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会耽误两个小的自己的事业、学业。她就这么纠结并快乐着,直到后来荷花嫂子的孩子出世,她才没了这种甜蜜的负担。
因为那时候,阿嬷的眼里已经看不到白白和成墨了,那都是后话。
第151章 面膜问世()
五月一过,天气明显热起来了。白白就准备研发一款适合这个季节的面膜。这时候黄瓜正当季,可以大批量收。黄瓜有大量维C,含水量高,与蜂蜜一起敷在脸上可以美白、补水,还能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更加健康水润。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压缩面膜,白白也是跟夏青姐探讨了很久的材料,才最后确定了用蚕丝制成薄绢,浸在由蜂蜜、黄瓜汁按比例调和的面膜液里,浸泡一炷香后敷在脸上。
“嗯?有点紧绷的感觉!”安夫人一听白白关于面膜的介绍,一下来了兴趣,非要亲自上阵试试。
一炷香后,秀儿准备了清水给安夫人洁面干净,白白端着镜子给她看。
安夫人看着铜镜里的自己,指腹轻抚眼角,“好像还真是不一样了!”这摸上去有点弹性,感觉自己都嫩了不少,细纹少了些,脸上也白了好多。可不比佳人露的效果差。“你呀,还真是有一套!”
“嘿嘿,这个长期用可以紧致肌肤,保持水润,还能淡化细纹。而且,这东西没什么刺激性,比较温和,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用呢!”
“那好,这东西你准备怎么卖?”
“我想着两种方式。一种嘛,不用这个蚕丝面膜,直接在咱们的佳人坊试用间里敷,可以便宜些,定十五文一次。”
黄瓜便宜,一次面膜用到的黄瓜还不到一文钱,蜂蜜大约也是一文钱左右的成本,但是房租成本高。蚕丝薄绢成本也比较高,大约要二十文钱一片。
“想买回去用的就用瓶装的面膜液配上七片蚕丝薄绢一起出售。一个疗程为一周,定价四百文一套。”
安夫人点点头,“还算不错。我这头也联系了一些商家,可以带着我们现有的佳人露和面膜,还有你那基地里的其他东西。等你们的船队下次出行的时候把他们要到货一并带上。”
“好嘞!就怕是货不够咯,我得加把劲了。”
“那就多制些像这样的好东西!”安夫人拿着面膜爱不释手,已经自己开始往手上抹了。
“呵呵呵,行!我去试试!”
“我看好你哦!”安夫人的话差点让白白一个踉跄。
蜂蜜黄瓜面膜被安夫人起名“清丽”面膜,在佳人坊一推出来就引发了去曲水镇的又一阵热潮。
白白又设计了简易的榨汁机和搅拌机。榨汁机是用瓦罐代替了塑料罐,刀片还是刀片,只是马达换成了人工。捣碎后稍微研磨下就成了黄瓜汁了。再把蜂蜜和黄瓜汁按比例调好,搅拌均匀。
看着这些活还比较轻松,阿嬷就提出把村里的老人集合起来帮忙做。人多,慢慢做,一天也可以做出将近二百瓶面膜液。
白白就在九里蜜边上的一块空地上建了一个面膜作坊,虽然工序简单,但白白还是严格要求每位上工的阿嬷都要按规定清洗后换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和口罩,才能进入工作间。
清丽面膜的热度还没消下去,九里山村也迎来了一波新热潮。
因为这天,六月十七,村长金和志给全村下来一个通知。“谁家愿意像金新根家一样种水稻的,务必在七月十五之前完成收割、犁田。然后各家派一个人到成白白家学习种田。”
消息一收到,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阿大跟你们说了没?七月就收稻子了?”
“说了说了,怎么七月就收稻子了?往年不都是到十月份哩?”
“是成家丫头说的,我问了,新根家的就是六月底收!”
“成白白说的?那我要试试。”
“行不行啊?当家的,咱真的要收?”“行,必须收!老子眼馋新根家的稻子都半年了。”
“爹,娘,你们不相信我,还不相信白白?”
……
白白也是没料到村里对这件事的反应,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和响应,只有几户人家是典型的顽固不化的没动静。
其实是这两个月她主导建起来的几个基地已经让村里大部分人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都积极的很。还怕来晚了自己就没机会赚这个便宜了。所以到了约定那天,村里九成的人家都派了代表来。
看着站在院子里黑压压的一片的人,白白心里说不感动那是假的,这些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抱着对她的信任。她看到了二叔一家,村长一家,阿庆叔、新宝叔,还有那个村里可怜的男人张厚生也带着他孩子来了,金小丽也带着爹娘来了……还有好多她都认不出来的。
平复了下情绪,白白站在椅子上开口:“各位乡亲,今天是跟大家说下水稻的事。”
下面人虽多,但无一例外地都安静的听着。六月的晚间已经有些闷热,但现场没什么骚动。
“水稻往年大家伙都是春日里种,秋日里收,一年只种一季。事实上,水稻是可以一年种两季的。”
“一季是三月里种,七月里收;第二季是八月里种,十二月收。”
“那能长好吗?”人群里有人高声问,其他人也开始交头接耳。
“这样说吧,往年单季稻一亩的年产量大约在八百斤,双季稻每季的产量在六百斤。”
白白说完停顿了下,因为下面已经议论开了。
“一年得多四百多斤呢!那可是六七两银子呢。”
“可是要种两季,人不得累死。”
“那不怕,多一半收成的。辛苦点也值得!”
等大家心里都有了成算,白白看下去,大部分人脸上已经是坚定的表情了,只有少部分人还有些由犹豫的神色。
“各位乡亲,我还有第二件事要讲。往年大家都是撒播,今年有愿意的可以跟着我学用秧苗种田。”白白的炸弹一个个丢出来。
“就跟新根那亩田一样?”
“对!”白白点头,“新根叔家的稻子半个月后就收割了,大家伙也可以等那时候再决定。不过双季稻要种的话,七月中旬前一定要播种,八月底前一定要插秧了。所以大家伙一定要在七月初定下来。”
第152章 双抢()
“新根家的那种种法可以有多少收成?”有人问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口说无凭,等半个月后收成,大家可以现场来看。”白白和新根叔去田里看过估算过,大约能有八百斤的收成。
“白白,我们跟着你种!”村长伯伯带头,他家可是村里稻田最多的,有二十多亩,平日里都佃出去了。每年也几乎就指着这些田地过日子。他相信只要跟着白白,明年他绝对有个大丰收。
“我们也跟着你种!”二叔和阿庆叔他们也都喊了起来,也算是给她鼓鼓劲。
白白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目光,“各位,想用新方法的可以到时候来我家,我集中教你们种法。”
“你会都教给我们吗?”
“会!都教给你们!”
“好!”先不管自己种不种,就冲她这份心意,大家都是齐声叫好!
这一夜之后,村民见面就问:“怎么样了?你家种不种?”
“你家准备收了?”“看看新根家再说。”
就在大家的纠结和期盼中,新根叔家的稻田终于是迎来了收割。这一天,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山村,没上共的男女老少都去了田里。
“这稻子可长得真好!”
“我估计,这一亩田得有七百斤。”
“嗯……不止不止,八百斤估计不会少。”
“少不了,你看那稻子沉甸甸,坠的那么低。”
议论纷纷中,新根叔带着石头哥、阿庆叔他们一起来收稻子了。好多看热闹的人也下田帮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十多个人,一上午就把稻子割完了,大家都等不及要称分量,饭都不吃了,说要马上把谷打出来。看得白白和村长都哭笑不得。还是村长发了话,让大家轮流干活,才换着班去吃饭了。
打完谷又马上碾米。其实稻谷打下来堆在一个个箩筐里,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估出个大概。不过不亲眼看见秤上的数字,大家都不死心。这数字可就是将来他们要收成的数字啊。
“碾完了,快秤秤。”
秤米的大杆秤可是有两米多长,得两个人抬着称。
“一百二十斤”,第一筐。
“一百十七斤”,第二筐。
每报一筐,大家就紧张一分。
“你抓痛我了!”“对不起对不起,我太紧张了。”“那你抓自己手啊!”“这不是就近顺便么!”……
“一百二十三斤”第六筐。
“最后一筐,最后一筐!”
“多少多少?”
“一百一十八斤!”
“总数多少?”“村长你给算算啊!”
“你的小算盘呢?”
村长以往这时候都会搬个小矮桌、端个小矮凳坐在那儿,拿个算盘拨弄好久。今年有了白白,他也不操这心了。“问白白!”
这么简单的数字,白白听完就已经有了总数了。这时候大家都是竖起了耳朵、伸长了脖子等着听白白的结果。
“总共是!八百一十七斤!”
……鸦雀无声
“是八百一十七?你听的多少?”
“我耳朵里好像也是这个数!”
“八百一十七斤!”村长一声高唱。
“轰!”人群又一次爆发了。他们这些年下来,单亩最多的一户人家也就是八百零七斤,那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大年。这要是按往常的大小年算,今年还是小年。
“阿大啊?这是半年的粮啊?”有老人一句不可置信得感叹,大家猜意识到这才是半年一季的产量啊。
“妈呀,这,这才半年就超过咱们一年了啊!”
“还是新根有魄力啊!第一次就敢这么试,可被他赶上了。”
新根叔接受者大家或羡慕或佩服的目光,腰杆不自觉挺直了,这半年他也承受了不少议论和质疑,这下终于是扬眉吐气了。
“哎,不对!”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快回去收稻子!”
“对对!我也去!”
“快走快走!”
“跑!还走!”
突然,在场的人都一哄而散,他们要赶回去把稻子收起来,下半年跟这种。这数字,太刺激了,好想要!
白白心里这会也是长长地舒了口气,到底是初步成功了啊!
“爷爷,咱真的不换种法么?”人群散去后,金三爷的孙子金善青问到。
“哼!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他们能轻易改的?那都是几千年的智慧。老天爷不会让他们种的成的。”金三爷是一开始就反对种双季稻的。
其实一开始,他是连插秧也反对的,但是今天新根叔家明明白白的收成放在那儿,他就不说了。只是待人群散去后,跟自己的孙子说道一句:“这也就是让他们走了这一回运道。”
还有一户没跟着的就是金三爷的妹妹金四婆家。金三爷算是村里的长寿之人了,今年已经六十有七。金四婆则是村里的“神婆”,帮人问神算卦,村里的老人还都挺信服她的。
有人家小孩哭闹不止,就去问她。她一套仪式下来,说是被某某某(村里已经过世的人)看了一眼,要帮忙跟那人沟通下,再烧点元宝纸钱,送送“客人”也就好了。
还有谁家媳妇生不了男孩,她也会烧点香问问神,然后说是跟神沟通过了,施了法力在香上,把香灰泡水喝掉就能怀上孩子了。
还有人起灶台、造房子,办喜酒、办白事,看日子看时辰也都会找她。
这些灵不灵,大家也没有真的去追究过。总是有灵有不灵的,只是不灵的时候大家也不敢去质问她,就怕惹怒了神灵。神灵这东西,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金四婆不太主动出来,几乎就是窝在自己的屋里。难得看见她也是被人请出山做法事。她年轻时有过一个丈夫,生了两个儿子后,丈夫生病去世了。儿子后来也是各自成家了,只是没有分家,还是一家人住在一块。
这次也是金三爷主动找了金四婆的子孙,让他们别跟着种。因为自己娘不太管家里的事,从小这个大伯照看的比较多,所以四婆的子孙还是很听金三爷的话的。
这些白白都没去关注,村里百来户人家已经让她分身乏术了。
第153章 无下限()
“娘,我哥来信说要我和阿祥回去帮忙收稻谷。”隔壁北苇村的一个新媳妇跟她婆婆说着话。
“啥?收稻谷?这才几月里?你想回娘家也找个像样点的借口吧!”
“不是瞎话哩,是真的要收稻谷类。”新媳妇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这时候收她也不知道啊!
“娘,是真的哩。我也听说了,说九里山那边这些天全村都在收水稻!”儿子站出来帮忙澄清,得到了新媳妇的一记秋波,娇羞的模样让他小心肝都颤了下。
“这也太新奇了。既然这样,那成,你们去帮忙吧!”又把儿子拉到一边轻声交待,“留个心眼,看看这里有什么门道。”
……“哎!”
别的几个村也传着类似的传言,也有人打着各种名号来看看。有人嗤之以鼻,有人疑惑沉思,有人好奇观望,甚至有人还主动凑上来帮忙,就为了看个究竟。
这些九里山村的村民这会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尔东南西北风。为什么?没时间管啊!收稻子都来不及了,哪儿还有这个闲工夫去解释。不过,就算有空也不告诉你啊!
有人看着他们热火朝天地收稻子,就打听:你们今年亩产多少啊?
“不知道!”
……“咋就不知道哩?”
“没空称!”收起来打好就堆晒谷场晒了,晒干了就收起来了,管他多少,反正肯定没八百,称了干嘛?伤自尊。
在大家背对太阳面朝黄土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村里还发生了一件事,让众人热火的心一下被浇凉了不少。
那个跟男人跑了的张厚生的前媳妇金花妹回来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张厚生家今年的稻谷收起来了,就来缠着要粮钱。说这批粮食她也有份,种下去的时候可没和离。
老实的张厚生想着确实是和离前种的,虽然都是他侍弄的,但名义上人家也有份,就分了一半给她,希望她拿了稻谷赶紧走吧。
自从上次闹过后,东东的情绪一直不太好,这两天自己忙,就把东东放到别人家玩了。他不想让东东再看到她,所以把稻谷给她装好牛车,“我给你运回你家!”
“慢着,你运去我也没地方放,你折成银子给我吧!”金花妹甩着手帕,这天真是热,“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就算二十文一斤好了。”
最好的精米也才十八文一斤,“东东先前生病了,”因为俩人和离的事情孩子伤到了,病了一段时间,张厚生无力,“家里没什么银子了,要么等我给你把稻子卖了,回头给你把银子送去。”
“那不行!你今天就得给我,难道你想欠我的不还?”
……张厚生张张嘴,说不出话,这怎么就成了欠债了。
他知道她的脾气,今天不给她,她能一直跟你闹。可是自己没空陪她闹啊,他还赶着耕田、选种,要种第二季稻田呢。
“那你等等我!”说完张厚生拉着牛车往白白家走,他知道成白白的几个基地都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