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个地方给我们当办公室。”
这一片古民居,已经被清河市政府开发成旅游景点,隔着街,就有名人故居,民俗博物馆,还有特色商店,地方小吃。
原住市民早已迁走,搬到政府提供的拆迁安置房里居住。
除了面向游客开放的古建筑,还有一些在巷子深处,被征收,但还未开发利用的老宅,尚未有其他用途。
欧佳晴此时所处的这栋老宅,就是这样的存在。
“这里距离市区内的植物空间树距离都比较近,便于维护和管理。”叶空坐在欧佳晴对面,解释说道。
“真没想到,那些街边的行道树,会突然变成这么神奇的空间。”欧佳晴想到今晚看到的小绿头的样子,心有感慨的说道。
“你所在的植物宝宝园里居住的孩子资料,已经全部整理记录在案,今晚有什么发现吗?”叶空指了指那边正在整理的文件夹,顺口问道。
“我今晚看到传说中小绿头的真正模样了,真是像一只特别的小精灵,好像童话故事里走出来似得。”欧佳晴把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把自己今晚的所见所闻,详细描述。
她放下茶杯,还顺手从自己背包里取出一扎彩色铅笔,以飞快的速度,在自己本子空白页上,把垂须森林老榕的模样逼真的勾勒出来。
她的绘画水平不俗,小绿头的模样在她笔下灵动可爱,就像写生一般。
植物宝宝园这位神秘的管理者,并不喜欢别人拍照,所以叶空这里只有别人口述的描述,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大致画完,欧佳晴收好彩铅,将这张纸从本子上撕下来,递给叶空。
叶空接过纸张,点点头,对那边一位正在整理材料的年轻人喊了一句,说道:“小郑,把这张纸放进河岸公园一号兰妮植物宝宝园的专用文件夹里。”
“还有,今天能见到它,是有福利的。”欧佳晴将手里的新鲜蔬菜水果递给叶空,然后将小绿头的话,复述一遍。
叶空一看里面的水果和蔬菜,立刻笑了。
这些东西,他可算最熟悉。
每天植物工厂与这些秘境植物打交道,他看一眼,就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品种。
“你拿回去给儿子吃吧,”叶空将塑料袋里的食材过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说,“都是些好食材,我们军部现在正在将这些品种的种子优先供应给偏远的,条件恶劣的边防哨所和地方部队,我们植物工厂自己都排后面,还没吃上呢!”
“真没想到,退伍这么多年了,居然又成了队伍的编外人员。”欧佳晴也不跟叶空客气,她知道这位老朋友并不计较这些食材。
“锦绣坊六十三号,之后这里就是清河市植物空间的管理办事处,处理城市里关于植物空间的事宜。不过,我平时不在这里办公,你有什么事直接找这里的负责人小郑。”叶空说道。
秘境植物的种植,与植物空间的管理区分开,是它们发展之后必然趋势。
虽然,他们能够从植物空间的许多蛛丝马迹中,发现其与秘境植物的联系,但这两者的管理方式,却又很大不同。
随着植物空间树在清河市的数量不断增多,叶空接到上级指令,将植物空间的管理分离出来,成立新的部门。
因为植物空间树大部分分布在城市,原本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植物工厂位置就不太合适,几番周旋,最后从省政府的手里,借到这一处空置的老宅子。
目前,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部门,暂时名为植物空间管理处,主要工作是登记清河市植物空间树的数量,品种。同时,还协同安排多人植物游戏场的使用时间安排,还有就是像欧佳晴这样编外人员的管理,植物宝宝园那些流浪儿的登记和日常事务处理等事情。
欧佳晴离开之后,锦绣坊六十三号里忙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停止加班。
这栋老宅子里,刚整理好的档案室里,有每一株清河市植物空间树的详细记录。
从它们被发现的时间,生长的位置,树木信息都记录在测,并保持定期的复查。尤其是目前完全被军部使用的多人植物游戏场,在游戏场中不断获得提升身体属性的果实之后,是军部最为看中的植物空间树。
清河市市区里,植物空间树的数量一直都在增加。
除了最早出现的植物母婴室,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增加的速度在下降之外,植物健身房和植物回收站的总数,在叶空这边的记录数据,也以每天十几棵或者二十棵的数量,不断增加。
多人游戏场和植物宝宝园数量增加的速度不如健身房和回收站的植物空间,但在数据上,也是每天都能找到新的植株。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植物空间与生活()
周欣瑜一整天的时间,心无旁骛,将手里所有工作以最快的效率,在下班之前完成。
这是她这段时间工作的常态。
无论是她的老公詹明,还是她自己,白天总是能够将更多的专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再也不用忧心忡忡,担心家里的大宝,能不能得到安全的照料。
虽然与孩子分开一整个白天,依然让这位刚刚结束产假的妈妈感到有些难过,但至少想到儿子,她总会告诉自己,孩子在此时此刻,能获得比家中更完备和可靠的照顾,这样一来,她内心的分离焦虑症也缓解许多。
慢慢的,难过和思念的情绪逐渐减少了,每到下班的时候,她则怀着满腔的爱和幸福,到河岸公园的兰妮植物宝宝园里,接儿子大宝回家。
从大宝的精神状态,能明显看出来,孩子在垂须森林老榕的照料下,过得很惬意自在。
晚上,等孩子睡着了,周欣瑜还会拿出孩子在兰妮植物宝宝园的影像树叶,夫妻俩人偷偷坐在沙发上,乐呵呵地看自家的憨娃在植物空间树里吃喝拉撒睡的小模样。
对于爹娘来说,看自家娃儿都是自带滤镜。电脑里的视频游戏,手机里的小说漫画,都比不上自己家小娃儿白天摸爬滚打,无意卖萌来得有趣。
周欣瑜和詹明觉得将孩子白天交给宝宝园的小绿头,反倒是比交给一个陌生人更为放心。
而大宝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不用为了帮他们照顾孩子,牺牲难得清闲的晚年生活。
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去旅游,去跳舞,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是被迫与精力旺盛的小家伙每天斗争。
周欣瑜和詹明这对夫妻,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在植物宝宝园数量不多,尚未向大众普及的时候,他们能无意过得兰妮小姐的邀请函,解决了带娃的难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在清河市的另一个小区,一位退休的老太太郑宝善,她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郑宝善年过六十五,并没有像普通老人家那样,帮儿子女儿带孩子,也没有去老年大学发展兴趣爱好,更不爱学别人到处跳广场舞。
老太太早年离婚,后来没有再婚,孩子去外地工作,一年也没回来几次,她一个人独居,领着不高不低的退休金,过着与普通老太太没有太大差别的日子,直到她发现了垃圾回收这个有趣的工作。
其实,三个月以前,老太太的日子过得乏味极了,一天到晚买菜洗衣服做饭,一点儿滋味也没有,天天盼着孩子打个问安的电话,才觉得心情好点儿。
她原本并不喜欢回收垃圾这项工作。
在郑老太太眼中,回收垃圾的工作,就是在垃圾箱旁边转来转去,等收集完一整批之后,还要累得气喘吁吁,将垃圾运到偏远的回收站,才能换一点钱。
对于有着稳定退休金的郑老太太来说,这样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直到她所住的小区门口,多了一棵能够回收垃圾的树木,她才突然发现回收垃圾的乐趣。
她试着将家里囤积的旧报纸,交给植物回收站,然后意外获得了一叠可以书写,纸张质地柔软富有韧劲的米色空白纸之后,她才对垃圾回收这项工作有了更多的兴趣。
她的垃圾回收工作,与曾经记忆里的垃圾回收不太一样。
她喜欢将那些丢弃无用的纸张,塑料罐,食品塑料包装袋都收集起来,然后交给植物回收站,经过数个小时的等待,获得回收站分解处理后的产物。
老太太收集的垃圾,大多是从邻居手里获得的。她跟周围的邻居说好了,纸张,塑料袋,易拉罐这样的垃圾放在门口,她每天早上都会将他们收走。
一个城市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如果仔细统计,多得让人吃惊。
这两年,随着外卖业务的兴起,各种各样的塑料袋,打包盒数量狂增,在使用者不知道的角落,这些难以处理的垃圾,实际上已经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
郑老太太喜欢回收垃圾,把收集来的纸张塑料等垃圾放入植物回收站这一行为,不得不说,是非常有效地帮助附近的住户减少所生产的垃圾。
不过,她喜欢回收垃圾的原因,与植物回收站有着很大的关系。
郑老太太利用闲暇的时间回收垃圾,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也弄懂了周围附近植物回收站的不同特点。
她发现,虽然树身上都印着“植物回收站”这几个大字,但不同的植物回收站的工作方式却并不相同。
隔壁街也有一棵植物回收站,原本是一棵高大的羊蹄甲,大约在一年前,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处可以回收垃圾的空间。
那个植物回收站最受专业垃圾回收者的喜欢。
因为它工作效率特别高。
它每次可以处理两百斤的垃圾。
比如说两百斤的废纸,放入植物回收站的回收囊袋中,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就被分解、过滤、净化成洁白品质极高的纸浆。
郑老太太听一位专门蹲守那棵植物回收站的拾荒老头说,那些纸浆非常受欢迎,都不用自己运输,就有专门的二道贩子,直接以高价在树底下收购。
不过,郑老太太收集来的垃圾回收物,却一直都是交给自己小区门口这棵长出来不到三个月的那棵植物回收站。
郑宝善老太太一直记得,那里原本是一棵高大的白玉兰。小区门前的街道,种植的都是这种花香悠远的白玉兰树。
她还记得年轻的时候,白玉兰花就是天然的香水。每到开花季节,树上摘几朵尚未绽放的白玉兰花苞,别在耳朵后,放在衣柜里,藏在枕头下面,白玉兰的幽香浸润着头发衣物,别有情怀。
当然,郑宝善老太太喜欢光顾这棵植物回收站,却不是因为年轻时的那份花香浪漫,而是因为这棵植物回收站获得的回收物,是不是半成品,却是已经能够再次使用的成品。
同样是植物回收站,这棵原本是白玉兰的树,处理垃圾的时间比羊蹄甲那棵更长。
五十公斤的垃圾,按照这株植物空间树的处理方式,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它的产物,不是纸浆,或者需要二次加工的塑料品原料,而是真正的成品。
五十公斤的废纸垃圾,郑宝善老太太放入这棵植物回收站之后,能获得直接用于书写的白纸达到四十公斤以上。
这白纸很有韧性,吸水性好,
如果是塑料袋,可以直接加工成崭新的包装袋。
还有每家每户的厨余垃圾,郑宝善老太太能够用它们换到颗粒状的有机绿色化肥,这种特别好用的化肥,模样就像黑漆漆的中药丸子,但种花种菜,可好用的。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林曾的困扰()
郑宝善老太太与植物回收站的缘分,让她的生活里多了很多乐趣。
小区里的居民,每天都能看到老太太拖着一辆四轮子的小推车,将收来的垃圾,运到植物回收站里处理,然后搬回来一批比较有价值的材料。
比如说,老太太放入回收站的塑料制品,她没有直接卖给别人,而是让回收站加工成大花盆的样子,然后用回收站制作成的花盆弄些土,撒上植物回收站里弄来的肥料,到市场买了种子,种了漂亮的花花草草。
她听说,现在有卖那些能在室内生长的瓜果蔬菜,不过郑宝善老太太对种菜没什么追求,她还觉得邻居那些攀在墙壁上生长的花藤实在是太贵了,她可不花冤枉钱。
她自己种的都是一些能开出漂亮花朵的植物。
月季、杜鹃,薰衣草,向日葵,大理菊,一品红,六月雪,石榴花,君子兰……
不仅她家的阳台上,摆满了花苗,连家门口的小走道,也摆了不少。
自此,老太太的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
老太太将自己不需要的材料,转手卖给专业从事回收工作的二道贩子,还有一些东西,会送给小区里的邻居们。
比如,有一户年轻的夫妻,住在郑宝善老太太家楼上,那些懒得处理的纸张,快递箱报纸,还有塑料袋等等东西,都放在门口,让老太太回收走。
老太太为了感谢他们,隔三差五的拿着一叠纸张,给他们闺女画画,这对夫妻,都不用买打印纸了。
郑老太太送给他们的纸张,比普通的打印纸还厚实好用。
除了纸,老太太还喜欢送花。
种出来的花开了,给左邻右舍送一盆,愉人悦己,开心极了。
像郑宝善老太太这样的小市民,别看不起眼,却对家附近的植物空间树了如指掌。
植物空间树,在许多不了解的人看起来,似乎只有简单的几种分类,但实际上,真正对它们进行透彻的研究之后,才会发现,每一株植物空间树都是不一样,就像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世界上也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植物空间树。
同样是植物回收站,有些处理原料时,只进行粗分解加工,但速度比较快,有一些却能直接生产出可以马上利用的回收物,但加工的速度较慢。
没有人能弄懂为什么这些植物空间树的属性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
好吧,除了它们的制作者林曾。
对林曾来说,在炼制的过程中,不断精进圆满,是一种本能。
总不能让晋升为三星育种学徒之后,炼制出来的植物母婴室还与一星育种学徒时,相差不远吧?
那也太浪费自己花费大量晶源体兑换资料,刻苦研读所花费的时间了。
还有植物空间树的使用者,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发现,植物空间树还是有成长的空间,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不易觉察。
最明显的变化,还是要数植物回收站了。
因为它的成长,从回收垃圾的数量就能够看出来。
有一些植物回收站,处理垃圾能力,经过一年的时间,每个囊袋提升了两三斤,变化明显的,甚至达到了上十斤。
有些早期的植物母婴室,仔细观察,能明显发现使用面积增大。
而植物健身房的变化,更多的体现在能容纳健身者的数量上。
至于多人植物游戏场和植物托儿所,因为这两种植物空间出现的时间尚短,使用者数据积累较少,所以还在研究和观察中。
目前,对植物空间树的研究可以确定,植物空间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寄生的大树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
数不清楚,现在有多少组织、机构和个人在对清河市街边的植物空间树进行研究。不提植物空间树自身带来的便利,就说研究植物空间树,可养活了不少专业的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