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董婉沉默良久,只吟了这两首诗。
这两首本是李鸿章自己所作诗篇,此时自然最能表达李大人的心意,第一首,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
第二首,却是垂垂老矣,充满绝望。
李又苏听她一吟诗,眼泪便不觉落下。
“李先生,你不要觉得李大人身背污名,他已经得到了公正的评价,百年以后,后人或许会批评他,但绝不会忘记他的功绩。”
李又苏一时无言,不少儒生,都骂自己的父亲是秦桧,会遗臭万年,尤其是战争期间,他总在担心,后人会不会把父亲刻在耻辱柱上,永远铭记。
今日听了董先生的话,听了董先生理智地讲述甲午战争,心中虽然还是仿佛有一块儿巨石压着,却总算知道,父亲的辛劳,努力,不是没人看见。
李又苏沉默良久,终于站起身,行了一礼,缓缓下了茶楼,董婉也松了口气。
说实话,她不大喜欢和这样的人交谈,一眼就看得出,这人对清廷充满热忱,或许也恨它不争气,但那一种恨,和自己这样,恨不得清廷立即消失的恨完全不同。和这样的人交流,说话总要小心翼翼,不能暴露自己的想法,着实让人难过。
而且,董婉今天也没有心情给别人灌输心灵鸡汤。
这边说话,她稍微留意了一下旁边的学生,一眼就看出来,那几个学生的眼睛特别亮。
她也看到了夏明,夏明的眼睛也是亮的。
董婉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文学着作里,总会描述一个人的表情贪婪,贪婪,奢望,这样的表情,又怎么可能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表情还好,眼神又怎么可能出现那样的情绪。
但这一刻,她看见夏明,就完全明白了,原来人的眼神真能带出情绪,也许,这只是自己的感觉,反正现在,董婉就觉得夏明看她的眼神,就像看一块儿可以扑上来咬一口的肥肉,肥得流油。
等李又苏一走,他就咳嗽了声,整理整理衣冠,慢慢起身,董婉笑了笑,忽然自己让椅子转了个圈儿,笑问坐在一边的学生:“诸位,我初来上海,不知道这里有什么茶点比较好吃?”
坐在一边充当护卫的几个汉子里,就有人张了张嘴,打算说什么,结果被同伴拧了一下胳膊,顿时把话又吞了回去。
那个被问到的同学,王宇,一瞬间受宠若惊,声音都发颤。
“先,先生,这茶馆挺普通的,不过,有几样招牌面点滋味很不错,您可以尝尝。”
说着,他就特别殷勤地招呼小二过来,给董婉点了招牌点心,和上好的茶水。
一看这边搭上话,董先生又特别和蔼可亲,不像那些长辈,反而像同龄人,而且人家本来就年轻,一群学生全都不着痕迹地贴了过去。
第76章()
董婉忽悠学生,那是没多大问题,把后世论坛上侃大山的本事拿出来,再加上对外国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各种事务,都轻轻松松就能一说一大堆,几个学生听得一愣一愣的,没半个小时,学生们的眼睛里,已经充满了小星星。
她也认认真真听这些学生们的想法。
夏明说的最多,总是抢着发言,只听表面上的发言,也是义正词严。
可是细究细节,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暗示,他自己博学多才,可惜时运不济,可惜没人赏识,话里话外,好像那些现在很有名的作家都是运气好,要不就是家里有钱有势,有人吹捧。
董婉一下子就明白,这果然是个满脑子歪门邪道的人,一心一意想着要走捷径。
其实这种人不少,平日里董婉也懒得搭理……刘颖那个笨丫头,怎么连这么个空有皮相的家伙都看不穿!
董婉从不接夏明的话头,时不时听听其他学生对社会的迷惘,给出一点儿不知道有用还是没用的建议。
没多一会儿,大家就互通姓名,茶馆这边,店小二很会来事,还准备笔墨纸砚,想让董婉留下墨宝。
这些笔墨正好还能卖给学生们。
好不容易碰上董先生,不敢进让她签个名什么的,岂不是很可惜?
董先生果然一点儿架子都不摆,分别询问这些学生的名字,挨个给他们签名,还写几句特别有哲理的话,或者写一两句小诗,人人不重样,各个不相同。
学生们都很满意。
等到夏明一脸高兴地捧着纸张过来,让她给签名,他一说出名字,董婉就皱了皱眉,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却放下笔,低声道:“你叫夏明?”
夏明一愣,随即点头,脸上还隐约有了一丝光。
大作家董卿居然专门跟自己说话,刚才给别人签名的时候,可没有特意交流。
之前,夏明一直找机会,想和这位拉上关系,可惜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这位先生就跟看不见他似的。
想到此,他就坐直了身体,把自己的诗集双手奉上,笑道:“董先生,这是我写的诗,还请您斧正。”
董婉没说什么,随手把诗集接过来翻了翻,这本诗集是古体诗和白话诗大杂烩。
自从董婉开始写现代诗,好些人追捧,也有不少年轻人跟着写,一开始没多少好作品,但随着时间流逝,现在报纸上刊登的作品里,意境有不少是相当不错的白话诗了。
夏明的脸上隐隐约约流露出几分得意,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等今天结束,回到编辑部,要怎么和编辑说——董卿董先生曾经对我写的诗文极为欣赏。
只要有这句话,想必……想必一直无视他的报社,会刊登他的着作,一步一步,他终究能攀上无人能及的巅峰去。
以他的才学,以他的能力,凭什么只能住在憋屈的筒子楼,只能节衣缩食,只能看着那些什么都比不上他的人意气风发!
夏明全神贯注地看着董婉。
董婉皱着眉,把诗集推回去:“辞藻华丽,只可惜空洞无物,里面充斥了让人绝望的名利*,我简直读不下去,就不为难自己了。。”
夏明顿时一愣。
“诗词言志,你还是不要做一个文人,去干点儿别的吧,只是你要是不改改你这性格,做官必然是贪官污吏,经商也是奸商。”
不光是夏明脑子一懵,整个身体都僵硬了,不可思议地瞪着董婉,连其他学生也吓了一跳。
刚才和董先生交流,她明明风趣幽默,为人温和,也很乐意鼓励别人。
那会儿也有两个学生很不好意思,磕磕绊绊地读出自己做的文章或者诗词,心里都觉得文笔稚嫩,可董先生却指出好多觉得很好,很有灵气的地方,怎么此时居然……
学生们看向董婉,只见她一本正经,脸上的表情特别严肃认真,一时间,学生们只觉得她是那种对文学会很郑重对待的人,批评夏明,也是为了他好。
大作家,总会有些怪癖。
碰上自己读了不好的文章诗词,当然要生气。
这只能说明董老师是个纯粹的人。
很多年以后,在场的几个学生写回忆录,都谈及董先生的温柔和认真,说她性情温柔,对学生们也不吝鼓励,不过,对待文学作品却很郑重,若是写作的人心思不正,她就会很生气。
只是,董先生批评过的作品,远比她赞扬过的少。
所有人都释然,除了夏明,看他的眼神,董婉就知道这人是恨上自己了,而且是恨之入骨。
不过,董婉一点儿也不在意。
如果是单独见到夏明,她还有些话要问,至于现在,恶心他一下便是,反正董婉想查什么事儿,问本人还麻烦,拜托孙家的人调查清楚就是。
这两天,董婉也不得闲,家里人都在准备回京城的事儿,车票孙家负责给买好,她还要和圣约翰这边的老师们交流,有时候,董婉觉得自己吃了记忆药片,又提前做了准备,还有平行时空做后盾,和这些人交流,还是会有一种被问到词穷的感觉。
有点儿刺激,也受益匪浅。
董婉却不知道,她天南海北,世界各国这么一侃,那些教师们都信了这位小女子是个天才。
不是天才,怎么可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这么多,有这么高的成就?
后世,门萨俱乐部成立之后,有不少人提中国古往今来,没做过测试,但绝对高智商的人,董婉也能排上一号,而且是公认的,智商高,情商也不低。
除了圣约翰这边,她还去万国红十字会总部看了看。
不过,这边的红十字会还十分简陋,那些规章制度,完全不完善,董婉觉得还不如自己制定的更妥当。
忙了几日,董婉就带着玩得乐不思蜀的刘山,准备回去。
“你要是喜欢上海,以后到圣约翰来读大学。”
圣约翰这所学校不错,董婉觉得比现在的京师大学堂还要好些,而且,读了圣约翰,这小子可以直接去美国留学,省得麻烦。
她自己决定留在这个国家,见证接下来的乱局,也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但刘山这孩子,还是要出去读读书为好,只是,美国的排华法案在那儿摆着,那可不是什么天堂,刘山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愿不愿意留在美国。
也确实到了考虑这些的时候。
董婉前阵子那么忙,孙妈妈还逼着她考虑刘山上哪所中学的问题,问刘山,他只会说哪里离家近,就去哪儿。
那可不行,董婉抽不出多少时间给这小子讲课,要给他找一所靠谱的学校。
而且当下,同学可是很重要的人脉,不小心选择怎么行?
她琢磨着,回去就问一问肖女士,那位在这方面熟人多,对各所中学也很了解。
既然董婉发了话,孙家的人一早派出去,调查了夏明的一切情况,这到容易的很。
就在三四个月之前,夏明认识了一个自称是上海时粹报总编的弟弟的男人,两个人出去喝了几次酒,都是夏明买单,去的地方也很高档。
那个男人好像认识很多人,对一些大人物如数家珍,还帮夏明出版了诗集,虽然给了不少钱。
董婉:“……”
只要给钱,哪个出版社不能给出版本诗集?
天下还有这么蠢的人么!
董婉闭了闭眼,听到夏明约刘颖出去吃饭,刘颖高高兴兴地化了妆,穿上好久没穿的洋装,打扮的青春靓丽,去了之后,没看见夏明,看见的却是个脑满肠肥的中年男人……
她胸口不由憋闷得难受,刘颖这个笨蛋,明明在京城的时候,总觉得外面到处是危险,和个刺猬一样,浑身炸刺,把自己牢牢地保护起来,怎么离开京城之后,却变得如此粗心大意。
董婉不想发脾气,可还是忍不住砸了一套茶具。
她生气,事实上这会儿那个夏明也气得要命,事实上,他还算是小出了一名,再董婉没批评他的诗词前,谁知道他是谁?现在好歹好些学生知道了有这么一号人物。
这会儿,若是夏明低调些,或者谦虚一点儿,做出一副自己觉得董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他是该认真改正的样子来,说不定还能把坏事给变成好事。
可只从夏明以前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得出,这人不是那种会走正道的,他习惯了走邪路,而且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文章好的不得了,别人看不上眼,就是别人的眼光有问题。
他这人不光不收敛,还四处说董先生不识货!
问题是,这会儿董卿的名声正盛,她说这人的作品不行,想必人品如作品,也不大好,大家就信了。
就是她的‘对头’,也都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人,要是搭理夏明这类小人物,未免太丢颜面。
一时间,夏明到成了个笑话。
而且事事不顺,在上海举步维艰,很快,就没有报纸肯出他的文章。
夏明咬了咬牙,就要再去找董婉,他要问问,董先生何至于嫉贤妒能到如此地步?
第77章 回京()
“不能让他在外面吵闹。”
夏明还在门外站着,大声嚷嚷,周围好些人探头探脑地张望。
几个保镖就干脆把人拎到客厅,虽然不喜欢这个人,可也不好放任他一个大男人立在自家门口胡说八道。
董婉还在休息,昨天晚上写文章写得上了瘾,一口气写了一晚上,到天明才趴下。
结果出门就遇上夏明,董婉的脑袋里顿时炸开,有那么一瞬间,她都想现在让保镖把他装麻袋里扔下黄浦江,应该没多大的问题。
这几个保镖决不至于不敢做这事儿!
眼下可是乱世,他们就算不敢不愿意,董婉拿出一笔钱,有很多人愿意做,而且还会给做得干干净净。
她可是知道的,夏明离开家好些年,以前还给家里写过几封要钱的信,后来家里头拿不出钱来,父母又病了,他也就再没音信,估计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哪儿,失踪了也不会有人找。
这可是清末,死个把人算什么大事儿?
董婉费了半天劲儿,才把那种直接捏死这种人渣的想法按压下去,她没必要为了这么个人,脏了自己的手,而且,就让他这么死了,也太便宜!
和当年在地球上时不同,那时候她无权无势,仅仅是个普通女人,除了想出同归于尽的法子,根本没办法解决掉仇人,眼下的她,却并不同。
“为什么,你堂堂一个大学教授,竟然也要嫉妒我这么个小小书生不成?连我写点儿诗词,你也要胡说八道去破坏……”
董婉抬起手,面无表情地道:“我不是教授,只是助教而已,夏明,我认为你不该写诗词,不如写点儿有意义的东西吧。”
夏明顿时一愣,脸上狰狞的表情也缓和了一点儿,面上顿时露出一丝带着希望的神色。
他想要的终究是名利,为了名利,什么都能做,也什么都愿意做,董婉就是他现在能够接触到的,最结实,最大的踏脚石,如果能踩一脚,真是再好不过。
“我……写什么?”
夏明脑子里转得飞快,已经想到了下本书的序言里要提到,这是在着名作家董卿董先生指导下写出的作品……
董婉如果知道他的心思,肯定会觉得,此人黑心黑肝至此,可弄到二十一世纪,想必也是个极会炒作的家伙。
但此时,她可没心情也不愿意去探究这人脑子里的东西,只是很冷静地盯着夏明,“就写一个厚颜无耻的文学青年,自高自大,实际上写的东西连鬼都不愿意看,却为了那点儿破文章连喜欢自己的女人都不放过……”
夏明一怔,脸色顿时煞白,愣了半晌。
他虽然出卖刘颖时,从无愧疚,但刘颖死了,也不可能半点儿感觉都无。
董婉懒得听他叫嚣,也懒得听他辩解,直接让保镖叉出去,扔远点儿。
夏明这次却没怎么挣扎,只是离开后,却忍不住咬牙:“谁知道那个贱、人这么想不开,一个见了几回面,就和男人私奔的贱、人,难道还想装冰清玉洁?”
董婉是没听见他的话,要是听见了,估计就不会像如今这般冷静。
事实上,她觉得自己从今天开始,应该听不到什么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