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三姑娘也不禁笑了,嫡亲姐妹俩,也没的推让丈夫的理,既然大姐也没有太喜欢何三,李三就没客气。说来,俩人在家族里都是行三的,还真是一桩缘法。
兴哥儿亲事一定,何琪就开始火烧火燎的急长子的亲事。
要说兴哥儿先时不近女色是为了念书,今书念出来了,兴哥儿于亲事上开窍开得多快啊。大宝却是不同,自从先时与隋姑娘有那桩未了缘法,大宝除了与阿曦这样的自家姐妹来往外,于其他姑娘都鲜少看第二眼的。
你说把何琪急的。
这亲事,虽说是父母之命,可也没有完全不征求儿女意思的。
更有如大宝这样,铁口不想成亲的,你就真把亲事给他定了,介时一对怨偶,两相耽搁。
何家正为兴哥儿定亲事操持,何琪不好去何家说大宝儿的事,私下同师妹三姑娘说起来,真是一颗心都操碎了。何琪道,“他怕是还惦记着隋姑娘呢。”
“师姐不是说这些年俩人没有来往么。”
“大宝这孩子,长情啊。”何琪微微哽咽,“我每每想,他这般愿意,我做亲娘的,如何不成全他。可一想到隋姑娘那身子,我就替大宝委屈。我想给他娶一门健健康康的媳妇,让他以后儿孙满堂。”
三姑娘劝道,“你这也钻牛角尖了,大宝现今都是进士老爷了,他想要什么样的媳妇,自然会跟家里说的。哪怕就是依然愿意隋姑娘,他说了,家里纵使不愿,也得考虑下他的意思,他如今并没有说,想来不是因着隋姑娘。或者就是命里要晚几年再成亲的。要依我的意思,孩子不愿意,咱也别勉强,不说别个,大宝向来顺遂,以后也不怕没前程。他这就要往帝都做官了,帝都的气派,非北昌府可比。大宝在帝都多住些日子,眼界开阔了,心胸也就开阔了。你看俊哥儿的姻缘,谁能想到他的姻缘在帝都呢,当初婶子也是给俊哥儿在北昌府说亲,说了多少家都不成,也是把婶子气恼的不行。这各人的缘法,都是说不定的。说不得大宝的缘法不在北昌府呢,你也别太急了。”
何琪深深一叹,摆手道,“他这孩子,我是知道的,他心里就是还记挂着隋姑娘。”
三姑娘道,“以往大宝在北昌府念书,与隋姑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今他就要往帝都去了,见得少了,说不得情分就淡了。”说着,三姑娘又劝何琪,“只是师姐,我也得劝你一句。若是大宝在帝都,与隋姑娘情分淡了就淡了,这是两人无缘。倘是大宝念念不能忘,你也得有个准备,说到底,孩子高兴了,咱们做父母的就高兴。那隋姑娘,这几年我见得不多,可也常听人说起她的事,她在女学颇得巡抚夫人重用,如今在女学管着一摊子事儿,也是个能干的。”
“你说的我何偿不知道。”何琪道,“这几年,我是常打听着她些的,真是个好姑娘。要不是她不能生养,哪怕她和离过,我也不是那不讲理的人。你不晓得,先时我就一听留心她的事,她那个前夫家,听说如今已是一子一女了。”
三姑娘不由一叹,年来这不能生养当真是隋姑娘的问题。
何琪有些疲倦,眼角泛起微微细纹,道,“不说大宝的事了,都随他吧,倘在帝都他依旧难以忘情,只要他们愿意,我也没什么不愿的。到底是他自己的日子,父母该做的,都做了。哪怕先时拦着他们的亲事,我也是为了他。若他就相准了隋姑娘,只要人家愿意,我就愿意。”
何琪真是把满心酸楚放在心里,江仁看妻子这般,还与长子谈了一回,江仁比妻子看得透,江仁的意思,“爱娶就娶吧,以往他年纪小,现在有了功名,也能养活自己了,娶谁都随他。”
家里松了口,大宝这事儿也没成,倒不是大宝不愿意,是人家隋姑娘不愿意,隋姑娘深思熟虑三日,依旧是回绝了大宝,隋姑娘道,“女学的事,我刚上手,委实没有考虑儿女私情的心思。”
这回江家是真的信的,人家隋姑娘是当真对大宝没意思啊。
大宝这事暂且不提,眼下就是兴哥儿的定亲礼了。
大宝面对隋姑娘的回绝,表现的比上番成熟多了,虽有些失落,也没有颓废,还与兴哥儿一道去往李家送聘礼呢。
待兴哥儿定亲后,大宝与兴哥儿就得回帝都去做官了。走前,大宝与隋夫子深谈了一番,还与小隋说了不少话,便带着行礼,与兴哥儿往帝都去了。
兴哥儿定亲之后,转眼就是阿曦的及笄礼。
阿曦这及笄礼,啥都准备妥当了,最发愁的就是用谁送的簪子了。
因家里亲戚大都在北昌府,而且,又是及笄礼这样的日子,阿曦光簪子就收到了整整六对。把双胞胎羡慕的够呛,却也带来一个问题,用谁送的簪子啊!
第447章 北昌行之一三五()
第447章
阿曦的及笄礼颇是隆重; 虽然其父江副使官职不算太高,但在北靖关也是数得着的; 更兼阿曦与纪珍定亲,这次请的给阿曦加笄的正宾就是纪夫人。
亲戚们基本上都到了; 何家一家子、江家一家子、胡家一家子,再加上阿曦以前在女学的同窗,请了李家三位姑娘和苏冰苏姑娘,如阿冽、俊哥儿、兴哥儿三个舅舅,人未到; 礼也到了; 还有沈素也着人与阿冽俊哥儿一道给阿曦备了份及笄礼。沈素信中都说; 家里可能是受了不生闺女的诅咒; 沈素四个儿子; 待得沈玄沈绛沈朱沈丹都成亲,依旧是只会生儿子; 所以; 沈素对于没孙女这事一直遗憾的了不得; 阿曦这算是甥外孙女; 所以,沈素特意送东西以贺阿曦及笄。
另则就是何山长办女学交往下的人脉; 知道何山长就这一个闺女,能来的都来了。
隋姑娘也送了阿曦一份礼物; 只是她在女学事忙; 抽不出身; 请苏冰一并带了过来。
幸而江家宽敞,亲戚朋友的不愁没住的地方。
何子衿看着闺女梳着加笄,自己先感动了一把,应该说又自豪又感动,感觉就是一眨眼似的,闺女就这么大了。那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真的只有在做了父母后方能体会。真的,养育真的是双方面的感情的付出,十几年的辛苦,汇集到这一刻,也回馈了父母如此巨大的喜悦。
望着阿曦秀美的脸庞,何子衿欣慰至极。
阿念也悄悄的握住子衿姐姐的手,眼眶微湿。
以至于来宾们都有些看不懂了,长女及笄,你们夫妻俩至于嘛。
反正,这就是很容易感动的夫妻二人组啦!
及笄礼后还有宴会,更是热闹非常,阿念一不留神还险些喝多了。待得晚间,客人或辞去或是歇息了,何老娘也在自家丫头给准备的屋里歇着喝红枣茶,不由又想到从前,很实诚的与自家丫头感慨道,“当初你的及笄礼,家里也是尽心尽力的操办,可那时不过族人乡邻过来参加,看阿曦这及笄礼,真叫人高兴。”非但是人多热闹,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家里日子兴旺啊!
何子衿此时也完全没有穿越者清高的想法,什么平淡是福啥的,何子衿过过平淡日子,也过得很好。她两辈子都平民,说句实诚话,谁会不想家族兴旺呢。何子衿以往会觉着,清清静静过日子也无妨,可自从有了孩子,她就世俗了。她不会在孩子身上多么奢侈,她也不是想把什么世间奇珍给孩子,可是,如果是很正常的,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家孩子没有,她做娘的心里不好受。尤其孩子渐大,议亲科考,何子衿就越发的俗气了,她就愿意给儿子说那人品行事门第相貌样样出众的女孩子,
她就愿意给闺女寻一个配得上闺女的好女婿。有时,何子衿都禁不住想,我可真是个俗人啊。
俗就俗吧,今日虽累,何子衿亦很是喜悦,听祖母这话,何子衿笑道,“可见这些年没白操劳。”
何老娘下巴抬的高高的,“那是!”接着就说起老何家的历史来,“你们老何家,自来就是个种田的。当初那短命鬼去我家提前,我真没看中老何家的出身,族人虽有些个,没一个出息的。我们老蒋家不一样,我们祖上可是出过大官儿的!当初也就是看那短命鬼心诚,哎,就是没料到那般短命!好在,我们老蒋家那点文气儿总算是传到了你爹头上,你爹可惜就是生在老何家,那会儿家里穷,也没名师大儒的指点,就是跟着县里许举人念念书,耽搁了你爹,要不,你爹不至于三十多才中举人。”
何子衿笑,“那是,不光我爹,就是阿冽、俊哥儿、兴哥儿,也都是亏了祖母你身上带来的文气儿,不然,他们哪儿能这般会念书哩。”
“可不是么!”何老娘听这话就欢喜,正想再吹一番牛,就听自家丫头道,“也有我娘的功劳,人都说外甥像舅,我舅也很会念书。”
何老娘不自觉的一撇嘴道,“你舅家祖上就你外公一个老秀才,再往上,清一水儿都是种地的。你舅这种属于突然之间开了灵根,不然,哪里有这般灵光,祖上没这样的人哩。”
何子衿笑,“要不当年祖母你一眼就相中我娘了呢,是不是?”
何老娘现在早把当初反对儿子亲事的事给忘了,何老娘点头,“可不是么,当初我一见你娘就觉着长得有福气,这可不就是么,在咱们县里,最有福的人,除了你,就算你娘了。”
何子衿道,“诶,我有福都是在祖母您老人家的指点下,才有这大福呢,都是亏了您。”
“那是!当初我一见阿念就知道是个好孩子。”何老娘也把当初游说阿念去铺子里打小工的事给忘了,与自家丫头道,“如今看来可不是么,非但会做官,更重要的是人品好。不然,他做天大的官儿,见天叫你生气窝火,那样的日子,纵是一品诰命,又有什么意思?”
甭说,何老娘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何老娘唯对一事不大满意,她问自家丫头,“如何给阿曦用那么一支老钗,虽份量足,也该去炸一炸,都不鲜亮了。”用自己给的那簪多好啊,一样是纯金的。
何子衿道,“朝云师傅给的,我看师傅的意思,很想阿曦用这个。”
好吧,一听是朝云师傅给的,何老娘也就不说什么了,何老娘忙叮嘱自家丫头一句,“那可得叫阿曦收好了,她小孩子家毛手毛脚的,不然你帮她收着,别弄丢了。朝云师傅给的,定是好东西。”
何子衿笑道,“我与她说了,她仔细着呢。”
“这几个孩子,要说仔细,还是双胞胎,那俩小家伙,一看就会过日子。”
何子衿笑道,“是啊,都说他俩您老人家真传哩。”
何老娘得意地翘起下巴,“那是!”
阿曦这及笄礼之后,胡家江家都未久待,两家人都有北昌府的生意,一时放不下。阿念与胡文、江仁不知道说什么事,好几天都在书房呆着。及至两家人告辞时,三姑娘把二郎留下了,二郎去岁秋闱失利,跟家里商量了,他留在北靖关追随罗大儒继续功读文章。
沈氏何恭亦是不能久待,何恭衙门里还有差使,余者亲戚朋友也都告辞去了。何子衿留祖母在家住些日子,原本兴哥儿去帝都后,何老娘就觉着家里冷清,老人家都喜欢热闹,何子衿这样一说,何老娘就应下了。沈氏知道婆婆一向是喜欢跟自家闺女住的,还是道,“母亲在子衿这里,家里岂不就剩我与相公了。”
何老娘道,“你俩就你俩呗,只管好生过日子,我住几天就回。”
沈氏没法子,只得叮嘱了闺女一番,与丈夫先回了北昌府。沈氏回北昌府路上还与丈夫说呢,“孩子们小时候就盼着他们什么时候长大,这一长大,都各去过各自的日子了,家里反是冷清了。”
何恭笑着拉过妻子的手握在掌心,“冷清什么,我就盼着咱俩过日子呢。”
沈氏笑嗔丈夫一眼,“什么年岁了,倒说这样的话。”
“什么年岁都是你相公。”何恭神色温和,道,“当初咱俩刚一成亲,我就想着赶紧生儿子,好叫娘高兴。好容易你有了身子,生了咱们子衿。娘那会儿一门心思盼孙子,为这个,你还没少动气呢。”
沈氏想到自己年轻时的性子,也笑了,“那会儿年轻,其实我也盼第一胎生个儿子好叫娘高兴,可闺女也是亲生的啊,那样嫌弃咱们子衿。”说着又是一笑,“后来也奇,没过两年娘就转了脾气,总是给闺女买点心吃。那会儿我还说呢,那飘香坊的点心,多贵啊,我都舍不得,娘隔三差五的就给闺女买来吃。”
何恭笑道,“娘就那性子,嘴硬心软。”与妻子道,“如今儿女都娶媳妇嫁人了,也该咱们二人过些清静日子了。”
沈氏笑道,“这也是。”
于是,北昌府街头就出现了最恩爱夫妻二人组,不管是沈氏去铺子里选胭脂,还是去花市看花草,亦或是休沐时驱车往荷花湖携手散步,都是夫妻为伴。沈氏还会偶尔准备宴会,就请几家相熟的朋友,小聚一二,亦是人生乐事。连李巡抚夫人都同丈夫道,“看何家,虽非大户人家,何亲家夫妻却是这样的恩爱,咱们三丫头有福。”
李巡抚笑道,“是啊,不盼别的,就盼他们小夫妻二人能与何亲家这般就很好。”
李夫人微微一笑,觉着给三孙女这亲事结的好。
李家三位姑娘与苏冰留在江家做客,阿曦带她们参观北靖关的风光,介绍她们与自己在北靖关认识的新朋友祝姑娘。祝姑娘约上人,一道去草场打猎。
北靖关民风比北昌府开放的多,不过,闺秀们出门,总有兄弟陪伴的,像阿曦出来,双胞胎和小叔子纪珠也要一起玩儿的。纪珠时常在给大哥的信上说,与嫂子玩儿这个了,与嫂子玩儿那个了,闹得纪珍在帝都都担心他弟会不会看上他媳妇,这可是**啊弟弟!
反正,纪珠是很喜欢跟阿曦一道玩儿的。
大家一道打猎,连何老娘也跟着一并来的,当然,何老娘不骑马也不打猎,她老人家坐车,在帐子里歇着,与余嬷嬷一道指挥着丫环们做些餐前准备。待孩子们带猎物回来,定要烤肉吃的,何老娘道,“这肉啊,就得现杀现烤才香。”她老人家虽然牙掉了几颗,如今都换成了镶贝的,并不耽搁吃肉。
余嬷嬷点头,“是啊,非但鲜,烤出来也香。”
与何老娘一道坐等的就是李二姑娘,这位姑娘不懂打猎,就在帐子里留守了。李二姑娘望远处群山苍茫,天空白云朵朵,不禁诗兴大发,很想做一两首诗来听,只是转眼一看,除了何老娘余嬷嬷这俩半文盲老太太,就是准备吃食的丫环小厮,她就是做出诗来,这些人也听不懂啊!
李二姑娘只得将一肚子诗兴憋了回去,相对于李二姑娘的扫兴,何老娘很是喜欢这地方,同余嬷嬷道,“这地方好,夏天不冷不热,还这样的宽阔,咱们丫头那处宅子虽是四进,我瞧着这里四进宅子比北昌府的四进要宽敞似的。”
“是啊,我瞧着是大四进。”
何老娘带着余嬷嬷四处遛达,道,“多好啊,花是花,草是草的。”
李二姑娘听这文盲话都不晓得说什么好,哪里的花是草草是花吗?
李二姑娘悄悄吐槽一回,何老娘溜达一圈,回头就瞧着丫环们煮的汤,还有准备的石头啥的,何老娘就问,“这石头是用来做什么的?”
那丫环回道,
“老太太,这北靖关在猎物多,许多人都是打猎后直接就烤来吃的,烤的时候就要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