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其实京中上下都知道,秦淮那边所谓的日本皇室女子的水份究竟有多大。
9这样,吕双进入了北镇抚司,担任第8副千户,责任人员训练事务。
第652章 西狩(1)()
中正8年,5月,西京。
3河总督卢象升升任3品西京京兆府尹,前来这里与西直隶巡抚周应秋述职。
西京范畴实在是太大了,原来的西安城已经被拆了个差不多,作为西京东片区存在。新的西京北接咸阳,横跨渭水,是1片十分大的区域。
整座西京44方方,却没有又高又厚的城墙。
每座坊如同1个小镇1般,东西、南北长1里,也9是36步,1百8丈。
坊镇之间的街道铺设青石宽3丈,加上两侧丈宽的林带,1共9是5丈宽。
南外门正阳门里的朱雀大街足足宽3丈,向北长6里才是内城朱雀门,朱雀门后面又是两里大明街才是大明门,大明门背后属于宫城区域,有千步街。
千步街北端是左右长安门与宽2步的长安大街,这里放在北京9是承天门区域。这里叫做奉天门,是1块南北两里,东西3里的大广场,金水桥、十2金人9在这里。
在奉天门前,是7座金水桥,金水桥与承天门之间摆着两排十2座金人,每座金人高3丈,脚下各是1座高1丈,边长两丈的石阶。
而且金水桥南端,在长安大街、千步街交错的地方,整个广场最中央偏南1点点的地方上9是1座英烈塔,第1层塔基高1丈,是边长8丈的正8边形,8面雕刻8卦。
第2次塔基高1丈,正4方形边长6丈,浮雕4相神兽。最中间9是高6丈6,南北厚两丈2,东西阔3丈3的英烈碑。
算上两层塔座,英烈碑整整高达8丈6,如剑1样与十2金人镇压在奉天广场。
卢象升仰望英烈碑片刻,向长安东门走去,长安东门区域是相府办公场所,周边是6部、法司所在,西边是将府所在。
整个西京东西8里,南北6里,总共有36个坊,整整的星罗棋布,如同围棋棋盘1样。眼前只有最外围1百2个坊居住,分给了西直隶捐钱粮的大户以及出工的劳役。
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统,大片的绿化带,十分整齐宽阔、迷宫1样的街道布局,走在其中会迷失其中的西京布局,已经让卢象升喜欢上了这气势恢宏的西京。
宫城区域内他不清楚,光外面的街道9让他叹服。几乎没有平房,都是3层高1排排整齐的房屋。
这是1百2万劳役施工5年的结晶,外围更有不下3万的劳役准备种种建筑材料并运输过来的大工程。
此时,还有不下百万的劳力在往西京运输各省百年高龄的树木,虽然有铁路系统,可树木移植过程中还有极高的死亡率。死了的树木也不是常见的树种,将会加工成建筑原料填到西京建筑中。
最让他惊奇的是城中河渠,整个渭河被截流了,灌入护城河的同时也将灌满整个城区水渠。河水将在明渠、暗渠交错下经过每1座坊。
地下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更是强的令人发指,几乎每1户都接通排水系统。地下还有干渠,修建者以为是备用的排水系统,9按着修建。
实际上是为将来繁复的电线、电话线做准备。
渭河截流的堤坝下,还在修建着1座座水力发电组。现在9等水电运行畅通后,朱弘昭9会迁都到这里,过电气化的日子。
西直隶巡抚衙门与京兆府尹衙门对门设立,临近西城兵马使司衙门。
大早上的,西城兵马使司的兵丁与3衙警役正在清扫街面,这种清扫模式在卢象升看来用些铺张。
完全9是两辆水车推着压过来,蒸汽机隆隆作响,两股高压水枪清扫地面灰尘,污水淌入暗渠。而水车从另1头供水渠吸水,效率极快。
水车停下,卢象升1行人穿过、进入巡抚衙门。
后院假山旁满池碧绿荷叶,池边架设在水池上的走廊凉台里。
周应秋9在这里办公,接受卢象升述职。
看完卢象升自己的报告、地方对卢象升的评价、稽查御史的评语后,周应秋问:“今年旱灾方面没有恶化,是1个好消息。”
陕西北部交接各省区域,连续3年大旱。唯1的收成只有土豆,其他作物根本活不了。
卢象升正襟危坐:“周公,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相比5年前,3河地区今年谷物豆料减产两成,勉强能自足。”
“能自足9好,观西京如何?”
卢象升沉吟片刻:“恢宏庞大,令人叹服。不愧是6朝古都之地。经国朝重建后,可为世界之心。”
周应秋轻轻摇头,开始询问卢象升对新官职的筹备:“西直隶上下士民,为了修建西京,顶着天灾,着实苦了他们。眼前灾情收敛,不出1年君父即将西狩。也9是明年时,乡试、殿试天下士子云集西京,建斗如何准备?”
卢象升垂眉:“君父西狩后,大军4万、百官及家眷、军属将有1百2万。商贾等各类人物涌来,下官预计明年年底,西京将暴增人口2百万。”
摇着头,周应秋打断道:“错了,将是3万新来人口。整个西京城区,在明年年底将有5万人口。建斗身上可谓是1副重担,这5万人吃喝拉撒将是1件棘手的事情。”
因为旱情,西直隶与江南的漕运9是笑话,此前河道拥堵疏于治理。现在河道主干梳理完备,可没有充足的河水漕运也是个笑话。
还有铁路运输,可西域战事时光给西北军团运输后勤9已经够呛,现在再加上京城5万铺张浪费生活奢靡,不事生产的消费者,铁路压力必然暴增。
卢象升皱眉:“周公,明年入夏前,新式铁路可能修通?”
新的铁路模式卢象升是清楚的,他更知道蒸汽火车头。只要修通西京、武汉或者西京、济南两条主干线中的1条,西京人口9是有千万,也能从南方取得源源不绝的粮食。
运输力决定1切,决定国朝供血中转,也决定货物的价值。只要运输网络大成,天下互通有无,将极大的增强抗灾能力和活性。
新式铁路还未动工,正在原有老式铁路的基础上,将材料运往沿途堆积储存。材料储备妥善后,9会进行全线路多点全面开工,扒了原有的扁钢铁路,铺上新式工字钢。
没有新式铁路,将无法保证西京、西域诸省的生命线。
周应秋缓缓点头,神色严肃:“会在今年7月动工,夏收后沿途各府县动员1切能动员的劳役参与工程。艰难之处在于冬季施工,若是在今年3月开工,便能在明年入夏前完工。冬季施工条件艰苦,百姓劳苦而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相府还在与将府交涉,若是可以会动员8省3万警役、2百万军户参与工程。”
说着轻叹,周应秋神色庆幸:“好在今年北方旱情好转,否则如此多的工程动员后,国库9真空了。”
北方3年大旱,朝廷给百姓的赈济没有1点节省的说法。其中损失最大的是朝廷,其次是南方,再次9是北方的中下层士绅。
朝廷保证了灾民的生存,那中下层士绅拿什么去兼并土地?
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前年清洗天下大族,不只是朝中官员贪欲问题,朝廷因为赈济流干了血也是重要原因。杀天下大户,为的9是扩充血源。
与旱灾做搏斗,朝廷不能退1步。1退,前面的努力将全部作废。
杀天下大族除了充血外,将这些人除了后,即使救不了北方,导致部分灾情严重的地方发生民乱,也不会因为大族作梗而糜烂全局。
好在赌赢了,撑过了最艰难的3年。只要灾情没有继续恶化,9能保持现有局面缓步发展。最怕的灾情不减,活活拖死朝廷。
只要朝廷有1口余粮,9会送往灾区。这是无数青年官员奋斗、咬牙坚持的所在,为救济灾民,皇帝可以杀任何人,他们也愿意为了这个崇高的行为而杀任何人。
要知道,历史上的前年,陕西到处都反了。杨鹤拿着崇祯弄来的几万两银子,几万石粮食9将整个陕西的乱民安抚住。灾民真的很容易满足,求的9是1口吃的。
历史上杨鹤那么点东西能撑多久?所以他这边1崩后,整个陕西的局势9彻底崩了,进而恶性循环。
如今对外、对内战争主动权握在中枢,政令执行度极高,又有着远超崇祯朝3倍的税收能力,在这种严酷的灾情面前,咬牙死撑全盘3年,也9这么撑过来了。
可以这么说,北方如此重的灾情下,百姓依旧是安居乐业,生活除了缺水外,再没有其他影响。
卢象升抬起头,他为这3年的屡历而骄傲,带着1丝期盼:“周公,君父西狩能否延后1年?如此,到了后年国朝钱粮充足,士民缓过气来,西狩也将安稳无虞。”
现在最怕的9是迁都西京后,灾情进1步恶化。到那时,西京9是北方的黑洞,将吸纳救灾血液。而且他担心迁都后,南方那边执行力度下降,导致南粮北调工程掣肘。
周应秋摇头:“这是当年南巡时定下的时间,延后1年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此1来,会显得朝廷底气不足。9是饿肚子,也要把大局撑起来。”
皇帝的面子、排场,中枢定下来的事情,9是大局所在。
“建斗,镇守将军府那里还等着呢,交割兵符后再谈西京储备事宜。”
再过两个月西京、武汉铁路9要扒了重修,西直隶的物资只能从4川1线,河南、南直隶1线运输,运输难度增大。
毕竟西京、武汉铁路是西北的运输主动脉,两湖地区退桑为农后的产粮大增,专门负责西北区域南粮北调工程。
铁路克期修好与否,关系不到根本。真正的根本是皇帝西狩后,西京要储存最少2百万石粮食,这是生死线。
第653章 西狩(2)()
朱弘昭很想效仿嘉靖皇帝修道吃丹药,想了想还是作罢。
嘉靖可以这么搞拖着群臣,让这帮人在期待中被活活拖死。
可他不能,若天下人都知道他开始修道嗑丹药,他被‘丹药’弄死,也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论西狩在即,还是旁的原因,他恨不得赶紧离开南京。
南京城很大,可危险也是很大的。目前的危险,他还是有把握压制。
再说本以为北京夏季炎热,没想到南京更热。从生活舒适度而言,迁到西京后9可以在秦岭北麓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避暑行宫。
5月,南洋战事参战各军陆续抵达广东,攻防战事用不着他们,他们是过去维持治安预防瘟疫的。
雀洲早已降了,现在的问题是闹瘟疫,让人心不能安。不彻底根除,担心以后发作。
9连水师军团也派不上用场,派水师并组建镇远巡洋军团,为的也只是光明正大拿专款升级换装。
陆军军团换装还好办,水师军团9没有换装的说法,都是陆续补充用新的替换旧的。所以水师军团的组建、换装,是非常烧钱的东西。
但出征将领又集体回京,1来是正式拜将赐印,第2是谈谈战事期限。
雀洲那边如果真的是效仿瀛洲隔离瘟疫,也用不上野战军团。瀛洲土著失去精英阶层后,因为长久受中土影响,底层具备抵抗意识,也能培养出领袖人物,反抗作乱时乱军会有组织度。
而雀洲土著十分懒惰,服从性十分的高,调几个戍卫军团9能镇压他们。之所以调野战军团参与进去,为的9是加快瘟疫治理工作力度,为的是赶时间。
平蛮大将军杨肇基是坚定反对西狩的,此次入京9存了劝谏的心思。
秦淮北侧的山川坛前,在葱郁的神烈山孝陵下,拜将仪式结束。
随后赐宴,杨肇基上前进言。
西狩真的不是合适的时间段,首先中枢转移到西北,会让南洋战事指挥方面与中枢出现沟通延迟,遇到棘手事情无法短时间拿主意。
其次9是杨肇基这个平蛮大将军,所谓的平蛮9是平靖南蛮。南蛮范畴很大,太远的也在这个范畴内。近的范围,特指百越黎朝、缅甸、暹罗也9是泰国。
现在外扩精神弥漫,武人最高荣誉除了封侯外,9是开疆拓土。杨肇基自然想在任期内将自己平蛮大将军的平蛮封号坐实。
现在黎朝的皇帝名存实亡是个傀儡,北方是郑氏家族,南方是阮氏家族割据、对立。双方都被南洋水师军团压得喘不过气来。从颜思齐组建南洋水师军团开始,水师政策9是吃完被告吃原告,两头敲钱粮。
这么些年下来,南洋水师1直维持着两个家族的平衡。但也架不住这些人的反抗精神,再不动手,可能再过几年,郑氏、阮氏9会合并。到那时,战事成本必然上涨。
他之所以接受平蛮大将军的位置,9是以为9任后准备1两年,用两3年的时间扫平黎朝。可北方连续3年大旱对国力的损耗实在是大,大到不得不杀天下大族来补血。
这种情况下,杨肇基1肚子委屈也说不出什么来。为了赈济北方灾民,皇帝连天下大族都敢杀。他若敢提议钱粮向征南战事倾斜,他绝对会被骂名压死,然后被皇帝1巴掌拍死。
现在的粮食没有富余,任何1点都代表着北方灾民的生命。他要从南粮北调中抽1点粮食,等于扼杀无数国朝子民。
他想要将平蛮封号坐实,还想弄个征南大将军封号。他还不到5岁,若有征西大将军、征南大将军两个封号加上累累军功,以后再执掌大将军印,他这辈子真的9值了,杨家足以1跃而上成为世代公侯,天下名门、大阀。
他的进言自然不可能成功,中枢要考虑的是天下格局,他看重的是南方1隅。
再说,最迟明年底,西京、南京、北京的电线9能拉通,后年9能铺到各省首府,有电报这样的神器,怎么可能延误信息?
要阻止西狩的不仅有杨肇基,南方士绅也有这个意愿。
起初他们反抗南巡最为积极,帮着应社完成到复社的转变,借复社、士子的身份去抗议皇帝徒耗民力、浪费国力的南巡计划。
南方大族被杀了个8成8,又都尝到中枢在侧带来的经济甜头,自然不愿意放弃。
依旧是徒劳,西狩计划不容更改。
9这样,在南洋瘟疫治理如火如荼中,浩浩荡荡的西狩队伍水陆并进,沿着长江向武汉进发。
4个官方船帮,民间船队编组后形成3个船帮,长江上船队连绵2百里,在少雨少涝少洪水危机的中正9年4月启程。
两岸4万大军逶迤前进,沿途都已设立兵站、营房,大军先行后,后续的士民队伍、商队也有便利。
等中枢抵达武汉时,长江彻底堵塞,船队往来运输,两岸长长的迁移队伍从武汉1路延绵到南京。
武汉江边,朱弘昭与熊廷弼巡游附近田野。
熊廷弼是楚人,根底是张居正江陵党教导出来的后进,年纪也很大了,主持辽东4省军屯、民屯整整8年。
因为当年大跨步后撤入关,给建奴丢土千里这么大的1个屡历污点,所以朱弘昭想要封伯爵给熊廷弼,相府方面无法通过。
讨价还价后,封了1个世袭勋爵,拨出武汉府查抄,改建的皇庄作为世袭封地给与熊廷弼。皇庄占土百顷,还不用纳税,每年给皇室1点贡物以示臣属9完事了。
熊廷弼已经很老了,胡须、头发、眉毛全白了,坐在战车副手位置,穿着蟒袍的他1直打哆嗦,控制不住的哆嗦。
现在的他神志清楚,能走能动却控制不住身躯,甚至连说话的能力都丧失了,只有眼珠子能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