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圣人开封上朝的时间;林煜眉宇间的焦虑并没有减少;反而皱起了眉头。只不过他心中忧虑自然不能与人说,敛了心思继续吩咐下人。
“知道了。派人继续盯着,一有消息立即回来禀报。”
“是,少爷。”
等下人离开后;书房内只剩林煜一人;方才展开的眉宇又皱了起来了;心中忧虑不已。
“希望娘的话依旧准;这回依旧不会有错。”
林煜悄声祈祷。
事情不是他能掌控的,他如今能做的只有等待消息。
好不容易熬到了正月十五;林煜心不在焉和陪甄老爷父子逛夜看了花灯,当晚回来他甚至一整夜都没睡着,天还没亮就起来到书房等消息了。
而就在林煜隔壁院中的甄老爷父子根本不知林煜心中忧虑,依旧呼呼大睡。
林煜一直在书房坐等,直到甄老爷父子起来之后用早膳时他才从书房出来了。怕被甄老爷父子看出来了;林煜故作若无其事;和往常一样。只是用完早膳后又借口温书去了收房继续等。
“大哥可真是太勤奋了;这用吃饭又去看书,姑母明明说过用完膳最好休息一会再看书的。”
安儿看着林煜离开的背影嘀咕,甄老爷听儿子嘀咕叹息一声。
“你大哥心里有事,想来是压力太大了。”
林煜自以为伪装得好,却不知甄老爷父子都看出了他心不在焉。毕竟是亲近之人,只要稍有变化便会被发现。当然这也是因为林煜太年轻定力不够。
虽过了年,但是今年立春晚,所以京城内依旧冰冷冻人,天亮得晚,太阳升起也晚。林煜无心读书,坐看屋外太阳高升,在他着急的等待中,派出去的下人飞奔回来了。
“少爷,有消息了。”
林煜唰一下站了起来。
“说,什么消息?”
“今早大朝,圣人当廷宣诏退位,禅位给四皇子康亲王。”
终于得到确切的消息,林煜跌坐在椅子上长长松了口气。
“少爷,还要继续打探吗?”
“不用了,将人都收回来了。”
“是,少爷。”
等下人出去之后,林煜整个人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终于尘埃落定了。娘猜的果然没错。他和娘赌对了。只要新帝是四皇子,那林家就能保住了。
将姜宛茵准备的册子交给康亲王以求得康亲王允诺保住林家,这是姜宛茵与林煜所说的第二件事。如今林煜算是圆满完成了。
圣人退位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开,远在扬州的林如海也很快得知了消息。
知道这消息之后,林如海从衙门回来没像往常一样先去看小儿子,而是一反往常直接去了书房一直坐到天黑。
已经出了月子的姜宛茵准备了下晚膳和林黛玉一起等着林如海来用膳,久等不见林如海来了,姜宛茵不禁担心下。林黛玉这聪慧敏感的孩子也一样。
“娘,爹爹怎么还没来?”
“你爹公务忙,怕是还在处理公文呢,娘叫人去看看,咱们先等等。”
姜宛茵派人去前院,在没等多久林如海就来了。
“等久了吧,看了两本公文都忘了时辰。玉儿饿了吧,用膳吧。”
林如海笑着说,姜宛茵看了他一眼。一家三口用了温馨的晚饭,等到晚上只剩夫妻俩时姜宛茵才迫不及待地林如海。
“老爷,是不是京城那有消息?”
若不是大事,林如海绝不可能忘了看儿子的。想到大事,姜宛茵立即就想到她一直挂心的京城的事。
“今天刚收到消息,圣人已经宣诏退位禅位于四皇子。”
林如海神情凝重。
担心的果然还是来了。
知道圣人禅位于四皇子姜宛茵心里松了口气,她赌对了。只是接下来看着林如海又担心起来。
“那现在你怎么办?”
“一旦圣人禅位,巡盐御史的位置就变得棘手,你也比以往更加危险了。”
一旦圣人禅位,等新帝登基新帝必会盯着这巡盐御史的位置,这是其一。其二,圣人退位之后对林如海的保护必将削弱,林如海这些挡了太多人的路,断了太多人的钱路;而这些人背后可大多都是有主子的,林如海挡了别人的路,如今只怕会招来别人报复。
“如今也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林如海如今也是千丝万缕毫无头绪。
“煜儿参加春闱之后我会让他考庶吉士,让他留在京中。你将家里煜儿能用得上东西收拾整理一些,等开春冰化了派人送到京城。煜儿也大了,等入了职总要有些人情来往,你给他多准备些。”
姜宛茵听林如海这番话,也不觉心情凝重起来。
她看出来,林如海这是知道自己前路未卜开始为儿子为林家想后路了。姜宛茵自己也觉得有必要为将来的日子铺路了。
“我知道了,我会安排的。只是”
“只是圣人要禅位了,今年的春闱还能如期进行吗?”
“这科举乃是国之大事,圣人是不会轻易改变春闱的考试时间的。再则如今春闱在即,全国举子都已经齐聚京城,贸然改变或停止春闱会引起举子不满造成混乱和暴动。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随意改变或停止春闱的。”
这一点林如海很肯定。
“可若圣人禅位于新帝,如此新旧交替之际,煜儿参加今年的春闱会不会”
姜宛茵担心的更多了。
这老圣人退位新圣人登基,这就意味着权力交替,可老圣人真的愿意放权吗?若是老圣人不愿意放权,那就意味着新圣人登基之后遵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与老圣人争夺政权。
新圣人登基后的第一届春闱那就是恩科,姜宛茵担心林煜参加恩科春闱科举入仕会成为老圣人和新圣人争夺政权的炮灰。林如海是老圣人的心腹,新圣人若是要与老圣人争夺政权首先要对付的就是林如海这些老圣人的心腹重臣。尤其是林如海,掌管着老圣人及大半个大景朝的钱袋子;姜宛茵担心林如海会成为新圣人被下手的第一批人。
而林煜是林如海的儿子,林如海远在江南一时半会想对林如海下手不易,但林煜就在京城,若是他们朝林煜下手。
想到这姜宛茵忧心忡忡。
“老爷,要不咱们让煜儿不要参加今年的春闱了,让煜儿回来了吧。”
“只怕不成。”
林如海皱着眉头,亦是忧虑。
“为什么?咱们不考也不行吗?”
“煜儿进京之事圣人那早已知道,巡盐御史这官职盯着的人太多,煜儿进京参加春闱,京中那些皇子必是都知道,若是此时煜儿突然不考了,这岂不是说咱们对新君不满;所以不考绝对是不行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可怎么办?早知如此,我当初就不该让煜儿进京。”
姜宛茵现在心里后悔死了,她预料不足,早知如此她是绝对不会让儿子进京的。
“事情还没那么严重,你别担心。”
“我怎么能不担心呢。”
姜宛茵心里着急了啊。
“你听我说,正是因为煜儿是我儿子,不管老圣人还是新帝都不会让煜儿出事的。若是煜儿出事,新帝必会遭老圣人怀疑,而老圣人也会因此让其他重臣心寒,所以不管是新帝还是老圣人都不会让煜儿出事的。”
“真是如此吗?”
“你放心,不会有错的。再则我已经安排了不少人保护煜儿,煜儿不会有事的。”
其实林如海心里也不肯定,只是他只能如此安抚妻子。
虽然姜宛茵心里还是担忧,只不过此时再多说也无用,林如海怕是没有办法了。姜宛茵想了想又说道:
“老爷,你什么给煜儿去信告诉我一声,我也有话要和煜儿说。”
“你再跟玉儿也说一声,她前儿还说要给她哥哥写信呢。信写好了交给林管家,回头我让林管家派人送去京城。”
“可是要准备贺礼,与贺礼一起送过去。”
“新帝登基,贺礼是必须。这事你不操心,我来安排。”
新帝登基贺礼乃重中之重,需小心再谨慎,交给任何人他都不放心。姜宛茵也知道这事重要,她也不揽事。
原本得知圣人禅位的消息才放松天缓缓筋的林煜接到林如海和姜宛茵的信,不得不再次悬梁刺股读书。
因为他进京之前姜宛茵叮嘱她的第三件事就是若是老圣人禅位新帝登基,姜宛茵让他不要参加春闱,以免成为老圣人和新帝争夺政权的炮灰。
可现在事情有变,林如海和姜宛茵都来信叮嘱他要参加春闱,姜宛茵的信更是详细。姜宛茵的信有明暗两封信,明着的那封是和林如海信一起的,暗信却是藏在姜宛茵给林煜做的新衣袍中。
姜宛茵正是在暗信中将猜测与原因详细告诉了林煜,所以林煜才悬梁刺股发奋读书。
当然悬梁刺股读书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当然关注他的也不止一个人。
第142章()
老圣人这回是真下了决心要禅位;吉日就定在立春这天。
自老圣人宣诏禅位之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携重礼进京庆贺新帝登基,不能进京的人不到贺礼也一定京。总之新帝登基之前京中人满为患。
终于等到立春老圣人退位新帝登基;庆贺过后京中人潮退去;只剩下赶考的举子们。因为新帝登基,原本定在三月初的春闱推廷到了三月底,视为新帝登基后的恩科。
会试考九;开始考试之后贡院大门紧闭;任何人都不得出入。
在林煜进了贡院之后,忙缓过劲来的新帝终于是想起了林煜。
“林如海的儿子也参加了春闱?”
新帝与身边的心腹太监确认。
“回陛下,林御史的嫡长子林煜的确参加了春闱。”
“派人去说一声,考完把林煜的卷子给朕送来。朕倒想知道;这探花郎的儿子是否有当年林探花的文采。”
“是;陛下。”
知道这日开始会试;姜宛茵一早就到佛堂敬香诵经为儿子祈福;希望佛祖保佑儿子,当然更多的是让自己心安。
林如海虽也挂心儿子;可公务繁忙,他根本无暇分心。
春末夏初汛期将至,林如海得去巡察各地盐炉以防万一,还都督查江南盐商,避免盐商积盐提升盐价。
知道林如海要去巡察;姜宛茵挂心儿子又担心林如海。
如今老圣人和圣人新旧交替;林如海这时巡察实在是太危险了;姜宛茵担心。
“老爷,要不我随你一起去吧。”
林如海闻言有些哭笑不得,小声斥道:
“胡说,哪有官吏办差时带着夫人的,这像什么话。”
“我这不是担心你。你带那些护卫都武功平平,那些个盐商都是豪富他们有的是钱,他们花大价钱请的杀手,那护卫哪是些杀手的对手。你带着他们去,他们护不住你,也会累得他们白白丢了性命;如此这般还不如我随你去。”
“你若担心被旁人说,我女扮男装跟着你就是。”
林如海又感动又哭笑不得。
“我的夫人啊,为夫在你眼难道就那么没用?”
“夫人,你不必担心,此次的护卫不同以往,除了咱们府的护卫之外还有些是京中来的,各个身手不凡,不会有事的。夫人你就在安心等为夫回来就是。”
如今已经四月,马上就要到年中,这上年前的税银也该拢齐运到京中,所以老圣人和圣人暗中都派了不少人南下。这些事林如海原本是不会告诉姜宛茵的,只是见担心又提出跟随他巡察的想法,林如海为了安抚姜宛茵才说出来的。
“京中来的,那些人可信?”
“事关几百万两税银,来的都是那两位的心腹,不会出事的。”
至少税银没登船之前是不会出事的。
姜宛茵虽然还是不放心,心里总有不好的预感,但林如海坚持。
“再说了,算算时间这两日应该就是殿试了,想来快则七、八日慢则十来日煜儿该来信了,你叵随我去了,煜儿来信岂不是错了。你就在府里等着,等煜儿信,等为夫平安回来了。”
“那你定要平安回来了。”
“为夫定平安回来了。”
林如海许下承诺。
为林如海整理了包袱亲自送林如海出门登轿离开,姜宛茵这心就再也没放下。守着林府守着女儿和小儿子,挂心大儿子担心丈夫。
自林如海离开那日起,姜宛茵每日除了照顾小儿子教养林黛玉之外就是在等京城的消息,陪着她等消息的还有甄夫人。
考完殿试转上好就到传胪当天,林煜早早到宫门外和其他贡生一起等旨宣召入宫。数百贡生站在大殿外,皆噤若寒蝉无一丝声响。
这时御前总管太监出来宣召。
“陛下有旨,宣山东籍贡员陆衍臻,江苏籍贡员李景奕,江苏籍贡员林煜,贡员唐鸣远觐见”
太监所念到四个贡员比是青年才俊,其中又以林煜和唐鸣远最为年轻。
四人随太监入殿。
“臣等叫见吾皇万岁。”
“平身。”
四人谢恩之后起身垂首站着。
“抬起头来,让朕见识见识我大景朝的青年才俊。”
四人抬头却垂眸比不敢直视圣人。
“哪个是林煜?”
圣人突然点林煜,林煜赶忙躬身行礼。
“回陛下,臣就是。”
圣人的目光落在林烛身上,林煜被圣人点名,余下三人心里更加担心不有点嫉妒和担心。
“你是林如海林探花郎的长子。”
圣人这不是问,是肯定。但林煜依旧回话。
“回陛下,臣正是。”
圣人看着站在殿中芝半玉树的少年郎,气质清越,容貌俊美,称得上一句公子世无双。
“果然不愧是探花郎之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不负你父亲探花郎之名,后生可畏啊。”
林煜闻言登时喜出望外立即跪下磕头。
“臣叩谢陛下隆恩。”
扬州巡盐御史官邸,姜宛茵和甄夫人正带着甄惜和林黛玉做着绣活边聊天,外头下人欢喜的呼声打断了几人手上的活。
“夫人,少爷来信了,少爷来信了。”
“娘,哥哥来信了。”
林黛玉将绣棚随手一搁起身冲到门口。
“信呢,我哥的信呢。”
林黛玉拦着拿着信的林管家。
“小姐,这是大少爷的信。”
林管家拿出一封信给林黛玉,手上还剩两个信封。
“这是舅老爷和表少爷给舅夫人的信。”
见林黛玉看着他手上的信封,林管家笑道。
“我家老爷来信了,快,快拿来了。”
甄夫人也激动地起身拿信,林黛玉已经拿着信到姜宛茵身边,姜宛茵见她着急就让她自己拆开看。
甄夫人动作比林黛玉更快已经拆开信看了。
“天啊,这,这”
甄夫人捂着嘴一脸激动不敢置信的模样。
她这一呼可是惊了姜宛茵等一跳。
“嫂子,怎么啦?”
“妹/妹,老爷他,老爷他成了进士了。老爷他成了二甲进士了。”
甄夫人整个人都欢喜懵了,根本没想到自家老爷竟成了进士了。
就是姜宛茵听着也懵了。
她甚至想是不是弄错了。明明是她请兄长陪她儿子去考科举,可现在她兄长竟考取了二甲进士功名。这消息实在是,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姜宛茵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