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目相对;姜玉姝屏住呼吸,观察他眼睛里愉悦的亮光,悄悄放下心;暗忖:幸好;他不像潘嬷嬷她们。
每当我聊起女儿,嬷嬷她们就急,老是拐弯抹角地打岔;仿佛一提“女儿”二字;就吓跑了儿子……殊不知,其实一怀孕;是男是女就定下了;半途绝不会改变。
虽然她认为“明珠、宝珠”忒俗气,却不忍败坏孩子父亲的兴致,稍一沉吟;委婉提醒道:“挺好的。只不过;全天下无数女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假如给孩子取名‘明珠’或‘宝珠’,岂不是太多同名吗?”
“哦?这倒也对。”郭弘磊若有所思。
姜玉姝清了清嗓子;好声好气;苦恼问:“试想;在繁华热闹的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忽然大喊‘明珠’或‘宝珠’、‘珠儿’,估计十个女子里有五个回头,岂不好笑?”
“哈哈哈~”郭弘磊朗声大笑,亲昵搂紧妻子,正色道:“刚才我是说笑的,别当真。”
姜玉姝登时松口气,轻轻拧他胳膊一把,“你开玩笑,做什么板着脸?弄得我当真了!”
“我的不是,夫人息怒。”
郭弘磊头一昂,郑重其事,缓缓道:“咱们的女儿,怎能随口取名?据我所知,正经取名,应该等孩子出生以后,拿上生辰八字,请大师为她算一算命格,谨慎参详,取个最吉祥的名字。”
姜玉姝欣然一笑,“潘嬷嬷也是这样说的。”
“当年,大哥的儿子出生,嫡长孙,取名‘煜’,不知费了多大功夫!另外,大姐的几个女儿,取名也是慎之又慎的。”郭弘磊回忆道。
大姑姐?
姜玉姝眸光一转,顺势告知:“对了,大姐前阵子给我寄来一封信,特地给老夫人和大嫂问安、给咱们几个问好,我已经回信了。”
郭弘磊一怔,沉默瞬息,旋即打起精神,关切问:“天南地北,不知何日才能见面,我曾去信问候,却久无回音。她在冯家过得好不好?”
“这……她没提婆家,只说小外甥女满周岁了,一切安好,勿念,并叮嘱咱们好生照顾母亲。”姜玉姝据实相告。
郭弘磊摇摇头,忧心忡忡,沉声说:“那么,单单大姐家,咱们就有四个外甥女了,至今尚无外甥。靖阳侯府兴旺时,有权有势,冯家纵不满也无法如何,从不敢嫌弃姐姐。现在却难说了。”
“娘家败落,二姐、三姐嫁去了舅舅家族,亲上加亲,日子安稳。大姐却嫁给了外人,她天生性子软弱,缺乏主见,我真担心冯家给她气受。”
姜玉姝本人绝不重男轻女,却十分同情连生四个女儿的大姑姐——在乾朝,男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妻若生不出儿子,只能视庶子为己出,避免被休弃。
哼,生男生女根本不能事先选择,怪罪于妻子简直荒唐!
姜玉姝忿忿不平,暗骂一通,宽慰道:“你也别太担忧了。虽然咱们暂时无能为力,但郭家亲戚不少啊,众目睽睽之下,冯家应不至于苛待大姐。”
“但愿如此。”
郭弘磊低头,凝视自己手掌,掌心下的微微凸起,是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他有感而发,突然叹息,饱含歉意,皱眉道:“等孩子出生时,不知我能不能在家?倘若赶不回来,又让你受委屈。”
姜玉姝心下惴惴,却佯作镇定,轻快说:“放心吧,家里有大夫,村里有稳婆,万事俱备!”
“我总是不在家,家中里里外外都叫你操心……生不生气?”郭弘磊倍感无奈,自投军以来,战火频频,归期不定,往往隔三两月才探亲一趟。
姜玉姝坦率答:“你有正事,并非外出玩乐,我生什么气?不过,如果你外出寻欢作乐,就是逼着我生气了。”
“岂敢?”
郭弘磊挑眉,把人摁倒在榻上,俯身说:“如今这家里,你最有威风,郭某言行举止一个不慎,就被嬷嬷数落‘不懂心疼人’。寻欢作乐?简直想也不敢想!”
“是么?”
“你不信?尽管问问它。”说话间,郭弘磊捉住她的手,按着自己的心。
姜玉姝忍俊不禁,笑意盈盈,“好了好了,我信!”
两人说说笑笑,玩玩闹闹,郭弘磊渐感燥热,却因妻子有孕在身,硬生生隐忍。他咬咬牙,双臂猛地撑高身体,仰躺在旁,闭目默默克制,浑身冒汗。
姜玉姝心知肚明,红着脸坐起,挪到榻沿,脚刚沾地——
“你上哪儿?”郭弘磊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人。烛光透过屏风,榻间昏暗,他紧盯着人,眼神发亮。
“我去拿扇子。”
郭弘磊毕竟年轻体壮,燥热得浑身难受,泛疼,实在忍不住了。他扯落纱帐,重重亲吻,再度捉住她的手、沿着自己腰间往下摸索,附耳说:
“先帮帮我……待会儿,我帮你拿扇子。”
姜玉姝手腕被牢牢握住,抽不回手,也说不出话。
良久,当帐内动静停歇时,她累得手酸,衣裳散乱掉在脚踏上,裹着薄被昏昏欲睡,忽一阵风吹拂——
“喏,扇子!”郭弘磊信守承诺,精力充沛,打着扇子说:“不早了,睡吧。”
姜玉姝胡乱颔首,在一阵阵凉风里,迅速入眠。
次日便是八月十五。
百鸟在后山树林里鸣叫,天清气朗。
姜玉姝掀开纱帐,独自一人,洗漱后踏进堂屋:空无一人。
她扫视周围,纳闷朝外走。
潘嬷嬷和周延妻正在厨房里商议,闻声探头,招呼道:“夫人醒了?”
“请回堂屋坐着,早饭已经好了,马上端进去!”
姜玉姝疑惑问:“其他人去哪儿了?”
“唉哟。”潘嬷嬷直摇头,拍了拍围裙,絮叨说:“公子起得早,刚吃过早饭,三公子就说想学驯马,邹贵、胡纲、翠梅几个素日爱玩,甚至小桃也跟着去了,生怕我这个老婆子阻拦,溜得飞快。也不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中秋节啊!”
“趁公子在家,得准备一桌供品,戌时祭祖。瞧,月饼才蒸了三笼,正忙着呢,她们竟丢下活儿,跑出去玩了。”
姜玉姝恍然,笑道:“无妨,一年才一个中秋,难得不用下地,让她们玩会儿吧,免得闷坏了。等我吃完早饭,就张罗供品。”
“怎么能让双身子的人忙活?”周延妻端着早饭走出厨房,“您尽管安心歇息,其实厨房也没多少活。”
话虽如此,但姜玉姝吃完早饭后,便挽起袖子,三人合力做月饼。
“啪”一声,姜玉姝垂首,敲敲木质模子,印出一块圆形月饼,惆怅慨叹:“月饼仍是叫月饼。”
“啊?不叫月饼,叫什么?”周延妻动作麻利,饼模敲得“笃笃~”响。
姜玉姝回神,掩饰答:“哦!我的意思是,这个样式的月饼,我从前见过。”
潘嬷嬷关切问:“夫人想娘家了?姜老大人身体可还硬朗?”
每逢佳节倍思亲。姜玉姝的确思念亲人,却并非都城姜府,而是前世的家。她勉强笑了笑,轻声答:“我父亲的身体,信上每次都写‘硬朗’,但不知实际是真是假。”
“肯定是真的!”潘嬷嬷凑近,安慰道:“总有一天,咱们会回去的,到时再孝顺侍奉长辈。”
“嗯。”
姜玉姝怕露馅,极少深谈姜府,话锋一转,提道:“昨儿得了军中嘉赏,银子不多,留作家用,皮子却不少,于情于理,应该设法送些去长平。郭家受赏,让老夫人也高兴高兴。”
“对,是这么个道理!”潘嬷嬷点头赞同,“我们已经清点过了,多半狼皮,余下是羊皮和狐皮。狼皮适合做褥子,其余做衣服。”
周延妻插嘴告知:“听长荣那小子说,西苍曾闹过几次狼灾,狼多为患,一群群的横行作乱,官府没辙,请军爷出马,狠剿几回,所以囤了大量皮子。”
“原来如此。难怪会拿皮子作为赏赐之物。”
姜玉姝作为儿媳妇,不失表面礼数,却道:“唉,大伙儿辛辛苦苦,不拘袍子或坎肩儿,总之每人得一件,算作犒劳。”
“多谢夫人!”
“谢什么啊?本是大家应得的。”姜玉姝早有打算,心想:长平人太多,东西不够分,给婆婆、四弟、大嫂母子以及几位老姨娘各送一块,礼数上就过得去了。
下一刻,院门口传来谈笑叫嚷声。
三人迎出去,望见郭弘磊兄弟俩打头,邹贵拎着几条鱼,翠梅和小桃提着几包糕点。
姜玉姝讶异问:“哪儿来的鱼?”
郭弘磊昂首阔步,袍角翻飞,朗声答:“外出驯马,偶遇打鱼归来的几个村民,热情相赠。”
“这几包月饼,是三公子学生家里送的节礼。”翠梅脸颊红扑扑,余光频频瞥视,总能发现彭长荣对着自己傻乐。
姜玉姝两手沾满面粉,笑上眉梢,催促道:“咱们收了好些节礼,礼尚往来,不能不回礼。我列了个名单,一家一家地去送,别拖太晚了。”
彭长荣立即应声,“我!夫人派我和翠儿去送吧?”
翠梅默许,扭身进了厨房,匆匆洗手,与同伴一齐蒸月饼。
姜玉姝爽快答:“行,谁送都一样。”
郭弘磊靠近,一时兴起,伸手刮了她手上的面粉,抹在她脸上,略弯腰,威严说:“花猫。”
“哎——”姜玉姝仓促扭头,却未能躲开,索性抬手,试图抹他个满脸!
郭弘磊飞快昂首,一边抓住她双手,一边轻而易举地避开。
姜玉姝挣不脱,气笑了,求助呼唤:“潘嬷嬷,你快——”
谁知,郭弘磊抢过话头,不慌不忙,镇定说:“看,她想把面粉抹我脸上。”
“公子快松手!”潘嬷嬷从厨房里赶出来,看乐了,毫不犹豫地帮姜玉姝,劝道:“抹就抹,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小两口别打打闹闹的,仔细磕着碰着。”
郭弘哲捧着茶杯,迈出堂屋,仗义执言:“咳,我看见了,明明是二哥先动手的!”
“就是!”
郭弘磊莞尔,慢慢松手,不再闪避,稳稳搀着人,任由她抹。
戌时,一轮圆月初上,月色皎洁,照亮了山村。
院子里设下供桌,桌上摆满供品,香炉里烟袅袅。
郭弘磊带领众人,面朝都城跪下,肃穆叩拜,虔敬祷祝。
与此同时,赫钦县地牢。
“啊——狗官!”
“姓裴的,狗官,你不得好死!”
鞭子雨点般落下,抽得犯人皮开肉绽,血淋淋,痛苦哀嚎,破口大骂。
裴文沣官袍笔挺,端坐品茶,面无表情,淡淡说:“辱骂朝廷命官,罪加一等。打,打到他招供为止。”
“是!”狱卒挽起袖子,抡开胳膊,边抽鞭子边逼问。
裴文沣凤目幽深,撇了撇茶沫,平静说:“再不招,就上烙铁和竹签子。本官倒要瞧瞧,究竟是他的嘴硬,还是牢里的刑具硬。”
第95章 变故突发()
“狗、狗官!”
“姓裴的,你——”骂声被鞭子打断。
“闭嘴!胆敢辱骂朝廷命官;你是不想活了吧?”
狱卒抡圆了胳膊;狠狠一甩鞭子;“噼啪”脆响,犯人胸膛立时多了一条血口子。
犯人被铁链锁在刑架上,四肢动弹不得;只能偏头躲避鞭抽;声嘶力竭地喊:“冤枉!我冤枉!”
“我没杀人——啊!”
捕头带领几个捕快候命,抱着手臂旁观。
狱卒们负责施刑,疾言怒色;大汗淋漓。其中两人拎着鞭子;累得胳膊酸胀时,便退后暂歇;并顺手把鞭子浸入盐水中;由另一人接替抽打。
裴文沣泰然自若,端坐刑架对面,背后三尺便是墙;墙上挂着灯笼;昏黄光照下;脸如冠玉,斯文俊逸。他喝了口茶;抬头;漠然审视皮开肉绽的犯人;缓缓道:“杀没杀;得等抓住你的同伙审明一切才知道。现已有确凿的证据,你即便不是主谋,也至少是帮凶。”
“识相的,立刻供出同伙行踪。再顽抗隐瞒不报,牢里刑具几十样,你一样接一样地品尝。”
犯人嗓音劈裂,坚持大吼:“我不是主谋,也不是帮凶!”
裴文沣昂首,冷冷质问:“哼,那被害的金寡妇,尸体为何埋在你家后院?你的父亲和大哥,躲哪儿去了?案发后,你若是清白无辜的,逃什么?”
“我、我不知道,真的,什么也不知道。”犯人眼神躲闪游移,“我没逃,只是出门探亲。”
裴文沣十分不悦,喝道:“满嘴谎话!打,打到他招供为止。”
“是!”
蘸了盐水的鞭子反复抽打伤口,犯人疼得剧烈颤抖,鲜血和着汗水盐水,不断滴落,在脚边积成一小滩血水。
狱卒们轮流施刑,一边拷打,一边严厉逼问:“招不招?”
“快招!”
“蠢货,你以为光嘴硬就能赖过去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嘿,今儿我们不过中秋了,奉陪到底,看你能扛得住多少样刑具!”
狂抽猛打,犯人惨叫挣扎,青筋暴凸,挣得铁刑架“丁零当啷”响,尖利刺耳,嘈杂不堪。
监牢狭窄低矮,憋闷,不见天日,墙壁地面虽看不见乌黑血迹,血腥味却无处不在。经年累月,无数犯人的血仿佛浸透了周围一切,脏污至极,乱糟糟,臭烘烘,令人作呕。
年初,裴文沣新官上任,第一次靠近牢房时,才走到门口,就被难以言喻的奇臭味儿熏吐了。无奈公务紧急,又无奈官员须仪态威严,他不愿畏缩蒙住口鼻,遂佩戴香囊——不料,香臭一混合,气味更难闻了!那天审讯完,他吐得脸白唇青,好几顿吃不下饭。
但如今,他经历多了,习以为常,认真分辨茶香,呷了一口,细品滋味。
亲信小厮吴亮和蔡春侍立其后,亦习惯了。蔡春打了个哈欠,从怀里摸出几块油纸包着的糕,弯腰问:“这个犯人挺嘴硬,估计一时半刻撬不开他的嘴。今天是中秋,公子,吃个月饼吧?看,不是外头买的,而是县令家眷做了送来的,干净,味道也不错。”
裴文沣到底生性喜洁,皱了皱眉,挥开说:“这种地方,如何吃得下?你俩自己吃。”
“哦。”旁观审讯已久,俩小厮饿了,饥肠辘辘,顾不得是在牢里,吃月饼充饥。
片刻后,裴文沣被呵斥与哀嚎声吵得头疼,耐心渐无,把茶盏撂在小几上,扬声吩咐:“上烙铁!”
“是!”众狱卒听令行事,先给犯人嘴里塞了木片,防止其咬舌自尽,然后从炭盆里拎出烧红的烙铁,小半个巴掌大,麻利往那血淋淋的胸膛一按,铁肉相贴,“呲~”声冒烟。
“唔——”
“大人,饶、饶命——”犯人瞬间瞪大眼睛,惊恐万状,竭力闷呼,拼命挣扎,却根本撼不动铁刑架,整个人打挺,咬着木片含糊不清地求饶,脑袋一歪,骤然陷入昏迷。
裴文沣面不改色,使了个眼神,狱卒会意,抄起一盆冷水兜头朝犯人浇去。
“哗啦”水声后,鼻青脸肿的犯人一个激灵,气息奄奄,神志不清。
狱卒取出木片,七嘴八舌地骂:“招不招?再不招,就上竹签子了,把你十个手指钉烂!”
犯人瑟瑟发抖,不敢继续嘴硬,哭丧着脸讨饶,哆嗦说:“别打了,求求你们,大人饶命,饶我一命。”
裴文沣威严问:“说!金寡妇,究竟是被谁杀的?”
“我、我大哥,和我爹。大人,我发誓没掺和,只是帮着埋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