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户人家就在刘家庄里,是最近的一户人家,所以刘白氏第一个来看她,她的丈夫,刘白氏也是见过的,一个敦厚的后生,要喊刘白氏叫婶娘,前两年病死了,公婆倒不是容不下她,只是家里还有其他的儿女,让她自己回家改嫁去。
只是这女子家里有个后娘,坚持不肯回家,说是自打后娘进了门,家里的几个弟弟妹妹都被后娘提着脚卖了,有的甚至卖到妓院里,坚持不肯回。
年纪轻轻瘦的一把骨头,便知道她怕公婆嫌弃她,日日少吃饭,多干活,这样熬下去,没几年人就不行了。
刘白氏虽然同情她,却觉得不是一个好的人选,太年轻,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妇,终归要改嫁的,后续的麻烦事太多。
第二户人家是隔壁村的,一个母亲带个女儿,母亲不到三十岁,女儿才十岁,也是家里没个男人,前几年本也熬过来了,今年村长的儿子要结婚,看上了她家的地盘,非说她家里没男人,要把户籍注销。
本家也没人出来为她说句话,她便到村长家去闹,说要吊死在村长家门口,在这个人命薄如纸的年代,村长哪怕这些,直接说她与人私通,要把她沉塘。
她被关在祠堂里,只想着她若是死了,女儿想必也活不成。
见到刘白氏如同见到了一丝曙光,赌咒发誓以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不起二心,不给主家添麻烦。
刘白氏非常同情,只是心中还是有很多顾虑。这做母亲的敢跟村长叫板?性格肯定泼辣执拗,李小红不一定能降住她,是一件事儿。
女儿过两三年要订亲要出嫁,这又是个麻烦事儿。刘白氏还是决定再去看看第三家。
第三家路程又远了一些。比刘家庄还偏僻的多,翻过一个小山包才能到,要说那个村子可真是穷,那才叫穷乡僻壤。
地里产的东西,运不到县城出售不了,每年的人头,田亩税,全部要靠实打实的粮食顶帐,村里的人听说刘白氏来看那个寡妇,想买个人回去干活。
成群结队的老婆子便拉着刘白氏的手,不肯放,个个都说自己家里有个能干的小闺女,让刘白氏买了去,只说任打任骂,哪怕死了将来也绝不追究。
这如同众星捧月般的阵势,没有让刘白氏感觉到荣耀,反而感觉异常的心酸,当年她也是卖过女儿的,三姐到现在都见不着。
刘白氏强势地推辞了那些个婆婆奶奶们。
照原定计划,到寡妇家去看了一眼,因为这里穷,所以村子里对妇人也格外苛刻,丈夫刚去世便将家里的田地收回,她又没个一儿半女。正是不晓得如何是好的时候,刘白氏进了她的家门,刘白氏看这个小寡妇,柔柔弱弱,没什么主见,能干活的又听话。心里满意了几分。
第68章 王大妈进城()
第二日刘白氏便进城,找李小红说了这几家人选,又分析了分析。
李小红的关注重点却不在这上,只问,那要沉塘的妇人怎么办?
刘白氏看了大宝娘,心里叹口气,说:“这世上可怜的人多了,你管不完。帮了这一次,你就得管着他们的下半生,女儿还要出嫁,娘又不是个省油的灯,你又管不了。”
看着李小红面露不忍之色,刘白氏只说过几日再去打听打听。
李小红便把买人的银子给了刘白氏,让她去操持这事,李小红虽然来自现代社会,但是,以前手下也管着几个人,在她看来,这种买人的制度只不过是雇佣的一种方式而已。
刘白氏临走还不忘了跟大宝小宝搞好关系,给大宝小宝一人一颗糖,大宝小宝已经很懂事了,有礼貌的跟奶奶打招呼,和奶奶再见。
虽然每次这个奶奶来,妈妈的心情都不会太好,但是妈妈要求他们要有礼貌。
考虑到家里要盖房子,还想买几亩地,花钱的地方多,李小红还是决定,将一部分京城送来的锦缎放到云大娘那里折现。
云大娘毕竟是行家,一见锦缎就被吸引住了,问李小红:“这,这不是咱本地能产出来的。”
李小红和云大娘也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坦坦然然把王德和刘大牛结拜的事情说了出来,说人家记挂着他们,还送了节礼来。
云大娘深深的望了李小红两眼:“你个缺心眼儿的,既然这样,你们还在这里呆着干嘛,到京城去,人家指头缝里随便露出来一点,都比你在这里过的强。”
李小红摇摇头,那怎么好意思,别说是结拜兄弟,就是亲兄弟也不好意思,上门去吃人家的,蹭人家的。
云大娘被她气笑了,还真是有骨气的,李小红搞不清云大娘是在夸她,还是在贬她,想想还是当夸好了,得意洋洋地回了。
陈家大姐儿犹豫地站在李小红店门外,她不太好意思主动和李小红说,这些日子以来,开解她的人很多,各方面的人都有,她自己也想了很多。
她想来想去,刘家能争取的人就是李小红了。
陈家大姐儿用力挥了挥手,给自己打打气,心里骂自己,连杀猪都不怕,还怕进个门儿。
李小红正趴在柜台上,和账本较劲,旁边还摞着一摞账本儿,都是徒弟们又给她拿来的这个月的账本儿了。
李小红抬头见陈大姐进来,微笑着给她倒了杯水,继续低头看自己的帐本,并不太热情。
李小红觉得,上次的争执,虽然刘白氏有错,可是,陈大姐也有不对的地方,哪有还没有定亲,就想着把公婆甩到一边的。
后面马婶受她之托去调节,陈大姐儿一直不肯松口,今天不知是何来意。
陈大姐儿毕竟是个厉害的心直口快之人,看李小红不愠不火,就把来意挑明了:“刘家大嫂,我想了好些天,觉得二牛还是个好好人,是个难得的好人,只是我这人,你也知道,让我杀猪宰羊可以,让我日日跟在婆婆屁股后面端茶倒水地伺候,我可能做不来。”
“我的陪嫁是个大宅子,主要是想着以后开个养猪场,养上几十头猪。要是二牛跟着我,我们俩绝对能过的很好,大嫂你相信我。”
李小红心里有点不高兴。心想,就算以后分家,哪个做儿媳妇没在婆婆跟前伺候几年。
过去快一个月了,陈家大姐还是没想明白,还是不愿意尽儿媳妇的本分。
李小红淡淡的微笑着说:“你若是想喂猪,在刘家村建个大宅子也一样可以喂,还更方便,旁边的山上猪草都是现成的,不象在这城周边打个猪草都不容易,全用粮食喂。”
陈大姐儿撅个嘴巴说:“大嫂,你也没有跟婆婆住在一起啊。干嘛非要逼着我跟婆婆住在一起?”
李小红越发觉得陈家大姐不懂事起来,便说道:“我可是在婆婆跟前伺候了六、七年。那几年我可是把命都给了老刘家,就算现在分了家,家里面的弟弟妹妹,哪一个不是我操心管着的?”
李小红觉得陈家大姐儿缺乏长辈管教,没有母亲的女儿,缺乏很多女孩子应该知道的常识,便正色对她说:“你若真的看上了二牛,就要做好为他付出的准备,要把他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否则你们就算了结了婚也过不好。”
李小红放下手中的笔,伸出三个手指,按住了旁边的砚台,慢慢的磨着墨说:“你若是坚持不肯赡养二牛的父母,想过二牛会怎么样想你吗?他还能喜欢你吗?”
“有些事情打定了主意,就要放下身段去做,今年刘家日子慢慢过起来了,愿意把自家的好闺女嫁给二牛的人也多了,你自己考虑吧。”
陈家大姐出了门,站在熙熙攘攘的西街上,苦恼极了,一面舍不得二牛这个好儿郎,一面又觉得刘白氏难相处,犹犹豫豫的回家了。
刘家庄里刘白氏在心里琢磨李小红,就是大宝娘,觉得大宝娘这两年心越来越软了,以后可不能把东家长李家短的告诉她。
她听到人家过得不好,说不定会伸手去帮助别人,这不把家拖个漏斗吗?
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刘白氏还是托人去打听了一下,那要沉塘的妇人,这几天怎样了?
听了回信,刘白氏不禁啧啧称奇,那妇人还真是有本事的,村长污蔑她勾引别人,她还真就勾引别人了,勾引的不是别人,就是村长本人。
这样一来非但她家的地和宅子不用让出来,反而村长又帮她置了些家当。
刘白氏不由得感叹,有本事就是有本事,虽然是外门邪道,可是人家也过下来了,又庆幸,幸好没有选择这个人,要不然依着这个人的性格,恐怕会把老大家的顶棚捅个洞。
刘白氏顺利地把第三家的小寡妇买了回来,妇人娘家姓王,夫家姓陈,被夫家的本家卖了出来,便不再挂夫姓,是让别人称呼她为王大妈。
刘白氏决定把这王大妈留在自己家,好好调教几天,顺便让王大妈帮她把家里的活理一遍,房间里里外外收拾利索之后,甚至连地里的番地都全翻完,才把人送到城里来。
第69章 兔子财路()
李小红一见王大妈,便觉得看上去脾气很好,很亲切,照着老规矩烧了一大锅水,里里外外都换洗个遍。
这个秋日,天空万里无云,真是凉爽的好天气,王大妈坐在小院里,看天上云卷云舒,觉得时来运转,终于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小院里的人都很好,女主人天天去看店,男主人在外面庄子干活很少回……
家里就一个老妈妈和两个孩子。王大妈每天把饭做好,院子收拾好,家里人照顾好就可以。
想起前几年,被丈夫的病体拖累,家里连口稠的都吃不上,天天发愁明天的药钱和口粮,自己好容易怀上身孕,也因为没吃没喝,太缺营养而流掉了,现在想想,恍若隔世。
李妈妈很满意王大妈的听话,让盖暖棚立马盖暖棚,让捉兔子立马就去捉兔子,让翻地立马就去翻。这执行力真是非常强。
大宝小宝两个现在行动能力很强,动不动就跑的飞快,李妈妈追不上他们,害怕看丢了,不敢带他们出门去玩。
现在有了王大妈,李妈妈立刻放飞自我,带上李妈妈,带上大宝小宝到马婶家去吃凉皮去了。
大宝小宝很少上街,开心的不行,东摸摸西转转,李妈妈安排王大妈看一个,她自己看一个,务必把孩子看紧喽。
李小红正在店里忙活,忽然听到大宝小宝的叫声笑声,赶忙出来,大宝小宝看到妈妈非常开心,两个人举着小手,扑进李小红怀里。
最近,李小红常在西街出没,又结识了几家老板,接了几家账房的工作,三个徒弟已经不够用了,正在忙得焦头烂额之间,看见大宝小宝,如同夏日里的一股清泉,让李小红觉得通体舒泰。
李妈妈看着店门口摆着的一笼兔子问:“兔子好卖不?”
李小红摇摇头:“不太好卖。吃兔子比较麻烦,这里的人更喜欢吃鸡。”
歪头想一想说:“我带你们下馆子吧。”
李妈妈赶紧摆摆手说:“我们刚才吃过凉皮了,给你也带了,你吃一口就行了,别下馆子浪费钱。”
“没关系啦。”李小红笑着解释:“我最近太忙,没有时间和那些主家沟通交流,时间长了还是需要拜访一下,不能单单只做两页纸的帐就完了。这样不负责任。”
李妈妈只觉得她事太多,人家做账不都是做两页纸,她还需要了解人家的经营状况,便在那里训她:“你就是什么事都喜欢做到最好,所以才容易累着,这病刚好,还不知道休息。”
李小红不赞成地摇摇头说:“领着人家的工钱,就要为人家尽到责任,敷衍了事,时间长就没生意可做了。”
李妈妈有些气恼地说:“随你吧,你愿怎么来就怎么来,我年龄也大了,管不了你这么多事儿。”
铺子门关上,李小红领着一家人到了“天府情”饭馆,天府情饭馆主做川菜,算是这里的中档饭馆,也是李小红的作帐客户之一。
李小红来这里是有原因的,天府之国四川,历来以“美食发源地”著称,川菜更被列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对于一个地道的四川人来说,看到兔头、兔肉火锅、卤兔肉等食品招牌都会习以为常。
李小红前世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四川省吃掉全国一半多的兔子,可以看出四川人多么爱吃兔子。
天府情的老板姓孙,是一个老四川人,之所以在这里开川菜馆,主要是他需要有一个地方寄托乡思,四川来的老乡们也需要有个地方能吃到家乡的饭菜。
孙老板看到李小红一家人进来,忙过来迎着喊:“李大帐房,今天怎么有时间过来。”
李小红含蓄地微笑说:“今天有空闲,陪孩子们过来吃个饭。”
孙老板豪迈地说:“今天我请你家人吃个饭吧,给我个机会”
李小红哪里肯,只说:“孙老板,你要这样客气,下次我就不敢来了,必须要收钱,按市价收,收少一分,我都不愿意。”
孙老板心里不由赞叹一声,别看李小红是一个妇人,可是做事情就是地道,一是一,二是二。
这会儿,饭馆里人不多,属于午饭过后,晚饭时间未到。
李妈妈都吃了点凉皮,垫了点儿,不是太饿,李小红就给孩子们点了几样饭后甜点。
川菜以麻辣为主,孩子们都吃不成。李小红自己倒吃得非常可口,辣出一头汗来,觉得真是爽快,这个时候,要是再来两牙西瓜,那就更爽了。
孙老板见李小红吃得开心,自己更开心,做饭的人总是喜欢别人爱吃自己的手艺,越发觉得李小红是知己,吃上的知己。
李小红趁两人相谈正酣,便问:“孙老板,不知你这里可收兔子,我家里可以长期供应兔子,货源稳定。”
孙老板闻言有些兴奋地说:“这是好事,我这里经常要用兔子做菜,有冷盘,也有热炒,还有单独的卤兔肉,卤兔头。这里的人都不爱养兔子,不知道为什么。”
李小红点点头说:“对,这边的人都不爱吃兔子,所以他们也不爱养兔子,其实养兔子比养鸡生长周期短,也好出栏,只是这里的人饮食习惯,和你们那里不同。”
孙老板说:“就是,想买一个兔子容易,可是要长期的买上不容易,经常有卖山上打的野兔的,可是货源不稳定,今天有,明天没,这东西又不能长期保存。”
李小红笑了,说:“那就好,不如我们说定,你若需要,每天供应你几只,若哪天用的量大,可以随时到我家里去捉,若是您现金不方便,也可以月底一次性结。”
孙老板憨厚的笑了:“开玩笑了,李大帐房,这两只兔子钱哪还能欠你的,虽然你也不在乎,但是我也没必要欠着赊账。”
一家人走在街上,清风习习,凉意阵阵,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
李妈妈感叹道:“还是你脑子灵光。”
李小红甜甜地笑了,能让李妈妈夸一句,可真不容易。
买兔子的人本来就少,她的店面又偏僻,很多人没走到街底,就已经拐回家了,一天能卖两三只就不错了。
李小红看看王大妈,多余的话没有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70章 摊上官司()
自从李小红偷懒,把空间里撒上苜蓿籽,放上小兔苗,让它们自生自长,自己觅食喝水,完全散养。
但是真没想到兔子的繁殖能力这么强。回想起她推开公寓楼门那一刻,李小红只觉得毛骨悚然,她是有密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