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赖六忙摇摇头:“没什么,没什么,你继续!继续啊!”
蒙面人困惑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楼兰国王知道大汉朝廷如今自顾不暇,因此开始和匈奴勾结,估计很快就会向我们大汉的驻屯军发起进攻,你赶紧去找驻屯的李将军,将这一情况向他汇报。让他早作准备。,最好是先给楼兰国王一点教训,让他知道我们大汉军队的厉害,不要偏向匈奴。”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摸出一张羊皮卷,递给赖六,说道:“这是楼兰国的粮草兵力和要塞部署情况,你拿去交给李将军。”
一边说着,蒙面人一边将赖六身上的绳索解开了,然后从身上掏出两个馒头来,嘴里说道:“我知道你肯定是又饿又渴,但是我在半路上把羊皮水袋弄破了,只有这两个馒头,你就将就着先拿着充饥,这匹‘一点红’是千里马,脚程很快,赶紧走吧。”
说完将‘一点红’的缰绳解开,递在赖六的手里,然后很快转身离去,走出马厩门口,又回头说道:“朝廷当初派我来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元极之心’,希望借此重振大汉雄风,但是,我在这里寻了三十年,却没有发现‘元极之心’的任何端倪,看来,那‘元极之心’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我已经老了,关山万里,我这把老骨头这辈子是回不去了。你回去之后,向朝廷建议,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尽快富国强兵,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那虚无缥缈的‘元极之心’上面才好。”
“元极之心是什么?”
第十二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十二章假作真时真亦假
接连两个人问起这玩意,勾起了赖六的好奇之心。但蒙面人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那玩意是一件神物,藏在楼兰的某个地方,具有无穷的力量,无论是谁,如果得到了,不但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而且还具有改天换地的能力。因此,谁得到了他,便可以为所欲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听说自古以来,就有人一直在寻找。但是,那玩意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赖六听了,心想,世上怎么可能有这种神奇的玩意?于是说道““嗯,果真是有点虚无缥缈!”
说完之后,又问道:“那你又是谁呢?”
“我是谁?呵呵,来这里三十年了,还是第一次有人问我是谁!”蒙面人长叹一声,又道:“好吧,反正我已经没有希望了,让你看看无妨!”
蒙面人说着,扯下脸上的黑巾,月光照射下,只见一张苍老的面孔,两眼无神。满头的白发,恰如他所服务的朝廷,的确是垂垂老矣!
赖六正想问问他的姓名,老者却迅速将黑巾蒙上,然后扭头离去,行动快捷,比其年龄似乎要年轻很多。
望着他消失在夜色之中。赖六手里拿着缰绳,心中忐忑,抬眼四处张望,除了附近的几栋王府宫殿,远处是黑黢黢的山脉,暗夜之中,要想逃到野外去,需要很大的勇气。
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大概所处的年代,根据老人刚才的描述,自己竟然来到了董卓那厮在朝廷专权的东汉末年。这时期正是楼兰,汉朝和匈奴并存的时代。当时,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常有战争,各国势力都在争夺处在丝绸之路上的楼兰。特别是汉朝和匈奴,都想把楼兰据为己有。
但是,汉朝有汉朝的优势,匈奴有匈奴的实力,两国在楼兰的势力经常是此消彼长,而楼兰国只能跟随形势,做做墙头草。一会儿依靠汉朝,一会儿投靠匈奴,一会儿又保持中立,在汉朝和匈奴两个强权的夹缝之间求生。
为了争夺楼兰,汉朝和匈奴经常都会在楼兰派驻奸细,打探情况。
赖六心想,既然被人误认为奸细,如果此刻不逃,那天亮了被王爷抓去,肯定又说不清楚,与其等死,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于是三十六计逃为上计。
幸亏他小时候在老家骑过马,虽然谈不上什么骑术,但还是知道如何跃上马背,如何让坐骑听从自己的指挥。
本想将老者给自己的所谓楼兰粮草兵力分布图扔掉了事,但想到他毕竟帮助了自己,还给了自己两个馒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决定还是先把羊皮卷拿着,说不定可以作为面见那什么李将军的礼物呢!于是将羊皮卷塞进裤兜里,跃上马背,扬长而去。
还好走得及时,赖六刚逃出不久,马厩里又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的黑巾蒙面人,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在一间间的马厩里探寻过来,似乎在寻找什么。
来到赖六被关的马厩旁时,看到马厩门被打开,里面的“一点红”已经不在里面,嘴里嘟哝一声,低头查看了一下地面,见一行新鲜的马蹄印朝东去了,便从隔壁的马厩里牵出一匹黑马,飞身跃上,朝东方追去。
此刻,在一栋显得有些简陋的房屋里,一灯如豆。抓赖六的那个王宫侍卫李俊在屋子里焦急的踱来踱去,嘴里念念有词:“这么大年纪了,这黑更半夜的,去哪儿了呢?”
正说着,只听屋门轻响,一个黑衣蒙面人卷着一股风走了进来。然后回头朝外望了一下,见无人跟踪,迅即将门掩上,从里面插上门闩。随手一扯,将蒙住头脸黑巾丢到一旁,顿时露出满头白发来,原来竟然是在马厩释放赖六的老者。
李俊忙迎上前去,诧异的问道:“父亲,这么大晚上了,你去哪儿了?怎么还带着面巾?神神秘秘的?”
“唉,先给我倒杯水再说!”
老者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气喘吁吁的踹了口气,接过李俊递过来的葫芦瓢,狠狠的饮了几口,将葫芦瓢递给李俊。然后才说道:“我去把你抓的那小子给放了!”
“什么?你把他放了?”李俊大惊问道。
“对,我把他放了!”老者点点头。
“啊!你怎么能这么做呢?私自释放嫌犯,这可是要被问斩的!况且,我还需要他帮我建功立业呢!”李俊瞪着他父亲,既惊且怒又无奈。
老者看了他儿子一眼,不满的说道:“俊儿,我上次给你说过,你是汉人,虽然我们生活在楼兰,但是,你的所作所为,应该为汉朝作想,你既然知道那小子是汉朝的奸细,为何还要抓捕他呢?”
“其实我也不能确定他是不是汉朝的奸细。”李俊懊恼的回道。
“哼,既然不能确定,那你这样胡抓,岂不是冤枉人吗?”老者斥道。
“我开始也觉得抓他有些唐突,但是,若离郡主说,如果把他抓进王宫去,可以立功,她希望我能当上侍卫长或者将军。”
“唉,这若离郡主生性浮荡,我早叮嘱过你,少和她接触,这样的女人,岂是你一个小小的侍卫所能看得住的!”老者摇头说道。
“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早日立功,获得升迁,那小子虽然不一定是奸细,但是,说话云山雾罩,没有真话,我看来历也不简单,将其抓起来,说不定一审问,还能弄点什么东西出来,只要我立功了,就有机会获得国王的赏识,若离说了,只要我当上侍卫长或者将军,她就会一心一意的对我。”
“我看你就是立功心切。你难道不明白?在国王的眼里,咱们永远都是汉人,是不会得到重用的。”老人叹道。
“哼,我可不管,我一定要努力得到国王的赏识,让国王重用我!”李俊双眼望着窗外,狠狠的说道。
“我看你是色迷心窍,被那若离给迷失了心性!无论如何,你是汉人的后代,而且,你父亲我……我还曾是……曾是……”老者欲言又止。
李俊扭头看了老者一眼,问道:“你曾是什么?”
老者沉吟半响,在李俊的再次追问下,终于咬牙说道:“我可曾是汉朝的大臣!咱们既食汉禄,理应忠于汉室!”
“哈哈,父亲开什么玩笑啊?你不曾是楼兰的御史吗?怎么会是汉朝的大臣?”李俊忍不住大笑道。
第十三章 跃马扬鞭欲脱困(1)()
第十三章跃马扬鞭欲脱困(1)
“哼,我当然曾是楼兰的御史,但是,三十年前,老子可是汉室的御史!”
“你还是汉室的御史?那你不在汉朝当官,为何来到楼兰?”李俊不解的问道。
“我是受朝廷委托过来的。”
“朝廷委托?是汉朝皇帝委托的?”
“那是当然。”老者肯定的点点头。
“那你到楼兰来干嘛?”
“到楼兰来干嘛?到楼兰来干嘛?”老者重复了两遍,脑子里想起了过去。
三十年前,东汉王朝因为宦官专权,已经从鼎盛走向了衰微。而西北的匈奴等国则还在不断发展强盛。
楼兰王国处于匈奴和汉朝之间,本来是对汉室称臣,这时已经开始左摇右摆,向匈奴和汉室两处称臣了。
汉室朝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迫切需要掌握和了解西域各国的消息,特别是楼兰和匈奴的情况。
另外,更重要的,是皇上不知道在何处听说了,楼兰王国境内有一样非常重要的宝贝,如果得到它,就可以挽大厦于将倾,让衰微的汉室重整雄风。
于是,便派出能干的御史李为星,就是这个老者,让他以使者的身份来到楼兰,却故意不愿回到中原,竟然就留了下来……
想到这里,老者才悠悠说道:“自然是为了打探楼兰的消息,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任务!”
“什么?原来你是汉朝的奸细?”李俊大惊。
老者脸色突变,忙挥手示意李俊小声一点,然后紧张的朝窗外望望,确信外面没有人偷听,才嘟哝着说道:“哼,什么奸细?说得这么难听?我是受汉室委托,奉命到楼兰来收集信息。”
李俊压低声音说道:“那就是奸细嘛!好吧,不说这个,那你收集到需要的信息了吗?”
“当然,除了那元极之心的信息没有探听到外,其他楼兰的兵力部署,粮草分布,与匈奴的关系什么的,我每年都要通过边塞驻屯军上报一份给朝廷。”
“元极之心又是什么?”李俊疑惑的问道。
“唉,那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白白浪费了我许多精力,你没必要知道!”老者叹道。
“好吧,那你既是汉室大臣,为什么又要在楼兰国当御史呢?”李俊问道。
“哼,我如果不想法当上楼兰的高官,能够收集到汉室需要的情报吗?”
“哦,原来如此!你可真是身在楼兰心在汉啊!可是,国王就没有发现你吗?”
老者对他儿子的言语显然有些不满,瞪了李俊一眼,沉默半响,才冷笑道:“嘿嘿,当然有发现了,一次我去孔雀河附近的驻屯汉军大营,没曾想被人看到了,报告到国王这里,让国王产生了怀疑,幸好我解释说是为了去驻屯汉军那里探听消息,并且还说出了驻屯汉军的一些情况,再加上当年汉朝还算势大,楼兰依附于汉室,与汉室的关系也还不错。国王便饶了我,但是从此就有些提防我了,没多久把我贬为编撰,否则,我如今也是楼兰的国师了!”
李俊恍然大悟似的说道:“嗯,原来如此啊,怪不得我为何总觉得国王和王爷看我都不顺眼。我还曾想,你在朝中为官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国王对我多少也应该看顾一下,原来这都是因为我是你的儿子的缘故!”
老者点点头:“对啊,所以,你现在虽然是楼兰的侍卫,心中应想着汉朝才是!明知那小子是汉朝奸细,却还去抓他,那就是你的不是,念你以前无知,从今以后,可要改变!”
没想到李俊听了,却突然大笑道:“哈哈哈,父亲好不明理!我李俊是楼兰王宫侍卫,为何要为汉朝效力?况且,如今的汉室也今非昔比,早就四分五裂了。听说灵帝死后,最近汉室发生宫廷政变,那驻扎在陇西的董卓杀入朝廷,废了灵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扶汉献帝登基。但是,幕后做主的,却是他自己!对此朝野大臣多有不服之人,连日征战不断呢!那汉室朝廷自顾不暇,如今哪有闲心管咱楼兰之事?自古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汉室衰微,正是楼兰崛起的时候,我李俊堂堂男儿,正该在楼兰大展拳脚,岂能为那衰亡的汉室效命?”
老者顿时面色灰白,站起身来,指着李俊的鼻子,大声责骂道:“你……你……你小子数典忘祖!怎能如此说话?”
随即又颓丧的坐下去,唉声长叹道:“唉,离家三十年,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如今儿子又不能为朝廷尽忠,真是家门不幸啊!”
李俊却不管他,看了他老者一眼,冷冷说道:“父亲,这不怪我!为了若离郡主,我是豁出去了!”
“哼,你是被若离那个女人迷住了,我的话你不听了,好吧,我如今已经是一截没用的枯木了,也管不了你,但愿你好自为之!不要伤天害理才好!”老者无奈的说道。
赖六骑着“一点红”,跌跌撞撞的逃出马厩,此时那一弯新月已经隐到了不知何处。四野一片漆黑,他朝着东南方向北,任由坐骑凭着本能在旷野中奔跑。
饿了一整天,在马背上将老者给他的两个馒头囫囵咽下,肚子不咕咕咕的叫了,但是,两个干硬的馒头下去,口腔里却如同着火一般干燥难受起来。
黑暗之中,也不知道何处有水,只能干忍着。坐骑在高低不平的旷野中奔跑,几次差点把骑术不精,还一路打瞌睡的赖六颠下马背。
实在很困了,便伏在马背上,伸出双手,紧紧的抓住‘一点红’浓厚的鬃毛。迷迷糊糊的,回想着自己这一天的奇特经历。
本以为能倚仗那个时空隧道发一笔大财,谁知自己进入这个隧道后,却落得一个奸细的下场,弄得如今人不是人,鬼不是鬼,还要逃命!看来那个陨石带给自己的并非是好运啊。
不知道第一个蒙面人是谁,为什么他要问自己是不是来寻找“元极”的?他所指的“元极”到底是什么呢?真是莫名其妙!
还有那个老者,居然很容易的就相信自己是汉朝的奸细,他妈的,真是稀奇古怪。自己向来不关心历史,只知道有个秦皇汉武,另外就是喜欢三国演义,勉强知道董卓曹操刘备之流。
汉献帝如此软弱,自己岂会卖命给他当奸细?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不过,幸亏这老者比较单纯,这么容易就相信了自己,自己在他帮助下才得以逃脱,还得了两个馒头充饥。从这点来说,还是要感谢他的。
只是,这老者是谁呢?为什么知道自己被拴在马厩里呢?
第十四章 跃马扬鞭欲脱困(2)()
第十四章跃马扬鞭欲脱困(2)
赖六脑子本来不笨,慢慢的便想清楚了一点,看来那两个蒙面人和王府的关系非常密切,或者说,他们的亲戚朋友与王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么就是他们在对王府实行监控,否则,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奸细,还知道自己被捆绑在马厩里。反正一点,王府内有他们的内线。看来这王府也不清净啊!
赖六一路胡思乱想,在逃了几个时辰后,估计不会有人追来了,便勒了一下缰绳,让‘一点红’放慢速度,信马由缰的漫步。
这‘一点红’不愧是王爷的千里马,跑了大半个晚上,并不显得很累,精神头还非常的好,赖六勒缰绳让它慢下来,它似乎正在兴头上,显得还不太愿意。使劲的摇摆着脑袋。
终于,周围出现了隐隐约约的山峦和树丛,脚下的野草也显露出它们妖娆的身姿,天边露出了一丝鱼肚白。赖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