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我也是看准了人家有那能力买这车才上门推销的,一般人家我也不会去白费力气。叔!先不说这个了,走!我们一起去我家新开的火锅店吃一顿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去看过呢!”
陈老爷子摇头道:“我今天就不去了!那个老家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我还是在这儿候着吧!你们先去找找老张。他们绣坊最近生意火红的不得了,他东家每次过来喝茶,都要说一声,等你回来,就请你们好好吃一顿。你不如过去看看!我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哎!那我们也不跟叔客气。这就走了!”
两人并没有直接去鸿绣,而是先去的自家铺子‘童装世界’。
“呀!东家、东家娘子,你们回来了!”中午的时候没有客人,祝金玲正在柜台里整理账册,感觉门口的光线突然被遮挡,就下意识的抬头看看。一看到小虎夫妻俩就高兴的打招呼。
“嗯!我们回来了,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这儿?”二丫笑着回道。
祝金玲放下手里的账本,走出柜台,一边忙着端凳子给东家夫妻俩坐,一边回答二丫:“他俩去我们家的火锅店去端锅子去了。哎!对了。东家娘子,我们家在这儿也开了一个火锅店,您知道不?”
“知道啊!不过具体地址不知道,离着这儿很近么?!”
“对对!东家娘子,您好厉害哦!真就说对了。的确很近,就在我们对面往东去十几丈远最大的那家。以前是做风月场的,去年夏天的时候有个外地人死在里面。原本说是没事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隔了一年,那人的家人突然找上门来。好像很有本事。竟然逼得那主事的跑了,官府还做主卖了那楼赔偿那人的家人。
我们都不赞成买那楼,可是林老板谁的话都不听,一定要买。不过听说买的价钱很低,倒是挺划算的。好在现在生意火得不得了,要不然再便宜也不值!”
二丫和小虎听的很迷糊,“这死人的事我们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哎呀!这事要不是后来那人的家里来人寻事,我们就在旁边也都没有听说啦!还是林老板买楼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回事的。林老板还挺厉害的。他在那老远的地方还能比我们先知道这儿的事情。”祝金玲小嘴巴巴的,说的那叫一个顺溜。
二丫自然知道林老板的能量,所以她不吃惊,也没有跟祝金玲解释什么。“最近生意怎么样?什么好卖什么差些?”
祝金玲夸张的叫道:“我们的东西哪有差的?样样都好卖。天天都忙死了,要不是现在正赶上吃饭时间,你们来了,都没人手招呼你们。我们家的货老是跟不上,有的客人几乎天天来追着要。
哎!对了,您给陈家大爷做的那个男式羊毛大衣,已经有十九个人下订单了,就等着您回来赶紧做了交货呢!您能忙得过来么?”
这件事是二丫的失误所致,大伯娘、红果、二婶她们跟着二丫都学会了做裤子,也能独立上手。而西式上衣和西式大衣这一块,她们和皮衣制作坊的女工们,都只会用已经制好的样板打样、裁剪、缝合。而羊毛大衣的样板,二丫走之前忘了打样板留给制衣坊。没有样板,制衣坊的女工都不敢上手做这个活,就连跟着二丫学过一段时间裁剪的红果也不敢贸然出手。然后这件事就这么给拖延了下来,一直等着她回来,亲手制作。
不过,只要二丫裁剪好了,那些人手缝合的时候,都是没有问题的。二丫点头,“我只要裁剪出来就行了,应该能够忙得过来!客户可有确定什么时候必须要了?”
“那倒没有,不过,她们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要在过年前拿到,让她们当家的一定要在新年的时候穿着那大衣走亲朋。”
“哦!时间上还算充裕,定金都收了没有?”
“都有照规定收了百分之三十的定金!”
“嗯!行!”二丫看到端火锅的两个小伙计回来了,就让他们吃饭,自己和小虎先就近去火锅店吃饭。
“小祝,我们先过去吃饭,你们要是还有什么事就过去叫我。我们一时半会儿的,还不会走。”
祝金玲忙点头应道:“哎!好来!您和东家先去吃饭吧。”
两人把马车又带到火锅店,一是因为铺子的前面停着这马车有点挡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新式马车在火锅店的客人面前刷刷存在感。
这楼在外表看起来比县城的那酒楼要气派很多。也许是重新刷了油漆的缘故,显得鲜亮光洁,很能吸人眼球。看门的小二热情的带着小虎把马车转个弯赶到后院,二丫直接从大门进了大厅。
廖掌柜正忙的满头大汗,现在正是吃饭高峰时段。因为火锅店不像普通饭店,需要不时的传菜,所以配备的小二并不多。这就造成到了高峰时间,人手严重紧缺。廖掌柜的也要不时地上手帮忙为顾客加个汤、写个单子、添个菜什么的。二丫看到廖掌柜在餐桌的空隙中走来窜去,还不时的擦一把汗,就好笑的摇头。
她走到柜台,看看专管收银的小伙计,正是自家的养大的孩子——李长云。
二丫笑着跟正在整理台面的李长云说话:“长云!你也出来做事了?哎呀,一不留神,你们都突然之间长大了!”
李长云连忙抬头,一看是东家娘子,高兴的问道:“哎呀!东家娘子,您回来了!掌柜说你们要到年底才能到家,怎么你们回来的这么早?玩的好吗?”
“玩的还可以,都玩的很开心。我们也是怕路上有什么意外,到时候别耽搁回来过年,就想着提前往家赶,哪知道就回来的早了,倒是叫你们感到遗憾了。”二丫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这个时代的人能够出去走一趟都不容易,一般人都会趁这机会好好玩一玩,怎么着也不会提前回来。二丫也是现在才想到,他们那些人当中,肯定会有很多人遗憾回来的太早。不过,二丫宁愿再来一次旅行,也不愿意因为游玩而误了过新年。
廖掌柜终于得以回到柜台前,看到二丫就笑呵呵的打招呼:“东家娘子回来了!昨天下午听大管家说你们回来了,我就想到你们今天肯定会过来。”
正好小虎从后院放好马和马车过来前厅,廖掌柜便又赶紧的跟小虎打招呼,接着把两人带到专为东家以及东家亲朋特设的包间。
“东家、东家娘子,你们稍坐坐,马上就给你们上锅子。哦,对了,你们要吃什么样的锅子?”
小虎看着媳妇,让媳妇点,二丫就直接要了个羊蝎子,以及四个素菜,两个烧饼。
这个火锅店的装修比县城的店要合理、精致很多。比如:他们现在坐的桌子正中间,上方是一个喇叭口的走烟筒,正对着烧着炭火的锅子,碳燃烧后的烟气以及锅里的热气都随着走烟筒被吸走。所以房间里的气息一直都是很清新的,既没有呛人的碳烟味、也没有那么浓厚的、火锅特有的油腥味。
其次是窗子,可以说是占了半面墙。用的是蓝底子带紫红花纹的琉璃,一共是四扇小窗门,都是活动的,可以开关的那种。四扇窗扇的中间是一根很粗壮的大圆木,承担着这窗子上面的重力。柱子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飞龙升天,一团团各形各色的云彩似是在随风飘动。(。)
PS:今天零时加班两小时,原以为今天要断更了。好在咬咬牙,还是把今天的章节写上来了!只是晚了点,很抱歉啊!
第三百一十章 新作坊()
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去张掌柜那儿,听了廖掌柜说的,知道他们现在生意的确很红火,而且还顺势而为的做起了毛线衣批发生意。因为二丫有说过这一块的毛线衣由他们独家代理,所以,即便编织作坊出货不多,但也都是先紧着他们家供货。鸿绣对面的绣坊因为跟着学也做毛线衣绣花、穿彩珠,结果过一次水就变了形,导致顾客找上门来退货赔钱。对面绣坊这么一闹倒把鸿绣的生意又给推上一个界面,现在的鸿绣已经在府城稳居第一,鸿绣东家最近过得很得意。
二丫知道他们一切都好就行了,也就没打算过去。
两口子看廖掌柜现在的派头,与当初初为掌柜时,算的上是天差地别。见他一人负责童装铺子和火锅店还游刃有余,两人就互相打趣说对方好眼力,廖掌柜感动的说道:“我本身不识字,干的又是跑商的行脚夫。说实话,没有被你们提为掌柜之前,我就是做梦也从没有做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做大掌柜的梦。若不是您二位的赏识,我也就是一辈子跟着守成做跑商的命。”
小虎呵呵的笑,二丫接话道:“廖掌柜的能力终究会自己显露出来的,只不过是我们得了便宜,先一步把您笼到这里做了掌柜,按说,倒是让您吃亏了。”
“我有什么能力啊?!跟林老板、陈掌柜他们比起来,我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的距离。这火锅店夏天的生意不好做,您可知道林老板都是怎么做的吗?”
火锅生意夏天也不是不好做,但看你怎么做。她曾经的世界,就有大夏天做大虾火锅,生意火爆的不得了。只不知林老板又是怎么做?二丫很有兴趣的问:“怎么做的?”
廖掌柜挺得意的回答:“您教会他们做的那些冰棒,在县城他是一支都没让对外卖,全部用来吃火锅就免费赠送。很多人为了吃那个从来没有吃过的冰棒,就都过来吃一次火锅,结果把生意带的比大冬天的时候还要好。秋天一到,吃不得燥热的火锅。生意稍微清淡一点,他就立马筹备这边的火锅店,连买楼到装修、开业,总共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店的装修。你们也看到了,好吧?!”
二丫无意识的点头,说实话,林老板以冰棒带动火锅的做法,并不是她感觉最棒的。当然。她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夏天做烧烤、冬天做火锅。但是这里好像不一样,比较忌讳店里的生意变来变去。
回来经过镇上的时候,就顺便看看几个已经投入使用的大作坊。
新作坊统一建在荒山住房区的东边,整齐划一的一排,看着极具规模!从外面看,新建的大作坊都是很高、很大,这是二丫后来提出的修改方案。之前那几个作坊,二丫忘记了这里没有空调,建的跟普通住房一样。一到夏天,里面就会很闷热。再加上料子的一些异味,人在里面待久了,都会有头晕目眩的恶心感。所以,建新作坊时,二丫的头一个条件就是高、大、宽敞,通风一定要好。
大门紧闭不让非本区域工作人员进入的作坊有两个,一个是机器编织坊(后又加了针织布机器)、一个就是新式马车制作坊。
二丫和小虎拍了好久马车作坊的大门,才有人从里面大声的应道:“来了来了!是哪位?”
听到是东家和东家娘子,立马高兴的开门迎接着。这是江树冰的弟弟江树寒,跟他哥哥一样。性格内向,话语比较少。他对着东家夫妻俩咧着嘴笑笑,就伸手接过马缰绳,将马车拉到空院的拐角放置好。
在有棚子的室内忙着的有靳老师傅、江树冰、制造水车的师徒两。看到东家夫妻俩过来。都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要跟东家两口子打招呼。二丫和小虎忙让他们继续做事,不用客气。
二丫看着场地里摆着的十一台马车,问道:“这些车都已经试用过了吗?”
靳老师傅回答道:“试用过了,全部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的是,弄不到那么多的铁了。以后要是再有订单。可怎么办?”
“这个不用担心,车到山前自有路。到时候要么少算一点钱,让客户自己想法子弄够相应的铁,要么找能够弄得很多铁的人高价买。这世上的铁多了,还能不够我做几辆马车的用?!”二丫还有一个最大的依仗就是天下行镖头,相信他绝对有地方弄到很多的铁。
二丫又大致跟他们说说自己对马车的外观、内部、座椅等这些方面的包装。并且要求半个月内,必须全部完工,年前一定要送到每个客户的家中。
两人又将其他几个作坊都转悠了一边,各个作坊管理的怎么样,二丫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就外表看来都还过得去。车间内外干干净净,原材料和成品都分别整理的整整齐齐、利利落落。可不像她平常在别人家工厂里看到的脏乱、混杂等让有强迫症人会疯掉的场景。
针织作坊管编织机的除了自家三个孕妇红果、汇富媳妇、汇贵媳妇、还有从孤儿当中特别挑选的几个嘴巴严实、手脚利落的姑娘。专门做缝合的,并没有像二丫说的拿出去随便找人手做,而是由廖掌柜的两个舅嫂和红霞、红云、红秀、红叶几个,一人管着一两道工序操作。二婶管着闲杂事务和挑拣跳头、断线、两边不对称等残次品,这些质量上的把关。算是质检和主管两个职务。
织布坊有靳家老太太带着儿媳和女儿操作,兼带了二十几个从刘家岭以及河口村、下河村招收回来的姑娘做学徒。因为差不多都已经学了好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基本上都能够独立上机了。只是她们做出来的残次品较多,比较浪费。所以,靳家老太太不怎么舍得让她们独立上机,都是在空闲的时候,拿纺坏了的次纱给她们织着练手。虽然姑娘很多,但是却都安安静静的,没有谁大声喧哗。只有织布机咔嚓、咔嚓之间穿插着梭来回穿纱的嚓嚓声。
二丫和小虎站在后面看她们织了有小半匹的布,她们都没有发现。织布的只顾着低头查看经纬线可有断头、接头、疙瘩头以及经纬线是松是紧等。旁边学习的就更加不错眼的看着师傅们是怎么拉梭、推梭、还不时地用手指弹弹经线,查看松或紧。
旁边小屋子里是几台纺纱机。也是围了一小堆的姑娘们在学纺纱。二丫看了好一会,发现这些孩子都是紧闭着嘴巴,没有一个东问西问的,就觉得他们挑选的这些姑娘都是少说多看的好孩子。
绢花作坊。主要是给孤儿们挣点零花钱的,所以二丫从来不许人往里塞她家孩子之外的人手。为了让孩子们尽量多攒钱,她特地跟史馆长商量,修改了学堂的休息和放假制度。她是按照她以前学校的方式来调整的。就是每七天休息两天,暑假放两个月。寒假放一个半月。如果想要考学的,可以在节假日跟先生们开小灶,对干活挣钱更有兴趣的,可以踏踏实实的去挣钱。
今天非休息日也非休息时间,作坊里只有狗蛋的娘带着几个已经不念书的姑娘们在作业。各种绢花都分门别类的放在各自的框子里,姹紫映红的甚是好看。二丫特别拿了几个用珍珠或是碎珊瑚做的头花、胸花看了看,一个个仿真、精致的不亚于秦知府家眷们带的说是从皇宫里赏赐下来的头花。那些头花要是能够拿来跟她自家做的这些比比,一定高档精致不到哪里去。
制伞作坊和绢花作坊一样,都是给孤儿们挣钱用的,所以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这里都是很消停的,没有多少人在里面劳作。一旦孩子们进来做工,这儿一堆人那儿一堆人,即便很少有人说话喧喧嚷嚷的,但是看着来来去去讨拿东西的人走动也一样能够显出热闹的很。
胡三斤带领的木工作坊,目前主要做的是加工府城铺子和鸿绣绣坊接的童车和儿童玩具这样的活。二丫准备过了年,让已经摸到管理窍门的胡三斤再招人组织一个班组,专门做她按照西方简约家居设计的一系列家居木器产品。
童装作坊是小谢氏在带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