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说道。
然后,李母问陈实他们饿不,若是不饿的话就等着一起吃晚饭,陈实还行,说是一起吃晚饭,李雅莲去帮着母亲一起做晚饭。陈实把送李军的电脑拿出来,对李军道:“这个给你了,自己玩去,不过,千万别耽搁学习了,你姐可是为你准备了好多的作业。”
李军抱着电脑高兴了好半天,不过,他可不会安装,陈实又帮他安装好,不过,因为没法上网,所以只能玩玩有些,看看储备的电影,或者打字储存些东西。
虽然如此,但是李军还是玩得不亦乐乎,一边玩,一边兴奋地尖叫。
第两百零六章:回家了()
在李雅莲家住了一宿,第二天中午,两人就踏上返家的道路。
他们还要走昨天做过的路,从县城开往威县后才能走到陈实的家,因此,昨天刚走过的路,今天又要走一趟。县城之间还没有开通水泥路的毕竟是少数,可这两个县之间恰好是这少数中的少数,一路无话,很快到了威县,除了加油外他们没有丝毫停留。
从威县到陈实家的路同样没有铺上水泥和沥青,不过,路面倒是满宽敞的,虽然有坑坑洼洼,但是毕竟是少数路段,多数路段还是略微平坦的,但是要爬山下山,穿山涉水,这是少不了的。西南的每一个县都是这样的道路,这种既非平原,又不是高原的路途很难走,交通最是复杂,这也是西南地区之所以贫困的原因。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因此,若是公路不通的话,西南别想走出一条富裕的道路来。不过,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陈实也很高兴能赶上这样的黄金时代。
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一个小卖部,就连乡镇也没有像样的门面,除非是赶集,不然的话街道上可是非常清冷的。在西南这样的农村地区,人口虽然不少,但是不集中,东边山旮旯里住着几家,西边峡谷里住着几家,平坦一点的土地也是这样,东边一块,西边一块,多数是梯田,而且种植的都是抗旱型的植物,比如包谷和土豆,若是想要种植水稻,就要找一个好地方,能种植水稻的地方也不多,因为平坦的地区毕竟是少数,水虽然不少,但是多数是小溪,即使在大河边上,那也因为地势崎岖,很难开垦种植的土地。
这也就形成了西南地区奇怪的风貌,若是用卫星来看西南地区的话,除了大山和河流外,就是在大山脚下东边西边稀稀拉拉的出现些住人的地区,一个村子不过百十户人家,几百个上千个人的村子也算是大村子了。
去往陈实家的路要翻过一座大山,而上山的路真的是十八弯,若是第一次来这里的话,一定会被绕晕的,从天空看下去,这十八弯就像是盘曲的大肠,大肠的一头是山脚下,通往峡谷,一头在山上,从一个上头路过,消失在另外的峡谷里面。
陈实驱车爬上山头后,放眼望去,一个大峡谷就在眼前,而穿过这个大峡谷后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平原,在这里被称为坝子,陈实家就在这个坝子上,坝子上的土地平坦,可以种植水稻,不过因为缺少水源,因此全都种植玉米,坝子的四种是大山,东边和北边是悬崖岩石,只有西边和南边是开垦出来的梯形土地,上面大多是种植土豆。
陈实小时候经常爬山,不是爬东边的悬崖割草就是去西边的山上挖土豆,不过当时他年纪小,因此,反而觉得奇乐趣无穷,现在看来,爬这样的山简直就是要命,不但不安全,而且山上没有什么看头,上山后还要干苦活累活,爬山就消耗掉大部分的体力了,因此,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多少的农活。
这就是生存在这个村子里的人的命,不过,现在大家都外出了,因此,年轻人很少在家,只留下老人还坚持着原来的农活,但是,地里庄家下面却长满了杂草。
现在,因为陈实的重生,因此,这个坝子里出现了变化,一个养殖场在坝子的边上一个小荒坡前建立了起来,只要进入坝子,第一眼就看见这个养殖场,若是再近一点,就能听见鸡鸭的叫声,这也给这个寂静的村子添加了一些额外的生机。
陈实和李雅莲路过养殖场时停了下来,因为是第一次看见自家的养殖场,他们当然要赶紧下来看看。
养殖场的大门紧闭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年的原因,里面没有看到人,只能听见些鸡鸭的叫声,陈实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他认出这是一个叔爷,陈实喊他,不过他却略微迟疑,似乎不认识陈实。
陈实赶紧说道:“叔爷,是我,陈实,小石头。”
老人略微迟疑,之后恍然大悟,笑起来道:“你回来了?这几天还念叨着你什么时候回来,没有想到刚想到你,你就回来了。”
陈实抽烟给叔爷,问道:“就您老一个人看着养殖场?”
叔爷介绍道:“过年了,你舅舅和那个表哥都回家了,养殖场里面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个人,都是你婶子伯娘,他们负责喂养鸡鸭,捡蛋和打扫卫生,我负责看门。”
陈实点头,又问了些情况,叔爷问他要不要进去看看,陈实说道:“我们是刚来,还没有回家,等回家后再来瞧瞧,不急一时。”
进入养殖场得穿戴好制服,戴好口罩,可不能随便进去,若是不小心传染了什么疾病,那就不好了。
随后,两人上车走了,不过几分钟,就来到了家门口,这时,弟弟妹妹也出来了,他们早就看见陈实的车了。这是陈实第一次开车回来,当然也少不了像在李雅莲家的时候一样被围观。他一下车后,就见到不少熟人,小叔早就回来了,还有些小孩,正在和虎子闹着玩,还有些陈实的堂兄弟,年纪和他相差不大的,有的成家了,带着媳妇和孩子在一旁,向他打招呼。
陈实下来后当然少不了发烟给大家。对于陈实,众人都有了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在他搬家之后,他家房子的情况早就被大家传了出来,因此,陈实开车回来没有出乎意料,他发烟给大家也没有让众人觉得太贵太好,总之,众人都认为陈实就该抽这样的烟,开这样的车。
他打开车门,让妹妹陈盈和弟弟陈东搬东西,他则和几个年纪相仿的堂兄弟们聊天。
他问众人道:“你们都在干什么活?搞建筑还是进工厂?”
他知道,几个堂兄弟没有在一起打工,有的是沿海,有的去了北方。
一个年纪比陈实大的堂哥叫陈磊,他说道:“我们都搞建筑,只是没有在同一个建筑工地,小华他们在北方,我和小洲他们在沿海。”
陈实道:“建筑很辛苦的,也很危险,你们干得来不?”
陈磊道:“还好,我们可不是娇生惯养的人,这点活虽然辛苦点,但还能坚持,就是小华胆小,听说他不敢上手脚架。”
一旁的堂弟陈华脸色潮红道:“谁说的?哪个王八蛋到处传我的坏话?”众人哄堂大笑。
等大家笑过后,陈实道:“其实,大家都是兄弟,我实话告诉你们,干建筑虽然能搞到点钱,不过都是辛苦钱,你们要是相信我,跟着我一起干,我保证你们不用那么辛苦,还能赚那么多的钱。”
众人早就听时候了陈实的事迹,因此跃跃欲试,纷纷问道:“干什么?你做生意,若是要本钱的话我们可没有。”
陈实道:“你们都是干建筑的,我让你们当包工头怎么样?”
众人一愣,随之问道:“包工头?你能接到活?你有关系吗?”包工头没有一定的关系,没有一定的能力是没法接活的,你必须有一只建筑团队,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否则接到活后都不一定能做。
陈实道:“我准备投资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只要你们本领过硬,到时候让你们来主持施工,你们不就是包工头了?每个人负责一样活,工人你们去招,工钱你们去谈,我给你们后,你发多少给人家是你的事情,能赚多少也要看你的本事,但是,若是没有本领,建筑质量不过硬的话最好别想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干苦工得了。”
众人听后都有点想法,堂哥陈磊问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你不是开玩笑吧?”
陈实知道,随随便便说出来他们也不相信,因此想了想道:“等过了年,我带你们去看看,若是觉得跟着我干有前途就留下,觉得不行也可以走,咱们兄弟间不用那么多弯弯绕绕,走了也没有人会因此而是疏远了,你们好好想想,趁着过年,仔细思考一下子。”
众人都说是,此事就此阁下,至于以后有没有人跟着他干,他才不管,愿不愿意是人家的事情,强求不来的。
之后,大家对陈实的车好奇起来,让陈实带着大家去兜风,陈实没法拒绝,因此,带上四五个人,一溜烟地开了出去。还好,他们坝子上的路很平坦,也没有其他车辆经过,因此,一路上没有大问题,众人第一次这样兜风,高兴的大叫起来,打开了车窗,吆喝不已。
有人让陈实教他学开车,陈实因此想起了一事,说道:“想要开车也行,小叔那里缺人,谁要是喜欢开车就去找小叔,他包教会,而且还包你考证,开的是大卡车,谁有兴趣?”
堂弟小华略有所动,说道:“我考虑一下。”
之后,陈实教大家开车,在马路上,众人一一试开,虽然车技不是很好,但是片刻后就能起步,只是任何交通规矩都不懂。
开车其实很容易的,一讲就能上手,只要多加练习就能熟练的上路,至于考试,那是考法规。
第两百零七章:春节春联()
过年是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无论你远在万里之外还是在异国他乡,过年了总会想方设法的回来和家人团聚。一年四季的忙碌、奔波,难道不是为了和家人团聚,幸福安康的生活吗?
过年就是国人最幸福的时候。对于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过年了就意味着有新衣服,有压岁钱,有好吃的糖果,有常年难道吃上的美味佳肴,当然还有无穷无尽的热闹。
过年的时候,无论你怎么玩,无论你和多少狐朋狗友去溜达,无论你想出什么新鲜的玩法,父母总是不会去催促你赶紧干活,因为在这个时间点,即使有再多的农活也要放下,一般来说要等元宵节过后才会动土。
动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就拿着锄头下地了,而是需要祭祀,需要五谷杂粮来祭祀先祖和各路大神。
当然,在过年的时候也要祭祀,祭祀是国人最为重要的生活习俗,无论城里还是农村都有,只是各个地方不尽相同,但大多大同小异。
过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贴春联。
陈实不会写毛笔字,家里也没有人会写,因此,他想找个人来写对联,不过,母亲和父亲拿出早就买好的对联给他,说道:“早就准备好了,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买得到。”
陈实点头笑了,然后赶紧注浆糊来贴春联。这春联也不知是谁想到的,各种各样的都有,比如:立志飞龙腾空起,创学彩凤因云翔。还有,泰运鸿开兴隆宅,财源广进昌盛家。等等,数之不尽,总之,一切好话都可以写在春联里面,什么财源广进啊!恭喜发财啊等等。
陈实在大门两边糊上浆糊,然后用站在凳子上,他提着对联的上面,李雅莲和妹妹陈盈拉着下面,一边然后他一边问两人有没有贴歪了。
小妹陈盈要推后好几步才看清楚,她说道:“左边点,右边点。”不时的指点着。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春联以前为桃符,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现在通常是在外用机器制作。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贴春联贴春联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等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贴完春联,陈实还要贴倒福,这个就非常简单了,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就行了。
“福”字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中国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中国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