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你那大堂婶家的二丫头当初绣花的手艺一直都不如你。去年她领的工钱还不到你的一半,怎么今年你的工钱,竟然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
这个被责备的是鸿绣绣房的绣娘张云珠,责备她的是她娘。她心里也冤得慌,可她能改变得了什么啊?!
“这能怪我吗?当初我哭着求您别给我裹脚,可您可曾心软放过我?”张云珠略带怨气的回道。
她娘莫名其妙的问道:“这跟裹脚有什么关系,你们是用手绣花,能不成还有用脚绣花的?”
张云珠抽了一下鼻音,语气很低落的跟她娘解释道:“去年年底的时候,东家有个合伙做买卖的来我们绣坊挑人。本来是挑中我们好几个绣花技术最好的,可是她一看我们都是裹小脚的,就反悔不用我们了,又重新挑堂妹她们那些没有裹脚的。”她说着说着就要哭出来。
她娘赶紧低声喝道:“别哭!今天年三十,要是被你奶奶知道了,得骂翻了天。那绣花跟裹脚到底有什么关系,你倒是快说说!”
“我们也是不服,就非要问个明白,但是那东家说过了正月我们就知道了。结果正月元宵那天,我们都被我们东家叫去帮忙,然后我们看到堂妹她们穿着特别好看的毛皮高脚鞋子,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裹了脚,根本穿不了那种鞋子,叫了我们也是派不上用场。
当时我们看到那个鞋子,谁都没有在意,只觉得她们穿着那种鞋子的确很好看。可是!后来才知道,那个东家大方的要人命。凡是她们穿出来做样子的衣服有人定做了,都算为她们的个人订单,绣花也由她们各自完成,除了绣花的工钱之外还有百分之五的销售提成。堂妹挣了一百几十两还算是少的了,她们最多的听说挣了将近三百两银子。
呜呜!娘啊!要是我一年也能挣这么多的银子,哪里用的着裹得脚生疼,还要到处求爹爹告爷爷的去求着嫁什么好人家?啊!?呜呜。。。。。。”
锅洞口一边帮着娘烧火一边说着的张云珠终于还是没能忍住,放下火钳子捂着嘴失声痛哭起来。
她娘听的两眼发直,也忘了翻炒锅里的花生,直觉从头到脚全是凉气,嘶嘶的往骨头缝里钻。
她去年的时候,还在笑话堂嫂不给她家闺女裹脚,就等着讲婆家的时候吃亏吧!可是这转眼就是自家白白受了那么大罪的闺女在承受这裹脚带来的痛苦。这叫她怎么能够接受得了?
堂屋里的奶奶最终还是听到了厨房里穿出来的哭声,气得脸色铁青的跑过来,上手就给正哭的不能自已的孙女一巴掌。
嘴里骂道:“这大过年的,哭什么哭!”
云珠娘毕竟心疼闺女。就赶紧给婆婆解释原因。老婆子一听说其中还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惊得两眼发直,半天才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她不敢想那最高的将近三百两,哪怕只有堂侄儿那闺女挣得一百多两也是了不得的收入啊!
呜呜!这要不是大年三十,她也好像哭一场啊!
祖孙三代。都跟傻子似得,目无光彩的站在厨房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直到锅里的花生发出糊焦味才回过神来。
府城秦知府家,年三十的晚上儿孙们是要在老太太的房里陪着老太太守一会儿的。正在闲聊中的几人,突然听到老太太大声叱责坐在她面前的孙女:“什么?是谁说的,是谁说半残废的?你马上给我交代清楚,否则正月一个月你就别出门了。”
秦知府的小女儿,眼里含着泪,小声的说道:“这又不是我说的!以前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都是笑话她们那些不裹脚的是大脚汉。可是自从七月份之后。就听到到处都是人议论,说我们这些裹脚的都是半残废。我们现在都不敢出门,就怕人家笑话我们半残废。
听她们说,最初是学院的书生说的,有个书生说这世上很多女人都是半残废。别人就问什么是半残废,然后他就跟人说女人的脚都成那样了,还不算残废吗?”
老太太听说是府学里书生说的,就不好再责备自家孙女了,毕竟孙女们也是受了委屈。她借口有些累,就打发了孩子们出去。自己斜靠在贵妃榻上,跟身边的老婢女嘲讽道:“半残废!呵呵!半残废!说的可真对啊!我这可不就是半残废么!阴天、下雨疼的路都走不了,平常也只能用脚后跟一步步的挪,跟个残废有什么不一样?!即便天天洗脚。也能臭的让苍蝇、蚊子都退避三尺,这哪里是一个正常女人该有的体面?!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一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谁能争得过这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那时候也是不愿意裹脚的,结果还不是一样要遭这罪!养了女儿却又接着上一辈的孽去让女儿跟着遭罪,能有什么办法呢!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老婢女劝解情绪激动的秦老太太:“老夫人,您就别生气了。孩子不懂事,随他们闹去!总有他们家的大人管着的。”
“哎!闹吧!要是这些书生有能力闹的上头不许女人裹脚,就是要我给他们磕头,我也绝不说二话倒头就给他们磕去。”
老婢女跟着叹气:“唉!”
鸿绣绣房的另一个绣娘林芬芳,她奶奶算是个开明的,孙女挣了二百多两的银子,只要了三十两的零头,其余的由孙女自己留着做嫁妆。
之前就因为孙女是大脚,即便有很好的绣花手艺、长相也出众,但是仍旧没有能找到家世好的婆家。那时她一直后悔自己太心软,不该心疼孙女受罪,就放了孙女的裹脚布。可是现在她又庆幸的很,孙女就是因为有这一双大脚,才有机会一年挣得几百两的银子。即便孙女裹了脚,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家世有多好的人家,可是现在孙女自己能挣这么多的银钱,可比靠着人家的家世要牢靠的多了。当初,还是自己做对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开发稻田养泥鳅()
大年初一一大早,吴风刚就来到东家拜年,顺便给东家详细交代一下这一趟送马车的事情。
二十九那天他们刚到家,就被大管家抓住安排了好多的事情。三十那天他们除了中午赶回来一起上菜吃个年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刘家岭各个村庄巡逻了。所以只有今天才得到机会汇报情况。
“我们把车子送到客户手中,也给他们教会了怎么驾驶那车。客户们看到车子各方面都是按照合约上写的一样,都非常满意。后又听到我们说十年内免费维修的时候,什么话都没说,就让我们把之前给他们看了的画册再拿出来,有的定做了一辆短程马车,有的定做了两辆。再加上这些客户给介绍的其他订单,我们一共接了五辆长途房车、十一辆短途马车的订单。那些订单资料,您都看了吧?”
收回来的银票,以及订单,回来的当天,他就交给了当时正在镇上帮忙的东家了。他今天来主要是汇报详细情况,以及看看东家娘子有没有什么要问他的。
“都看了,你做的很好,没有差错。这一路上可都顺利?”七辆车,二丫安排了十五个全部是参加过特训的那些人送过去的。她担心那些定做马车的客户里,有人与匪徒有勾结。所以,她让吴风刚他们暗地里察看是谁最有可疑,另外尤其要注意自身安全。
吴风刚摇摇头,“我们回来时,一路都很顺利。你们遇到的那情况,我按照您说的,跟每个客户都说了一遍。大部分客户都说没有跟别人提起过,只有一个客户说,有可能是他说话不注意场合,给你们引来的这祸!”
“哦?”二丫和小虎都疑惑的看着吴风刚,吴风刚便翻说那客户说的情况。
“那客户说,当天晚上正跟朋友在酒楼喝酒。看到你们带着一大队人在街上行走,就忍不住跟朋友说起花了一万两银子买我们家新式马车的事情。他朋友当时说他怎么敢跟一个陌生人下这么大的订单,他在解释的时候,提到了您给他看的在官府有登记的另外几家的合约。还说人家都一样交了百分之三十的定金。这个客户跟我保证,他的朋友绝对可靠,绝不会跟匪徒有任何关系。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在说话的时候,有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吴风刚紧接着又加了一句:“我个人觉得那客户不像是说谎的人。”
吴风刚说的这个客户,二丫和小虎都有印象。是个身份不低的归乡隐居之人,没有必要对着他们这种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人家撒谎。再说,当时为了说服还在犹豫当中的客户,就拿起了以前谈生意那一套,以别的客户订单来刺激这个客户的购买欲,说起来这其中也有她自己的错。不过,既然知道不是客户之中有人通匪,那她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今天跟着吴风刚一起来拜年的还有赖明勋的一家人,他们主要是想感谢小虎一家的。因为他们打算明天一早就要回去,所以明知道今天不是外姓客人上门拜年的时候。也还是来了。
二丫夫妻俩跟吴风刚说完事,便跟赖家人聊起家常。
“这雪下得这样大,你们回去怕是不方便吧!?”
“我们赶着牛车慢,到家也得十几天。这边官道好走,有雪也没事,到了我们家路不好走的地方,估计天晴也能晒干了。”
二丫有点吃惊:“啊!你们这一趟就要十几天的时间哪?可真不容易。你们家也是种水稻吗?可是一年三熟?自己家有田还是种人家的田?”她不大会跟人聊天,可她是主家,又不能逼着客人主动,就只好问些农家常识。
赖明勋的娘身体不好。一般不说话,只在旁边抿着嘴笑。回话的都是赖家奶奶,“回东家娘子的话!我们一般情况种两季水稻一季麦子,有时候也会种油菜。我自家倒是有三亩水田。只是位置不好,就在芦苇荡子边上,经常有鸟过来抢粮食,收成还不如人家两亩田多。原本我打算着跟他爷今年佃上几亩田回来种,不过我大孙子跟他爷另有打算,那就看大孙子怎么安排了。”
二丫把目光转向赖明勋。赖明勋忙站起来回道:“回东家娘子!我想让我爷爷和我爹做绢布灯笼在家卖,我奶奶跟我娘在稻田里养鸭子,填补家里的荤菜补补身子。就不佃人家的田种了。”
赖明勋看到东家娘子听了他的话,就把眉头皱了起来想事,立马就紧张额头都冒出细汗来。想问又不敢问!旁边正跟着东家说话的赖家爷爷,感觉到了孙子的紧张,也慌张的看向东家娘子。
二丫虽然想事,但也不是一点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看到他们都挺紧张的,就笑着摇头,说道:“你们不用这么紧张兮兮的,我就是觉得赖明勋的想法虽好,但是并不适合你爹和你娘的身体状况。你看你爹跟你娘,走一步路都要人搀着,又哪里能做得了事?我觉得你家的田既然在芦苇荡的旁边,那就不会缺水,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在稻田里养泥鳅。我现在犯愁的是,有什么办法才能让泥鳅不被那些鸟儿给吃了。”
赖家爷爷吃了一惊的插嘴道:“东家娘子!这泥鳅没有人要的,养那玩意可没有用呢!”
小虎和吴风刚他们都笑了起来,二丫只好认真的给赖家爷爷解释:“泥鳅可是好东西,医书上说泥鳅很补有小人参之称,价钱也高。我家虽然养了不少,但是好些城里的酒家到我这儿来买也还是要限定斤两的卖。因为需求量太大,我们供应不了那么多。”
见赖家爷爷还在犹豫,二丫又加把火道:“尤其是像您儿子儿媳这身体虚弱到了极点,要是用别的补吧,应该很容易上火,反而有害身体。如果隔三差五的吃泥鳅补补,就没事了。您要是自家养了泥鳅,也有的给儿子儿媳经常补补不是!而且养泥鳅不用费事,只要栽秧割稻的时候注意点,别踩死泥鳅就好,平常的时候,几乎不用人伺候它们。等到该收获的时候,你们就多做些捕黄鳝用的倒闸口笼子,里面装一点蚯蚓、碎肉什么的,第二天一早收上来,然后放到大水缸里放点生菜籽油养着。我们定时间过去收购,因为你家那边挺远的,我们要来回车马住宿等费用,就给你三十五文一斤。您一亩田不用多,只要能够收上来五百斤,就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赖家爷爷手有点发抖,他是听了这东家娘子说,一亩田收五百斤,那粗略算算,三亩田一年也能挣个五十两银子。这、这可能么?不过昨天听了他们给大家说养水生,一亩田竟然有四十多两的收入,这应该也是不假的。
“东家娘子说的,我也想养了,只是养了泥鳅只怕田里就关不住水了。这泥鳅也爱打洞呢!”
“那个好处理,用竹子编小眼的篱笆,扎在田埂内侧,那泥鳅就不能打洞也跑不了。现在就是怎么防鸟捕食还解决不了!”
小虎在旁边说道:“媳妇!养鹞子行不行?鹞子捕鸟很厉害的,我家养的鹞子多,现在我们整个庄子都没有什么鸟过来了。”
二丫笑着冲小虎撬大拇指,好不吝啬的夸奖道:“还是你聪明!对,养鹞子、老鹰都可以!”
解决了鸟害的问题,基本决定赖家稻田养泥鳅的事情。为了到时候一趟能够多拉一些,二丫又交代了赖家,看看有没有相的好的亲朋友邻。要是愿意也在稻田里养泥鳅或者黄鳝的,她到时候都是一样的收购。只不过,养之前要跟她打个招呼,她好有个量的控制,不能大家一窝蜂的全养,到时候收购不了那么多也是麻烦。不过好在第一年,他们还得到这儿来弄种泥鳅和黄鳝的苗,这数量上还能控制些,怕就怕以后家家养起来了之后,自家都有了可繁殖的种泥鳅、种黄鳝就不好控制了。嗨!这事只能到时候再看了,或许还没有人愿意养呢!
原本大年初一是要在太爷爷家吃饭的,今年家里来人,就只能让小龙带着小家伙们过去吃饭。他们夫妻俩留在家待客!
二丫拿出青蒜、青椒、红椒。腊肉切丝,准备炒黄鳝丝。乳娘忙着洗菜,清理黄鳝,赖家奶奶没什么事就坐在锅洞前帮着烧火,看到二丫拿出来的新鲜青红椒和青蒜,就稀奇道:“哎吆!你们这个时节还有这么新鲜的大椒、青蒜呢?”
二丫一边切青椒一边回道:“那青蒜是我们家的暖棚种的,这个青椒是**月份快下市的时候,我就把新鲜的青红椒用稻草灰装在筐子里,保存下来的。还是很新鲜吧?!你们回去也可以这么保存,过年待客的时候,也能多做好几个菜出来。”
“哎!那承蒙东家娘子的情,待您不忙了就教教我,等到收大椒的时候,我也这么做。”
“行!没问题!”
二丫切完了青红椒丝、腊肉丝、黄鳝丝、蒜丝,就放到了一边。又从养泥鳅的水缸里捞了差不多有一斤多的泥鳅出来,用清水给冲洗干净放框子里放着。又切一块差不多有二两重的肥肉,一边切丝一边跟半弯着腰,伸头看她忙乎的赖家奶奶说道:“您回去就花钱让别人家帮忙挖泥鳅和黄鳝,然后把小的放水田里,那大的放缸里用生菜籽油养七八天,之后就像我这样不用破肚子直接洗干净外面就行了。一斤半泥鳅用二两肥肉炼油红烧,油要是多了,您儿子儿媳的身体受不了,要是少了这泥鳅烧出来就不好吃,二两肥肉的油正好。隔个三五天做一次,半年时间就能补得差不多了。”
赖家奶奶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点头,谢道:“多谢您善心,还想着我们家孩子补身体的事情。”(。)
第三百二十四章 话说“贴财神”()
二丫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