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7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石车的攻城压制虽然原始,但不得不说,在古代战争之中,大量的投石车还是压制城头的最佳手段。这比弓箭和弩车等其他手段要奏效的多,因为这是大面积的压制,无需精度。拳头大小的石块看似杀伤力不大,如果躲避不及时,暴露在石块雨中片刻,保管你被活活砸死。而大范围压制所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便是,可以将城墙上的防御设施砸毁,可以让步兵更完全的接近到城墙下方,可以更快的发动攻城。

    神策军当然对对方的攻城投石车也有所反制,但手段却极为有效。城头上的数十门虎蹲炮是不管用的,因为对方的投石车分布在一百五十步到二百余步的范围内,那是虎蹲炮射击的近死角。虎蹲炮随便一发射,都在里许之外,一时之间也无法控制装药量,让距离仅在一两百步的距离内。但刘德海还是将剩下的十几门虎蹲炮放置在通州西门广场上。这样便拉开了整座城池的距离,可以隔着一座城池将炮弹发射到城外。十几门炮发射出的实心铁弹倒也砸毁了不少投石车,但这种攻击方式显然没有太好的效果,只能是聊胜于无了。

    剧烈的石块轰击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李光弼下令步兵阵型开始推进。一声令下,里许长的攻击阵型宛如波浪一般的向前推进,场面极为壮观。

    这一次攻城步兵摆的既非方阵,也非是一窝蜂的猛冲向城下,而是一条条呈横向排列的横向军阵。在攻城作战中很少用这种阵型,这是一种已经被淘汰了的原始的阵型。在对方城头火力凶猛的弓弩阻击下,这种阵型便等同于排队送死。但这一次却截然不同,李光弼这么做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他设计出来的连环盾。而这种一字排开的波浪形阵型,正可以发挥连环盾的特点。

    每一横列的队伍都有三排士兵,最前面那名士兵的任务便是将近一人高的巨大的木盾举起,几百只大木盾的边缘以铁钩铰连,左右相连,形成一道巨大的横排屏障。而其后方,掩护的有一排弓箭手,一排抬着云梯的攻城步兵。就这样,每三排士兵为一横列,组成一个一千二百人组成的波浪阵。这样的阵列一共五十个,正好将所有的连环盾都用上。那么第一波攻城兵力便高达六万人。分别为盾手两万,弓箭手一万人,攻城步兵三万人。

    攻城波浪阵慢慢逼近,很快,前队便进入了城下百步之内。此时,投石车在轰鸣,城头且笼罩在一片烟尘之中,但在城楼顶部高高木塔上的一名旗手挥动了手中的旗帜。下一刻,城头的烟尘之中一股黑色的乌云钻了出来,带着嗖嗖破空之声朝着城下的攻城兵马射来。箭支的密集程度让人咂舌,那可是东城墙上的第一波弓箭的攻击,是最为强悍的一波攻击。

    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密集的箭雨竟然没有给攻城兵马造成太大的杀伤。数万只羽箭落入攻城阵型之中,如雨点一般击打在大盾上,一千多士兵中箭倒下,但整体的连环盾阵型却没有涣散。因为盾牌被铰连在一起的缘故,即便盾兵被射杀,盾却未倒。后方的士兵及时跟进,撑起大盾,又让整体阵型保持完整继续前进。

    所以,虽然每一只盾牌上都扎满了弓箭,甚至有的盾牌被箭支冲击之力射的四分五裂,但他们同样可以迅速的铰连在一起,恢复阵型。第一轮的弓箭反击是城头最强的反击,但数万羽箭之下,只射杀千余人,这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波浪阵迅速推进,此时的投石车也终于停止了轰击,因为己方已经接近城下,投石车的轰击会误伤己方兵马。轰击停止之后,强烈的北方将城头的烟尘迅速吹散,城头上方,无数的守城士兵的身影显现出来。在看到城下攻城兵马已经进入距离护城河三十步的距离,即将抵达城下时。神策军守城兵马的漫天的箭雨便源源不断的朝着城下的波浪阵覆盖而至。

    黑压压的箭支织成了一张网,将冲在前列的上万敌军笼罩其中,让本就阴沉的天空变得更加的昏暗。在一张箭雨组成的巨大的天网笼罩之下,那种感觉真可以用魂飞魄散来形容。

    嗡嗡嗡,弓弦震动之声宛若闷雷在城头滚动。

    噗噗噗,箭支射入血肉之声如入败革之中。

    笃笃笃,箭支射中木盾的声音如雨点击打荷叶般的稠密。

    然而,即便是如此凶狠而密集的打击,连环盾阵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巨大的盾牌基本上可以将每一排的三名士兵的大部分身体,在箭雨袭来的那一刻,他们抱成一团缩在盾牌的庇护之下,只要盾牌不爆裂,他们便可躲避这密集的打击。

    然而神策军的强弩和强弓也不是吃素的,木盾再强也只是临时打造的木盾。时间的紧迫也逼得李光弼的兵马没时间让盾牌变得更加坚固。盾牌以厚木板拼凑而成,后方以横木加固,再装上把手。这种构造就像是一只巨大的椭圆形的锅盖一般,结构之间其实并不紧密。十几只箭射中上面固然没什么大问题,二三十只箭射中或许也能承受,但在连续不断的强弓硬弩的冲击下,它们便未必能持续的承受箭支的冲击了。

    很多连环盾在士兵们的手中被生生的射爆。几乎在盾牌爆裂的瞬间,其后方错愕如木鸡的几名士兵便成了豪猪。而被射爆后的连环盾阵也不得不断裂为十多节,像是被切断了身体的蚯蚓,扭动着挣扎着。

    在空前猛烈的羽箭弩弓的射击下,攻城兵马的死伤瞬间上升到了四千多人。然而这样的效果其实很不理想,对方的阵型虽然已经有些散乱,但在第三波打击来临之前,对方冲到了护城河边。

    “放箭,反击!”一名将领高声下令。数千名躲在大盾后的弓箭手赶忙现身,在护城河外侧朝着城头射出了一轮箭雨。城头的守军没料到对方阵型中隐藏有弓箭手,猝不及防之下,城头竟然有上百人中箭,当场被射杀了十几人。

    “靠!”守城将士们本就以为箭支的打击效果不理想,没能大规模杀伤攻城的兵马,现在又被对方的弓箭手偷射一轮,顿时一个个火冒三丈。

    “放箭,给我放箭。”将领们大吼道。

    第三轮箭雨铺天盖地的激射而至。这一次更多的大木盾被射爆,射杀的战果稍微好了一些,三千多攻城士兵倒在了城下。

    然而,三轮箭射过,对方的先头士兵也已经越过干涸的护城河冲到了城墙下方的攻击死角。神策军士兵不得不立刻分出人手准备对付往城墙上攀爬的对手,往城下的弓箭射击的火力也大大的削弱。

第一一二零章 钟摆() 
(断网一整天,更新迟了,抱歉。)

    连环盾的效果奇佳,神策军拥有的强大的远程火力都无法对其造成巨大的杀伤,从而直接导致了最佳的杀敌机会的丧失。攻城作战,一般在对手冲向城下的阶段是最佳的无损杀敌的时机。远程火力强大的兵马甚至在这个阶段便可以大量杀伤对手,从而导致对方攻城的失利。而神策军遗憾的失去了这个机会,被对方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冲到了城墙下,不得不全力进入更为残酷的城墙防守战。

    ……

    攻城开始了不到半个时辰,在付出了不到六千人的伤亡之后,六万攻城士兵攻到了通州城墙下。战事粗暴的进入了最残酷最嗜血最凶残的阶段。

    城头守军的弓箭已经作用寥寥,此时能起作用的便是城头的滚木礌石,丢下高高的城墙可以将下方密集的敌军一片片的砸死。无数的原木和大石块被抛下城头,下方的攻城兵马哀嚎一片,死伤惨重。但很快,城下一张由巨盾组成的堡垒很快形成。那是用钩索相连的巨盾顶在头顶形成的防护罩。滚木礌石从高空滚落,下方数十名士兵用木盾撑住,虽然还是可以砸碎盾牌,造成杀伤,但效果依然大打折扣。对方竟然在城下以这种方式组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龟壳。

    与此同时,数百架云梯被拼接到位,快速的竖起来搭在城墙上,攻城士兵在将官们歇斯底里的喝骂中开始快速的朝城头攀爬。无数的云梯被长柄木叉推着倒下,无数的士兵从云梯上滚落。满眼是落石滚木血肉横飞,满耳是惨叫呻吟喝骂喘息。整个城下已经陷入了一片生死搏杀的地狱。人们机械的动作着,开始还未身边血肉模糊的同伴的尸体感到胆怯,但不久后,这种胆怯便已麻木,不知道何为胆怯了。

    李光弼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这一次打头阵的六万兵马中,有一大半都是精锐老兵,掺杂着一万新募兵马和两万数月前募集的兵马。这种老中新的搭配既解决了战斗力的问题,目的便是要让第一梯队的攻城不至于瞬间崩溃,那样的话后面的进攻便无法进行下去了。事实上一切如他所料。菜鸟们虽然胆战心惊,但老兵们的沉稳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崩溃。

    老兵们见惯了生死,身边人血肉模糊倒下的时候,新兵会崩溃大叫,会惊骇逃跑。而老兵们大多对这种场面无动于衷,面对新兵们的怯懦,他们会怒骂一句:“嚎什么?头掉了碗大个疤罢了,怕个鸟。”之类的话。莫小看这种态度,这会让新兵们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怯懦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和大惊小怪。虽然这并不能解除恐惧,但却能快速的让这些新兵漠视生死。不至于崩溃逃跑。

    战场之上是最快速完成蜕变的地方,这里是恐惧和懦弱泛滥的温床,同时也是勇气和血性滋生的土壤。

    东城城墙陷入鏖战的同时,南城处也是血与火交织的修罗场。指挥南城七万兵马攻城的是董元舒。他要立功恕罪,戴罪立功,所以此战他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战前他便告诉手下将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哪怕是只剩一兵一卒,也不准撤退。无论谁敢撤退,自己都将亲自率督战队将其斩杀。进或可生,或可立功,而退必死。

    在董元舒严厉的军令前,七万兵马从战事一开始便像疯了一般朝着城下猛攻。董元舒手头的攻城车只有两百多架,他的士兵也只有万余只连环盾的装备,但董元舒认为,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对方城头的守军数量不多,董元舒认为自己可以比东城早一步攻破通州城,从而立下大功。

    守卫南城的是宋建功魏光中所率的两万五千名神策军步兵兵马,虽然人数比对手少了四万多人,看似实力悬殊。但和东城的兵马数量对比比起来,这已经很不错了。东城墙上目前只有四万余兵马守城,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十八万敌军,相较而言,显然东城压力更大。

    宋建功和魏光中分守东西城墙两侧,董元舒的兵马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的时候,神策军在他们冲到城墙下方之前便干掉了一万多人。王源将三十架床弩分配给了宋建功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床弩居然是的连环盾的克星。粗大的弩弓射出,只要命中便将连环盾阵打的七零八落,让他们暴露在密集的箭雨之下。

    在这种情形下,董元舒果断舍弃了事前李光弼教他用的这种冲锋阵型,他认为这种办法简直是多此一举,这盾阵便是拖慢进攻速度,让对方的床弩射杀的活靶子。最后董元舒下令全军冲锋,一窝蜂冲到城下,凭借兵力的优势攻上城头为好。李光弼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都是一些狗屁没用想法。

    然而,神策军强大的远程杀伤力还是让董元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七万兵马冲到城下时,半路上死伤超过万人,比之东城进攻的兵马死伤还要多。但无论如何,董元舒达到了他希望的快速抵近城墙攻击的目标。士兵们架起云梯开始疯狂的朝城头攀爬,五辆冲车也迅速抵近南城城门开始轰击城门两侧的城墙。在很短时间内,董元舒的这种疯狂竟然收到了奇效,东侧一处城墙居然在攻城半个时辰后被数十名士兵突破登上了城头。虽然登城的士兵很快便被绞杀,但此举大大鼓舞了董元舒的士气,让他看到了率先夺取城池的曙光。

    南城激烈厮杀的同时,东城的情势更是险恶。滚木和礌石不能有效的杀伤城下之地,这让对方的攻城更为肆无忌惮。七百多架云梯上,攻城士兵密密麻麻的往城头冲,虽然不断被掀翻落下,但总有顾此失彼之处。好几次对方的士兵便越过城垛进入城墙,并且还曾短暂的占据了一小段城墙。这种形势在李光弼的第二梯队六万兵马涌到城下后变得更为恶劣。

    第二梯队的六万攻城兵马几乎没有遭受任何的阻击便堂而皇之的抵达城下,城头的四万守军忙着对攻城士兵的防守而无暇顾及他们。簇拥着二十五架冲车的第二梯队兵马带来了更多的加强打造的云梯,他们抵达城下后,东城城墙上的攻城云梯数量增加到一千六百多架。远远望去,云梯上人头蠕动密密麻麻,就像是拥挤在一起的蜜蜂,又像是东城城墙上被满是藤叶的爬山虎覆盖一般,只不过这爬山虎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城头上蔓延过去。

    对付云梯攻城,一般的手段是用长叉将云梯整个推离城墙,掀翻云梯。让云梯上的攻城士兵摔落下去。这种办法,一般七八人便可对付一架云梯,再加上左近辅助的几名长枪手对云梯上的攻城士兵加以刺杀,便可以在很长时间里让对方爬不上来。然而,如今的攻城云梯已经有了各种花式,一种最豪华的版本便是名叫云楼的攻城云梯,那是一座移动的木塔,和城墙等高或者高于城墙,云楼上藏匿士兵,下方士兵推动前进靠近城墙,云楼中的士兵可以对城头的守军进行弓箭压制。在接近城墙厚,可以跃上城墙进行攻城。

    当然,李光弼手中并无这种云楼攻城车,他也没时间和资本去造出这种攻城云楼。但他造出的云梯中有加强版的三足云梯。这种云梯其实和普通的云梯差不多,只不过一般云梯只有两根柱脚,加强版的则有三根。这种云梯架设完毕后,从中段伸出的第三根木柱便是另外一根支撑腿。牢牢的将云梯抵在城墙上。这种设计的目的,显然便是为了防止用木叉将云梯推离城墙的手段。

    在云梯顶端的铁钩勾牢城墙缝隙,以及下方三角形的支撑之下,神策军守军要想掀翻一座云梯,那将要付出极大的气力。那需要几十人的合力才可以做到。而几十人为了一座云梯耗费气力,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没等你掀翻云梯,上面的士兵便已经冒头了,等于白白给了对方安全爬上来的时间。与其如此,还不如用弓箭用石块滚木直接杀敌来的方便。

    所以,目前的攻城局面便是,对方源源不断的沿着云梯往上爬,城头上的守军只能对爬到上端的对手进行砍杀劈刺,或者是用滚木礌石将他们砸下去,对云梯却基本没有什么办法。这种情况下周而复始,一千六百架云梯总有人能突破城墙,总有人能攻上城墙。

    在第二波攻城兵马开始攻城后,东城城墙变得岌岌可危起来。连续十几处发生了对方攻上城墙的情形。赵青和谭平各率五百人在南北城墙上救火,竭力保持着城墙不被对方站稳脚跟。但这种情形随着时间的持续肯定会崩盘。城头的物资逐渐减少,这绝不是办法。

    王源一直站在城楼前方突出处,密切关注着整个战局。虽然手下数次来请示要不要动用手段,王源都断然加以拒绝。因为王源觉得还没到时候。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自己手中的牌不能全部打出去。每一张牌都要用到恰到好处,因为自己手头的资源很有限。

    但现在,第一张牌必须打出去了,否则,城头太过吃紧,若大片被突破,便大势已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