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本来想赶马车去城门口等太子的,只是武和玉觉得不能让太子等得太久。
于是便和暮霭两个人一起骑马向城门口而去。
两人可谓是来的刚刚好,因为太子也是刚刚才来没多久。让武和玉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太子看到武和玉来了,便从马车里把脸露出来对武和玉说道:“看来我们两个人都是刚刚好,不早也不晚。”
武和玉看着太子露出脸,感觉太子并没有多大的病。就是不知道那些话是怎么传出来的。
太子看着武和玉看他的眼神,便知道武和玉发现了自己没病的事情。
他也不想对武和玉藏着掖着,便对武和玉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你先上马车,待会儿我再跟你细说。”
武和玉的确很想知道原因,但是他觉得上马车不是个好主意。
太子看到武和玉对他的马车呈现出抗拒之意,便说道:“和玉,你是不是没坐过马车?莫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还真扭扭捏捏的。”
武和玉被太子这一调侃的话,弄得笑也不是,生气也不是。
想了想这之间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武和玉还是决定上太子的马车看看太子怎么说。
上马车之前,武和玉把要注意的地方都跟暮霭说了。暮霭明白之后,武和玉便上了太子的马车。
暮霭看着武和玉上了太子的马车,落寞地将另外一匹马牵了过来。他觉得两匹马还是在一起比较好。
随着离开京城之后,这一小插曲便也很快就过去了。这毕竟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离开京城之后,太子才说道:“本来我是要生病的,可是没想到我运气好。那令我致病的东西被别的人不小心吃了,正好那个人就在我面前发的病。于是我将计就计的装病,看看幕后之人究竟想做什么。没想到他就只是让我生病而已。”太子解释地说道。
武和玉听到太子这么说,瞬间就想起了当时朝廷上的那些事情。想了想,武和玉还是问道:“那你查到幕后之人了吗?”
太子听到这话,愤恨地握紧了手,低声说道:“没有,那人藏的太深了。”
武和玉有一个猜想,他觉得幕后之人可能是一个人。只是苦于现在没有证据。
太子看到武和玉暗自思索的样子,心里一喜。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欢喜是从哪里来。
他看着武和玉因为他被人陷害的事情而暗自思索着,心里就是止不住的欢喜。他觉得武和玉还是有那么一点关心他的。
要是武和玉知道太子心里是这么想的话,绝对会骂醒他。
武和玉肯定会这么骂道:两个人都认识了这么久,又是合作对象。怎么可能连这点关心都没有。难道你太子的要求这么低,就为了别人的一点关心就止不住的欢喜那以后该得了。要是别人对你有十分关心,你岂不是连自己的万里江山,甚至是身家性命都要奉送给他。
不过,要是武和玉把自己放在太子的位置上,然后把程沉墨放在他的位置上。想来这样,他就会明白了。不过这世上可是没有这种可能的,所以武和玉明白不了太子的心情。更何况他现在都不知道太子的心情。
太子心里充满着欢喜地看着武和玉,而武和玉这个时候还在苦苦思索这幕后之人。
想了一会儿,武和玉抬眼看向太子。太子一看武和玉的目光有移向自己的趋势,立马把自己的眼神给收敛了。
“昨日朝堂之上,胡天增力举那护国公前去治理泾河水患。而且,胡天增说你病的缠绵病榻。”武和玉对太子说道。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说,心里冷哼一声。想到之前自己被幕后之人牵着鼻子走,对那幕后之人又添上几分恨意。
不过,太子不会把这些情绪展露在武和玉面前,他冷静了一下才说道:“胡天增是护国公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他本人对护国公也十分推崇。相信这次不是护国公直接授意的,不过就算护国公没有直接授意,他也在平时和胡天增的接触当中表露这些意思。不然,胡天增不会这么帮着他说话。”
武和玉那日在朝堂之上也没怎么仔细关注护国公与胡天增。不然他就可以告诉太子护国公到底有没有授意胡天增做这件事情了。
想道这里,武和玉开口说道:“太子,你对护国公这个人有什么看法?”
“护国公这个人崛起速度很快,不仅做事很有才干,而且”太子回道。
武和玉看着太子没有说完的话,于是继续问道:“而且什么?”
太子像是回想起了什么,语焉不明地说道:“而且他与后宫过从甚密。”
武和玉听太子这么说,不由得发现这护国公实在是太嚣张猖狂了。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实际证据,也说明不了什么。于是武和玉便问道:“太子,你有证据吗?”
“没有。不过我看见了,只是你也知道这种事情,说不清道不明就更加是错了。”太子这么说道。
武和玉但真是没想到护国公的把柄来得这么快,便开口问道:“太子,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问,便也开口说道:“大约是一年前,父皇举行了宫宴。护国公也在邀请名单之中,本来护国公一向不喜欢这种场合的,可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日他来了。原本我以为他想来凑凑热闹,没想到却是”
“没想到是来幽会的。”武和玉接道。
太子反驳道:“这算什么幽会?他们两个人,简直无耻至极。那日我也不想在宫宴上坐着喝酒,便去御花园逛了逛。便不小心看到了护国公和我父皇的宠妃在一起卿卿我我。”
“那时候,你怎么不揭穿他们?”武和玉问道。
太子当时也想这么做,可是太子最后还是放弃了。
原因太多太多。
不仅是护国公的牵扯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让众位大臣知道皇家妃子与他们私通,只怕皇家的颜面都要丢到地上去了。
太子也是皇家的一份子,她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去做这样的事情。更何况,他的父皇
武和玉看着太子不说,便知道他在顾忌什么,于是开口说道:“你没告诉你父皇?你怕你的父皇不相信你,而是相信护国公?”
听到这里,太子用干涩地声音说道:“父皇,不会信我的。这是真实的,而且是有道理的。父皇只相信愿意让他相信的人,而我不是。”
第两百八十三章真实原因()
武和玉听到太子用略带低沉地说出他父皇不会相信他的话。其实他是有些震惊的,震惊太子为什么会这样觉得。但是既然太子这么说了,那就有他自己的理由。
这个理由是因为什么理论而形成的,又是因为什么而做了这样的结论。武和玉不清楚也不知道他们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但这不妨碍他现在一颗考虑这次事情的心。
“太子,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安慰你。也就只好谈一谈眼前的事情了。我们现在要去泾河一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武和玉问道。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问,也把自己的黯然小心思给收了起来,不再像之前的神情恍惚的样子。
想了想,太子还是说道:“这次,我们去泾河十分危险,如果能安全到达泾河,这件事情才可能顺利展开?”
武和玉听到太子这么说,心里仿佛有了所悟。这让他立马开口说道:“你是担心朝中有人插手这一件事情?”
太子知道这次去泾河一事实在是多方势力角逐下的结果。自己能够被选中,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参与过这件事情,而且还生着病。
这样的太子实在是太符合了参与过这件事情的势力的选择了。所以,太子才能踏上这次前往泾河的征途了。
不过,太子越想越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泾河还会出现水患一事。并且下面的人完全没有处理好。还让他们一级一级的往上申报了。最终在当朝的时候被这个国家权力最高的人知道了。
想了这些,太子还是说道:“和玉,虽然此次出行,京城之中没有太多官员想对我们不利。不过,只怕参与了这一事情的官员会想尽办法让我们晚到泾河。如果把我们拖延住了,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做过的事情掩盖好,同时也把一些关键性的证据给毁灭。这样一来,我们到的时候,只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然后按照他们的设想,查出一个他们想要的结果,最后灰溜溜地回了京城。”
武和玉只是想过了这些人绝对不敢派人来刺杀太子,也想到过他们会用这种方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只是不知道这泾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值得他们这么做。
有了这些疑问的武和玉想起自己看的堪舆图,他记得泾河的修建工程一直都是不错的。
“太子,为了这泾河水患一事我特地看了泾河的堪舆图。发现这泾河的地理位置优越,水坝建造良好。并且泾河附近也不是多暴雨的天气,这泾河也是靠雨水补给的典型内流河。而且”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分析也觉得大有可能,只是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令这事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太子也问道:“而且什么?”
武和玉听到太子这么问,便知道太子也是赞成自己想法的,于是便接着说道:“而且这泾河附近冬季气温不高,结冰期也不长,所以不可能引起冰情。泾河流域内含沙量也不多,附近植被环境好,所以不可能是河沙淤积造成的河流拥堵。整个泾河河网密度大,支流多,下流又有湖泊。而且泾河河道宽又浅,整个河道走向是笔直的,所以泾河会有水患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
太子听到武和玉将泾河水患一事分析完毕之后,他在想要不要把自己得到的消息跟他说,也好让他做一个准备。
“和玉,你知道武陵除了这泾河水患一事还有其它的事情吗?”
武和玉听到太子这么问,便知道这泾河水患一事影响巨大,只是不知道到底影响了多少人。而且武和玉他自己确实不知道这武陵除了泾河水患一事还有其它的事情。
太子看到武和玉展现的迷茫神情便知道武和玉根本不知道武陵除了泾河水患一事还有其它的事情发生。不过他很清楚武和玉为什么不知道。
太子想了想还是说道:“和玉,你知道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是治理泾河水患一事,那你知道这武陵除了泾河水患一事还有其它的事情发生吗?而且这件事情才是武陵传出泾河水患一事的最终原因。”
武和玉只是猜测这泾河水患一事也可能是假的,只是没想到太子居然就这么大咧咧地说了出来。
只是面对太子说的这件事情,武和玉又更加不解了,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太子为什么没有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于是武和玉也保持着这个疑问问道:“为什么你不公布”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说,稍显苦闷地笑了笑。然后他看着武和玉说道:“现在父皇手底下的心腹各各贪图享乐,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冒这个险。”
武和玉听到太子说这件事情很可能有危险,这才明白那天胡天增和那护国公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也许他们只是想营造一种错觉。营造一种这一行很简单很容易的错觉。只要去,就能捞个大功劳回来。只是为什么那些王爷也不抢着上阵表现自己呢?
想到此,武和玉便问道:“那为什么那些王爷也不毛遂自荐呢?”
太子听到这里,止不住的愤怒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他恨恨地说道:“他们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他们为了自己考虑着,什么也不敢说。就连我也是这样。”
武和玉听到太子这话里面带了对其他王爷的愤怒,也带了对自己的自惭形秽。他不知道怎么去接太子的这话才好,于是开口问道:“太子,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你们对这泾河水患一事背后的原因讳莫如深?个个都不敢开口说出来?”
“和玉,敢开口的根本不知道这泾河水患一事背后的原因。知道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说不出口。所以这件事情拖了这么久都没解决好。”太子说道。
武和玉对这泾河水患背后的事情更加好奇了,于是接着问道:“太子,方不方便把这泾河水患一事背后的原因告诉我?”
太子提起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要告诉武和玉的,便痛快得说道:“这次事件是因为离泾河不远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病人,而这个病人的具有传染性。这病不仅传染的厉害,而且一个病人从染病到发病到死亡实在是太快了。身体好的人一般能撑一周,身体不好的一般三天就去喝孟婆汤了。”
武和玉听到这么厉害的传染病时,心里还是不敢相信的。想到发病都有源头,就是不知道这些人中的第一个是怎么发的病。
想到这里,武和玉赶紧问道:“第一个发病的人的尸体怎么处理的?”
“烧掉了。村民后来知道是传染病之后便把那些人得过病的人都烧掉了。”太子回道。
武和玉听到这些村民把尸体处理的干干净净,不由得觉得这件事情有些棘手。只是他们的处理方法放在现在的情况下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谁能清楚地知道尸体不会传染呢?
不过武和玉还是朝太子问道:“你知道那第一个发病的人那一天是否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又或者碰过什么?”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问,早有准备地说道:“和玉,要是换个人可回答不出你的问题啊。幸好我之前就有关注过这件事情,所以调了很多文档资料看。因此现在还能回答出你的问题。”
武和玉看着太子迟迟不说,心里有点急躁,但是还是努力克制住自己没有去追问。反正太子到了该说的时候会说的。
太子这次倒不是纯粹想卖关子或是掉武和玉的胃口,只是说的慢了些而已。因为旅途慢慢,太子不想说完他就武和玉大眼瞪小眼过完这一路,直到找到一个休息的地方才停下这举动。
不过,看到武和玉这样,太子也不想把自己的话攒起来留着一路上说了。他有预感这一路上他们两个绝对不会就这么平静下去的。
想到这里,太子便开口说道:“我当初看文档资料的时候也特意查了这第一个发病的情况。幸好当时负责这件案件的人还不笨。这第一个发病的人那天什么都没吃,什么都没碰,就喝了镇上的水。而这水就是从泾河来的。”
武和玉并不相信水会是使人致病的原凶,于是便问道:“太子,那您看的文档资料中是否有记载这些人发病的症状。”
太子听到武和玉这么问了,虽然心里极其不愿意回想当时自己看到的文字,但还是认真地回道武和玉道:“这些人发病的症状极其怪异,极其令人作呕。不仅全身皮肤溃烂散发恶臭,而且死后身体不断爬出来一些腐烂的尸虫。可以说当那人染上这病的时候,便已经是无力回天。”
“这些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多少岁的人群中?”武和玉问道。
太子粗略地想了一下便说道:“和玉,这发病的人都是青壮年,无一例外。”
武和玉听到太子这么说,心里也是有了一些猜想,但是他不敢确定这些猜想是不是对的。
第二百八十四章客栈疑云()
武和玉和太子两人正在交流武陵的泾河水患一事背后的原因时,马车便停了。
感受马车停了的武和玉也没有提自己的猜想了,这种事情一旦被打断,很难再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