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宗室-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里不补充1些新鲜血液,实在是令人诟病。

    嘉靖皇帝因为炼丹问题常常进行选秀,骂声1片。朱弘昭也想弄1批可人少女入宫,可担心安全问题迟迟没有答应,1直拖着。

    拖到现在,袁可立都看不下去了。

    皇室又不是没钱,现在皇室的钱绝对比国库多。国库也不是没钱,弄得好像皇帝很穷,国库、相府不愿意拨钱,苦着皇帝似的。

    弄得袁可立都有些不好意思,仿佛他们相府这批人不关心皇帝生活似的。

    朱弘昭笑笑:“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啊。”

    摇摇头,朱弘昭继续说:“袁公持国老成,各面各项,9依袁公所言。”

    缓缓点头,袁可立露出笑容:“臣还有不情之请,请皇上许臣在登州养老。”

    登州府府城所在9是蓬莱县,袁可立很喜欢这里,更喜欢这里的仙气、海市蜃楼。

    仰头长出1口气,朱弘昭缓缓点头:“9依袁公。”

    说罢起身,殿外两侧3千人的鼓乐班子开始奏乐。

    朱弘昭从曹化淳端来的木盘中取下1坛插着白茅的5色土,双手递给袁可立道:“袁公为国操持,封爵1事1切从简。”

    “皇上,礼不能废。”

    在袁枢的搀扶下,袁可立艰难跪倒在地,由袁枢接掌1样样封爵时的东西,代表裂土封爵的5色土白旄,记录家族谱系的银册、丹书铁卷,1枚最高5人等同于现役军士的虎符,蟒袍玉带,重重玉质礼器。

    礼官唱1声,朱弘昭递出1样,由袁枢接住。

    袁可立叙功上柱国,加封太师,因军事建树另加平辽大将军荣号,爵封项城伯,恩准特袭1世再行降等,封地百顷,同时诏免袁家道场赋税。

    换言之,等袁枢袭爵时将不是降等的项城男爵,而是与袁可立1样的项城伯。以袁枢的底气,再过23年进入相府成为国相,便能成为项城侯爵。

    按照规矩,袁可立死后追封爵位1级也是项城侯,袁枢封侯时还会再追1级,项城郡王。

    朱弘昭走出殿,站在殿廊下看着袁可立父子在小雪中登车,离去,长呼1口白气。

    1队队的禁军押送着赐给袁家的3鼎大车,各种赏赐,缓缓开拔。

    恐怕,这是最后1次见袁可立了。

    缓缓闭上眼睛,仿佛回到山东平叛时,面对突然爆起的闻香贼,两面3刀的山东巡抚赵彦。而袁可立麾下登莱精锐出海作战,为了不得罪他,领着1帮农夫性质的卫所军跑到他那里帮忙。

    在袁可立眼皮子底下玩驱贼做刀,兵贼1体的捞钱把戏,这老头子故作不知,给了他扩充家底的最大机会。

    搞死赵彦,若没有袁可立这个登莱巡抚,原来的山东巡抚收拾烂摊子,山东也9别想那么早恢复安宁。

第657章 日新月异() 
正月十5夜,西京满城点缀着1排排,1串串装在红纱灯笼电灯照耀下,满城红彤彤1片,如似火烧。

    无数关心朝政的士子、官员等待着子时过后的报纸。

    平安坊,从9品坊官与正9品市正领着警役视察街道,狂欢之后的街道上临街人家打扫着街面,也有醉倒在街道的醉汉充当障碍。

    回京述职的张溥走在街道上,外罩皮裘大氅,左腰挂剑,右手握着1瓶酒,不时抿两口,哈着白气。

    他家资已经破百万,在穷山恶水当知县,为了政绩指挥家里人来本县投资,3年下来砸下去的钱回本不说,还多了1处别产,本人又有了政绩,可谓两全其美。

    这种模式在现在官场很是流行,张溥总觉得不妥当,感觉这是变相的侵吞国资。担心长此以往下去,官商体制会臃肿成为恶疾,而那位皇帝的手段

    可人对官位、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张溥虽说能算是知县1级最有钱的人,可总觉得自己会成为最有钱的中枢大佬。

    最恐怖的9是国朝发展不畅,皇帝没有肥羊可杀的时候对官员动手。

    老1辈的官员与皇帝的关系,与新1辈官员与皇帝的关系是两码事。

    皇帝还是皇帝,可老1辈官员与皇帝有袍泽之情,也都是天启朝的同僚臣属,很多事情老1辈官员可以与皇帝私下交易。

    而新1辈的官员,皇帝9是皇帝,臣子9是臣子。

    有那么1句话叫做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3纲5常中的典型名言。

    可现在南方复社在张溥离去的这3年,基本上再次分裂,各种新奇学说让人目不暇接。比如现在备受鼓吹的虚君实相,归权于天下人的说法。

    他很担心这股风潮席卷朝野,换来皇帝的激烈反弹。

    到时候他这个已经远离南方士林的名义上领袖,又家资充沛,可能会被皇帝1刀砍了。即使皇帝不计较,他也相信奉先党的人不介意杀鸡儆猴。

    和所有中下层官员1样,张溥非常关心梅之焕、徐卿伯这1届相府的根本大策。这关系到朝廷的风向,若风向不对,他恐怕今后连个安稳觉都难有。

    呼着酒气,张溥坐在无叶树荫下的长条椅子上,拢紧领口戴上斗篷,等待着张贴新的5年大策。

    新的5年大策已经在去年腊月28夜里确定,维持强铁策、建设策、兵役策不变,新增虚州实郡制度革新大策、教化大策两条。

    过去十年激烈的清洗政策,导致中下层官员受损严重。老资格官员渐渐年老,国朝缺乏大量有资历的重臣充任地方督抚是1个原因,国朝疆域越来越大是1个原因,所以大面积裁撤督抚、总兵成为1种趋势,也是朱弘昭所推动的1件事。

    老资格、权威重的官员实在是太过掣肘,这种掣肘不是施政过程中给中枢添麻烦。而是朱弘昭做什么都要顾忌这些老头子,手握1省、数省军政大权的老头子,不能随意得罪。

    所以维持着君臣同心同德共同中兴的局面,这种局面朱弘昭很累。9是他不想做什么,也要常常顾虑这些老头子的想法。

    加上督抚、总兵本来9不是制官,是钦差身份,所以逐步革去也是名正言顺的。制官空缺,相府可以按照制度补充。钦差性质的官位,朱弘昭这个皇帝不任命,相府也没法子。

    现在推行虚州实郡9是效仿两汉,为的是进1步增强君权、增强中枢掌控力,削弱地方权威。这是大局所在,没人敢反对,否则9是与中枢做对。

    两汉的郡守等于现在的知府,按照汉朝的说法是年俸两千石,而州刺史则是6百石年俸。刺史,刺9是刺探的意思,干的9是到处溜达揭举纠察地方官员的差事。与手握军政财大权的州牧比起来,简直9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

    督抚制度比州牧比起来还要过分,手握军政财大权的同时,1些厉害的人物还能掌控下属御史将监察大权握在手里。除了不能封官许愿外,与割据诸侯没区别。

    所以内陆的督抚必须逐步废除,在这个基调上,逐步将省3司权威降低,改为中枢、府、县3级垂直管理,自然中枢权威大涨,还能压缩大量官位。

    代价9是中枢团队要爆炸性膨胀,原来是通信条件限制,中枢有再多的官员也隔得远远无法精确调度府1级,为了不出篓子只能给地方放权,组成省1级衙门分摊政务,自然也分摊了中枢权威。

    如今宫里都装上了电话,各省都与中枢接通电线可以进行电报联系。5年时间足以将电线接通各府、各县,所以中枢对地方基层掌控力大增。

    如此1来,中枢官员编制再大,也都是有事做的,不会因为人多而没事做形成臃肿的冗官。将拦在中间的省1级衙门削权,自然也不会出什么治理问题。

    省3司今后存在的意义还在于监察,不再直接干涉各府政务,给府1级更高的自由度,进行解捆。

    虚州实郡政策中,对府下面的州、县进行重新规划,县9是寻常的县。此前州有散州、直隶州,小1点的散州9是1个县,直隶州稍稍低于府,却归省布政使司直属。

    直隶州自然比散州高,各个方面的地位仅比府低1些,因为辖地太少不适合升格,才有了直隶州这种建制。

    现在州还是分为散州与直隶州,以经济、交通重要性来划分,1大批州将会降格为县,地处交通要道,经济发展好,物产充沛的县将升格为州。

    虚州实郡政策是对现有体制的1次大整顿,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所以新的5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为的9是平平稳稳完成改制,并修正。

    其中卫所制度也有改动,现在的卫所9从事3个方面,第1是老本行屯垦,作为屯垦建制大面积铺设在边塞,新归附区域。因为皇室统军政策,卫所屯垦在哪里,皇室9控制到哪里。

    第2是布置在铁路、公路沿线,充当护卫、修理单位,兼附屯垦自足。

    第3是罪囚充军的卫所,专司各处矿场劳务,给皇室挣钱。

    现在赋予卫所更多的职能,以有功退役将士充任,并不隶籍军户,只是编制在卫所做事。省1级设立1个卫,府1级千户所,县1级百户所,乡镇、市肆所在设立派出所。这1类卫所称之为治安卫所,兼具护林、护道、防火、防盗消防权职。

    同时罢免地方保甲训练乡勇、团练的权力,夺走地方宗族掌控武装的正式权力。治安卫所待遇等同于警役,不世袭,只从本籍退役军士中补充。补充前,这些退役军士要在省1级都司衙门、按察使司衙门进行训练专业技能。

    皇权正式下乡,延伸统治触角,进1步增强统治力。

    这是对警役部队进1步的分权,原来没有那么多退役军士时,各省警役部队有限。现在退役的警役部队数量已经超过常备军,这还是压缩的结果,不少军士退役后只是转入后备役,没有编入警役。

    庞大的警役编制编满后让朱弘昭有些担心,袁可立这1届结束后,他9磨刀霍霍找好欺负的新国相梅之焕进行拆分。

    虚州实郡大策,自然是次相徐卿伯的手笔,也主抓这1件事。

    梅之焕主抓的则是教化大策,在国朝原有的士子教书提升功名制度的基础上,将这1条制度扩展,完善,鼓励更多的士子参与教化,最高奖励则是授予恩进士功名。

    相对于更改国朝根本的体制改革,梅之焕的教化大策只是小家伙,力争在任期5年内在各府设立公立大学,招收童生功名的士子,分科会更为复杂,为国朝培育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这年头儿,其实考个童生真的不难,9是做填空题罢了。真正难的在于考秀才,堪称体力劳动,要题海中扑腾。

    至于考举人要看运气,考进士9更容易了。

    所以士子教书提升功名,只要9是给秀才1级开放绿灯。至于鼓励童生级别进行教书,这种政策1直9有。

    从秀才开始9能免税两石,免两人徭役,虽然这条嘉靖24年制定的福利已经免去徭役福利,可免税两石的福利依旧存在,免去的9是多出来的。

    可真当考中功名9能安安稳稳当地主?

    大明朝没有那么仁慈,很多穷秀才富举人不是白说的,不仅是举人有做官的权力这么简单。而是考中举人后,你不想当官9可以回乡安安稳稳经营产业,因为只要不犯错这个举人功名能用1辈子。

    而秀才、童生则要年年考,考不过去会剥夺参考更高1级功名的机会,还会以不治学业不务正业之类的原因,革除原有的功名!

    老秀才还有向上拼搏的机会,地方学政也会给这些老秀才机会。而老童生基本上9没机会考秀才,考秀才是体力活,体力、毅力不行,真的在考场上撑不住。

    所以童生人到中年,年年要考试不说,还要在学政安排下,分摊到各个乡村负责教书。教书9是童生的政治任务,也是另1条改变子孙命运的渠道。教出1个进士学生来,反哺之下儿孙也有个富贵。

    现在梅之焕主抓的府1级大学,9是给童生机会,毕业后给与这些人秀才身份。

    自然,儒学1科能毕业的童生,自然也能考个秀才,所以屡试不中的童生想在大学里拿儒科秀才,与考秀才难度是1样的。

    各种分科,才是这些不适合考儒科童生的晋身渠道。

第658章 重复不断的背叛() 
位于渭河北部新规划的上林苑,方圆百里之地已被高墙、池水所隔绝。

    入夏的某1天,正午时飘起了雨丝。

    避暑行宫外,朱弘昭翻身下马,将手里的弓抛给随同打猎的高杰。此时的高杰已不复当年的英俊,留着短而修剪得体的短须,两鬓留着别致的鬓须,还戴着眼罩。几年前的刺杀,他失去了1只眼,两根手指。

    1伙宿卫军官扛着1头鹿跟着进入行宫,雨丝变成雨点,瓢泼大雨。

    天色顿时阴森森,寒气逼人。

    1座偏殿里,脱了淋湿武服的朱弘昭披着1件斗篷,坐在蒲团上望着殿外的雨帘,黑压压1片的雨幕。

    青石地面上,1名名军官抱来竹炭,巨大的铜火盆中燃烧的木炭染着幽蓝、泛绿的火焰。

    左手压着鹿,高杰右手握着短刀分解鹿尸,不出片刻金色油脂不断滴入竹炭堆上,1团团爆起的火焰弥漫着油香。

    不到半年的时间,叶向高、袁可立、毕自严、方从哲先后离世,这些人可都是吃过玉露仙丹的人,依旧扛不住多久。

    玉露仙丹在各处传的神乎其神,1年只有3颗。传说是掉入北京城的龙尸血肉为原料炼成的,的确是龙的,来自于朱弘昭的血液为主材料。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活多久,他已经26了,除了胡须渐长外,可他容颜毫无增长的1丝变化。有幸吃到玉露仙丹的老臣先后离世,才让他明白,自己不该侥幸,或许自己也会死,死在时间下。

    或者死在阴谋下,1时1刻他都绷紧神经,不相信任何人。只有这样才能活着,活的紧张兮兮。

    因为他知道,不这么活着,若安心享受或相信其他人,绝对会死的早早。

    这些老臣的死,给了他太大的打击,不得不好好思考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在这里他已经过了3个月,远离朝政、宫廷的3个月,整日打猎,或者发呆。

    起初奋斗的根源在于恐惧明朝覆灭时的恐怖结局,后来则是复仇,人越杀越多,想杀他的也越来越多。盘口越来越大,为了不崩盘只能继续杀,杀到如今。

    心中仅存的想法9是看好这个国家,治理好上上下下,按着他自己的理解,自己已经道化,甚至算不得1个人。

    为了1个理念,将神经从白天到夜里,从夜里到白天,从没睡过几个安稳觉。

    “老爷?”

    高杰轻唤1声,双手端着木盘,盘中是两块炭烤圆饼,1片片切好的鹿肉片,以及1碗清淡的盐水汤。

    朱弘昭缓缓点头,指着1旁:“1起吃吧。”

    高杰盘坐下来,朱弘昭取出自己的匕首,切开圆饼夹上肉片,拌着盐水用餐,细嚼慢咽,却闭着眼睛。

    吃了1块肉夹馍,朱弘昭擦拭嘴角后,脚步游荡无声无息从偏殿侧门来到主殿,高杰两口吃完手里的肉夹馍,起身与曹化淳互看1眼,1起缓步跟上。

    主殿1处书房,电灯终日散着光晕却显得阴森。

    朱弘昭打开盒子,取出1面直径1尺的黑色圆盘放入机器里,响起了叶向高含糊不清的声音:“国当缓缓”

    9这3个字,叶向高死的过于猝然,除了早早留下的遗奏外,叶家刚做好留声机准备,叶向高1句话没说完,9离世而去。

    又换了1张,是袁可立,袁可立早早留了声盘,絮絮叨叨讲述着各方面的遗患,只劝朱弘昭防止武人膨胀,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