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听爸爸说,以前困难时期,大家是吃不饱饭;
现在是走不动路,有些人是因为经济发展、吃得太胖,更多人是因为经济发展、车太多,路太堵了。
十六说,唉,雾霾这么重,现在是喘不过气。
第二城市的很多道路都很宽,但是还是堵。
于是继续修,连一些本来就很宽的道路也在进一步拓宽。
十六看着窗外见缝插针、互相超车的猴急车流,摇摇头。
这个地方也错了。
一瓢看一眼十六,说:“路已经够宽了,需要的不是再修路,而是修‘心’。”
再宽的路,也会堵。
一条路不会径直通向你的目的地,你需要变道、转弯。
就算是十亿车道,只要你要变道、转弯,就会和其他车辆有互动;
互动中如果不是谦让,而是争抢,就会有拥堵。
如果心平和、谦让,行动才有序,资源才能高效利用。
路不是关键,争或让的心,才是关键。
每辆车的上方都有一个光环在盘旋,红色、黄色多,蓝色、绿色少。
一瓢指给三碗和十六看。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外,道路上,室外。白天。
第二城市已经有了很多的高架桥、立交桥,
有空中的城市快速公交,有城际轻轨,
有些地点还在修筑巨大桥梁,是什么空中交通,或者高铁项目。
经过桥下都已经让人不禁生起一些联想和隐隐的恐惧。
如果是高高在上,在空中列车上飞驰,穿行于城市上空,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这些雄伟的计划、雄伟的工程,目前这个阶段是需要的;但是日后会不会成为技术史上巨大的耻辱柱?
第12章 第二城市(二)()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内。白天。
车内最后一排,一瓢、十六两个人分别坐在靠窗的位置。
三碗和小狮子不在。
第二城市,街边,小咖啡馆,室内。白天。
三碗没来,她找到一家小咖啡馆打工。
店长是个大姐姐,待三碗很亲。
小狮子也受欢迎。
三碗能接受顾客点餐,上餐,收桌,打扫。还有给外卖备餐。
小狮子乖乖坐在门口一张小矮桌子上;
它扶着一面“欢迎光临”的小旗子,招徕顾客。
小狮子有苹果和牛奶作为报酬,都是它现在开始喜爱的饮食。
这时它戴着头盔护具。
小狮子很招人喜爱,主要是保护喜爱它的人们;
防止有顾客或过路的行人有谁不小心把手伸进它上下两排尖利的牙刀之间。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内。白天,小雨。
十六观察、记录路口和人行横道,中间时刻会在速写观察到的路上风景。
一瓢同时观察,一边还在手捻佛珠。
车辆拥堵时,有心急、自信过度的司机,开车倾轧人行道;
有的车子的一侧轮子甚至从公交车站牌后面的绿化带上辗过。
不止一辆车子这么干。
绿化带草坡上的草皮被卷起,露出一道长长的黄色泥土地带。
车辆回到正路上时,车轮轧过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斜着并入行车道。
所过之处,留下一道道黄泥轮胎花纹痕迹。
这些车辆上方都有一个光环在盘旋,红色、黄色。
从绿化带草坪上轧过的车子,红色最重。
有些路段,路边大量停车。
面积之大,在一些支路上甚至从头到尾,停满路的两侧。
这些是在附近单位工作的员工自驾通勤的车辆,那就可能天天如此了。
虽然司机不在车内,但是车辆上方都有一个光环在盘旋,红色。
人行横道上的情况和第一城市没有两样。
一只金鱼缸里的水,不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外,路宽车少路段,室外。白天。
公交车开到一段车辆较少的路段。
车速提上来。
十六看到后面一红一白两辆轿车,相互赶超。
赶到前头的车猛踩一脚刹车,然后加速继续前进;
后面的车一顿,然后也加速追赶,赶上后也是如法炮制,刹车、逼停,再拉开距离。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内。白天。
一瓢和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都注意到了。
大家也跟着两车激烈紧张的追逐心惊肉跳,有人随着紧张情节不时发出惊呼。
几个乘客拿出手机拍照、摄录。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外,路宽车少路段,室外。白天。
两辆车基本上一直和公交车保持同步行进,大家观察到更多情况和细节。
有时两车非常靠近人行道;
危险的动作差点殃及路边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等候车的路人。
这两辆车八成是斗气别车。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内。白天。
大家的神经紧张到极点,又无法阻止这种危险的行为。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外,路宽车少路段,室外。白天。
就在这时,白色轿车再一次赶到前头,把红色轿车逼停在一处立交桥下。
白车司机拉开车门冲出去,这是一名中年男子,神色愤怒。
他拽开红色轿车的驾驶室车门,把司机一把揪出,甩翻在地。
倒地的是一名年轻女子,手机、手包和化妆品、杂物撒落一地。
男子拳打不解气,飞起一脚把刚要爬起的女子又踢倒在地。
旁边有车辆和行人停下,上前制止、劝说。
公交车路线转弯,没有停下,继续行驶。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内。白天。
车上乘客松了口气,议论纷纷。
有些人兴犹未尽。
一瓢和十六对视,绷绷嘴。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站场转乘,室外。白天。
十六说起刚才路上的追逐、打斗: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他们这样做。
最直接的原因,还有最深远的原因。”
一瓢轻轻摇头,说:“共同的剧场,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
十六说:“网上很快就会有新闻了。”
第二城市,街上,公交车上,车内。白天。
一瓢和十六,分别坐在车厢内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
十六观察、记录、速写路口和斑马线上的交通状况。
其间也对窗外的车辆行驶状况做出速写描绘。
一瓢手里没有拿纸笔,专注地望着窗外,眉头微微皱起。
手上的念珠一个一个地拈动,节奏均匀而缓慢。
公交车转弯进入一条不宽的支路,人行横道上又一次抢了行人的绿灯。
走了不远,车流速度进一步缓慢下来。
车辆越聚越多。
前方一个路口施工,围起四分之一的角落。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笨拙地指挥车辆通过。
不断有司机按喇叭,声音此伏彼起,连成一片。
就是这种状况,还有车辆抢道加塞。
喇叭声、斥骂声响起。
路不长,但是看来要走无尽的时间。
有的司机放起震耳的音乐,声浪从开车的车窗中涌出。
一辆摩托车,车尾的音响也爆响着,在轿车之间的缝隙和人行道上辗转穿行。
人行道上的临时停车位占了人行道的大部分宽度,停满了车辆。
路上、车顶上方,一个个光环在盘旋,红色、黄色多,蓝色、绿色少。
光环有的静止停在路边,有的随着车行在移动。
第二城市,街角,饮料店内,室内。白天。
一瓢和十六买了饮料坐在店内准备的餐台前,慢慢饮用、休息。
两人透过玻璃墙看着街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和行人。
“十六,你的光环要变绿了。”一瓢对十六说。
“啊?变绿代表什么?”
一瓢说:“离红色更近,趋向好斗,心变浮躁,不宁静。”
十六问:“怎么会这样?”
“可能太投入了。要保持心静。”
十六又问:“怎么保持?”
一瓢面授机宜。
第二城市,街上,人行横道边上,室外。白天。
一瓢和十六走到路口,加入斑马线边上等候绿灯的行人。
一个橘红色帽子、马甲的文明交通协管员站在旁边执勤;
他不停吆喝硬闯红灯的行人:“回来!”
一边挥动手里的小红旗,示意他们退回线外。
灯变绿,人群开始启动,过街。
有人骑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通过斑马线。
协管员和对面的协管员挥动小旗、吆喝:“下来、下来!”
示意骑行者下车推行过街。
右转的汽车开过来,和行人抢道。
协管员退到斑马线外,安静地等待下一个红灯。
刚走了几步,余光看到协管员的举动,十六拉住一瓢,退回来。
“叔叔辛苦了!”十六对协管员说。
协管员笑笑,没说话。
“您怎么不拦住这些车?”十六问。
协管员望着十六和一瓢,没说话。
十六:“车辆转弯经过人行横道,——就是这个时候,应该停车让行人先走。”
协管员还是笑,不说话。
见协管员不反驳,十六信心足了:
“这是交通法里规定有的。
你回去可以跟你们领导说,加强管这一件事,很关键。
这件事解决了,别的事情就很好办了。
很多自动就解决了。”
协管员还是笑,不说话。
灯红后,再变绿时,一瓢拉着十六走,过街。
第13章 第三 四 五城市(一)()
第二城市到第三城市方向的动车上,车厢内。白天。
一等座。
十六不要再乘坐座位之间空间狭小的二等座车厢。
他和一瓢、三碗、小狮子坐在一排,中间隔着过道。
十六一个人在一侧。
一等座本身更宽大、厚重一些,过道两边各是两个座位,一排四座。
出来、进去被踩脚的不愉快基本可以避免了。
但是,除此之外,和二等车没有什么区别。
不对,车厢两头厕所的臭气经过发酵变得更加刺鼻。
随着列车前进产生的风,不间断冲击车厢内的空气和鼻子们。
乘务员穿行其间,没有见到有乘客提出异议。
大家都是非常能理解、省交流的修养?
莫非一等车跟二等车的区别就是更臭一点?
车厢里声音嘈杂。
手机游戏伴音、音效;
社交软件信息提示铃声;
电影、电视剧伴音;
大声交谈的说话声;
熊孩子在过道上满车厢来来回回地跑、喊叫。
车厢两头的走马灯用红色的大字提示大家:车厢内全程禁烟;
以及请带孩子的家长照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在过道上奔跑。
乘务员不时经过。
经过时,也提醒孩子的家长:
“请带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过道跑,以免发生意外。”
几次往返,乘务员提醒了几次。
但是孩子的家长或者“嗯嗯”两声,或者根本没有反应。
乘务员也没有别的办法,就放任自流。
第二城市到第三城市方向的动车上,车厢内。白天。
一瓢和三碗、小狮子安静地端坐休息。
十六用纸笔勾画车厢内的四维“找错游戏”。
他对车厢的环境有点气恼。
后面座位有个年轻人用手机玩社交软件;
新消息不断涌来,“滴滴滴滴”声不绝于耳。
旁边的人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忙活自己的事。
没有人告诉年轻人,应该怎样做。
十六回头看了他几次,年轻人没有丝毫觉察。
十六生气,伸手到年轻人面前:“来,手机给我。”
年轻人放下手机,问:“你说什么?”
十六说:“手机给我,我帮你把声音关掉。”
年轻人生气地问:“我的手机我自己不会关?”
“你吵到大家了,这么久了也没关……”
十六说,但是“大家”没有说话。
年轻人说:“那你告诉我吵到你了啊,我自己不会关?”
“那你关。”
十六没多说,心里说:“我直接说,你有这个反应吗?”
年轻人悻悻,关到静音。
第二城市到第三城市方向的动车上,车厢内。白天。
前面有两个中年女子,带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儿。
熊孩子跑累了,坐下来和大人一块儿看电视剧。
平板电脑里发出响亮的电视伴音。
乘务员经过,十六举手。
女乘务员亲切地低头询问。
十六说:“请,让她们把伴音音量调低点。”
女乘务员没有听清楚,十六重复一遍。
乘务员走过去,对她们说了。
音量降低了,虽然还是打扰别人的级别。
女乘务员走回来,十六道谢。
女乘务员笑着说:“你自己可以对她们说啊!?”
十六摇头,回答:“程序不是这样的。
我说可能会打架哦!
你们说是维护环境、秩序。”
女乘务员笑笑,走过去了。
那两个女子又拿出一个平板电脑,同时放电视剧,音量比刚才还大。
十六叹气。
乘务员经过,这次主动提醒:
“路途较远,请调低音量,不要打扰到其他乘客!”
“没有打扰到。”一个女子辩称。
“打扰到了——”十六反对,举手示意。
但是没有回复,也没有改变。
第二城市到第三城市方向的动车上,车厢内。白天。
邻座是个业务员小伙子。可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衣服发馊。
十六掏纸巾捂鼻子。
邻座下车了。
乘务清洁员过来打扫过道、收集垃圾。
大家随意地丢弃到她拿着的簸箕里。
十六没什么垃圾。
十六发现邻座地板上有漏下的瓜子壳,就撕了点纸巾捡起来;
然后很客气地双手送进清洁员手中的簸箕里,很接近簸箕时才放手。
清洁员很开心地微笑。
第三城市,街上,公交车上,车内。白天。
一瓢和十六坐在车尾靠窗的位置。
三碗抱着小狮子,也在车上。
她要看一看这个新城市的斑马线。
一周来看到的情形,没有什么不同。
同一个金鱼缸里的水。
人行横道上,汽车抢道通行。
行人被侵占绿灯时间,即使绿灯,也是在转弯的车辆之间穿行;
经常不能顺利过街,被迫站在路中央等候第二个绿灯。
自己乘坐的公交车,也是一样,转弯时会抢行人的绿灯,抢先通过。
公交车内也是一样的,喧闹、脏乱、无序。
公路上的车辆运行也是一样,抢道加塞、乱鸣喇叭、丢弃杂物。
幸好不是每一辆车都这样。
目测约百分之三十的车辆不守规矩。
尽管只有少数,也把城市变成了危险的丛林。
这也是以少胜多的特例。
车内、车外到处是红色、黄色的光环。
一瓢没有再指给十六和三碗看。
一瓢自己手拈动木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