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归梁-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说。”苏方回也站起来,在庆安郡主满意的笑容里,慢慢走了出去。

    街市已关。夜色如墨。

    

第216章 所谓良人() 
肃王府内灯火通明。

    这个王府是肃王李律十四岁时开府所建,建在靖恭坊南面的风水宝地上。

    当时当今陛下已经登基,为了这个弟弟,特意聚全国工艺卓绝的匠人建屋,请了画坛圣手吴生造景。王府建成那一天,肃王虽然人在西北未回,但是皇帝陛下亲自陪着太后逛了一遍王府。

    太后殿下虽然挑剔,也十分满意。

    此时这个王府,正在等着他的主人回来。

    肃王殿下至夜方回。

    早等候在前殿的宋都护上前一步,迎上了肃王。

    宋都护名向林,正四品,辅佐肃王守护北地,已有五年。这次肃王回京,考虑到他已经多年未见妻小,便把他带了回来。

    此时不见他回家团聚,却在王府等着自己,肃王几分疑惑道:“出什么事情了吗?”

    宋都护上前一步,“今日司天监奉太后殿下令,取殿下和文安县主庚帖,合了八字。”

    “合八字?”肃王微微一怔,继而神情恢复如常道:“可能是今日在街上的事情被母后知道了,她疑心林小姐入了本王的眼吧。”

    想了想又道:“去林府问的八字吗?”

    就怕司天监去林府叨扰,让那小姑娘也有了非分之想。

    “没有,”宋都护道:“之前文安县主被晋封时,生辰便呈记在了礼部处。”

    “原来如此,”肃王点了点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便回去吧。”

    宋都护几分迟疑。

    “属下是担心,”他唯恐言语有失,斟酌了片刻才道:“林氏因为殿下的事情,被那些人盯上。”

    “不会的,”肃王神情自负,“要不了多久,林小姐就得卷着铺盖,回叶城去了。”

    肃王说话向来掷地有声,没有不实现的。

    宋都护放心下来,点了点头,拱手退出几步辞别了肃王,便径直向家中走去。

    出了府门上马往家赶去,宋都护心中除了溢满将要见到妻子孩子的喜悦,还是有几分担心。

    他忽的回忆起今日在街市之上,林钰甩手而去后,肃王站在原地呆愣住的样子。

    他记得自己也曾有过那个样子。

    那一次,是娘子生了他的气,甩手要回娘家。他心里慌慌的,却又初逢情场,不知道该怎么劝。

    肃王或许不明白自己当时怎么是那样的神情,其他随从也不懂,只有他知道,那是初次动心却无所适从的神情。

    这可怎么办好。

    宋都护的心里又添了几分忧虑。

    如今恰逢大事,正是山雨欲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最怕的事情,便是被人抓住弱点,一击而溃。

    这个脾气还蛮大的小姑娘,会是征战杀场十年,铁血殿下的弱点吗?

    庆安郡主府的气氛有些低迷。

    庆安郡主李庆芸自从嫁给韩佩之以后,没有生养儿子。唯一的这个女儿韩言秀,被当做掌上明珠,教养得娇气蛮横。但是由于没人敢惹,每日里倒是开开心心的。

    不过这些日子韩言秀却似乎总有心事,今日从街市上回来,更是滴水不进躺在了床上。

    韩佩之如今位列吏部侍郎,这几日公文繁多,宿在皇城,没有回府。待庆安郡主从夜色中回来,仆妇们终于小心翼翼地,把这件事跟庆安郡主说了。

    庆安郡主止住要回宿处的步子,转身便朝韩言秀的居室走去。

    丫头们挑亮宫灯,在前方引路。走过甬道,转过庭院,不多时便到了韩言秀的住处。

    还未近前,便听到有丫头劝道:“小姐,您就吃一点吧。您已经两顿没有吃东西了,待会儿如何睡的着。”

    “滚开!”内里传来韩言秀的喝骂声。

    庆安郡主的随从仆妇丫头已经打起帘子,呼呼啦啦来了这么多人,这架势惊得抱着食盒的丫头抖了一抖。

    “你们都下去吧。”庆安郡主上前几步,再转身关上了屋门。

    旋即又唤道:“把餐饭留下。”

    那丫头忙毕恭毕敬把食盒放在小桌上,再关门出去。

    韩言秀正把身子埋在帐子里,捂着脸一动不动。

    “你是死了吗?”庆安郡主的声音冷冰冰道,“今日里你在东市,丢尽了郡主府的颜面。如今是绝食自惩吗?”

    韩言秀的肩膀抖了抖,终于坐起来,一把拉开帐子道:“母亲大人是盼着女儿死掉吗?”

    她满脸泪水,眼睛肿得像桃子般,看起来楚楚可怜。

    庆安郡主心中一软,上前几步坐在床榻上,抚着她的头发道:“如今你这般不争气,母亲要你还有什么用。”

    话里虽然是责备,语气却是爱惜的。

    韩言秀的委屈上来,似乎又要掉泪。庆安郡主掏出帕子,按在了她的脸上。

    “今日的事是小事,我不再气你在外面失了分寸礼数,你也不要再气自己了。”庆安郡主温声相劝道。

    “母亲,”她辩解道,“都是那个林钰,让女儿在肃王殿下面前出了丑。”

    庆安郡主点了点头,“事情我都知道了,如今太后属意林钰,兴许她便会嫁给肃王也说不定。到时候人家是一家人,你这个妹妹,更要靠边站了。”

    “她嫁给律哥!”韩言秀瞪大了眼睛,坐直身子难以置信道:“可是她只是个下贱的商户!”

    庆安郡主抬手点了点她的额头,“闺阁姑娘家,说话怎么没有分寸!”

    韩言秀已经又哭起来,“她嫁给律哥,我怎么办?”

    “你什么怎么办?”庆安郡主道,“母亲早就告诉过你,肃王不是良人,叫你死了这份心。”

    “可是!”韩言秀吞吞吐吐,“母亲总担忧我是个女儿家,不能为家族尽力。女儿嫁给肃王,正是一等一权势夫婿,难道不行吗?”

    “傻瓜,”庆安郡主几分怜惜,“你可以嫁给小皇子们啊,嫁给了皇子,你以后便是一国皇后。那样的权势,才是女子中最高的。”

    “皇后”韩言秀呢喃了几句,断然拒绝道,“不行,太子才十二岁,还不到赐婚的年龄,女儿已经十四岁了。”

    庆安郡主微微一笑,“这有什么打紧,先帝还娶了比他大五岁的寒门女子做宠妃呢,我的女儿这么好,当然配得上一国储君。”

    “可是,”韩言秀嗫嚅道,“太后殿下和皇后娘娘并不喜欢我,韩家也没有权势,太子议亲,不会选择韩家的女儿啊。”

    庆安郡主的手轻轻扶上韩言秀的肩头,“你以为母亲每日里奔波辛苦,都是为了什么呢?你只要好好的,母亲自会把你扶上高位。”

    她微微闭了闭眼,几分自得地笑了。

    不只太后殿下和皇后娘娘,这个太子也不喜欢你啊。

    那有什么关紧,换一个太子就是了。

    

第217章 我不要她() 
“进来吧,站在门外算什么。”肃王李律正坐在王府大厅内用早饭,抬眼间见到一个红灿灿的身影站在门外,招呼道。

    他身边布菜的侍女忍不住也往外看了看。一个俊朗貌美的男子正站在门外,他的额冠上镶嵌着饱满的珍珠,腰里挂着两个水绿透亮的玉牌,红色的衣服在他身上没有一点突兀感,看起来似是初秋的一幅画。

    “本小爷我在外面等着就好。”崔泽躲躲闪闪的,不肯进去。

    肃王眉头一皱,“怎么学会偷偷摸摸了,来这么早,你也没有用过饭吧。进来吃吧。”

    “额,”崔泽迟疑了片刻,还是理了理衣服,迈步踏了进来。

    相比平日里他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样子,这个时候整个人都规矩了很多。把腰刀解下来,认真挂在墙上,才走到肃王身边,一掀锦袍,坐在了下首位置。

    桌上餐饭清淡简单,只两样小粥,几块红薯,三样青菜一碟花生米,面点是小胡饼。

    崔泽不敢露出嫌弃的样子,只是低头想着什么。

    “吃呀。”肃王招呼道。

    “好。”崔泽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青菜。

    你要是日日吃这些,林家姑娘肯嫁给你才怪呢。

    肃王只安静地吃着饭,不知道崔泽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推开碗碟站起来,“我吃好了,你随意。”

    崔泽也连忙站起来。

    罢了,还是一会儿去林府混碗有肉的饭。

    崔泽神情轻松稍许。

    肃王看他去取墙上的腰刀,神态认真道:“今日我会等陛下散朝后去大明宫觐见,之后会亲至国公府拜见老师。”

    辅国公崔尚文,是肃王武学上的开蒙老师。

    崔泽连忙点头,“我会让府中准备妥当。”

    肃王从侍女手中接过腰牌,又站在镜子前正了正衣冠。见崔泽仍在原地,疑惑道:“你还有事吗?”

    崔泽这才吞吞吐吐道:“听礼部的人说,司天监要了文安县主的生辰,要跟律哥你合一合八字。”

    “哦,”肃王点了点头,“是母后误会了,怎么,你关心这个?”

    崔泽略一迟疑,“是这样的,我想问问律哥你怎么想,这桩亲事能不能成。”

    肃王神情一滞,继而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微微一笑道:“原来小泽你喜欢她吗?”

    崔泽连退两步,双手连摆道:“我可不喜欢她,她是我的朋友罢了。她每日里虽然爱耍弄我,人还是不错的。”

    肃王笑得更开心了,“还有人能耍弄得了你。可真是厉害了。”

    崔泽脸庞微红,“律哥你给我个准信,你说你不要她,我好去回了话。还有,以后不要叫我小泽了。上次你回来,我都说过了。”

    肃王收起笑容,“嗯,原来你也不是为林小姐问的。”

    “哎,”崔泽摆了摆手,“这里面真是麻烦。是有别的人,托我问的。”

    “你们小孩子家家,凡事都爱遮遮掩掩的。”肃王抬手收紧腰带,“去回话吧,我不要她。”

    “好咧。”崔泽终于放心一笑,随意拱了拱手,便跑掉了。

    肃王看着他的背影,不忘了交代,“午后不要乱跑,你我切磋一下刀法。”

    他明显看到崔泽疾步快走的身影一顿,接着走得更快了。

    崔泽快步转过街道,没几步便到了林府。

    林府的饭菜还没有摆上,但是已经可以闻到小笼包的香气。

    他趁着林氏姐妹还没有出来,一手从笼中拿出一个包子,一手要了根笔,简单写上几个字。

    陈管事踱步过来,“崔世子,这么早啊。”

    崔泽已经把那纸条折好装进小布袋子里,“劳烦陈管事把这个送到苏宅去。”

    看陈管事郑重地把书信收好,崔泽这才放下心来。

    希望那个人得了他的准信,不要鲁莽行事就好。

    哎,他在心里叹了口气,只有我知道你惦记这丫头吗?

    

第218章 皇兄臣弟() 
今日早朝散的快了些。

    最近政务顺平,大弘内无灾民外无侵扰,修缮的皇陵也因为工部改良了土砖砌法的原因俭省了不少银子。

    宣武帝高兴,早朝时忍不住夸了各位大臣几句。

    大臣们也美滋滋的,心悦而回。

    皇帝陛下这才急匆匆的,从宣政殿去往延英殿。

    自代宗起,若有政务咨度,或有重臣鉴议,便在此殿商讨。这里不设侍卫,礼仪从简,人尽得言。是皇帝陛下日常接见宰臣百官、听政议事之处。

    听到宣武帝急匆匆的脚步声,肃王李律从坐榻上站了起来。

    “臣弟,参见皇帝陛下。”膝盖还没有磕在地上,便被宣武帝快走几步,拉了起来。

    “让皇兄看看,有没有瘦?”宣武帝说着,重重地拍了几下肃王的肩膀。

    “不错嘛,又结实了许多!”他笑起来,“太子怎么没有像他叔叔这般,尽随了为兄,吃不胖,长不壮。”

    皇帝身边的内侍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

    肃王也嘴角一勾,“陛下若舍得,臣弟愿意把他带去西北,磨练几年。肯定给你送回来一个又壮又黑的东宫太子。”

    宣武帝似乎认真思考了些时候,才笑着摇头道:“你是知道的,为兄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已经听从宰相谏言,由昭儿日日临朝,学习国事。你若带走,倒是可以把畅儿带走。”

    李畅,大弘朝二皇子,如今十岁。

    “太小了吧。”肃王任由宣武帝拉着他的手坐回榻上,几分揶揄道,“谁不知道你护儿子,昭儿还好,畅儿是半点武艺也没有学过吧。”

    “这才要跟着你多历练嘛,”宣武帝笑起来,“再说也不小了,律弟你出去的时候,才八岁而已。”

    说到这里,忽的叹了一口气,“十几年了,你却还不肯听为兄的话,好好回来。母后每次提起来,都要生一场闷气,抬手拭泪。”

    历来帝王,一方面依靠守边大将护住国土,一方面又几分忌惮。

    不过肃王倒是不担心宣武帝忌惮自己。

    肃王出生的那一年,宣武帝已经搬离大明宫,独自住在东宫。太后因为高龄之年诞下孩童,月子里起了高热。宣武帝去看望,发现乳母们因为管事之人忙着太后的事情,疏于看护孩童,李律正饿得哇哇大哭。

    东宫太子站在李律的小摇篮前,听说乳母被皇贵妃叫走,要用**敷面驻颜,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

    十六岁的东宫太子只犹豫了一瞬,便咬破了手指,放进了李律的嘴中。

    等乳母战战兢兢回来时,李律已经吃饱了。太子就坐在他身边,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轻轻摇晃着摇篮。

    乳母跪地领罪,太子只淡淡说道:“别吵醒了他,带着他随我去东宫吧。”

    自那时起,太子在书院读书,身边就睡着李律。太子在武场练剑,李律就在地上瞧蚂蚁。太子被正式授印那日,李律学会了说第一个词语。

    辅国公崔尚文从西北回来那一日,太子抱着李律,说动了这个老顽固教李律刀法。

    所以他李律与其说养在大明宫,不如说养在宣武帝身边。对于这个皇帝,他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他端起桌案上的茶盏喝上一口,“臣弟生的晚,更没有兄长你德才兼备。既然为臣子,便要守疆护土,难不成咱们李姓皇族,个个都要陷在长安城的安乐里吗?”

    宣武帝并不因为肃王的反驳生气,他也抬手端起一杯茶水,脸上露出些八卦的目光来,“可是如今律弟你要婚娶了,难道舍得让弟妹去敦煌喝风吃土吗?”

    

第219章 碰瓷() 
掩住殿门站在走廊上的高内侍隐约能听到宣武帝的声音。

    按照他以往的经验,这兄弟两人初一见面,一般都是开怀大笑,随意聊几句。不过今日聊到了肃王的婚事,倒是不曾有过的。

    肃王也在殿内深感意外。

    他和宣武帝聊过很多事。

    肃王虽然大多数时候人在西北,但是也跟宣武帝书信不断。

    不过这是第一次,宣武帝提起肃王婚娶的事。

    当然,对一个皇帝来说,已经婚娶过,孩子和妻子都留在京城的守边王侯,会更可靠一些。

    但是他却没有催过肃王半句。只有这一次,那模样又八卦又好笑,全然不像是一个帝王。

    “母后误会了臣弟和文安县主的事,难道皇兄也误会了吗?”肃王眉头微蹙,这已经是今日第二次听到林钰的事。

    怎么每一个人,都笃定自己愿意娶了她呢。

    宣武帝是为自己提起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