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搂着她的双臂先是绷紧,而后才用力放开,紧张地问道,“荣娘,怎么了。”
温荣抬眼望着李晟幽深清亮的双眸,眼里除了有她的影子。还有湖边随风轻颤的粉白秋海棠,漂亮的令人忍不住心生叹息。
“三皇子不会善罢甘休的,五郎有何打算。”
李晟笑着道。“我要向三哥要回来,那本就该是我的。”
温荣脸一红。瞪了李晟一眼,“你与祖母也是这般说的?”
分明有更好的办法,却要逗她。
“老夫人不同意,”李晟丧气地摇了摇头,“可我认为此法行得通,否则我不会半分不察此事。”
李晟眼里的失望一闪即逝,当初三哥算计林大郎和荣娘亲事时。他就知晓三哥对荣娘有意了。他可以不与王淑妃、三哥计较旁他,一心一意助三哥成大事。只唯独荣娘不能让,更何况在三哥心里,任何事和人皆不及江山来得重要。
温荣眨了眨眼。此法确实行得通,揣摩人心约莫就是此意。
李奕只敢在私下里至障房威胁她,却不敢在晟郎面前提起只言片语,无非是找软柿子捏。
晟郎补左骁骑卫中郎将,统领翊卫守皇城四面、宫城内外。翊卫和亲卫、勋卫,同属三卫之一,李奕不能亦不愿在明面上与晟郎翻脸反目,何况他本来就不占理。
可既然不用瞒着晟郎,她就有折中的法子。如此不易得罪三皇子。
温荣好不容易说服李晟陪她演一场戏,李晟耐不过她的软硬兼施,嘴上是答应了,面上却沉沉的。
送晟郎出府后,温荣悄无声息地溜回厢房,潮红的眼角仍沾着未干的泪痕。
碧荷端了水盆进来,“老夫人交代娘子在屋里用晚膳,不用去穆合堂了。”
温荣松了口气,还好有祖母在,否则让阿爷和阿娘瞧见她红肿了双眼,非得揪住不放问东问西的。
不一会穆合堂的婢子送来了米饭和精致小菜。温荣看着酸甜的松子鳜鱼,清淡的白蘑烩虾仁,喷香的金乳酥和炙鹿脯,是食欲大开。
晚膳后又撑着眼睛捧了春秋繁露义征翻看一会,戌时中刻绿佩打听到阿娘已回紫云居,祖母亦熄灯歇息了,温荣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一头倒在箱榻上,再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温荣梳洗了往内堂与祖母问安,走过外廊时,隐约瞧见轩郎在穆合堂的玉亭竹园练剑,温荣止步瞧了一会,一招一式皆可算有模有样。
阿娘这段时日操心轩郎的亲事,大约和轩郎偏武有关。
虽然阿爷阿娘不曾为轩郎正式请武功师父,可轩郎的心是收不住了。将来科举不顺,定会一心从戎的,阿娘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替轩郎寻一门亲事。用温柔貌美的枕边人,将轩郎踏踏实实留在盛京府里。
人各有志,且不论事情或人,皆是在无时无刻的变化。
温荣嘴角一弯,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拈起裙裾,一路小跑去了穆合堂。
谢氏见温荣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奕奕,面上露出轻畅的笑容。
不想林氏皱着眉头将温荣拉了过去,沉吟片刻,“荣娘,你阿爷昨日说五皇子在内宫与朝中受了不少委屈。你要懂得体谅五皇子,将来嫁去纪王府,要学会帮衬夫郎,更不能使小性子。”
阿娘忽然冒出这番话,温荣觉得云里雾里,诧异地抬头向祖母求助,可祖母置若罔闻地靠在矮榻上假寐,手指缓缓地转动佛珠。
温荣了然轻笑,阿爷和阿娘误会她和五皇子在秋狩时闹别扭了。
将时间和她的表现连起来,如此解释着实合理,且昨日晟郎还是黑着一张脸离开温府的。
阿爷会主动同阿娘谈起朝中政事,是要借阿娘之口,教她贤良淑德,夫为妻纲。
温荣没有反驳,连连点头答应,面上表情谦逊,心里在思量五郎究竟受了何委屈。
谢氏起身,将林氏打发出了穆合堂,才与温荣慈祥地笑道,“荣娘如今可放心了。”
温荣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试了试茶汤温度,端起茶盏奉与祖母。
谢氏慢慢揭开青纹茶盖,荣娘用金黄茶膏信手勾勒的山水画轻灵逸动,端起茶吃一口,颌首顽笑道,“荣娘心情好了,我这当祖母的才能有口福。”
提起这个温荣就内疚。“都是儿不好,令祖母费心了。”
谢氏冲温荣招了招手,温荣笑着上前。软软地倒在祖母怀里。
温荣想起阿娘先才说的话,抬头问道。“祖母,五皇子在朝堂上受委屈了?”
在内宫受委屈温荣是能理解的,晟郎亦是极擅隐忍的性子。
王淑妃与李奕不愧为母子,面上笑容亲和柔善,心下却实为阴狠。
王淑妃要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为三皇子铺出锦绣前程,少不得使手段甚至妄害人命。
五皇子在王淑妃身下长大,必须收敛光芒。只做依附和平庸,如此才能保全性命,逐渐羽翼丰满,脱离王淑妃。
可朝中究竟何事令晟郎委屈?
谢氏收起念珠。“荣娘可知晓太子引番僧入东宫,却未被重罚一事。”
昨日轩郎旬假一回府即在她面前打抱不平此事,温荣点了点头。
谢氏道,“东宫放话出来,说太子请番僧入宫。是在替圣主祈福,不声不响是因为太子愚孝。”
温荣撇了撇嘴,可真是能找借口,愚孝是假,想借谶语装神弄鬼谋事是真。
谢氏缓缓地说道。“除了圣主不舍严惩太子,还因为长孙氏族在背后替太子撑腰。与五皇子直接相关的是安西都护府一事。”
温荣点头道,“五皇子、应国公、王节度使在边城打了胜战,为了巩固边防,五皇子同应国公商议后,上奏折提议在西州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
圣朝军不但重创西突厥,更令西突厥后撤退出火吐罗。圣朝疆域版图扩大至塔里木于阗南沿。
晟郎提议设置的安西都护府,与早前的独立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一制不同。
安西都护府有四个军镇要塞,碎叶,龟兹,于阗,疏勒。除了巩固圣朝西北边防,保护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要道,亦要令四军镇相互牵制。
要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军镇长官的人选显得十分重要。
“五皇子、应国公、王节度使功不可没,除去五皇子,陈留谢氏与琅琊王氏少不得要在打胜战的好处里分一杯羹,”谢氏微微停顿,皱眉道,“不想圣主命长孙昭出任安西总都护之职。”
温荣一怔,怎多了一个总都护,岂不是绕回去了?
当初三皇子和五皇子肯出面,最大的诱因是可通过此事令太子一派失势,不想到最后,总督护又是太子母家长孙氏中人。
长孙昭原为京中正四品左监门卫中郎将,资历和年龄皆不够资格担任安西总都护之职,是圣主的破格升任。
细想来,却也有不同,毕竟长孙氏势力加大,受益的不止太子,还有二皇子了。
难怪阿娘会说五皇子在朝中受委屈,因为在阿爷眼里,就算圣主设总都护一职,任职人也应该是陈留谢氏或是琅琊王氏的族人,怎么也轮不到未出一分力的长孙氏。
谢氏轻握矮榻扶手笑起来,“罢了罢了,朝中事与我等内宅妇人无关,只要五皇子与你阿爷不做出格的事情,我们便可无忧了。祖母前日听到风声,最担心的是圣主任命五皇子为安西都护,还好圣主与太后尚算是疼惜五皇子,不舍亲儿去边关长年吃西北风。否则荣娘一成亲就要与夫郎分居两地,我这当祖母的不忍。”
“五皇子想去还去不得呢。”温荣知晓祖母是在逗她开心,晟郎只是新晋武将,比之长孙昭,资历更浅年纪更轻,虽有可能被送去边疆历练,但绝不可能出任安西都护,在京中补任正四品中郎将,已是极好了。
“哪能这般编排五皇子了,”谢氏慈祥笑着,轻轻拍抚温荣,“丫头,那事纵然你有主意心里也有底,但少不得要听五皇子的话。”
温荣双眸闪烁,不几日临江王府要办寒露宴,若无意外,她是可拿回自己的东西了。
ps:
感谢亲爱哒书友数字粉红票票,感谢亲爱哒sunflower、瞬昔、山月语的打赏,么么哒(3)捂脸,亲们还有木有粉红票票
第一百四十四章 深固机筹处()
临江王府办请寒露宴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此为三王妃谢琳娘嫁入王府,主中馈后的第一次筵席,办得十分仔细。
除了温家,中书令府林家亦收到了请帖,瑶娘起早梳妆后去染墨居书房寻大哥。
书案上堆放着厚厚公文和常看的几本书。瑶娘踏入书房见大哥正拿起墨条磨墨,早前是由仆僮磨墨洗砚的,不知何时起,书房里的事情大哥皆亲力亲为了。
与进士试前一样,回府后林子琛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度过。
“大哥,今日你不用在翰林院当值,可能与我们一起去临江王府?”
书房比之以往显得空旷,墙上的书法丹青被悉数收进了箱笼,温荣绘的瑶池牡丹如今挂在林瑶的厢房。
林子琛沉眼说道,“你们先去罢,我将公文看完,巳时再去。”
瑶娘微微舒口气,好歹大哥肯去参加宴席。昨日大哥因为替荣娘父亲御史台温中丞说话,被祖父厉声训斥了,看到大哥冷脸离开径直去书房,她和丹阳公主根本不敢上前劝。
林瑶沉默半响道,“祖父年纪大了,大哥往后顺着祖父的意思,莫要再惹祖父生气了。”
林子琛皱起眉头,祖父斥责他年轻莽撞,说圣主往翰林院不过是随口一问,他竟然敢在圣主面前大放厥词。
御史台上奏折弹劾他人确为分内事,可三皇子分明将温中丞视作对付太子一派的急先锋。
入仕前他即知晓朝中多险恶,可他仍旧不愿做抱头缩颈、侧足而立之人。祖父虽为正三品大员,平日行事却太过谨小慎微,甚至因此罔顾黑白。
林子琛觉得他这七品文官着实憋屈,远不如温中丞直言纳谏或是五皇子仗剑沙场来得肆意畅快。
“温中丞弹劾太子,完全是为了三皇子。”林子琛抬头看了眼瑶娘,面色不虞。
林瑶嘴角微颤。表情有些不自然,“可是五皇子都未站出来,大哥也应该听祖父的。”
温中丞呈上御案的奏折被圣主摔在了地上。朝堂形势紧张,连带京中贵家内宅也惶惶不安。
瑶娘的意思很清楚。五皇子是温中丞的准女婿,而他不过是个外人。林子琛喉咙一痒,忍不住干咳了几声,压在心底的痛楚忽就火急火燎地烧起来,每夜闭上眼就会想起那个人,本该与她携手一生,怎料被一纸赐婚所阻。早知如此。他宁可不摘桂冠,弃笔从戎。
林子琛眼底一片黯然,“五皇子是武将,武将不能干涉朝政。”
所以他要说话。不管是为了是非明断,还是为了那个人。
门外的婢子上前传话,“丹阳公主来了。”
屋里一片静谧。
丹阳带人送来了早饭,看到瑶娘抿嘴露出笑来,手却紧紧握着帕子。“瑶娘可用过早膳。”
瑶娘笑着摇了摇头,神情有几分尴尬。
丹阳将食盒放在了案几上,嘱咐琛郎莫要太辛苦后,便牵起瑶娘的手往书房外走去,“正好陪我一起吃。用过早膳我们便去临江王府,荣娘亦是会去的,听闻她前几日身子不适,我也想早些见到她。”
林子琛眉眼微动,直到书房外的声音远了,才抬起头来,前几日轩郎亦是说荣娘自狩猎场回来后就神情恍然,人也消瘦了许多。
林子琛吩咐仆僮将青海骢牵出马厩,起身自书橱取了一本书。
温荣约莫巳时中刻到了临江王府大门,扶着绿佩落马车,即有彩衣华服侍婢上前拜倒接迎,将温荣请往府里的琼台筵席。
温荣看到王府阍室门前长长的宾客名单,名单里有近一半是认识并相熟的京中贵家女眷。
宴请了这许多宾客,三皇子多半会在宴会上做文章,若是她再表现的坚决和不从,难保事情会被闹开,不几日全盛京都会传她的失德之事,令五皇子与温家长房颜面无存。
与其躲暗箭,不如对明枪。
温荣扶了扶望仙髻上的攒千叶并蒂莲金簪,双鬓的缀流苏点翠玉鸾随着动作轻轻摇晃。
丹阳等人早已到了云水琼台,见到温荣妆扮皆是一愣,往日温荣鲜少施妆,生就芳华自会嫌脂粉污颜色。
可今日不但唇上点了洛儿殷,面靥更施淡粉桃花妆,一双似蹙非蹙的柳烟眉旁沾着蕊梅花钿,清丽之上多添了几分妩媚和娇艳。
一身玉白通纱大袖衫,缀牡丹嵌宝璎珞束胸长裙,裙摆处是细细的滚金澜边,打扮的十分精致。
温荣上前与丹阳、瑶娘坐在一处说话。
琳娘还有请婵娘赴宴的,可是未见到婵娘的身影,看来那消息是真的了。温荣欣喜地向瑶娘问道,“婵娘身子几个月了?”
“两个月了,她却是个没心没肺的,竟然才发觉,如今卧床将养呢。”瑶娘笑起来,很是替婵娘高兴。
琳娘是临江王府的主母,自无法一直陪她三人,过来说了两句话,见温荣精神颇好,才放下心来。吩咐了婢子后,便去别处招待宾客了。
丹阳想起温荣和瑶娘还未仔细瞧过临江王府,离宴席开始还有一会功夫,遂提议去四处走走。
温荣与瑶娘亦认为是好主意,三人相携一道游园。
临江王府很大,与云水琼台相对的另一处池塘里修了汉白玉高台楼阁,丹阳对临江王府很是熟悉,绕过了高台楼阁,不需侍婢指引,径直走在了前面。
丹阳挽过温荣,指着前面的一片竹林笑道,“别瞧这一片竹林寻常,里面可是别有洞天。”
婢子在一旁谦恭地说道,“公主慧眼,三皇子在竹林里修了云亭小筑和曲水流觞,清幽雅致,平日三皇子皆是在云亭小筑作诗待客,公主与娘子是否要前往赏玩。”
丹阳正要扯二人进竹林,琼台的婢子过来传话,“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皆到席了,奴婢前来请公主与娘子回席。”
温荣等人果然隐约听见自琼台处传来乐鼓声,林瑶顾不上许多,亦无心去看何小筑流觞了,拉过丹阳,快步朝琼台走去。
温荣执着的鸳鸯戏水镂花玉柄扇忽然掉在了地上,温荣不得不停下脚步,在竹林伺候的婢子连忙上前捡起。
婢子小心将扇子沾染的尘土擦去再奉还温荣,贴心地说道,“婢子名唤桂儿,是在云水小筑伺候三皇子茶汤的,不知娘子有何吩咐。”
温荣轻抚云鬓,碧荷悄悄上前塞了一金给婢子。
那婢子很是惶恐,正要推拒。
温荣盈盈轻笑,“桂儿,三皇子今日可会过来云亭小筑。”
婢子满脸喜意,“用过席面三皇子定会至云亭小筑醒酒。”
温荣轻声道谢后,带着绿佩和碧荷回琼台了。
丹阳和瑶娘走出一段路才发现温荣未跟上,便在云水高阁等她,见到人,丹阳上前抓着温荣的手忍不住数落,“一个不察,你就跟丢了。”
三人是坐在琼台上席,三皇子与五皇子正在几步之遥的地方同藤亲王说话。
不一会两位皇子向三人走来,温荣和瑶娘起身见礼。
目光流转间,温荣羞怯地垂下眼。轻翘眉梢旁的银红梅蕊花钿,衬着冰玉般的面容,在阳光下泛着莹莹的光,好似秋末的温度,咋暖还凉。
李晟见温荣一身盛装打扮,脸登时沉成了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