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不知道,但是我们隔三差五的就能吃到,应当还有吧”这个店小二就不清楚了。
“哦,那麻烦你,让他找一下舒……”吴婉娇想了想,舒秀才现在已经半脱手了,那就让吴小一做吧,刚好锻练一下他,“就去找街头的吴小一掌事,到时吴小一会跟他说的。”
“哦,好”小二点头说道。
天啊,太好了,池盐白忙活了一场,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都让夏家父子得了,这糖一定要嫌啊!
吴婉娇到街头找到吴小一,跟他讲了什么叫甜菜,如何区别于红萝卜,跟他说了自己的计划。
吴小一听了半天明白了:“世子妃的意思是,问这个泉伯,看他家里种了多少,如果少,就让他留种,我们全收了,如果多,可以先用一点找会制糖的人试一下,看能不能成,是吧,世子妃?”
“对,就是这个意思,有了结果告诉我一下”吴婉娇高兴的说道。
“好,一定办好”吴小一乐得嘴都合不上,他已慢慢接手舒先生的事情,将来可是大管事啊!
“至于以后,要是行成规模,就办一个作坊,如果有不懂的,问你师傅舒先生”吴婉娇对他继续说道。
“好,明白”吴小一连连点头。
吴婉娇心情愉悦的回世子府了。
黄平府城门口
“立云,这就是黄平的城楼?”舒展指着城楼惊叹道。
“嗯”罗立云正抬头仰望着高大的城门楼,只见它飞檐高立,庄严肃穆的屹立在自己面前。
“比其他府郡的只好不差啊,”胡祖琦——胡老头的另一个孙子,也高兴的说道。
此时的他们从北齐到京城,这一来一回,路途中早已见过众多县郡,能知道一样事物的高低了。
“是啊,多巍峨高大,多雄伟气势”宋宁——宋家庄人,他跟着感慨道。
“爬上去看看”韦志文——流民村的学子捋子袖子准备攀爬。
“对,爬上去看看”
一行几个高高兴兴找守门将士周旋了一番,终于登上了三层门楼之顶,视野一片开阔,天地仿佛更辽阔更深远。
“太美了”
“是啊,想不到我北齐发展的如此之好,下次再入京,我就能说出家乡的名胜了。”
“对,现在我们也有得说了,这就是我们北齐的名胜景致”
罗立云笑笑,没有说什么,但他知道大家说得是实情,北齐除了北齐王和夏世子的威名,其他真是无从说起,可是现在的北齐不同以往了,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几个人找了一个小饭馆吃了一顿,继续今天的行程。
北齐世子府里,即使在夜晚,北齐王的书房内外,也是灯火通明,北齐主持这次府试的考官和大儒们正在紧张的阅卷。
最先批改的是经义,这个没有歧义,都是照本宣科的东西,很快就批阅结束,第二项诗赋,这个就有争议了,不同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所以分三次轮流阅卷,综合各方面取三人都认为都是优秀的先取。第三项策论,这个基本上都有主考的官员决定,因为他们对民生民情最有感悟和发言权。
没有意料之外,罗立云三场全优,被列为第一名,也称解元,第二名却是来自金府郡世家——汤家,他的文章诗赋在格式和押韵上,严格来说超过了罗立云,只是眼界稍窄,如果能历练一番,定当不同凡响,至于策论排名稍后一点,但是他优美的文笔弥补了这个不足,张大人和北齐王思前想后,给世家人一个机会,被放在了第二名,第三名是舒先生的儿子舒展,他三场比较均衡,都相当不错,但同时也都没有特色,风格上比较中规中矩,跟舒先生为人圆融相差甚远,不过这样的人也是官场需要的。
其他名次也一一定夺下来。
北齐临齐放榜这天,人山人海,胡老爹也凑过来看自己孙子的排名,这次有近千人,取了三百名,胡老爹的孙子有两个上榜了,分别是第十一名和二百九十一名。
胡老爹点点头,“五年前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现在能在三取一当中有一席,知足了。”
北齐王发出公示,年纪大的举子,如果不想再考,现在就可以再进行一场选官试,合格者可以任各方胥吏,如果在以后政绩突出的,仍然可以升迁为官。
北齐王在这次官试中又为北齐补充了一批官员,至此这两官场整治空缺下来的位置被填了近八成,北齐的官场算是正式流转起来。
大雪纷飞,转眼间又是一年冬来临。
第513章 士允殿试 祖佑盼婚()
大雪纷飞,转眼间又是一年冬来临。
在京城的邱士允三场考试已过,排名在二甲第二名,此刻正在大殿上进行最后的殿试,他站在人群当中,低头垂目,见前面有人在对题,借着前面人的身体,稍稍抬眼,余光中终于看到了最高执政者——仁宣帝
一身明黄色,三十而立的仁宣帝,即使坐在龙椅里也掩盖不住他卓尔不群的英姿,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的王者气势,英俊无匹的五官仿佛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棱角分明,锐利而深邃的目光,不自觉得给人一种压迫感。
邱士允只是看了两眼,就不敢再放肆,站在那里低头屏气,静听前面人的答题,在对方的答题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他正在构思,如果皇帝问自己这个命题,自己该如何应对时,突然听到了‘江南郡考生邱士允’这几个字,脑袋一翁,有点不知所措,无知无觉,全凭下意识走到了答题的正前位。
“你就是邱士允?”仁宣帝的声音并不大,但是从上面传到下面,仍然觉得威严十足。
“回皇上,正是学生”邱士允有些紧张,声音有点颤。
“嗯,你三场考试,第一场跟大家一样,第二场就不怎么样了,文笔还欠火候”仁宣帝不紧不慢评着他考试的情况。
“是,圣上所言极是。”邱士允听到这里明白了,皇上对这次秋闱非常重视,自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学子试卷,他都说得非常精准,说明他已经关注自己。
“第三场却是非常出彩,我和应大人等人商量了,给了你单场第一,可还满意”仁宣帝的声音里透出几许赞赏。
邱士允连忙跪下谢恩。
“先别忙谢恩,你现在的命题是律法,说说看”仁宣帝给出了命题,居然是律法。
“是,圣上”邱士允站了起了,不管皇帝为何要问律法,在站起来的瞬间,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不疾不徐的回答道:“律法首先是我大殷朝政权保证执行的最基本准则,律法……”
为什么要问律法,完全是因为邱士允的履历里,有北齐这样的字眼,而薛小侯爷从北齐带回来的北齐地方律法,仁宣帝非常感兴趣,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越看越有意思,居然透出律法至上的思想,难道北齐王能放下王权,给律法让道?
仁宣帝特意让人查了邱士允,竟然是他做亲王平定江南暴乱时逃往北齐的,由于他的籍贯仍然是江南郡,所以他只能以江南郡人的身份参加会试,但是他却在北齐生活了近五年时间,而且就住在北齐世子府附近,应当对北齐世子府有所了解吧。
果然不负仁宣帝所望,邱士允回答得既流畅、又全面,不仅是仁宣帝,大殿上的每一个学子听后,都大为震惊,居然有人对律法如此熟知,而且让极为枯燥的律法听起来,非常有意思,不简单啊!
“你作为一个学子,为何对律法如此熟知,”仁宣帝问出大家心中所想。
“回圣上,学生在北齐正做着里正一职,顺便兼职世子府里世子妃的掌事”邱士允一语一实说道。
“里正……”这是什么官,大殿里的世家学子们不解。
“里正……”出生贫寒的学子,不屑。
仁宣帝看了看大殿内各式各样人的表现,轻笑了一声:“难怪你的文笔不好,这还有时间做学问吗?”
“圣上所言极是,学生文笔是差了,可有人曾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邱士允拱手低头回答道。
至于后面这句话,是吴婉娇勉励刘承泽时说的话,被他听到了,他记在心里。
吴婉娇为何要说这句话呢,刘承泽实在是个书呆子型的人物,熟悉律法,却不愿意和人、事打交道,她恨铁不成钢时劝慰的话。
“好句子”站在边上一直未吭声的应知年来了一句,然后拱手作揖对仁宣帝说道,“皇上,这话精僻”
“嗯”仁宣帝回味着这句话,“这跟律法有关系吗?”
“有,圣上,学生在处理村里琐事时要用到律法,做掌事时要用到律法,所以学生特意把大殷朝律法、北齐律法全部背上并准备在以后的实践当中融会贵通。”邱士允回答的很详细、明了。
“村里的琐事会用到律法,做个掌事会用到律法?”仁宣帝非常感兴趣。
“回圣上,用到,村里的琐事,用到律法下面的具体规定,比如,邻人为宅基地争吵,就用到律法民事律,如果税赋不交,就用到律法里面的课税律,而掌事涉及到的当然是商课税律,如何合理的避开税律而不触及大殷朝的律法,就是像我这样的大掌事所要考虑的。”邱士允的紧张感早就在回答问题中消失怠尽,流利、精僻的回答让他自信倍增,身上的气质随着自信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即便是在威严、庄重的金銮殿上,各学子们也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这太让人震撼了,还没有派官呢,就已把他们甩出多少条街了,这要是当了官,不得了啊!
邱士允这样精通律法跟吴婉娇提拔了刘承泽有很大关系,他从吴婉娇对刘承泽的赞不绝口中,领悟到了律法在官场当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黄平做大掌事时,和各式人打交道,更觉得律法的重要性,并且在学习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今天他对答如流的境况,他的策论为何能被仁宣帝夸一声,其中当然有律法的影子,律法重实证,如何让实证服人,可不少得举证说例,条条说分明。
仁宣帝看着镇静自若的邱士允,眼角露出笑意,“哦,这么说,你在北齐过得不错”
“是,圣上”邱士允回答道。
“这可怎么办呢,看你答得这么精彩,朕准备把你列到一甲之内呢?”仁宣帝似乎很为难的说道。
“啊”大殿内的众人大惊,唯有一个镇静自若、不动声色,吴婉娇的小弟——吴清显,他低着头,一直听着,其实他学习之余也有研究律法,但是没有像邱士允这样有具体的职务,能在处理事务中学到更实际的东西,他笑笑,听着仁宣帝的下文。
“多谢圣上抬爱,还是公平对待吧”邱士允也是愣了一下,马上作出应对。
“应爱卿,你意下如何?”仁宣帝把目光投向边上的吏部尚书——应知年。
“回皇上,我同意你的想法,他留在京城,就在一甲之内,回北齐就二甲”应知年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众人不淡定了,还没见过当众这么敲定名次的,都惊讶的看向邱士允。
邱士允此刻也是受宠若惊、天人交战。
仁宣帝朝应知年笑了笑,应知年不动声色回了一眼。
邱士允在天人交战中,想到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一部分进士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委以知县,虽然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但是他还是瞬间做了定,“学生已经答应北齐王回北齐为官”
“哦——”仁宣帝这一声尾音拖得有点长,“那就很遗撼了,原本想给你探花郎的,现在只能是二甲第一,做个传胪吧”
“谢皇恩浩荡,学生感激不尽”邱士允行跪拜大礼叩谢圣恩。
仁宣帝笑笑,继续下面的殿试,当然没有再当场拍板名次,这都是等皇上和众考官商讨之后才能最后决定。
十月中旬,京城殿试终于发榜了。
这次的状元和榜眼都是京城簪缨世家子弟,何谓簪缨世家,指的是世代为官的显赫家族,大殷朝已经绵延二百多年,财阀世家已经形成气侯,他们当中不乏优秀的人才,只可惜,他们无论怎样优秀跟底层百姓无关,他们的身份注定只为世家、贵族服务。
探花郎是吴婉娇的弟弟吴清显,吴家游走在贵族边缘,想得到来自家族的影响力,那是不可能的了,除非吴清显在以后的官途中政绩突显,散发自己个人魅力以影响格局,否则不作他想。
这就是为何仁宣帝要把邱士允留在京城的原因,他需要在官宦中注入新鲜血液,打破连成一气的世族琏条,可惜,落花有意,奈何流水自顾流去。
放榜后,当然也有榜下捉婿的,邱士允为了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根本没有去看榜,他看不看已经无所谓了,他趁这个机会走了一遍京城,看了看京城的人土风情,而且特意到学府街走了一遭,看着繁华如梦的学府街,邱士允笑了笑,就算是今天以他成人之心,也未必能成这条街吧,这只能是奇人才能做的奇事吧,顺着学府街一直往北,他来时的大通河拐过这里,看着河水浪花翻滚,一眼望不到尽头,他明白,他的官场生涯也如这望不到尽头的河流一样,开始了。
十月底,京城为取得前十名的进士举行了簪花宴,并且打马游街,引得京城大街小巷万人空巷,都到京城主干道——都和路上看状元游街,排在第四位的邱士允,身着白锦袍,头簪大红花坐在高头大马上看着瞻仰的人群,也心生豪情,人生在世莫不过如此吧,如果家人能看到,是不是更会为自己自豪,繁华如厮,却让邱士允心生归家之意,就是人生吧。
邱士允因为要回北齐任职,所以很快拿到了自己的官职资格名牒,跟上早已打探好的商队,一路马不停蹄往北齐、往自己的家赶去。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进入该节气,西北风从遥远的大西北一路南上,直达北齐,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零度以下,偶有雪落下,却不大,故称为小雪。
世子府的内院,吴婉娇带着围脖,帽子站在那里,看青风帮他们炸爆米花。
“当心了,要开锅了,吓到不管啊”青风看锅子的火侯和时间都差不多到了,忙提醒众人。
一众人听到后,都捂着耳朵纷纷后退。
小念儿边退边问,“这一锅应当好了吧”
“应该吧,未熟、焦掉都有,这次青将军,你应当有经验了吧”吴婉娇分析了一下前几锅的情况问道。
“世子妃,看你说得,我也是大姑娘上花骄——头一次,可不能怪我”青风嘻嘻哈哈的说道。
“没怪你,快开吧,就你话多,怪不得没姑娘喜欢你”吴婉娇见青风贫嘴贫舌,忿忿的来了一句。
“世子妃,你可不能这样说小的,小的媳妇还没有着落”青风委屈的看向众人,余光盯着秋实看了看。
“行,赶紧开,越说越来劲”吴婉娇也看了一眼秋实,这两小年轻,还没进入情况啊。?
“噢”青风瞄了一眼秋实,叹了口气,然后拿起白布袋子套在爆花机的前面,拔下销子,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里面的玉米爆花都出来了,一粒粒都像开了一朵朵小绒花,可爱极了。
“母亲,这成了吗?”小念儿急切的问道。
“成了,成了,受热很均匀,很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