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但高仙芝却利用季节早晚水势的落差,依靠精准的对环境的把握,让数万兵马轻易的渡过了这条冰河。此次渡河,被高仙芝称之为是一场‘人不湿旗、马不湿鞍’的渡河。他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所有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那条冰河何其凶险。

    渡过冰河之后,高仙芝派奇兵翻越了海拔三千米的冰山,突然出现在连云堡的后方,正面猛攻加上腹背的突然偷袭,只用一日便攻克了毒瘤般的连云堡,堪称奇迹。

    自此后,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小勃律国,连破阿弩越城和小勃律国的都城孽多城,活捉了小勃律国的国主和吐蕃国公主,将他们押送长安。又立原国主的兄长为小勃律国新一任国主,新国主宣布归顺大唐,正为大唐属国。自此,通向吐蕃的西境的第一道大门被高仙芝硬生生的踹碎。

    攻占小勃律国之后,高仙芝没有冒然进攻大勃律国,因为他的手头兵马有限,大勃律国的地势虽然没有小勃律国这么艰险,但他嵌入吐蕃西境之中,吐蕃人因小勃律国被大唐攻克而大量增兵援助驻守,故而高仙芝没有轻举妄动。然而,一个月前,一张圣旨从数千里外的长安送达,让高仙芝立刻集结安西节度使所辖兵马展开对吐蕃西境的攻击,这多少让高仙芝觉得有些意外。在高仙芝看来,攻击吐蕃的时机尚未成熟,风险实在太大。

    但君命难违,高仙芝只能立刻整军集结于小勃律国境内,七万大军于三月十五日开始进军,数日后攻入大勃律国境内,目标直指大勃律国都城菩萨劳城。吐蕃西境大军闻风而至,三万大军开赴菩萨劳城协助防守,将高仙芝的七万大军堵在了菩萨劳城之下。

    高仙芝明白,若是不能拿下菩萨劳城,便无法进入吐蕃西境,更不要说往东攻击,按照圣旨所要求的威胁吐蕃都城逻些城。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高仙芝发动了对菩萨劳城的进攻。

    此战极为血腥,高仙芝下定决心要攻下此城,而菩萨劳城的大勃律国兵马和吐蕃兵马也誓死守卫,双方大战了两天两夜。当王源的兵马尚在沙漠中苦苦挣扎之时,高仙芝以两万人的代价将菩萨劳城攻破。守城的吐蕃兵马一万余人往东回撤,因为他们并不想和兵力远多于自己的高仙芝死拼。他们要保存实力,同吐蕃国增援而来的西境大军回合,在高仙芝攻向吐蕃的道路上与之死战。

    高仙芝虽攻下了菩萨劳城,但他并不开心。这只是同吐蕃人的第一战,手下兵马便死伤两万人,这之后还有无数的恶战要打,这给他此次进军的前路上笼罩了一层乌云。但无论如何,此战获胜之后,大勃律国基本失去了抵抗之力,大军可长驱直入攻入吐蕃西境,第一个拦路虎被清除了,从战略上而言,这还是值得庆贺的。高仙芝知道另有剑南军和陇右河西联军再向吐蕃发动进攻,之前他从未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此战之后,领教了吐蕃兵马的凶悍之后,他内心中迫切希望其他两路的兵马赶紧施加压力减轻自己的压力。特别是剑南军,如果剑南军能从东边猛攻,和自己形成东西对攻之势,将大大减轻自己的压力,虽然他从不认为王源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他自己,高仙芝对谁都没有信心,更别提那个据说靠着杨国忠的提拔而上位的王源了。

    ……

    四月初六,经过二十天的长途行军之后,剑南军大部终于将绵延近两百里方圆的沙漠甩在了身后。当看到沙漠边缘的戈壁丘陵,大河树林之地的时候,所有的剑南军将士均有隔世之感。二十多日在单调炙热的沙漠中行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极大的折磨,当看到草地山坡树林大河时,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

    此时此刻,一棵小草、一朵野花、一块泥土、一汪池塘这些寻常的物事,在众人的眼中看来都是让人感慨万千的。但他们没有时间发出感慨,他们的目

    标是要尽快攻下牦牛城,他就在牦牛河的北岸一座山坡之巅。虽然山坡不高,但此城居高临下,更给人以威压之势。

    大军于次日上午抵达牦牛城下,很早便获悉大唐兵马从沙漠上攻击而来的吐蕃兵马早已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城墙在数日时间内加高了高度,护城河也挖深了一尺。城外的山坡上,遍布荆棘木刺,陷坑拒马等物,凡是能阻挡唐军进攻的手段,他们都不惮于去用。

    城中的一万守军对于抵挡住唐军的进攻很有信心,而且他们只需拖住几日,便可让援兵达到。求援的信件已经于数日前送出,若无意外,几日内援兵必至。

    唐军于城外山坡下列阵扎营,在看了敌方的布局和地势之后,众将都觉得甚是棘手。牦牛城易守难攻,要攻下此城恐要费一番手脚。王源可不愿在这里纠缠太久,他决定动用他的杀手锏。那个大杀器尚未正式在作战中使用,牦牛城正好作为第一个使用的对象,虽然这么做有点大材小用,但为了争取时间,王源只能这么做。

第五八九章 轰炸() 
剑南军并未立刻发动攻城作战,在牦牛城下扎下营盘之后,全营将士几乎都在休整,除了炮营的五千士兵。 ()自从南诏之战后,神威炮营名存实亡,因为神威炮在对南诏战事之后尽数被拆毁。原神威炮营的炮长和炮手们也都被散入各营中成了普通的士兵。而此次出征之前,炮营再次被组建成立,原先的炮手们也得以重操旧业。

    从南诏撤兵的一年时间里,王源从未停止对于神威炮的改进工作。在成都,上百名工匠的全部职责便是制造神威炮和改进神威炮。攻打南诏国时设计的神威炮威力不小,但有个致命的弱点便是寿命不长。大多数神威炮只能投射二三十次便只能报废,原因便是因为投射强度极大,神威炮的关键部位皆为木质,很难承受如此大的强度。抛竿机轴甚至抛篮都很快被磨损,南诏之战中发生过多次机轴断裂,抛竿折断,抛篮破损的情形,导致了死伤百余名炮手的事故。

    回到成都后,王源下令工匠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保证投射的射程不能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必须解决神威炮的寿命问题。工匠们建议关键部位用金属构件方可保证牢固耐用,但此举花费不菲,王源一时还没有财力去这么做。但不久后杨国忠送来的一批数万套的破烂甲胄和刀剑铁枪等物事解了王源的燃眉之急。王源之所以手下这些破烂,便是看重了这些破烂兵器盔甲中有可回炉的金属。

    这些锈蚀的兵器和盔甲上的铁片虽然数量不多,但足可铸造出百余套机轴和抛竿用于神威炮的改进。王源虽不知道这些金属的成分是否能保证神威炮长期使用,但起码金属的构件比之木质的构件要耐用的多。实验的结果也表明,更换金属构件之后,神威炮可发百次,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寿命。

    另外,对于神威炮的构造结构,工匠们也进行了改良。初代的神威炮太过高大,而且构件固定,极其笨重。为了给高达数丈的神威炮配重,不仅地盘极重,而且发射时还要用木桩固定在地面上,显得极为笨拙。

    改良的结果是,神威炮采用了可拆装的方式,各部位打造成型之后,可用车辆运输,现场投装。因为部位木件固定,两名匠人和二十名炮手可在一个时辰内快速将神威炮投装成成品。这样便保证了神威炮的随军机动能力。也正因如此,此次通行沙漠之时,王源才得以携带五十架装运在大车中的神威炮进行穿越沙漠的举动。否则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百余套金属构件本可以造出百架神威炮,但王源只下令制造了五十架。一来王源认为暂时无需太多数量的神威炮,因为这玩意儿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多,每架神威炮从运输到投装需要配备牲口十余匹,大车两辆,外加人员数十。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部投放在神威炮上。

    另外一点也是基于神威炮本身的考虑。金属机轴和抛竿只有百套,而置换了金属构件后也非永久不损,高强度的投掷之下,这些不明成分的金属依旧肯定会出问题。与其花大量人力物力携带百架神威炮,在战时若一旦损坏便成废物,还不如带着另一半的金属构件作为备用,以便损坏是加以置换维修,显然要合算的多。况且出于投掷弹药的数量的考虑,霹雳弹的数量不足以保证百架神威炮的发射,而用神威炮去投掷石块这些玩意儿,王源是绝不肯的,那岂非是在白白的损耗神威炮使用寿命。

    夕阳下,牦牛城山坡下,炮营的士兵正在平整着山坡下的地面,挖土垒台,为明日神威炮的安置做准备。山坡上牦牛城头的吐蕃守军莫名其妙的看着剑南军的动向,他们不明白唐军在距离城池如此远的地方垒台的用意。

    守城将领第一时间否定了这是安置攻城器械的可能。在这个距离内,没有任何一种守城器械可威胁到城池的安危。牦牛城内的抛楼车是射程天下第一的投石机,可及三百多步远,但在这近四百步的范围内,却也望尘莫及。唯一的可能便是,这些高台是唐军战时在高台上站立观察全局,打出旗号指挥作战的。不过这办法倒也太蠢,战时的令旗指挥都是用高杆挑起空中,便于全军在混战中知晓军令,还没见过花力气筑高台的,当真是教人笑掉大牙。

    次日清晨,高台的秘密终于得以揭晓。长长的通向高台的斜坡上,数十名士兵抬着一根根的物事爬上土台的台阶,然后一根根的将这些物事拼装起来。当朝阳升起两杆高时,数十座土台上立起了一个个木塔般的物事。守城的吐蕃人早已认出那是投石机,他们甚是纳闷,距离城池四百多步远,这那样的位置设置投石机又有何用?

    随着战鼓隆隆作响,唐军士兵涌出营寨在城下数百步外集结列阵,一场攻城大战即将开始。牦牛城的一万吐蕃守军丝毫不怵,他们有条不紊的准备迎接这场大战。城墙内侧的抛楼装上了巨石准备,城头的吐蕃兵马搭箭弯弓。弓弩床弩滚木礌石一应俱全,等待着唐军的进攻。

    王源腰身笔挺的坐在黑马上,黑色的大氅披在身后随风猎猎作响。黄金明光铠在阳光下刺目发光,头盔上的红缨鲜艳夺目。他身旁,宋建功柳钧魏光中等将领均策马而立,公孙兰策马立在王源身后数丈处,双目看着前方王源的背影,眼睛里神色迷离不知在想些什么。

    “大帅,可以进攻了。”宋建功沉声道。

    王源缓缓拨出腰间御赐的破军宝剑,剑刃在阳光下发出青色的冷光。

    “刘德海,神威炮准备完毕了么?”

    “禀大帅,一切皆已准备完毕,便等大帅一声号令。”刘德海沉声喝道。

    王源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来,沉声喝道:“很好,那便看你的了。城墙一破,全军冲锋,速战速决,争取在午前占领此城。”

    宋建功沉声道:“大帅确定不需要云梯投石车弓箭手辅助兵马攻城么?”

    王源呵呵一笑道:“应该不需要了,我知道你的担心,但恐怕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德海,下令神威炮开始攻城。”

    刘德海高声应诺,策马飞驰而出,冲至土台之下,高举手中令旗猛力挥动,口中大喝道:“神威炮即刻开始攻城。”

    土台上,二十余名炮手立刻开始行动,一名炮手用斧头劈开长箱子的木盖,露出稻草衬垫的十几颗圆滚滚黑魆魆的陶制霹雳弹来。十余名炮手摇动机轴,将高高翘起的抛竿一段拉下来固定住。那炮手小心翼翼的捧着一颗霹雳弹放在六层牛皮缝制而成的投弹兜里。一名身高膀圆的炮手提着大锤快步走近,将大锤轮了个半圆对准木楔猛

    猛力砸下。勾住抛竿的铁钩顿时松脱,但听的轰隆一声响,抛竿前端的重物轰然落下,将抛竿后方猛力拉起。欸乃一声,霹雳弹弹射而出,在空中迅速成为一个小小的黑点,越过四百多步的距离朝着牦牛城城头飞去。

    牦牛城城头的守军看到了从空中落下的那个圆球,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还以为是唐军专门制作的圆形石弹。这西瓜大的石弹又有何用?除非砸到人,否则毫无杀伤力。霹雳弹落下的城头区域的十几名吐蕃士兵甚至压根就没把这石弹放在眼里,眼睁睁的看着它从空中落下,不偏不倚的落在城墙上方。

    “哈哈,唐人当真……”一名吐蕃士兵的调侃之语只说出了一半,便听见轰隆一声巨响,便如山崩地裂一般,落在城墙上的那颗霹雳弹发出了剧烈的爆炸。一时间黑烟滚滚,灼热的气浪翻腾。炸裂的霹雳弹中铁片铁球横飞。

    方圆丈许之内的吐蕃士兵被掀翻数十,处于爆炸中心的吐蕃士兵被抛飞数尺,有的直接落到了城墙之下。更有十几名吐蕃士兵被飞迸的铁片铁球洞穿盔甲穿进血肉之中,击中要害的当场即死,没击中要害的也鲜血淋漓,受伤仆地不起。

    “我的老天爷。”目睹此状的其他人均惊呆在原地,无论城头的吐蕃士兵还是城下的唐军士兵,绝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爆炸的响声让人耳鼓鸣响,很多人耳朵里都暂时听不到声音了。

    恐怖的情形才刚刚开始,第一声霹雳弹的爆响之后,随后投掷的数十颗霹雳弹已经降临在城头内外。虽然投射的准头难以控制,这些霹雳弹有的落在了城头,有的落在城内,有的则只落在城墙之外,但所有的霹雳弹的爆炸都山崩地裂一般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十几枚落在城墙内侧的霹雳弹直接摧毁了城墙后方大片的抛楼投射之处。天火降落,将城内数十间房舍点燃,冒出浓浓的黑烟开始燃烧。而落在城头的霹雳弹除了将城头上的吐蕃士兵炸得血肉横飞,将他们抛在空中,撞击在城垛上,或者直接扔下城墙;更可将城墙上炸得光秃秃的,摧毁城头的工事。落在城外的霹雳弹除非距离太远,只能在地面上炸出大坑,落下泥沙之雨。但凡落在城墙左近或者直接命中城池外墙的霹雳弹,都将城墙炸出一个大洞来。

    短短的一轮轰炸,便将牦牛城的西城墙一侧变成了血与火的地狱。王源苦心研制,花费巨大人力物力造出的霹雳弹终于物有所值。牦牛城上的爆炸声也宣告了热兵器终于登上了战争的舞台,展现了它骇人的威力。

第五九零章 局限() 
(谢:带雨梨花1957、咫尺之渝的打赏,谢:恋分歧、lyxzqf的月票。 ://efefd)

    轰炸仍旧在继续,一朵朵的蘑菇云在城头内外升腾,掀起巨大的冲击波。即便这是并不成熟的火药,即便投射的方式太过原始,霹雳弹的威力还是足以让吐蕃守军魂飞魄散。以前所有的作战经历中,从未见过如此凶狠的攻城武器,如此的杀伤威力。

    数轮自由轰炸之后,长达数百步的城楼两侧的城头内外已经是一片狼藉。城内黑烟滚滚大火燃城。城头上更是死伤惨重,聚集于城门两侧城墙上的数千吐蕃守军被炸的死伤大半。活着的捂着脑袋飞奔下城,肝胆俱裂的逃向城中。

    按照既定的方略,三轮之后,所有的神威炮便开始调整方向,将投射点集中在城楼左右数十步的范围之内。吐蕃守军也得以有短暂的喘息时间。守城将领大声呵斥着两侧的守军回到城门附近的防守位置上,准备迎接唐军的近战攻城。吐蕃士兵们在焦黑滚烫的城墙上杂乱无章的跑动着,在将领的威逼下填补了被清空的城墙防守空隙。

    然而唐军依旧密密麻麻的列阵站在山坡下,并没有发动攻城作战,因为轰炸尚未结束。虽然霹雳弹极为宝贵,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