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主管事学习认了不少字、又学会算账之后,就被提升为小管事,月钱由七百文涨到一两。另外还有奖金、每季还有两套衣服、鞋子,每月还发牙膏、牙刷、香皂、肥皂等福利。这些东西他都节省着用,两年的时间倒是留下了不少,牙膏、牙刷、香皂、肥皂留下了好多带回来给姑姑、婶子、姐姐、妹妹这些爱干净的女子们用。衣服还有好几套都是崭新的,自己一次也没穿过,带回来给弟弟们穿。
这些东西都是小的,最主要是他脑子灵活,当初见到别人移栽榨树的时候,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跟着移栽了好多,至少有四五亩的地。那时候他也没想着还能养蚕,只想着到时候或许能卖给别人挣点辛苦钱。只是没有想到今年养蚕的时候,王东家会让养蚕师傅把所有的树上都放养了好些蚕。他那几亩地柞蚕,虽然都是请的别人帮忙收集上来的,连抽丝都是别人帮忙做的。给完养蚕师傅的分成。再付清请人的工钱,自己还余下了二十多两的银钱。
开荒的时候,他因为是个小主管,自然是舍不得那份工钱没有选择第一种。不过。他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在休息的时候,开了不少的荒地。如果移栽榨树的时候,他还想着卖出去的话,那现在的他就已经有打算要在这儿安家了。
他这次回来就是想着最好能够在老家找个媳妇。跟自己一起去西部安家落户。以后他种田,媳妇就专门养柞蚕,日子肯定能够过的很好。
知府安排的马车把他们送到镇上就不再送了,这倒不是车夫拿乔,实在是因为到他们村庄的路太窄,没有办法走马车。几个人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裹,一路走一路说笑。当初带着包正荣出来的两个大哥最是喜欢他,因为他的缘故,他们也得了个小组长当当,每月多了两百文一年可就二两多呢!
其中一个是蔡家老大。当年家里实在没法过了,才在忐忑不安的情况下跟着人走的。第一年虽然他也不想来回的跑,但是他很清楚家里等着他的银钱过年,好在知府大人是个好官,愿意出钱接送他们,他和庄子里的另一个外姓人唐兄弟两个一起带着一年的工钱回来。
过了年走的时候,跟去了不少人,包正荣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候,他们还担心他太小,知府大人会不要。没想到还就这小伙子得了知府家那些人的眼。去了没两个月就当上了小组长,没过一年就做了小管事。
“正荣啊!这次你回来带了不少银钱吧?”蔡家老大有口无心的问包正荣。其他人立马感兴趣的看着包正荣,包正荣腼腆的笑笑,回道:“也没有多少!买了些东西花了不少。”
姓唐的笑道:“你就糊弄我们吧!你那包里装的东西我们可都知道。那是知府大人发给你用的,根本就不要钱。”
另外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也笑着说道:“是啊!正荣真是命好,那么金贵的东西,知府也能不要钱给你用。你这是舍不得用,都带回来给谁用?”
包正荣背着那些东西有点沉,弓着腰一边走一边回答:“也不是舍不得用。主要是我根本就用不完,剩下的一些带回来,准备给我婶婶姑姑还有妹妹们用。”
蔡家老大又挑起话头:“正荣啊!去年我回来的时候,你奶奶问你情况,我说你很好。你奶奶说:要是你真的好,就打算给你寻摸一个对象回来,也不知道有没有找好。要是没有找好,你就到我家来坐坐,我有个合适的对象给你介绍介绍。你可愿意?”
这可说到包正荣的心坎儿上了,他连忙抬头,很认真的对着蔡大哥说道:“蔡大哥!只要人好就行,还有我打算在那边安家落户,您先给问问人家愿不愿意。我奶奶即便寻摸好了人家,人家也不一定愿意跟我嫁去那么远的地儿。”
姓唐的很吃惊,“正荣!你真的打算在那么远的地方安家?”
蔡家老大倒是不吃惊:“这有什么不能的!正荣在那边的榨树林,今年挣了不少吧?这最后一个月,正荣也跟着开了不少的荒地了吧?我要不是家里的老大,必须得供养父母,我都有心思在那边安家落户。你看那路修的,那么宽敞、那么平整、一点泥巴都没有,多好啊!还有水坝修的,我长这么大就从来没有看到过修的那么好的水坝。
那些王家的雇工,房子盖得多好!那水坝都修到他们家门口了,洗衣服、洗菜、夏天洗澡,多美得地方啊!
还有那曲家坳,我们刚来的时候,多穷啊?!现在呢?家家都垒了好大的牲口圈子。
我要是有正荣这个条件,我也会拖家带口的搬过去。要不了三、五年准能过上好日子。”
包正荣没想到蔡大哥还真能理解自己,当下问道:“那大哥怎么不去呢?反正您家在这边也没有田地。不如跟我一起过去吧!到时候我们两家把房子盖在一处,做个邻居。”
蔡家老大摇摇头道:“我去年的时候就提过,是我爹娘不愿意,他们离不开这儿。舍不得那两间破房子,我要不是怕我爹娘受不了路上的颠簸,我真想来硬的。”
蔡家老大的话倒让姓唐的心动,他家本来就是这个村庄的外来户,没有田地,还常常受欺负。连自家孩子跟庄子里的孩子都玩不到一块去,常常一身泥巴的哭着回来。孩子爷奶和孩子娘都心疼却也无奈,总不能一个大人跑出去跟人家孩子去理论吧?!而西部那边都是外来的,要是能跟包正荣做个邻居似乎也不错!
“正荣!你要是打算在那边安家的话,这建房子的钱可不老少呢!这一时半会儿的哪儿拿得出?”
“唐大哥!您之前恐怕没有听说,知府大人那边都已经有过话出来。像我们这些在他那做活的工人,如果想要在那边落户的,官府可以先建房子给我们住,我们以后每年还一定数量的银钱,五年内还清就行。”
跟一起走路的几个人都惊讶了:“真的?正荣!我们都没听说过,会不会是专门给你们这些管事的优待?你听错了以为是所有人都可以!要知道盖那么多的房子得要很多银子的!”
包正荣想说知府家有的是钱,但是既然他们都没有听说,那自己也不敢保证消息是否确实了。至少还要回去确定一下才行。
“你们都没听说啊!那我也有可能是听差了吧?我回去的时候在问问我们的大管事。”他说的这个大管事,就是管理他们这些小管事的刘文柱。
边走边说话,这路程就显得很短,他们没觉得走多久,这就到了第一个村口,包正荣的家。他的奶奶听说孙子今年能回来,这段时间天天让孙儿孙女们在村口玩,一边守着看哥哥有没有回来。
孩子们正在村口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快就有在尾巴上的孩子看到路上有人往村子里走,便大声的喊着:“包正妮,你荣哥哥回来了,还背了好多的东西。”
正背对着村口道路,做捉小鸡的老鹰的包正妮,听说荣哥哥回来,立马就不跑了,转过身看着村口经过的好几个男人,其中有一个分散开,进入自家村庄的正是自己的堂哥包正荣。
“哥哥!您回来了?!奶奶天天叫我们在这儿等着您,爷奶都想您了。”
这是包正荣三叔家的女儿,已经九岁了。后面又跟着楸上来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六岁,是三叔家的二儿子,一个三岁是四叔家的儿子,一个女孩七岁是四叔家的大闺女。
三岁的小弟弟掂着小脚尖,伸着小手够着包正荣的衣袖,吃力的问着:“哥哥!糖!猪猪要吃糖。”猪猪是小家伙的小名,贪吃的很。天天跟着奶奶后面要吃的,他奶奶别他楸急了,就哄着他说等大哥哥回来就给他们带好吃的。因此他记得比谁都牢。
包正荣走的时候,小猪猪刚刚出生没多久,但是他一看小家伙的样子,就知道是那个小弟弟。
他伸出手包裹着小家伙小小的,被冻得冰凉凉的小手。“好!等回家哥哥拿给你,哥哥带了好多的糖给猪猪吃。”
大一点的包正树捞不着拉着哥哥,只好拉着小猪猪的另一只手,然后跟小猪猪步调一致的死盯着哥哥背后据说装满了好吃的包裹。再后面的长尾巴是一群嘻嘻哈哈的孩子们,一同跟着往包家去凑热闹。(。)
PS:很感谢若水桃花的打赏和凤轩轩月票,谢谢你们!谢谢
第四百三十八章 到家()
包家奶奶爷爷一大家子的人,都从外面热闹的喊叫声中满脸惊喜地从里面往外面跑。
“大孙子回来啦!”他奶奶手里还拿着个葫芦做成的水瓢,就急冲冲的从厨房里跑了出来,跑到院中间还差点叫他爷爷扔在院子的大扫把给绊了一跤。包正荣立马放开拉着小猪猪的手,急促跨步上前扶住直往前冲却划拉着两只胳膊想要平衡站立的奶奶。
“奶奶!您慢点,这要是栽倒了可就受罪了!”
他奶奶一边抓着大孙子的手一边偏头冲着正懊悔自己不该把大扫把扔在院子的老头子骂道:“有你这么急的吗?把扫把靠墙上在出去接正荣就来不及了呀?!”
婆婆吵公公,包正荣大伯娘和三婶、四婶作为儿媳,都不好搭腔。其实她们心里也觉得公公不该把大扫把扔在院中间,今天好在正荣两步跨的大,来得及将他奶奶扶住了。这要是没有扶住,面朝下栽在地上,那伤可小不了。这年也别想过得爽快!
包正荣大伯作为儿子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而且作为男人都是粗心大意的主,所以就开口帮着老爷子说话了:“娘!您可别净说爹,您看您手上拿的是什么?”
老太太一看自己手上的水瓢还死死的抓着呢,“噗嗤”一笑,算了,谁也说不得谁!顺手就拉着大孙子往屋里走,老爷子呵呵笑着,走在大孙子的左边,伯父、叔叔、伯娘、婶子们都簇拥着大侄子一起往家里走。几个孩子夹杂在大人的缝隙里往屋子里钻。
进了屋子,还来不及坐下跟爷奶伯父叔婶们说话,小猪猪就楸着他的包裹往下拽。嘴里还高声的喊着:“吃糖!哥哥给糖吃!”
“大孙子!先把糖给孩子们分分,要不然我们说话都不安静。”老爷子发话了。老爷子看儿孙重,一个个都跟宝贝蛋似得,向来是有求必应。只可惜家里穷,应了也是空头支票,兑现不了。今儿大孙子回来了,总能带点糖果回来给孩子们过过嘴硬。
老太太心善。看到还有好些庄子里的孩子在门口伸头缩脑的看着,便问大孙子:“正荣啊!你带的糖可有多的?要是有多的,就给他们一人也分一个。”
“有!奶奶!我带了好多回来。知府大人给我们做管事的一人分了一斤奶糖让带回来给家里孩子吃,好些大哥哥不回家。都给了我。我实在是背不动那么多,要不然还能带回来更多。”
包正荣四婶啧啧嘴:“你们那官老爷有这么好?还给你们发糖果呢!你们那么多人,那得要多少钱那?”
包家老太太连同其他人也是一致的点头,赞同老四媳妇说的话。
包正荣一边忙着打开包裹一边解释道:“知府大人的哥哥家在北边有个专门做糖的作坊。他们自家养了好些的奶牛,每个月还要从异族那拉回来好多的牛奶。专门做奶粉和牛奶花生糖。牛奶花生糖有的做的变了形、有的颜色不好看、有的忘了包糯米纸,就全部算作废品分开放到另一处。然后这些残次的糖果就会分给他们自家人吃,今年是第一次分给我们这些外人。要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是这些糖都是贵人家才吃得起的精贵东西,今儿让你们也尝尝。”
打开包裹,就顺手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你们也吃一个尝尝!”小猪猪和包正树一个给了一把大约有十来颗,把两个孩子美得,鼻涕直泛泡。
又给了包正妮一把,才把外面的孩子们喊进来:“你们也来吧!一个人给四个,多了就散不开了。”
外面有十几个孩子。一圈散下来,两大包没有了。包正荣大伯娘和两个婶子心疼的直刺溜牙花子,待孩子们都欢欢喜喜的跑了出去,他大伯娘终于没有忍住:“正荣啊!其实一个人给两个就够了,你应该多留些,等过年的时候,亲戚来拜年散给亲戚家的孩子多好啊。”两个婶婶在后面直点头。
包正荣又笑着拿出四包糖:“大伯娘!这儿还有四包呢,够用了。奶奶收起来过年给亲戚们尝尝!
还有,这个是牙膏牙刷,你们一人一套。每天早晚刷牙用。这个是香皂,一共十二块,大伯娘、三婶、四婶、大姐、大妹、二妹、小妹还有奶奶,你们一人拿一块用。洗脸洗手、洗头洗澡都好用。这是肥皂洗衣服可干净了;这是衣服,给大弟二弟穿正合适,都是新的,我没穿过的。”
伯父、叔叔和婶娘们看得眼睛都花了,一会儿闻闻香喷喷的香皂,一会儿扯开衣服看看。还真是崭新的。妯娌几个不由自主的动手分派起来,倒是爷爷奶奶心疼的责备大孙子:“正荣啊!在外面挣点钱多难,你怎么这么大手大脚的花起来。你还要银钱娶媳妇呢!”
“爷、奶!这些都是知府大人发的,我可没花钱。再说了这些东西就是花钱我也买不起呢,可贵了。”
大伯娘她们一听大侄子这么说,都把手一顿,说道:“正荣,那这东西还是留着卖钱吧!我们用不用无所谓,留两样给你姐妹们用就行了。”
“这是知府大人发给我们用的,我自己不用拿去卖钱,要是被知府大人知道了,以后可就不发了。你们在家也得自己用,可千万别拿去卖钱啊!听说知府大人家的生意做的到处都是,没准你们前儿卖了,后而他们就知道了。”
“哎!听正荣的,我们就自己用!”妯娌几个又高兴的开始你一样我一样的分起来。包正荣笑眯眯的看着婶娘们东西分成好几堆,心里异常的充实。婶娘们不打不骂的把自己养大,自己也是知道感恩的,只是以前没有能耐,想回报她们都不知道拿什么回报,现在这些东西能够让婶娘们喜欢,他也很高兴。
他看到大伯娘从一堆衣服里翻出帽子、围巾、手套,忙伸手拿出来:“哦!这是给奶奶、爷爷买的,紫色的给奶奶,黑色的给爷爷。”
奶奶笑的更欢了,“哎吆!大孙子还给我们两个老不死的买东西了呢!吆!大孙子,这颜色太亮了,奶奶戴着还不成老妖精了?!哈哈哈!”
大伯娘帮着婆婆把帽子戴好,说道:“好看!正适合娘戴!”
“对呢!娘戴着真好看!感觉年轻了好几岁。”
“是滴!娘,您要是不戴,我可要了啊!”
三个儿媳一个赛一个的会奉承,把老太太乐的笑不停。一旁看着的小猪猪,可急了,他拽着哥哥的后衣摆:“哥哥!猪猪的呢?猪猪也要。”
包正荣为难了,因为这羊毛的帽子围巾其实挺贵的,他就买了爷爷奶奶的,其他人都没舍得买。
四婶知道大侄子肯定是没有给小的们买,就立马抱起儿子,哄着:“猪猪要是要帽子,可就没有糖吃了,也没有肉吃,还要不?”
小孩子吃为大,当然是摇头:“不要了!猪猪要吃肉、要吃糖。”
“哎!猪猪乖,一会儿娘就杀鸡给猪猪吃!现在跟姐姐哥哥出去玩,等肉烧好了,娘喊你回来吃!好不好?”
“好!娘要记得喊猪猪回来吃肉!”
“记得记得!出去玩吧!”
把猪猪和正妮、正树几个哄了出去,四婶不好意思的跟包正荣说道:“正荣别听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