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红只要刘白氏不在她身边唠叨,便万事大吉。
大宝小宝知道妈妈生病了,这阵子异常乖巧,成天围着李小红转,也不吵闹。
这个问:“妈,你吃不吃糖?”
那个问:“娘,你喝不喝水?”
李小红心中甚是熨贴,觉得生了两个贴心小棉袄。
这一日,小宝从外面咣咣跑进来,扑到母亲跟前说:“娘,外面铁蛋儿他们在吃一种红红的果子,我没吃过,我也想吃。”
李小红的烧已经退了,只是躺在床上,再将养两天,日常的工作已经开始接手了,闻言便起身:“娘带你去看看是什么样的小红果子。”
一看居然是草莓,深秋时节的草莓真罕见,想必是谁家早早种了,一直没有结果,深秋时节才捡了几个果子。
大宝正含着手指,流着口水,站在边上看别人。看到母亲过来含混的,喊了一声:“吃。”
那群小孩,有十几个,草莓只有四五个,轮下来一人还轮不到一颗,自是不肯分给大宝小宝这样的小小孩。
李小红便去跟领头的大小孩铁蛋商量,用一颗糖换他一个草莓。
铁蛋闻言大喜,那草莓在他家地边上,结了几个果,他拿出来炫耀的。李小红拿出来的糖是“酥点记”的糖,他还是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吃过。
李小红把那颗草莓一分两半儿,大宝吃一半,小宝吃一半。心里想着酸倒牙的东西,小孩总是好奇,无论好坏都要见识一下。
没想到大宝小宝吃了之后还想吃,居然爱吃酸口的,难道以后长大了爱吃醋?
李小红无奈,只得一手一个把两个孩子牵回家。和李妈妈商议,要不要到别人家去挖两棵草莓树,回来自己种。
李妈妈笑道:“这两个孩子,好吃的吃多了,没吃过的就是好的,尽琢磨自己没见过的。”
李妈妈拎了把铁掀就出门儿了,要说对周围邻居的熟悉程度,李小红远不如李妈妈。
李妈妈一会儿铲两棵草莓苗子过来,李小红看那草莓上还结了几个小青果子,便把那草莓种暖棚里去。
从此之后,大宝小宝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那几个青果子红了没?
第75章 麻烦又来了()
李小红看这两孩子馋成这样,又悄悄的找了几颗草莓树,挪到空间里,空间里温度合适,肥料也合适,草莓这种东西原本象野草一样长得飞快,而且会自己蔓延生长。
有一天早晨,李小红端了一盘红红的草莓出来,想给大宝小宝一个惊喜的时候,却见大宝小宝含泪看着她说“我们想自己摘。”
李小红表示,孩子的脑回路真奇妙,不大能理解。
李妈妈嘲笑李小红太惯孩子了,李小红不敢认同,家里最惯孩子是李妈妈,谁要是敢动大宝小宝一个指头,李妈妈立马跟人翻脸,不管是谁。
这件事情的后果就是刘家店铺里,一冬天常年摆着新鲜草莓。
草莓这东西,产量是很高的,没几日就蔓延霸占了李小红的半个空间,李小红为了大宝小宝爱吃,忍痛将兔子减少了一半儿,把兔子地盘划出来了一半儿种草莓。
要说人真是奇怪,平日里李妈妈催李小红进空间去种地,李小红左推右推,嫌太辛苦。
等到大宝小宝想吃草莓,李小红也不要人催,硬是天天进去采摘,施肥料,也不觉得辛苦。
多余的草莓摆到店里卖,李小红从来不知道这酸掉牙的东西,居然有这么多人爱吃。
连二姐都经常从乔家过来,到暖棚里揪两颗草莓再走。
乔婶很好奇,去年的西瓜挣钱了,怎么今年不种西瓜改种草莓了?过来才知道,只是因为大宝小宝想吃,乔婶不由得感慨,你们家也太惯孩子了。
李小红一边麻利地洗着衣服,一边笑着说:“哪里是惯,等你有孙子就体会到了,反正不麻烦,种啥都是种。”
又感慨道:“我想惯也惯不了两年了,送到学堂去就该吃苦了。”
正说着话,王大妈去买锅盔回来,街口新出了一家烤饼店,锅盔做得极好,用大土炉子,明火烤制,里面还有自家采集的野蜂蜜,红曲黄曲放得很多,一口吃下去,竟然有爆浆的感觉,偏又是咸甜口的,一点都不腻人。
李小红赶着切了半个锅盔,让乔婶带回去。
甘肃这边的锅盔,有一个巴掌厚,四五十公分宽。一个锅盔,全家人一天都吃不完。
这家锅盔做的好,价格不便宜,一般人家还真舍不得天天去吃。只是李小红向来信奉,吃得好才能更有力气干活,赚更多的钱。
乔婶喜恭恭地,拿了锅盔回家了,顺便又从刘家暖棚里采了两棵辣子,二媳妇这阵胃口老是不好,大着肚子,还非要坚持到外面去上工。
乔婶心里清楚,二媳妇是在躲着大媳妇,二媳妇天天挺个大肚子,大媳妇虽然不说什么,但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乔婶已经暗地里敲打了大媳妇好几回,就算心里再难过,也不能眼红人家怀孕。
只是大媳妇钻到牛角尖儿里,乔婶经常见到她暗自垂泪。
甚至乔婶还带着大媳妇看了大夫,没有什么毛病,补药也吃了,可就是没有动静,只能说缘分还没到吧。
所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从外人看起来,李小红家和乔婶家,过的多好,可是其实每个家总有自己的,这里不如意,那里不顺心。
这几日刘大牛完全闲了下来,从庄子上回来后,便日日跑新宅基地那边,与包工头商量,该怎样修整,怎样盖房子,进了不少的沙石土料。
刘二牛和刘老实父子都上来帮忙,二牛便日日的住在新宅基地那边,晚上都不回来,看着进来的原料,生怕被人偷了。
刘家的新宅基地,离刘家小院儿并不太远,是县城统一规划的城外扩出去的一块地。
宅基地上一片红红火火,有空劳动力的许多人家已经早早的把房子盖了起来,打算在新房里过年。
刘家因为父子几人都要种地,必须等到全部秋收完了,下雪之前,抽出人手来盯着看房子,连小叔也主动的跑来帮忙。
小叔是因为对李小红夫妻心有歉疚,又端着长辈的架子,不好意思直接道歉,用这种方式,来缓和两家的关系。
小叔心里明白,小桃的事,怪不得别人身上,谁叫她自己不争气,一个人想要走弯路时的,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这几天小桃又在家里闹着,要她娘退亲,甚至自己找了一个大户人家要去做妾。
只把小婶气的要吐血,已经在家躺了两天了。
刘家建房的同时把云大娘房也要建起来。
云大娘的宅子设计风格和李小红家不同,更偏重于南方的感觉,更小巧、玲珑、秀气。
李小红家的风格,就是方方正正、端庄大气,更符合北方人的审美,以实用为主,院子里并没有像李小红前面设计的弄个池塘,而是和以前一样,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可建筑面积,不仅预留出来了田地,盖了两间草料房,甚至还预留了两间客房。
这一日刘白氏上门,李小红一见她的脸拉得长长的,心里暗叫不好。
这阵子刘白氏安安生生,没有给她找麻烦,她也疏忽大意了,如今家里要盖新房子,刘白氏必然心里有所不满。
刘白氏张嘴便说:“你上次说的让老四明年去赶考,那你把老四赶考的钱先给我,省得你盖房全花光了,到时我怎么办。”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你都有钱盖房子了,还没有钱帮助小叔子吗?
李小红压着性子慢慢与她讲道理,只说已经安排好,明年让刘大牛请假陪刘文星赶考。
刘白氏不依不饶,非让李小红先把20两银子交给她。
李小红大怒,别人家赶考,只要一二两银子就够了,凭什么我们家要用20两银子。
刘白氏来就没打算和她讲道理,板指头给她细算,去,要住客栈,要吃饭,要打点,还要请客吃饭,听说主考官要围好,要不然的话,会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算下来20两根本不够。
李小红最近才觉得这个婆婆好一点,这一看还是不靠谱,照她这种花钱方法,刘文星只考这一次试,就够他们家倾家荡产了。
李小红反复跟婆婆解释,第一次考试不用打点主考官,海选都没过呢,主考官知道你是谁呀,考完之后如果上榜再去拉关系也来得及。
偏婆婆不吃他这一套,坐在地上撒泼,非要让她把钱拿出来。
第76章 盖新房(一)()
李小红气恼极了,忍不住也吼了起来:“你非要看我们住在租的房子里吃糠咽菜,才开心么?我们想有个自己的房子就不行吗?”
“我为了这个新宅子,省吃俭用,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去,还借了一大笔债,你当我心里不难受。”
“两个孩子眼瞅着就大了,我们总得有个自己的窝,天天这样飘荡,你当我心安吗?”
云大娘进门的时候,就见着婆媳两个跟两个斗鸡似的,大眼瞪小眼,站在院子里,剑拔弩张,硝烟弥漫。
不用问就知道必是刘白氏又来讨债,云大娘琢磨了一下问:“大宝娘,你上次说要跟我借钱去建房,我看材料都拉来了,你打算这笔钱啥时候还呢?”
刘白氏一看,真讨债的来了,起身拍拍土走了,临走还不忘了从李小红家的兔子窝里捉只兔子走。
李小红叹息地摇头对云大娘说:“我这个婆婆平时花一分钱都在算计,偏偏莫名其妙有时候会突然大方的离谱,倾家荡产的往外秃噜。不是一个好的当家人啊!”
云大娘无奈地摇摇头,这种事情谁都没法解决。
云大娘原是来和李小红商量,县令夫人想请她去议事,李小红摸不到头绪,很茫然。
新县令夫人是个爽朗的将门虎女,李小红一见她,便被她吸引,喜欢上了她。
有的人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总能成为一群人的中心。
县令夫人未语先笑:“我早就听说你了,我年少时在京城待过两年,和云大娘打小就认识,她可是时时提起你,对你可是钦佩的紧。”
县令夫人上来就攀交情,李小红见县令夫人一点都没有架子,便开心的与她交谈起来。
却原来县令夫人听云大娘提起,李小红打算办个帐房学校,觉得这是个机遇。
在甘肃这个地方,地处西北,学风淡薄,民风彪悍。
若是县令在为官任上能够把学风抓上去,哪怕就是这种教人手艺的学堂,政绩上也是深厚光彩的一笔。
便与李小红商议,学堂算是公办,聘李小红做山长,就是校长。
教师由李小红招募,县里负责建起学堂,并给每位教职员工发放工资和三节补贴,入学的贫困学生除了减免学费外还有额外的生活补助。
李小红一听大喜,她一向觉得无论任何事情与政府合作是最佳途径,政府代表强权机构。
光是给教职员工发放工资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李小红自己就撑不下来,有政府的支持,自然最好。
李小红前世一直都属于公家人的身份,很明白,社会地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的时候,远远比钱财管用。
公办学堂里,她是山长相当于校长的身份,她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以后做很多事,方便许多,哪怕不给她给工资也是愿意的,
两人一拍即合,县令夫人见李小红如此配合,非常高兴,邀请云大娘和李小红两人留饭。
吃着典型的西北饭手抓羊肉,李小红看着和车轮一样大的烤馕,心想这厨娘可真是粗旷派。
刘白氏回去之后并不死心,她心想着,李小红竟然有钱能盖起大房子,依着李小红谨慎的性格,手头必然留有余粮,她一定要去诈出来,放在李小红手里,指不定要去帮助别人去了。
刘白氏一想到,李小红手里可能拿着真金白银,心里不由得痒的难受。只觉得吃不下,睡不着。
反正家里就剩她一个人,随手收拾收拾,又赶到城里来。
刘白氏进门看到刘大牛在家,刘大牛自从听说老娘上门要钱,便一直留意着。
刘大牛算着老娘若来大概在半上午,每天一大早去新房那边安顿好,回家等老娘上门。
刘白氏一看,哪能不明白刘大牛是在等自己,心里就有些恼火,这个大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越来越护着他媳妇,难道自己是老虎吗?能把他媳妇吃了吗?护成这样,给谁看呀。
想着想着,刘白氏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只觉得,若是下面几个儿子都是这样,你说养儿子到底有什么用啊?
刘大牛原本准备着,老娘上来就要钱,没想到,竟然开始落泪了,有些不知所措。
刘白氏也忘了要钱这茬,只断断续续叨叨的埋怨着儿子,只疼媳妇,不知道疼老娘,刘大牛一个头有两个大。
刘大牛忙转移老娘的视线,只说这几天新房那边材料不足,他要急着去买,让老娘帮他去看着工人,招呼招呼。
刘白氏心理终于平衡了些,觉得儿子还是看重她的。
刘大牛是真的忙,工地上的工人要人处处盯着,要不然就会偷工减料。
云大娘那边的宅子,因是江南风格,对木工的要求特别高,许多起承转合的地方,要非常细致,昨天他去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的地方契合的不好。
这明显就是木工不认真,住上两年,很多地方会松动裂开。
刘大牛要求他们返工,所有的材料又要重新准备。这个季节干燥的好木料不多,他昨天下午在市场跑了一圈都没找到,今天还要再去找。
刘白氏到了工地上,只见刘老实和二牛都在搬砖捣土,小叔也在一旁和着泥。
刘白氏一看,便不愿意,上去拽着刘老实问:“你们怎么自己上手干了,不是包给他们吗?”
刘老实讷讷地说不出什么来,二牛不大高兴,只跟他娘说:“大哥在的时候还好些,大哥不在这工人就不认真干活,一会就找不到工人了。这包工头一家占了好几家的房子,处处都需要人手。”
“他这样拖着,到上大冻,如果盖不起来新房,就只能到明年春天再接着干,一冬天的风吹雪冻,这宅子以后就不会结实。大哥大嫂都急得嘴上起泡了。”
包工头正蹲在一边抽着旱烟袋,看着工人干活,他觉得这真是个好年景,县里统一规划宅基地,他一下接了七八家的活,收入了这一笔,今年就是一个丰收年。
这些主家一辈子也难得盖一次房子,自然没有他精通,他在签合同的时候便留了后手,对于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罚金规定的很少。
当时李小红发现了,只不过连问了几家也都是如此,没得选择情况下,矮子里面拔高个儿,也就选了他。
他觉得自己已经做的良心事儿了,还有的小包工头一下包十几家,他起码能保证所有的人家在上大冻前把地基打好。
第77章 盖新房(二)()
刘白氏可不管那许多,直接冲着包工头就喊上了:“天老爷,这还有多长时间就要上冻了,房子才盖得多一点。你得给我个说法,我今年冬天过年要是住不到新房里,我就到你家过年去。”
包工头吓了一跳,明明觉得刘家人都是讲道理的老实人,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浑人?
刘白氏不依不饶,非要包工头作出承诺,一定会在上冻前,将房子盖完。
包工头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