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农家-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大伯娘又哭又闹不让接生婆子把孩子往外抱,你大伯也是死活不愿进里屋抱杏子出来给你爷。

    你爷就恨你大伯和大伯娘,非要把他们赶出去,一分田都不给。

    你奶死活不同意,老两口子就闹翻了。

    你爷最终还是把你大伯一家赶出去了,你奶就带着自己嫁妆跟你大伯一家子出去住。

    要不是你奶的嫁妆,你大伯一家子在外,什么都没有,真的好难活下去呢!

    你爷就像你弟弟小贵说的,欺软怕硬,一点都不假。

    你上次那么冲他嚷嚷,他现在对你还比对几个孙子都要好。现在时不时的还讨好孙女们。”

    二丫听着她娘说话不对,忙指出来:“娘!您看您也有不对的地方,爷爷对孙子好,那是好!对孙女好,那就是讨好?爷爷既然愿意改变自己对儿孙的态度,你们也不能枉费他的好意。”

    她娘忙笑着认错:“是!是!是娘说话不对,哎吆!真是天道变了,还要被自己闺女教训。”

    二丫一边给吃完黄瓜的小龙擦嘴擦手,一边问她娘:“不说那个了!我记得爷爷说大伯家的孩子念书的事,既然大伯家都是女孩,那,是谁去念书啊?”

    “嗨!杏子出生的时候,你大伯娘又哭又闹,伤了身子。估计不能生了,就想着给你大堂姐红子招个女婿。

    好的人不干,差的你大伯不同意。最后,是隔壁村子,老范家的一个继子,自己找上门来的。

    你这个堂姐夫,原本是他娘改嫁的时候带过来的。

    这老范家,也是因为穷,一直找不上媳妇。

    娶了个带继子的**,一下子多了两张口,那日子就更穷了。

    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那日子基本上就过不下去了。

    好在范家族里都帮村着给口吃的,磕磕绊绊的把孩子们给拉扯大。

    你这大堂姐夫也是个明理的,知道范家养活他大,已经是尽全力了,再也没有能力给他找媳妇。就自己找到你大伯家,说是愿意上门入赘。

    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允许他额外多做苦力,照顾一下自己下面的弟弟妹妹。”

    二丫点点头,插话道:“那这个大姐夫,人品还算可以!”

    “是呢!”她娘接着说:“可你大伯也是担心啊!他家可是有大小五口人呢!你大伯怕负担不起啊!再说了,听说你大堂姐夫还是那头的唯一一个孩子,要是以后他们只生一个儿子,那该归谁家好?

    最后还是你奶奶看着他不错,拍板定下了亲事。要说,这人都是命!你大堂姐夫进了你大伯家,五年就得了三个儿子。第一个跟我们刘家姓、第二个跟你大堂姐夫姓秦、第三个也姓刘,说是下一胎就让姓秦。

    你爷爷说要念书的,是你大伯家的大孙子,今年六岁了。可能离你家有点远,孩子太小,他们不放心。以后你在镇上的学堂开了,估计他们想着送去镇上上学。”

    “那爷爷既然操心大伯家的事,这不是说明,爷爷已经跟大伯家和好了么!?”

    她娘摘好了要摘的菜,带着二丫小龙往家走,一边走一边说话:“是啊!自从小红生了第一个儿子,姓刘之后,后面又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你爷对你大伯的态度就好些了。不过,还是从来不进你大伯家的门。”

    她娘好像想起什么事,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看女儿好奇。

    就笑着解释:“其实也不对,你爷爷进过一次你大伯家的门。

    那次是你大伯娘娘家来人,你大伯娘早晨做油炸粑粑给来人吃。

    你爷也不知道发什么毛病,跑到你大伯家,骂你大伯不孝!家里炸粑粑都不叫他吃!还端他家的油锅,要把油锅砸了。

    你大伯娘后来说,你爷手烫的都起泡了,又忍着痛把锅放回到锅灶里,没有真的扔锅。还说你爷也不是那真的有多狠心的人。

    要我说啊,都是过苦日子的人,哪个又舍得把半大锅子的油扔了。”

    “娘!您还是错了,真要遇到狠得,半锅油算什么。有那婆婆糟骂儿媳,逼儿媳死的都有呢!”

    二丫娘爱怜的伸手拍拍女儿的胳膊,轻声的说道:“丫头啊!你那婆家那么对你,别人都看在眼里呢!

    有些规矩严谨的家族里,媳妇要是吃了亏了,一般她提不过分的要求都会被成全。

    要不然你以为,王家族老那么容易就让你跟那个人和离吗?

    婆婆逼儿媳死,这样的事只有那家族混乱的人家才会有,在那样的家族里,早走早好。

    像那样的家族,早晚也是要散的。”

    她娘叹口气,又说道:“丫头啊!既然你不记事了,那娘就还得跟你说说。

    我们这儿可不能糟骂人的,不管人家有没有那事,你都不能当人面说出口,否则那可是打死不论的。”

    二丫是一头问号。“那要是有人丈夫跟人那个了,那这媳妇可就惨了!”

    她娘笑道:“怎么会?人家的族老会管着的。

    每个嫁过来的媳妇都要吃亏,哪还有谁家的女儿会愿意跟他们结亲。

    除非族长跟自己的家族有仇,就盼着家族散伙,否则都不会任其不管的。”

第六十九章 跑商前的预备() 
她娘说的,别的二丫不知道,不能糟骂人,她的老家倒也是如此。

    虽然后来国家法制不允许出手打人,但是她的老家,要是有人被糟骂了。

    那是不问青红皂白,先进厨房砸锅,还不解气?行!砸家具,怎么?还不够解气?行!掀房子!

    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会有人劝阻的,但是不能出手阻拦,否则,一块儿砸。

    而且,最奇怪的是,那些糟骂的时候,痛快了嘴,临到人家打上门了,一个个乖孙子似得,任由人砸,有的甚至跑的五远百远的,连家都不敢回。

    还有那什么,婆婆糟骂儿媳的,只要有人作证,就得认错。以后老了儿媳不赡养,也是不会被人强加干涉的。

    所以,在她老家就是有一个怪相,婆婆实在气不过,就拿扫帚狠命的打儿媳一顿,但是出口骂人的几乎没有。实在忍不住嘴的,就指名道姓骂儿子。

    所以,看到有些极品里,那极品人糟骂儿媳、侄女、**、其他女人,她就觉得奇怪!那些人为什么会任由人家糟骂呢?难道就没有一个度?

    好在这里跟自己的认知是合拍的,否则自己真的会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惹出大祸。

    她们到家的时候,小虎正在院子拿着大斧头,劈树根子。二丫看着那个树根长得还挺威武的,如果做个根雕倒是不错。

    再一想,在乡下,还真没有这个艺术氛围。要是劳民伤财的拖去省城,还不知道能不能有人赏识呢!

    算了,就让它发挥它最原始的价值吧!

    “小香,你去镇上买几包糕点回来,让你二姐吃过饭,去看看你奶奶。”

    二丫听到她娘的话,忙进了堂屋,跟她娘说:“娘!别去买,卖的糕点糖太多,老人吃了不好。

    家里还有麦面吗?我自己来做一些不是甜的,给奶奶平常得得嘴。”

    “有!多着呢!”

    她娘做饭,二丫就和面加一点点的盐,放一边醒着,待到吃过饭,再烧油,做稍微有点咸味的油炸面条。

    中午做饭,二丫娘终于领教了,大椒的各种做法。

    小虎也是恨不能把所有的菜都给吃下肚,直到二丫娘说,今天就让他们带一篮子大椒回去,以后过两天就送一篮子大椒给他们,才偷偷的摸着肚子,放下碗。

    小龙跟着吃了几筷子,也是吸溜吸溜的还要。二丫怕小孩子被辣伤了胃,就强逼着他吃茄子烧肉和葫芦烧肉。

    二丫两口子去大伯家看奶奶,跟奶奶和大伯娘闲聊了几句,就回了家。

    因为从割稻到栽秧,必须在立秋之前完成。所以,给他们三家的时间都非常紧。

    太爷爷家和二丫娘家还好一些,他们田少干的快。

    可是小虎他们有一百多亩,必须在七八天的时间内完成,割稻、翻田、撒肥、栽秧。

    大伯和二叔,四处找人,竟然找到了四五十人。一天的时间就把稻子全部割完。

    二叔带着人,惯稻把子,把稻粒子甩出来。

    二丫看到他们那么吃力,就想着那个简单又省力的脚踩打稻机子。

    晚稻很难用甩或惯的方式脱离,只能用打稻机子。

    打稻机子倒是好弄,作为高中毕业的理科生,如果这个都搞不定,二丫可以去撞墙了。

    大伯则带着临时找来的十几头牛和十几个人,在水稻田翻泥。两天的时间,翻泥、耙平、上肥,全部搞定。

    之前找来割稻的人,又被找来栽秧。因为都是边学边栽,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把秧子栽下田。

    二丫他们家,因为稻子太多,就没有具体称重量统计。晒干就给装到筐子里,请人挑到二叔家的空房子,用那种竹子编的卷帘子,一圈一圈的往上堆,堆了三堆子。大大小小的挑子,挑了三百多趟。

    太爷爷家给称了称,平均每亩达到三石,约两百九十斤,以十两一斤计算就是四百六十斤。

    所有在场的人都是大声欢呼,热烈的讨论着。太爷爷和大爷、二爷,也是兴奋的一遍遍查对,生怕记漏了哪一笔。

    晚上大爷问他爹:“爹!要不要上报啊!这可是好事。”

    太爷爷摇摇头,语气平淡的说道:“不用上报!有人问过来了,你们就照实说。不要去想着什么功绩,可别鸡蛋没吃着,反弄得一身屎!”

    大爷赞同的点点头,“爹说的对!那我跟他们也交代交代,不让他们到处乱说话。”

    “嗯!叫他们管好自家的嘴,别惹事!”

    “哎!”

    。。。。。。

    二丫听说了太爷爷家的亩产才四百多点,却是有点失望,因为后世最差的早稻田,亩产也有两百五十公斤,五百市斤。

    不过还是比现有的传统播种要好了许多,也该满足了。做人不能贪心嘛!

    可能二丫爷爷种田比较精心些,他家的亩产倒是比太爷爷家的高,亩产已经到了三石半,在他家的周边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小虎大伯和二叔,跃跃欲试,也想称出重量来,被大伯娘阻止了。

    倒是知道红霞她们的亩产都不错,都在三石半以上。大伯想着她们家的田都是自己和二弟一起照顾的,那么大家的亩产应该差不多。

    往年吃一顿愁一顿,今年一下子收了这么多的粮,兄弟俩每天都要看看粮堆子,才能真正的相信,家里真的有粮堆了。

    在小虎他们家请人干过活之后,他们家有将近一百多亩良田的消息,一下子像风吹的柳絮,四散开来。

    原本家里无人问津的婚事,也不得不被驾到明面上来。

    这里地处偏僻,媒婆这种职业虽然也有,但是并不被重视。

    有人家若是看重谁家的男孩女孩,都是请对方家亲近的人打探消息。

    如果两家都中意,再请有名望或是人品公认很好的人上门提亲。

    大伯家和二叔家,这几天不停的有人上门走亲戚。他们为着选一个好儿媳伤透了脑筋,二丫则是为三叔一直没有回来而焦虑。

    为了给大满小虎他们购置防身的兵器,二丫带着小虎特地跑去省城。

    一把剑,在二丫看来连自家的砍柴刀都不如,竟然要一百多两银子,而且还得偷偷摸摸的。

    二丫转悠了省城的所有铁匠铺,也没有买到称心的兵器。

    最后一狠心,自己设计打了七把连着铁炳的斧头,作为他们的兵器。当然这种斧头不会像真正的砍柴斧头那样蠢笨、沉重!

    两人又去了白老居,拜见陈掌柜。

    陈掌柜见到他俩过来,很高兴!

    热情的招呼他俩进屋:“哎呀!你们怎么过来了!快快,进去坐!房间里有冰盆子,快进去凉凉。”

    小虎一边随着陈掌柜的手势进屋一边笑着说:“谢谢!”

    二丫则边走便问:“陈大叔!这天热了,生意还好不?”

    “托福托福!我们家有你那绿茶,夏天喝着提精神,生意倒是比往年好了很多。”陈掌柜待两人坐下,就忙着叫人泡茶上来。

    陈掌柜问二丫来省城可是有事,二丫便把自己家想要去北方边境牧民那里走一趟的事说了。

    接着又问陈掌柜:“陈大叔!您看我们最好请哪家镖局合适啊?”

    陈掌柜思索好一会,才回答二丫:“省城有家专走北方的镖局,叫方家镖局。他们家的镖银不低,你可得好好计算计算,合不合适。”

    “哎!安全为主嘛!”二丫没有说的是,她这一趟的主要目的是想要打开那条商道,以后她家每年都有可能要走一趟。

    陈掌柜点点头:“那倒也是!那你可预备好带些什么东西过去?”

    “我预备了瓷器、绸布,最主要是想买那边的毛皮和羊毛线。不知大叔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因为茶叶算走私,二丫没有跟陈掌柜透露。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陈掌柜想说什么,又摇摇头,说:“算了,你就先按照这些弄吧!等以后这条路做熟了,再说其他的!”

    又闲聊了几句,两口子就告辞离开。

    接着去找绣庄掌柜的,让他帮忙拿些绸缎布料。

    又去春林堂,要了一些路上可能会用到的成药。

    第二天回程的时候,又顺便去瓷器窑坊,把他们现有的瓷瓶、瓷碗、瓷盆等,要了有六七车子,暂放那儿,等三叔回来,走的时候,直接从这儿拉走,省时省力。

    到了县城,打听三叔他们还要多久才会回来的时候,才知道南方发大水。什么时候回来没有谱!

    二丫走在路上就盘算着,要么自己带队过去算了。好歹自己曾经走南闯北小半辈子,一点儿也不比三叔走的路少!

    她还记得城门口的老兵,就买了两壶酒、两个烧鸡,让小虎拿上。

    还在想事的二丫,被小虎戳戳胳膊。

    “怎么啦?”二丫一脸奇怪的问道。

    小虎呲着牙乐道:“刚才我看到以前拦截我们的混混了,他们看到我们俩,一掉头跑了。”

    “哦!难得还记得我们!”二丫无所谓的说道。

    到了城门口,那个老兵仍然守在那里。看到小虎两口子给带了酒和烧鸡,乐的说不出话来。

    二丫着急回去,也没有跟他说话。由着他抱着酒瓶子笑,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一回到家,二丫就跟大伯、二叔商量:“大伯、二叔,三叔在江下游的南边被大水阻住了,一时半会的回不来。我想着,干脆我带着小虎、大满他们去北方跑一趟,得了!”

    大伯担忧的问:“你们没有一个道熟的,行么?”

    “没事!有专门走北方的镖局,他们熟!”

    大伯和二叔,面面相觑,迟迟下不了决定。

    “要么,你在让我们再考虑考虑!”

    “那好!”二丫由着他们考虑,自己却开始数点要带的东西。

    除了需要带去置换的物品之外,还有自己这一大队人,路上需要的生活用品,也不可少!

    尤其是女人要用的那东东,千万千万得带够了。

第七十章 行走商路() 
最终大伯和二叔也不知怎么商量的,同意他们自己跑北方。

    二丫交代了瓦匠师傅,一定要照着图纸留好走烟的洞口、门洞、地下室小门等。

    至于厨房的锅灶、洗澡间的锅灶、两边卧室的走烟道、堂屋的壁炉,都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