大汗是景恭王府的血脉,和陛下您有如此近的血缘关系,您正应该借此和蒙古拉近关系,即使让他继承了景恭王位,也未尝不可呀!”
“你说的是封王?”崇祯眉头皱了皱。
“皇上,即使不封亲王,怎么也得封个郡王吧!”
“哦!”崇祯眉眼舒展了些,一个郡王他还是能舍得呢。
“皇上,那和亲之事,柳心?”
给克鲁封号与和亲是一码事,都是对蒙古的政策问题,温体仁看崇祯态度温眴,就接着提到柳心的问题。
“柳心?”一提到柳心,崇祯又挠头了,这个问题又回到原点。
“皇上,这克鲁大汗的身份不一样了!”温体仁提醒崇祯,克鲁如果给了封号,现在再说让柳心以平民女子身份嫁过去,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她三品淑人的身份,也算过得去吧!”
“皇上圣明!”温体仁一听,就知道崇祯这是装糊涂了,不提平民女子,倒提起柳心是三品淑人了,这是崇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要说三品淑人,虽然品级照王妃低了些,但是这也是高品位了,等他们成了亲以后,这郡王妃加上蒙古大妃的身份,怎么也得是一品,不过到时等着克鲁给她请封号,倒也算过得去。
温体仁转瞬间想明白了这些,赶紧应承了崇祯,随后退下去了。
温体仁走后,崇祯在御书房里打了个盹儿。
心情刚舒缓些,王承恩在旁边提醒道:“皇上,骆养性来了!”
“哦,让他进来吧!”崇祯赶紧打起了精神,这位锦衣卫大头子来了,准是有大事儿了!”
“什么,秦家已经在山东练起了兵?哼!”崇祯拿起骆养性递上来的几个折子,刚看到第一个,就不禁动怒了。
“皇上?”
“秦家,一个农家,练的什么兵!”
“皇上,秦家对外称都是他们的家丁护院。”
“家丁护院?家丁护院弄出了十几万!”
“是啊,皇上,这人太多了!”
“下旨,让秦家闭门思过!”
“是,皇上!”骆养性低着头应承着,不过却没有起身离开。
“还有事儿?”
“皇上,秦家不止在山东……”
“你说的是……”崇祯看骆养性盯着自己手中的几个折子,这才知道骆养性的话还没有说完。
自己折子没看完,看来还有下文,崇祯坐下来把低下的几个折子打开了。
半晌,崇祯没有说话,然后不可置信地看着骆养性:“锦衣卫没有查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