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村人少,他们这伙人总是结伴一块去上学。
山路崎岖,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天黑得早,要是不结伴,路过一片乱葬岗,小孩子们会害怕的。
何太昌家门口敞着,刘青山在门口喊了一声,便径直走了进去。
“侄子啊,今天怎么来找你大爷呢?”
“何大爷,有件事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呢?”
何太昌正在自己缝衣服,他没有老婆,有个老母亲,眼睛瞎掉了,什么都干不了。
“啥事啊?”
“我爸想一天二十块钱雇你当我们家会计,你愿不愿意?”
正在缝衣服的何太昌听到这句话,一下子静止了,慢慢地抬起头,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小孩,笑了。
“村里看得起我这个老光棍的人不多啊,你爸这么好,会让我当你们家会计?”
刘青山直截了当得说道:“是我说服的我爸,不过我是有条件的。”
何太昌皱了下眉头:“什么条件?”
“你得把你的蜀山剑侠传借给我看,而且是借一年。”
何太昌哈哈大笑:“小子,你这么点儿,能看得懂蜀山剑侠传?”
“你拿出来试试不就知道了?”
“说的也是。”于是,何太昌转身进屋,估计是去拿自己的宝贝去了。
第58章 成交()
“昌儿,外面谁在跟你说话啊,怎么不把人家让进来喝口水呢?”
刘青山站在外面何太昌家的天井里面,听到屋里传来了何太昌老母亲的声音。
虽说当年何家地不少,但是成分划成地主还是有些勉强的。不过,既然被认定成了地主,那挨斗是少不了的,何太昌母亲的眼睛,就是因为他的丈夫挨斗死了之后急瞎的。
“哦,娘,是刘家老大的儿子,说是让我给他们家当文书,还一天二十块钱呢。”
“哎呀,一天二十不少了,儿呀,你可得好好给人家干啊,将来攒够了钱,还得娶媳妇呢。”
何太昌现在已经四十八岁了,对于找媳妇这件事,早就死了心了。
“哎,娘。”
何太昌从一个小木头箱子里面找到了他的一套线装本蜀山剑侠传共十册中的第一册拿了出来,小心得擦了擦封面,然后盖上了木头箱子。
“儿呀,你小时候娘给你算过命,说你这辈子有贵人相助,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的。”
“哎,娘,我知道了。”
何太昌人很孝顺,很少逆着自己母亲说话,不过对于母亲说的话,实际上他并不赞同的。如果真有贵人相助,那么他也不会到了四十八岁年龄,还是光棍一个吧。
“大侄子,那,这就是我跟你说的蜀山剑侠传。”
看着泛黄的书面,以及这上了年岁的封装,刘青山抬头对何太昌说道:“大爷,这书得有些年代了吧?”
“这书啊,是有些年头了,这书比我的年龄还大。”
刘青山有些惊讶,要说比何太昌的年龄还大,那说明喜欢看武侠的人最开始不是何太昌本人了,猜测一下不难想到,买这套书的应该是何太昌的父亲。看样子爱看武侠这件事,对于何家来说还是祖传的。
“哇塞,刺激了,还是繁体字呢!”
接过何太昌手里,感受着满是年代感的书,刘青山莫名得感到一阵感动。
这本书,自己前世的时候是听过的,不过可惜没看过。前世的时候自己到死也是个光棍,看也是打发时光的重要手段,而自己看得也实在不少,上学阶段已经把大路边的武侠看了个遍,然后毕业之后又开始看网络,什么三少啊,番茄啊,土豆啊等人的,那必须是本本都看过。
“怎么样?认得上面的字不?”何太昌笑呵呵得看着刘青山问道。
“有些挑战,确实有些挑战,不过仔细看看,还是能读出来的。”
“哦,是吗,那你念念这第一回的目录我听听。”
刘青山也不含糊,皱着眉头,用手指着有些摸起来有些粗糙的纸张上的字儿念道:“月夜棹孤舟巫峡啼猿登栈道,天涯逢知己移家结伴隐名山!”
刘青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读的,因为繁体字比起简化字来,自己确实有些不熟。不过,虽然是繁体字,但是仔细辨认然后再根据前后文也能勉强辨认出到底是哪个字儿来。
何太昌大吃一惊,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面前这个小孩竟然真的能读出这些字来。
“你读几年级了?”
刘青山抬起头,一脸无辜加天真地看着何太昌回答说:“一年级。”
这会儿轮到何太昌皱着眉头了:“一年级,就认识这么多字儿?你们没学过繁体字吧?”
“哦,是这么个情况,我大姨是个大学生,我姥姥家西屋里面有许多原先她上大学的书,我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钻到屋里看书,慢慢地就比别人多认了点字儿。”刘青山觉得,这个理由还是说得通的。
他这么说,摆明是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天才了。
看着面前这个一脸天真无辜的小孩,何太昌啧啧叹道:“神童,真的是神童啊!”
“我就爱看,大爷,借给我吧。”
“好,这书我可以借给你,这套书一共十本,我每次只能借给你一本,你要好好珍惜,不要弄破了,到时候看完了立刻还给我。”
刘青山笑了,点着头说道:“好的大爷,还有那个你给我们家当会计这事,咱们可是说好了,明天就到我们家的鱼饵店上班,然后咱们就开始算工钱了。”
“侄子你不会是哄我吧?”
“大爷,我哄你干什么啊?这事儿真是我和我爸商量好了的。”
何太昌见对方确实不像是开玩笑,便点了点头,说道:“那我明天一早就去。”
刘青山借到了书,然后告别了何太昌,便高高兴兴得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刘青山便忙将这本蜀山剑侠传放进了书包里面,另外寒假作业什么的,也都放了进去。
看样子,明天上学这件事,算是不无聊了。
现在,打麦场那边放着鱼饵,晚上的时候刘振远要在那边看家,然后家里面,林士花晚上也不回庙子村,而是陪着姐姐一块住在这边。
下一步,按照刘青山的建议,刘振远还要在打麦场那边建一排十间的房子,有办公室有仓库。
今天开业头一天,鱼饵店里面销量还算不错,一天卖了一千多块钱,符合预期。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鱼饵销量肯定不能跟年前快过年的那段时间比,因为这会儿许多人还没有开始开工,还在走亲戚呢。
然后等到正月十五过完之后,估计销量还会再上一点。
刘家的鱼饵现在售价是十块钱一斤,来买鱼饵的都了解了个情况,如果他们钓的鱼卖给刘振远的兄弟刘振东的话,让刘振东开个条子,回头再到刘家鱼饵店买鱼饵的话,能获得一定的优惠。
虽然说鱼饵店开得比较偏僻,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生意还是挺火爆的。
刘青山算是给父亲安排了个赚钱的门路,这件事情安排好了,接下来自己就可以放心去当自己的富二代了。
有这么好的买卖,发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正月初九,星期三,一大早,清泉岭村的小伙伴们,便来叫着刘青山一块去上学了。
记忆里已经二十几年不进小学门了,刘青山心里有些激动。
第59章 上学路上()
清泉岭村曹姓居多,刘青山上一年级以后,跟自己一块结伴的同学,都是曹姓的子弟。不过明年暑假以后,刘青山的妹妹刘婷也会到邻村的小学上学去了。
正月初九,庙子小学就要开学了。
在1992年之前,农村学校的放假还是很随便的,市教育局统一规定了放假时间,然后下面学校实施起来,总是会大打折扣。
本来市里要求正月十六开学,可是到了区教育局,就会要求正月十二开学,然后到了乡教委呢,就成了正月初十,而到了学校呢,非得再提前一天,正月初九开学。
小学里面,多少还有点假期,在1992年年代的高中,放假直接是个奢求。高中,尤其是高三,一般都是到了腊月三十才放假,然后到正月初三就开学了,比四星期一次的大休多放一两天的时间而已。
而且,在1992年的时候,小学生并不是一周双休,而是一周上五天半的学,周六上半天。到1993年以后,大寨乡的小学生才可以享受一周双休的待遇的。
正月初九一大早,刘青山、曹华、曹明、曹玲玲和曹喜才他们几个,便沿着清泉岭村西边的山路,向庙子村的方向赶去。
庙子村位于清泉岭村的正西方的位置,然后庙子村的南边,清泉岭村的西南,便是莲花山,鲁中地区最高的山峰,最高处海拔达到994米。
莲花山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后来承包给了一个男方的老板经营管理,修建的很不错。
其实刘青山出了家门口,就能看到莲花山山顶的圆圆的白色蘑菇形状的雷达。
莲花山地区当年是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沂蒙山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曾经有大约一个连的八路军在这里驻扎过。
沿着哪条隔开清泉岭村和庙子村的小山坡,爬到山坡顶上,整个莲花山便完全映入眼帘。莲花山对于周围的村民来说是非常好玩的去处了,爬山充满了乐趣,山上有个武校,可以去看看武校的学生表演节目,完全免费的。另外,小伙伴们,还可以从莲花山上面弄回家里面不少好东西。
春天的时候,莲花山周围的山头上,到处都是大个的沂蒙全蝎。这种蝎子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据说治疗痛风有奇效。纯野生的沂蒙全蝎在齐鲁省范围内能卖到几百块钱一斤,而到了男方,这种名贵药材甚至能够卖到两千块钱一斤。
而到了夏天和秋天的时候,雨水一多,山上的菌类便生长起来。刘青山的记忆里,小时候最美味的美食,就是从莲花山上采摘回来的野生蘑菇了。野蘑菇晒干了之后,还可以卖钱。
到2016年的时候,住在莲花山脚下的村民,每年从莲花山上面采摘回来的蘑菇,晒干之后可以卖两万块钱左右,对于村民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贴补了。
而到了冬天,莲花山上松树上落在地上的松球,油性很大,是上好的燃料。先前大家都烧不起煤炭的时候,大家都会结伴到莲花山上拣松球,回家之后烧火做饭取暖。
每年,刘青山都会去莲花山很多趟。不过,到现在重生过来这些天,刘青山还没有去过莲花山。
站在山坡的顶上,刘青山看着莲花山老一会儿,心头暗暗说道:好想快点去爬爬这座山啊。
“山子,你不快点,当心你老师打你手掌了。”
曹玲玲是比刘青山大一岁的小女孩,胖乎乎的,已经上二年级了。在五个小伙伴里面,曹玲玲只比刘青山大一些,另外的三个男孩都比他们两个大。
“来了,玲玲姐。”
听到曹玲玲叫自己,刘青山加快了脚步。
对于曹玲玲,刘青山的记忆停留在上初中的时候。初中毕业之后,曹玲玲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回到了家里面。而辍学之后,接下来的事情,无外乎就是找个人嫁了,伺候丈夫婆家,生儿育女了。
刘青山上高中之后从来没有听到过曹玲玲的消息,而好像自己也从来不关心这个女人的命运。当然了,现在称呼她为女孩更合适。
不过,曹玲玲在刘青山上小学的时候,还是对他多有照顾的。
清泉岭村一般一年才出生一个小孩,然后小学里面五个年级刚好五个学生。五个学生都是结伴去上学的,每年有新生要去上小学了,然后那个新生的父母就会到最年长,也就是上五年级的那个学生家里面,求对方照顾照顾。当然了,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是一个村子里的缘故,相互之间照顾照顾还是很正常的。
跟刘青山一块上小学的另外四个人,曹玲玲是唯一的女性,而后来也是自己几乎没有联系的一个。
上三年级的男孩叫曹华,比刘青山大一岁半,学习成绩倒数,毕业之后学了挖掘机,然后在鲁中县一家地方房地产公司里面开挖掘机,一个月有七八千块钱的工资,老婆挺漂亮,一儿一女,标准的小康之家。
上四年级的男生叫曹喜才,比刘青山大三岁,上学也不怎么认真,后来上初中之后学习认真起来,然后初中毕业考的是赢牟市师范学院3加2专业,毕业后大专学历,回到庙子村小学当老师。
上五年级的男生叫曹明,年龄虽大,但是个头却还不如上四年级的曹喜才。曹明学习成绩很好,后来考上的是齐鲁科级大学,毕业后进入泰南钢铁厂自动化部,成了技术员,再后来有一年偶尔跟村里人议论起来,曹明的年薪在二十万以上。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相比较大家,前世的刘青山,确实混的比较寒碜。至少,人家都是二十三四岁就都结婚了,然后到三十多岁的时候,孩子都已经上学了。不像刘青山,都三十四五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
上学的路上,刘青山今天被母亲格外打扮,穿了一身挺漂亮的衣服,要比自己的同学们鲜艳一些。
进了学校,大家不怎么打招呼,一年级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里的学校,小孩子们普遍都比较害羞,礼貌的勇气有些缺乏。
不过,坐到座位上之后,前后挨着的小朋友们,便开始热闹得讨论起来。
第60章 约架()
“刘青山,你能打得过林茂军吗?”
今天开学第一天,刘青山很清楚,校长要给老师们开会,然后整个一上午,大家都会上自习的,于是便从书包里面拿出,准备痛痛快快地看一上午。
然而,就在他认真看着武侠的时候,忽然有个个头比自己矮了足足一头,名叫孙方伟的男同学,跑到自己跟前,叉着腰问刘青山。
“打得过。”
刘青山很轻蔑地回答了一句,然后继续看。
“林茂军!刘青山说他打得过你!”
刚才刘青山的回答有些走心,他根本没认真听站在自己桌子旁边的小个子男生的话。
刘青山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十年代农村地区常见的小学,几间简陋的平房,每间里面摆上二十几张破旧的课桌,窗户的玻璃总是有一块是坏了的,开门的声音总是有刺耳的吱呀声。黑板是水泥的,上面刷了一层黑漆,粉笔是圆的,不像后来粉笔全成了六棱形的。讲桌就是一张破课桌,上面摆着一个粉笔盒,另外还有一个柳木条的教杆。
说实话,柳木条抽在身上实在是太疼了。
教室里面,小学生们都来齐了,座位上坐满了,没有空位。
刘青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在班级里面个头不算高,中等的个头。实际上从小到大,他一直都是中等个头。
长大后,刘青山的个头只有一米七二到一米七四之间。早晨的时候量是一米七四,到了下午的时候就是一米七二,然而刘青山的背有点驼,所以导致实际上目测起来,刘青山的身高不到一米七。
这样的身高,找女朋友是有压力的,所以刘青山这一世决定好好锻炼身体,最少也得长到一米七六才行。
“刘青山你有种,你敢不敢和俺打一架?”
刘青山愣了一下,他忽然明白,这个年纪的小孩做出来的事情,肯定和成年人不一样。刚才孙方伟一挑拨,傻大个林茂军竟然来找自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