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之前,想过要买什么东西的丁小甜让弟弟丁建国去给自己找了几个空酒瓶来洗刷干净了,放在篮子里,就是为了到了供销社用来买酱油醋和盐的。
供销社里的酱油醋都是散装的,需要用酒提一样的东西打上来装进瓶子里,然后算钱。
凭借手里的票,丁小甜买了酱油醋和煤油、盐、火柴、肥皂,又买了牙膏牙刷,几个碗和盘子、一个铁锅、还有锅铲,以及两块毛巾,一斤草纸,以及一些水果糖,丁小甜花掉了五块五毛钱。
经过粮油店的时候,她又进去凭手里的油票打了一斤菜籽油。
这跟同行的其她女人们只买了几毛一块多钱不同,丁小甜花的钱是她们的好几倍。
前进村的女人们都晓得丁小甜嫁给了一个部队上的连长,每个月她的男人都要给她寄钱回来,所以才敢这样花,所以一个两个都挺羡慕丁小甜的。
只有晓得丁小甜跟婆家闹矛盾的焦大娘和冯丹不羡慕她,因为刚才丁小甜跟她们诉苦说了,婆家人多,婆婆又很抠,她在婆家过得一点儿都不开心。
一句话,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人家表面上的风光,并不知道背后的难处。
从供销社出来,焦大娘和冯丹问丁小甜还要去哪里。
丁小甜说想去集上逛一逛。
集上分成几个区,蔬菜区、牲畜区、副食品区。
不过这些区卖东西的并不是私人,而是光荣公社下面各个大队和生产队派来的人,这些人多半是被村民们认为是值得信赖的忠厚的老实人,而且他们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起来卖东西,可以互相监督。
他们卖的是属于集体的蔬菜、副食品、牲畜。
当时每个生产队都有集体的地,种出的菜地里的菜会拿到集上卖给那些没菜吃的村民。卖小猪仔、小鸡仔、小鸭子、小羊羔的,则是属于集体的猪羊生了小崽子,集体养不了那么多,会拿到集上卖。小鸭子和小鸡仔也是属于集体的鸭蛋和鸡蛋孵出来,集体养不了,拿到集上卖给想要买这些牲畜家禽回去养的村民。
还有每个生产队也有一些作坊生产副食品,这些副食品也可以拿到集上来卖。
蔬菜,丁小甜没买,丁家老房子的房前屋后都有小块的菜地,长着一些零星的这个季节可以吃的菜,比如说豆角小白菜和茄子。
如果她要吃菜,去摘上一些就可以对付一顿。
然而要在老房子住下来,还需要栽种一些蔬菜才够吃,以及丁家老房子的房前屋后菜地里面的菜种类不多,丁小甜还想吃上一些别的菜,这就需要她自己去栽种了。
在牲畜区,丁小甜问了问小猪仔和小羊羔,以及小鸭子和小鸡仔的价格。
小猪仔的价格是四毛钱一斤,跟毛猪的收购价格一样。
小羊羔是七毛钱一斤,价格比小猪仔贵,买的人也少,主要是当地人主要就是吃猪肉,很少吃羊肉。而且养一只羊羔养出来,肉也没有猪多,油也没有猪多,在大家都极度缺少油水的情况下,社员们都喜欢养猪不喜欢养羊。然而丁小甜却想养羊,因为羊可以产奶,有了羊奶就可以给女儿和自己喝,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
小猪仔一般是十五斤到二十五斤,取中间数,按照四毛一斤算,一只小猪仔要花八元钱左右。
小羊羔一只大概是十一二斤到十五斤,如果买一只十二斤的,也要花八块多钱。
不管是小猪仔还是小羊羔,丁小甜都想买回去养,但是现阶段她手上还有不到四十块钱,回去之后还要买粮食,以及找人来修葺老屋的屋顶,以及预留一段时间的生活费,她暂时不敢花。
看了好一会儿小猪仔和小羊羔,丁小甜才不舍地离开。
走到卖小鸡仔和小鸭子的摊位跟前,丁小甜问买小鸡仔和小鸭子多少钱一只。
卖的人告诉丁小甜,小鸡仔和小鸭子都是五毛钱一只。
丁小甜掏出五块钱,买了十只小鸡仔,九只母的,一只公的,她暂时没想买小鸭子,虽然她很喜欢鸭肉的味道。但是,现在她的钱必须计划开支,而买小鸡仔对她来说最合适。
小鸡仔长大了可以生蛋,鸡蛋既可以自己吃,补充身体营养,也可以拿去换钱,让手头宽裕一些。
买完了小鸡仔,丁小甜最后去买的是锄头和铁铲一个木桶。
丁建国看她买农具,就问她难道还要下地去干活?
如果要干活挣工分的话,还要去跟生产队长说一声,加入丁家跟别的几户村民组成的生产小队。
丁小甜却说:“我还不一定要去挣工分,买农具回去是想在我们丁家的自留地里种点儿菜。”
她没说的是,她今晚要用买的农具去随身空间里翻地堆砌田垄,准备种地。
换米()
买完东西;丁小甜用背篼把女儿秀琳背着;一只手提着木桶;一只手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是她今天买的十只小鸡仔。
丁建国则是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和一个铁铲;另外他背上的竹背篓里面装着他姐今天买的那些生活用品。
姐弟两人去公社西边的一棵黄葛树下;那里停放着老陈赶来的牛车。
前进村来赶集的村民们都会在上午十一点左右到黄葛树下集合;坐上老陈的牛车回村吃午饭,谁都舍不得花钱在公社办的饭馆里吃饭。
今天来赶集,就数丁小甜买的东西多;上了牛车之后,坐在车上的妇女们纷纷往丁建国手边的篮子里看,看过之后就说:“买这么多啊;一定不少花钱。”
丁小甜以一句家里什么都缺;必须每样都要买点儿应付过去了。
也有女的小声议论,说丁小甜的男人是部队里的连长;一个月挣的工资比得上村子里一家人整整一年挣的公分;当然不缺钱花。不过;现在丁小甜回娘家来住;还买了这么多东西;看着像是要长住;是不是跟她那个部队上当官的男人闹矛盾了?又或者说,丁小甜跟她婆家的人闹起来了?这样闹下去,就不怕离婚吗?
就有人接话说;跟军人结婚是不能离婚的;所以,丁小甜才把她婆家吃定了,才敢回娘家来住,还打算长时间的住下去。
丁小甜假装没听见坐在牛车上的女人们的小声议论,摸出一颗水果糖,剥掉糖纸喂给秀琳吃,然后逗她玩儿。现在的她可不是以前那个在年轻时当包子的丁小甜,而是经历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太太,什么样的难听的话没听过,什么样的困难没遇到过,周围那些女人的议论对她来说都是小事一桩。
现在的她,根本就不会怕周围人的风言风语,她优先考虑的是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怎么样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牛车在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到了前进村,去赶集的村民纷纷下车,拿着自己赶集买的东西回家。
丁小甜抱着孩子,丁建国拿着东西,两姐弟先回了老房子,把东西放了,手洗了,一起去新房子那边吃午饭。
他们两姐弟到的时候,丁建军等人已经吃过了饭,不过,唐玉香给他们留了饭和菜。
红薯稀饭,小咸菜,半碗炒的空心菜。
这些饭菜是这一带的人夏天最经常吃的饭,隔了几十年吃到这样的饭菜,丁小甜胃口大开。
她一连吃了三碗红薯稀饭,肚子撑得圆圆的才停下来。
丁建国在一旁咋呼:“二姐,你比我还能吃啊,我才吃两碗,你都吃了三碗了,锅里的稀饭都被你吃完了。”
丁小甜笑:“那我以后煮干饭给你你,赔你三碗饭。”
丁建国问:“二姐,你要自己在老房子那边烧火做饭吗?”
丁小甜点头说是,并且问丁建国老房子那边的灶还能用不。
“能用啊,去年冬天,我还跟三姐在灶上烧开水喝,烧热水烫脚。对了,一会儿我给你把那个旧的水壶找出来擦洗下,就可以烧水喝了”
“你下午不去挣工分吗?”
“不去了,我下午帮二姐收拾下老房子那边的灶房,再去给你弄些谷草柴火来,你好煮饭。”
对于自己这个兄弟如此热心地帮自己的忙,丁小甜内心十分欣慰。
重生之后,她要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自己这个机灵的兄弟不要耽误学习,四年之后好参加高考,跳出农门。而不是任由他跟知青点的一个女知青好上,最后感情失败,冲动之下,伤害对方。自己也因此坐牢,出狱之后潦倒度日,不到四十岁就因为酗酒,得了肝硬化,最后变成肝癌不治身亡。
她说:“那好,你吃完饭就过去收拾,我跟妈去换米。”
丁建国一口答应了,吃完饭,他扔下碗筷就跑了,丁小甜跟母亲一起把碗筷收捡起来洗了,就抱着秀琳跟在她身后去了村子里的赵有康家。
这个赵家是个大家庭,家里男人多,挣的公分多,自留地也比别人家多些,他们又会种地,是村里种地最厉害的人家,种出来的红薯和麦子也多。
所以每年他们家的粮食都有结余,村里一些粮食不够吃的人家就会去偷偷找到赵家当家的赵老头和赵老太换粮食。
丁家也曾经去找过赵家换粮食,因此唐玉香带着女儿去找赵老太换粮食可说是熟门熟路。
去的时候,赵老头和赵老太都在家。
唐玉香带着丁小甜进去把来意一说,赵老太就问丁小甜想换米还是换稻谷。
如果是米的话,看在都是一个村的,就算她两毛钱一斤,如果是要稻谷的是话就是一毛二。
买了小鸡仔之后,丁小甜考虑到要喂小鸡吃米糠,因此她想要不然买稻谷。
到底是买稻谷划算还是买米划算,丁小甜在心里算了算。
假如她买一百斤米,就要二十块钱。
同样花二十块钱,她可以买一百七十多斤的稻谷,而一斤稻谷拿去碾米,大约能碾出六两的米。
这样一来,一百七十多斤的稻谷,出米一百零几斤,不过,她能落下五六十斤米糠。
前进村有碾米的集体的作坊,只不过如果村民拿去碾米,一百斤稻谷要收一块钱的手工费。这么一算,一百七十多斤的稻谷,她就要出一块七毛钱的碾米的手工费。
接着她就问赵老太,她家有米糠卖没。
赵老太说有,每斤三分钱。
于是丁小甜又算开账了,五十斤米糠需要一块五毛钱,六十斤的话就是一块八毛钱。这跟集体的碾米的作坊碾二十块钱的稻谷需要的工钱差不多。
总的来说,花二十块钱买米再买五十斤米糠,需要二十一块五毛钱。
而花二十块钱买一百七十多斤的稻谷拿去集体的碾米作坊碾成大米,出米也是一百斤左右,虽然落下了五六十斤米糠,但是也花了一块七毛的工费。加起来,得到一百斤大米,五十斤米糠,也会花掉二十一块七毛钱。
这样一对比,丁小甜发现还是买米,喂小鸡的米糠另外买划算一些。
毕竟这样,会省掉不少劳力,这运送稻谷去村里属于集体的碾米作坊碾了,再把米和米糠运回家也是需要劳力的。现在她一个人还带个孩子,显然要干这个活儿就需要人帮忙,能帮她的也就是她大哥三妹四弟了。
既然花差不多的钱可以得到一样的米和米糠,她又何必去麻烦人呢。
于是她就对赵老太说:“我要五十斤米,五十斤米糠。”
赵老太:“你不多买点吗?”
丁小甜摇头:“不多买,暂时买五十斤,不够了再来找您。”
赵老太:“一共十一块五,晚上,我让我大儿子和二儿子给你送过来。”
丁小甜:“好,那这钱是拿给他们还是现在就给你。”
赵老太:“你给我吧。”
丁小甜把早准备好的钱拿出来,数了十一块五,递给了赵老太,然后两边约定晚饭后,赵老太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把五十斤米和五十斤米糠送到丁家老房子那边。
从赵家出来后,唐玉香问丁小甜为什么不等赵老太的两个儿子把米和米糠送到老房子再给钱,万一赵老太收了钱,不给她送米和米糠来,又怎么办?
丁小甜笑着说:“不会的,赵老太要那么做,一个村的人都不会跟她换米了。放心,到晚她会把米给送来。”
“那,今晚你还是在你大哥和大嫂那吃饭,要不,把你拿来的鸭子杀来吃了,反正明天以后你就要自己开火做饭了。”
“也行,妈,你回去就跟大哥说,晚上吃苦瓜烧鸭子,你来做,我想了很久妈做的这道菜了。”
“要得,我回去就跟你哥说,还有,你那里缺什么就到你大哥那边来拿,不要管你大嫂说什么,她那个人有点儿小气,你也知道的。”
“嗯。”
丁小甜抱着女儿秀琳回到老房子,去打了点儿水来给她洗了脸和脚,哄她睡午觉,等她睡着了,这才出来去了老屋的灶房。
只见她四弟丁建国已经把老屋这边的灶房打扫干净了,一只烧水的旧水壶也被擦得干干净净放在灶上。
另外他也不知道在哪里去找了个独轮车,推了许多的干谷草和高粱杆回来,正在一捆一捆地往灶房里搬。
丁小甜问他:“老四,这些谷草和高粱杆是哪里来的?”
丁建国嘻嘻笑,告诉她:“这是我们家的,堆在自留地的地头,我去给你弄了些来。不过,如果要硬木柴火的话,要花钱给人家换,但是一块钱可以换一百斤。”
“那我一会儿给你两块钱,你去给我换二百斤回来。”
“好,等我把外面的谷草和高粱杆都搬进来了就去。”
丁小甜在四弟忙活的时候也没闲着,她把今天买的那些盐醋酱油等调料都拿到了厨房,摆到了灶台的一角。
接着她把买回来的碗筷等都泡在一个木盆子里。
最后当她拍拍手,环视四周时,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买菜板和菜刀了,看来这几天只能吃蒸茄子炒鸡蛋这样不需要刀切的菜了。
要等下一个集,才能去把菜刀和菜板买回来。
丁建国这时候也把外面独轮车上的谷草和高粱杆都搬进了灶房,堆放在灶边靠墙的一角。
丁小甜从兜里掏出来三块钱给他,让他去买二百斤硬木柴火回来,剩下的一块钱算是给他的跑路钱。
丁建国拿着三块钱直亲,乐呵道:“今天我可赚了,一块钱呢,比挣工分强多了,哈哈哈哈!”
有她就没我()
“妈;今天我去光荣公社赶集;你猜我看到谁了?”晌午时;何家人聚拢在一桌吃饭;赵艳玲端着碗;笑着对婆婆周素芳说。
周素芳一边夹菜;一边随意地问:“你看见谁了?”
赵艳玲告诉她;自己看见三弟媳妇儿丁小甜了,当时丁小甜抱着秀琳,旁边跟着她四弟;正在供销社买东西。
“妈,你是没瞧见,她什么都买;她兄弟提着的篮子都装满了;那一篮子东西肯定要十几块钱。”她加油添醋地说。
“真是败家!”周素芳一听饭都不吃了,直接把筷子拍在了桌子上;怒气冲冲地说。
昨天晚上下工回来;当她发现家里的一只鸡和一只鸭子不见了;以及三儿媳妇跟自己的孙女也不见了;她们住的房子的门上也挂上了一把大铁锁时;她气得发抖;晚饭都没吃下去。
当时一家人在一起说起这件事,老二两口子说要不赶紧去找人吧,毕竟除了丁小甜不见了;还有秀琳也不见了;万一她们出了什么事,可没法跟老三交待啊。
“她们不会有事的,一定是老三媳妇带着秀琳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