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她多置办一些产业。
起码,不让她觉着太委屈。
以前常想,余生还有那么多年,不需急着面对她,不需让彼此都为难,先在官场站稳脚跟再说。
所以,很长很长的一段时日内,他只忙着公务、喝酒两件事。
临别前,他道辞的时候,看到她无从掩饰情绪,分明是要落泪,却拼命地忍着,还做出平静如昔的样子。
到后来,已不能再掩饰情绪,问他会不会好端端回来。
换在以前,他一定会爽快地点头说会。这一两年已不再如此,因为他知道很多事不是他想就能如愿的,更知道男子该言出必行,若没十分的把握,就不要把话说满。那时不给她十分的希望,是怕她来日面对十二分的失望。
回程中,偶尔会想,这要是死在路上,她嫁给他一场又是何苦来?几年独守空房、一生守寡的情形,是哪个女子能够接受的?哪个女子又该被这样对待?便因此生出懊悔,写了封信给袭朗,说自己要是落难,请他一定要照顾钱友兰。
袭朗回信时没好气:那本就是我寡嫂的二妹,袭府自会帮衬她一辈子,缺你提醒?你给我活着回来。活着才能做兄弟,我不跟鬼魂打交道。
他失笑,感慨。知道袭朗心里不知多担心他和夏易辰,只是不能说出口罢了。
是在那时候下了决心:若能平安回京,好好儿地过日子,要对得起妻子,更要对得起袭朗。
怎么会不知道,袭朗每每看到他自斟自饮时,总是眼神黯然,心里怕是比他还难受。
再往后的归程中,他发现自己已经在放下宁元娘。
是那种心甘情愿地放下。
以前就知道,不该再想起宁家元娘,若想起,便是谁都对不起。
是,他的安危与她无关,她的悲喜也与他无关。只偏生不能克制。
有时候,不甘比情殇还磨人。
那样的错失,实在是让他不甘,让他恼火自己。
可到底还是放下了,想起她的时候越来越少。
要一个男人承认对另一个男人甘拜下风,是永无可能的事。但是,若要比谁对宁元娘更好更痴心,他承认自己不如蒋修染。
蒋修染起先是很可能成为睿王左膀右臂的人,后来站队到了太子那边,并与蒋家闹翻,外人不清楚,他却看得清楚。蒋修染是为了宁元娘少一些负担,让她不会为了宁家、袭家排斥她,从而自一开始就斩断那根姻缘线。
是,处境不同,所以做派不同。但他终究不是蒋修染。他的亲人一再阻挠而他后知后觉优柔寡断的时候,便已注定了他的错失。
当初如果再勇敢一些,再决绝一些,结果会有所不同。但他没有,除了自己,谁都不能怨怪。
——想通了,便是这样。
只是错失,不是谁输给谁。儿女情长以输赢来下定论的话,是对每个局中人的不尊重。
遐想间,钱友兰转回来,笑道:“娘说让你先用饭,听明日再过来看看。”随后便吩咐丫鬟将饭菜摆到床榻上,不想他下地折腾。
秦明宇却起身下地,“你用过饭没有?”说着凝了她一眼,见她面色有些憔悴,眼下有暗影,便又加一句,“一起吃。”
钱友兰愣了愣,随即笑着点头,轻声说好。
186|秦明宇钱友兰二三事(下)()
安静的氛围下,秦明宇和钱友兰相对而坐,静静地吃完饭。
钱友兰命人请的大夫来了,为秦明宇重新换药。随后,他转去洗漱更衣。回到寝室的时候,她已亲手帮他重新铺床。
“六爷早些歇息,妾身歇在暖阁,有事唤一声即可。”钱友兰这样说着的时候,稍稍有点儿窘迫。自他回来到现在,她整个人都是懵的,对他连该讲的礼数、该有的称谓都忘了。
“也好。”秦明宇颔首微笑,“你好生歇息。”
钱友兰称是去了暖阁。
翌日一早,两个人一同去给秦夫人请安。
秦夫人看着秦明宇那撇小胡子皱眉,“你好生打理仪容,不修边幅的像什么样子?”
“这不是还没顾上么?”秦明宇摸着胡子笑道,“回去就剃掉。”
“这还差不多。”秦夫人满意地笑了笑,随后起身,“一起去给你祖父请安吧,老人家记挂着你,得了空再与我说话。”
夫妻两个同声称是,去了老太爷房里,行礼之后,秦夫人与钱友兰知道祖孙两个必然有一番长谈,坐了片刻,便先行起身道辞。
钱友兰一如往常,先去花厅示下,随后回到房里做针线。她最擅长的是针线和算术,这段日子都在忙着给寒哥儿做小衣服——老太爷很喜欢那孩子,她也是。那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小人精,又有谁能不喜欢?
那边的老太爷则正在询问秦明宇:“是太子要你走这一趟的?”
“是,也不是。”秦明宇如实道,“我从少锋口中得知太子斟酌人选的时候,知道我也在其中,便去向太子请命。”
“哦?”老太爷微微扬眉。
秦明宇一笑,细细解释道:“我这个人在外人眼里什么样儿,我清楚,不是多有城府,大多听皇家、您和太子的吩咐行事。是我这样听话的人前去传话,那几名手握兵权之人,更能相信几分。再者,便是我抵死也做不出卑躬屈膝的样子——给你们惯坏了,办这种事绝不会损了天家颜面。至于别的,便是清楚少锋会妥当安排,不会让我赔上性命。我年纪不小了,这两年又正是最要紧的关头,我总要为太子为秦家做点儿什么,有了这铺垫,太子才会待秦家一如既往,而不会因为慧贵妃、淮南王的事对我们心存芥蒂。”
老太爷眼中流露出欣赏,“你长大了。”
秦明宇汗颜。早就该长大了。又说了半晌的话,他辞了祖父,转去母亲房里说话。对着母亲,自然都是些报喜不报忧大事化小的话。
秦夫人见儿子大睡一场之后,精气神和气色都恢复如常,也就放下心来,便是不大相信经过那么顺遂,也不多问。是清楚,问了也得不到答案。这些门外事,家里的男子没一个愿意跟她说,因为说了她也不见得明白其中的厉害轻重。
末了,她叮嘱道:“日后可要跟你媳妇好好儿过日子。你这一趟出门,家里幸亏有她。”
秦明宇似笑非笑地看着母亲。
秦夫人便跟他说起一些事:“估摸着府里最傻的一个便是我,直到府里人心惶惶的时候,我才知道你跟我扯了谎。而那时候,你二婶、三婶和她们的儿媳妇,已开始另谋出路了——担心秦家被袭家老四连累,想去别处打点一番,要是有朝一日落难,也能有个帮忙说话的人。你媳妇得知之后,二话不说便将不安生的人拦回来禁足了,随后又命人将你二叔三叔唤回家中,问他们,她这样处置对不对。
这些大事,你二叔三叔知道轻重,自然是满口认可,回到房里去训斥了女眷一番,并且亲自发话——在你回府之前,都要禁足。后来,老太爷知道了,夸奖了你媳妇两句。可不管怎样,你媳妇是得罪人了,得罪的还不少。我那会儿就担心着,那几个人一定会吩咐人找她的麻烦,也真就是那样。却没料到,她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都拿她没法子。
这就够了,这样一个伶俐的人,撑得起这个家,担得起一府宗妇的重担。比起我可是强多了。”说着,她讪讪的笑,“我那会儿,凡事都是不播不转,你祖父祖母不发话,我就什么都不用管。”
秦明宇听了,挺高兴的,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秦夫人却继续道:“我以前是太在意门第了,也因为你媳妇吃过苦头丢过脸,可那些倒让我真的明白了轻重。明白是一样,却还是不能有条理的应对。眼下,便真的是很庆幸你找了这样一个精明伶俐的枕边人,不然,你往后的日子没法子安生。既是如此,你就要好好儿对人家,说到底,人家帮你打理着家里好几年了,你只照顾你岳父的仕途可不够回报她的辛苦。”
“我知道。”秦明宇点头,“我听您的。”
“说到做到,可别惹得我跟你祖父一起发话把你撵出去。”秦夫人放下话,摆一摆手,“回房歇息吧。”
秦明宇起身道辞,眼底还是有些困惑——若只是为了这些关乎家族的大事,钱友兰不足以打动母亲,母亲的性情他最了解。
秦夫人知道儿子心里的困惑,却并没细说原由。
的确,她对儿媳妇的认可,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大事,大事暖不了人心。这期间还有一些打动她的小事。
府里人心惶惶的时候,她因为心火病了几日。
钱友兰每日从早到晚在她床前侍疾。
她那会儿烦得厉害,看谁都烦都难过,一股子无名火,钱友兰在跟前服侍的时候,她动辄撵人。
钱友兰只当没听到,继续恭敬柔顺地服侍。
越是这样,她越是生气,一次实在是没克制住情绪,发了火,道:“明宇是生是死都是未知,好端端回来,你还是这府里的主母,不能回来的话,你便要守寡,要是到了那地步,秦家还需要你赚一座贞节牌坊回来呢,没人敢委屈你——不管怎样你都有好日子过,我对你也只是面上过得去罢了,既然如此,你也不需惺惺作态的做孝顺的儿媳妇。”
这一番话让钱友兰瞬间落了泪,“娘,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我服侍您,并不是要得个孝顺的名声。我是真想您快些好起来,我答应过六爷,要好生服侍您和老太爷。我……不是为别的,是为了答应过六爷。我们越是担心,越要好好儿的才是,不要让别人看笑话,不管怎样,我们都该以六爷为荣。”
儿媳妇这一番话,都是心里话,说得她也落了泪。泪眼朦胧中,她看到儿媳妇在提起儿子的时候,神色黯然,眼神痛楚。
是因此,多了一点点的同情、心疼,开始清晰地意识并面对一个事实:儿媳妇对儿子已动了真情,可儿子却没给过她一点儿关心在意,即便如此,儿媳妇还是在兢兢业业的恪守本分。
以前她对这些已经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横竖也管不了,随他们去就是。到了那一刻却有不同。
到底是同为女子,将心比心,那样的处境若是换了她,早已无从忍受。
即便是为着儿子孝顺她,也是出自真心。真找个高门女,儿子又是这个做派,她这个婆婆怕是早就开始看别人的冷眼了。说白了,眼下以儿媳妇的手段,想要让她每日里气不顺可是手到擒来的事。但是,她过的从来都是顺遂的时日。
便是这样,婆媳两个一日日亲近起来。
**
秦明宇回到房里,看到钱友兰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做针线,神色娴静悠然。
钱友兰放下针线,起身行礼,又亲自给他泡了一盏热茶,送到他手里。
秦明宇凝了一眼她随手放下的小衣服,“给谁做的?”
钱友兰照实说了。
“坐下说说话。”秦明宇指一指炕几另一侧。
钱友兰含笑落座。
秦明宇说起母亲与他提的那件事,笑问:“怎么会那么毅然决然的行事?”
钱友兰略一思忖,道:“六爷与老太爷认准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改。妾身又清楚,您和袭大人是兄弟一般的情分,只为这一点,妾身就该依照你的心思行事。秦家若是出了墙头草,不可能是你愿意看到的。”
秦明宇先是认可的一笑,随后目光微闪,“认准的人,诸如少锋,的确是一辈子都不会改,别人却未必。”
钱友兰先是看向他,随即,笑意自心底到了眼眸深处。
他的意思,她听懂了。
秦明宇痊愈之前,在家静养的日子里,府里的人有意无意的,没少跟他说钱友兰的事,有的是自心底赞许,有的则是恨不得他赶紧休了她。
不论谁说什么,是怎样的态度,都让他对这女子愈发欣赏。
她所做的,从来都完全符合他和祖父的意愿。
贤内助,这样说她,并不为过。
钱友兰除了兼顾日常诸事,每日悉心打理他的衣食起居。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两个人慢慢熟稔,相处时多了几分随意、亲切。
**
钱友兰清楚得很,他这一段耳根子不清静,面上则只当做不知道。
他若认可,没枉费她费尽心力地打理内外,他若不认可,觉得她方式应该更委婉些的话……那就要好好儿说道说道了,顺着老太爷和他的意愿行事,他还挑剔的话,那么,这就是她做不来的差事,索性撂挑子算了。并且,对他这个人的心思,也要放一放。
夫妻一体夫妻同心这类话,指的绝不仅仅是情投意合,相反,在这世道下,情意只是锦上添花,得之是幸,不得是命,要紧的是两个人的立场相同。不论人前人后,都要维护对方的体面,这才是夫妻之道。
这么久以来,她早在老太爷的影响下有了固定的为人处世之道,想改都不能够。
后来慢慢的品了品,发现他是认可自己的,由此心安。
平日里相处,开始谈及府里府外的一些大事小情,情形越来越亲切。她并没因这情形刻意取悦他。
没必要。
187|三公主萧默二三事()
秋末的风,萧瑟,寒凉。
三公主率领宁王及一众随行之人离开京城,踏上悠长古道。
在中途,她带来的亲信陆续加入到队伍之中。
她没乘坐马车,打扮成男子模样,策马疾行。心里似是凭空多了一道万丈深渊,呼啸着寒风。
来的时候难过,回去的时候更难过。
周氏一丝求生的慾望也无,数日间便苍老多年,头发已然全白。
母仪天下多少年,到如今落得个这样的结局,换了谁也无法承受。
她知道母亲已然绝望,眼下是生不如死,可她没有办法。无即便明知对于母亲而言死亡是一种解脱,亦无法成全。
母亲对她说过太多太多刺心的话,有些是出于发泄,有些是出自真心。
她本来就不是好人,本来就受得起任何人的奚落甚至诅咒。没关系的。
只要母亲肯活下去,让她陪伴着活下去,每日打骂都可以。
到了至亲生死关头,绝对做不到放弃。
她能够放弃睿王,能够让他自生自灭,因为那个哥哥在可以利用她的时候,从来是不遗余力,不管她的生死。他对她如此,她又如何能给予他亲情?
而母亲不一样。
母亲给过她很多温暖,如今是将她当成了发泄的对象,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她头上。
再明白,在对上母亲怨毒憎恨的眼神的时候,仍是会心惊心痛。
很多时候,她已被逼到疯狂边缘,只是一再压制,一再忍耐。
希望在回到西夏之前,自己不会疯掉。
接下来的几日,周氏安分了许多,最起码,不会时时刻刻寻找自尽的机会了。
三公主心内稍安,这日一早,她上马车与母亲说话。
“娘,”时过境迁,她不能再唤母亲为母后了,“往后我会好生孝敬您,您将那些事情都忘了,好不好?”
周氏毫无反应,看也不看她。
“我迟早会生儿育女,到时候您就当外祖母了,有孩子和我一起服侍您,不也是天伦之乐么?”三公主说起这些,语声很是柔和。
周氏缓缓抬眼,面无表情地凝了她一眼,目光似刀子,随意冷哼一声,“孩子?你也配生儿育女?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