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宗室-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罪,汪文言可以认;但朝廷的舆论里,几乎将国朝败坏的1切根由推在东林身上,推在官商这个中饱私囊的集团身上。这些他们也没法子,人都被杀了差不多,只能认了。

    按着国朝现在的发展进度,等于焕发了第2次生命,在前后鲜明的对比下,不是他们的屎,当代人,后代人也会扣在他们头上。

    唯有保证东林的延续,以后才会有人为他们翻案。死亡有时候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后还要遗臭千古。如秦桧1样,为皇帝背了锅,在岳飞墓前跪了几百年,这种屈辱下,他们可以死,但不能接受。

    他想的很好,在东林3代子弟看来,这只是1个老头子最后的奢想美梦,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已经没有退路,更没有活路,用最后的生命,表达他们的忿恨,已经成为主流意见。

    1句话,活着不能当官,生活在众人瞩目的舞台上,这些以前的天之骄子宁愿死。

    已经不畏惧死亡,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竹林下,石桌两侧,1老1少对视良久,黄宗羲缓缓摇头,张嘴:“先生,已经没了退路。说什么都迟了,1切都怪投鼠忌器,退了1步,9这么跌进了万丈深渊,尸骨无存。”

    他恨,恨之前父辈表现的太软弱,很多事情他不知道,他的理解中,是东林先辈们忍辱负重,不愿意打内战,才步步后退,而那伙叛徒、奸邪则得寸进尺。得到官帽子还不满足,还要捞钱,逼着各家家破人亡。

    国朝此时的繁荣,是建立在东林先辈的尸骨上的!

    “不迟!有转机,君父慈悲为怀,已不想再动兵戈。眼前的苦难,9是对你们的历练。朝中,还是需要你们的。吃多少苦,受多大委屈,才能挑多大的担子!”

    “太冲!收手吧,1切来得及改正。否则,君父也不会让我等来阳明书院。阳明圣人屡经磨难,方成为国之栋梁。何况我等凡人,不经历磨砺,如何能成器?”

    汪文言看着黄宗羲,浑浊双目绽放着希冀神色,黑夜中亮闪闪。

    “箭在弦上,已无回头之路。”

    黄宗羲起身,拱手,抬头看了会儿汪文言,也是神色哀戚,轻叹1声要走。

    汪文言的1名护卫嚯的起身,展臂拦住黄宗羲:“太冲小先生,死并不可怕,相对而言活下去,需要的勇气更大。”

    竹林4周,等待的东林3代子弟纷纷围过来,十岁的黄宗炎头上系着孝带,手塞在怀里握紧匕首,盯着汪文言所在。

    贺清源作为汪文言的护卫头子,摆摆手挥退从各处围来的护卫。

    这些护卫多是各家的护院、贴心人,下面的孩子不懂事,他们可知道事情轻重缓急。可人人也没退路,他们有家室拖累,可事情捅破,9是提前去告密,也会被1块剁了。

    回头看1眼汪文言,黄宗羲道:“先生老了,9在这阳明书院养老吧。我等本该是死人,苟活至今,有辱先辈勇烈之风。”

    东林3代子弟普遍是熬不下去,绝望中选择扑火。

    而黄宗羲则凝聚出了自己的道,那9是‘天下民为主,君为客’。

    现在皇帝虽说把治统交给相府,可握着军权、监察大权,又厂卫横行,是奴役天下而肥私之举,是暴政!

    若不是手段暴戾,皇室能有那么多钱?这些钱,给军队发饷的钱,都是血钱!

    皇室养军以减轻国朝税赋压力?说的好听,完全9是1伙匪军,土匪头子靠军队抢劫,相府9是销赃,实在是邪恶奸诈之极!

    相府设立时,他拍掌叫好,以为到了天下人可以治理天下的时代。

    可随后家庭的破灭,无数世交、长辈、同辈朋友的死亡,让他越看朝廷新政,越觉得刺心。

    越发觉得,朝廷种种制度更改,是1种对天下人的欺骗,是对天下人的1种玩弄,越看越觉得恶心。

    爱之切,恨之深;期望越大,失望越大;9是如此。

第535章 毒计(1)() 
9月初8,重庆,钓鱼城白鹤观。

    天还没亮,重庆府动员警役力量将沿途道路进行紧急清扫,恨不得将沿途每1棵树都擦的1尘不染。

    3千人的仪仗卫队出发,清晨出发,在正午前抵达白鹤观。

    观前,竖立着1座高6丈的石碑,这是动工3年才完成的,台下是丈高台基,石碑上是相府操刀的纪念钓鱼城抗蒙战役的祭文,台基4周是浮雕。

    此外,还有1座小小的英烈碑,埋着十4名齐王府宿卫。

    代表皇帝,辽王先在重庆文武,周边土司围绕下,祭奠钓鱼城英烈。最后才在英烈碑这里敬香,没有英烈碑上的这些人付出,也9没有他们这1家子的富贵。

    重军策略,不仅是形势需要,也是良心之体现。

    “发!”

    辽王府仪卫正贺人龙顶着苍缨毡笠,向前振臂挥刀。

    3个方阵的铳兵依次朝天放着,人人肃穆。形式很重要,起码代表着态度。

    离开钓鱼城英烈公祠,在白鹤观纳凉避暑,接近中秋,早上寒**的人要穿袍子,正午又燥热,逼的人想穿褂子。

    白鹤观也发生了变化,正殿内供应的3清圣人变成了披发仗剑怒目前视的真武荡魔大帝。因为这里的特殊性,故而还是白鹤观,没有改名字。

    道门大面积更改,开始供奉真武荡魔大帝这个玉京尊神。玉京是指天人身份,相对于吕祖这类凡间升上去的神仙,真武大帝是出生在天界的,尊神9是至高档次。玉京神有很多,尊神也不少,玉京尊神只有1个,专指真武荡魔大帝。

    所以各地道门根据道录司的审核,供奉真武大帝的庙观由低到高依次是玄武观、北极阁、伏魔宫3个层次,对应乡州县、府、省会。南北西京3处,则是真武殿。

    道门,等神仙谱系工作完成,基本上9能和大明绑死在1起。

    饮着消暑酸梅汤,朱弘林算着日程规划,忙完安邦彦下葬工作后,他可能会去南京1起过1个年。

    至于川西军团的指挥权,可能会转交给他的同父异母兄长朱弘楚。朱弘楚至今没有封王,这在朝廷中也是不大不小的1件事。早日让朱弘楚封王,朱弘楚心急,3司大员更心急。

    封王后,基本上9能将朱弘楚打发走。不封王,朱弘楚9有领兵外镇的可能。皇室领军这类事,根深蒂固的观念下来,在中枢文武看来,基本上和造反没区别,等于给对方造反的机会。

    朱弘林坐镇西南,也引的中枢没少诟病。可皇帝硬顶着,谁也无法召回朱弘林归京或9藩。

    山东齐州安陵修建工作,总需要1个皇室子弟去坐镇。这类活儿朱弘楚可以干,可现在这1家子都眼巴巴等着王位砸下来,然后去封国里自由自在过日子。说真的,朱弘楚这1家子真不愿意和皇帝搅在1起,太危险。

    可主持修陵工作,叙功下来也可以封王,毕竟朱弘楚是先王的侄子,当今的堂兄。可朱弘林是先王嗣子,这种尽孝的事情,皇帝走不开,他自然责无旁贷。

    百事孝为先,所以西南的军权也到了放手的时候,给朱弘楚1个靠军功封王的美名,有这个名声,以后让他领军征伐时能减不少压力。

    “乌江勇毅伯的船队,现在何处?”

    贺人龙翻开随身携带的折子,道:“昨夜急递,现在应该到了夔门。”

    “汪文言那里,是个什么说法?”

    贺人龙收好折子,道:“会派弟子黄宗羲等3余人,前来重庆迎接乌江勇毅伯英灵。”

    在西南3年,贺人龙即是辽王的卫队长,也是身边参赞。身份太敏感,朱弘林也只能将9着用,他不方便接触地方文武,更不敢招募当地士林子弟为班底。所以身边的王府官员,基本上都是宗人府选拔后,送来的。

    为避免内部进1步冲突,汪文言已经接受了半软禁的命运,对外书信联系,都是由东林3代子弟完成。

    或许致命1搏,还真有1个希望。

    汪文言为的还是这群小崽子,既然你们不想活要拼1条生路,那9拼去吧。他是没有勇气去拼了,能做的9是完善、弥补黄宗羲的计划漏洞。

    对于汪文言这伙人,朱弘林并不在意,他迷信军事力量,整个西南的军队几乎都在他的监察范围内,王3善也不是善茬子,汪文言等人无法煽动军队,在他看来9是砧板上的肉。

    “黄宗羲”

    朱弘林呢喃1声,黄家还没被清洗时,他9认识黄宗羲。孟弘略做中介时,江南士林中的新生代俊彦之才,基本上他都见过,张溥、张采等复社元老、多数骨干成员他都见过。

    黄宗羲他也见过,当时黄尊素感觉到大事不妙,早早安排5个儿子回余姚老家。黄宗羲9拜入绍兴山阴蕺山,入了刘宗周的门下,与张溥等人成了师兄弟。

    当时的钱谦益也感觉到大事不妙,将顾炎武打发回去寄托在刘宗周门下。基本上当时的东林2代,都把子弟托付出去,要么去刘宗周蕺山学派,要么去保定鹿门,再要么庇护在赵南星、左光斗、高攀龙这些元老那里。

    9连当时远在台湾的成基命,都受不住人情攻势,庇护了1批人。

    黄宗羲比较命苦,在刘宗周门下没半年,皇帝征辟刘宗周入京做顺天府府丞,3回征辟后,刘宗周做完疏散工作后才北上应诏。黄宗羲兄弟几个又安排到赵南星那里,随后狱中的黄尊素等人被处决,赵南星被流放前,又将他们安排到西南。

    基本上,从天启2年冬开始,黄宗羲这样的东林3代子弟,9处在1种4处奔波,亡命天涯的环境中。

    也是这种环境将钱谦益吓住了,他不认为自己4处乱跑能逃过1劫,早晚都会在清算中掉脑袋。这才带着顾炎武北上做北漂,靠以往的人脉,豁出脸面不要求了1个官,修国史9是投名状,由他这个鼎鼎有名的东林2代中坚人物来修国史,东林的身上的脏水不是他们的,也能变成他们的。

    他在这边感叹黄宗羲、张溥这些人不识时务。

    而此时遵义官道旁茶棚歇脚的黄宗羲也在念叨这位辽王。

    他们没有兵权,连1个县的衙役9能将他们弄死,更别说往暴君身上吐1口唾沫。他们没有兵权,可辽王有兵权!

    茶棚里,黄宗羲放下茶碗,去不远处小坡背后解手,身边贺清源抖着身子道:“被盯上了,厂卫的人。”

    “无孔不入!”

    嘀咕1句,提起青衫前摆,解开布带,黄宗羲也开始抖着,脸色泛着淡淡笑意。

    回到茶棚,要的填胃小菜送上,以米线、凉粉为主。前者晾干后便于携带,后者是带来原料9在茶棚制成。毕竟这荒山野岭的,晚上也没人敢住,卖的东西也都有着储运限制。

    黄宗羲端着1碗凉粉,对断了两指的店家道:“掌柜的,你这粉颜色怎么是青的?”

    通常吃的都是绿豆粉做的,是白色为主,眼前的凉粉泛着青色,怀疑是煮的时候材料有问题。

    “老家兄弟托人带来的土豆粉,试着煮了粉,南来北往的旅客,都说好。”

    身材矮壮的店家说着,将木盘里的蒜泥、辣椒酱、醋、盐等调料小碟摆在桌上:“各官先用着,有什么需要招呼9是。”

    茶棚主妇有孕在身,年纪只有十56,比看起来将近3的店家要小1轮。1手托着大肚子,从棚后草庐里出来,另1手端着木盘。

    这店家急忙趋步赶过去搀住,抚抚主妇的肚皮,1字1顿:“静,休养,这些,我来。”

    听着有孕少女磕磕绊绊的汉话,贺清源调着碗里汤料,声音低低:“店家口音是保定1带的,这少女,是瀛洲女子。”

    黄宗羲点头,夹起1块凉粉塞嘴里,酸辣冲的他连连吸气,饮1口茶:“土豆粉,辣酱,西南这地方衙门里不常见,退役军士倒是可以弄到。”

    9连他们这些分散各地负责教书启蒙的人,也只能在冬天分配到1点辣椒用来御寒。这里的店家用辣酱来做买卖,渠道上和中原地区差不多。西南物资转运困难,最通畅的渠道9是军供,弄来这些罕见的东西,旅客自然叫好。

    瀛洲之战,对于底层军士来说军功什么9是点钱,努力点都能挣到。可娇滴滴的媳妇不好挣。他们最大的收获9是通过军婚,解决了终身大事。

    基本上,现役军队最大的问题,也9是婚姻问题,是解决了。不少万历时期的光棍老军,也走了运气,花钱或以军饷预支买了未分配完的女子。

    两瀛省那边,大战下来青壮、武士阶层死伤严重,留下的都能算是高质量女子。

    离开茶棚,骑着小毛驴上路往重庆赶,黄宗羲脸色不是很好看。

    军队体系、乃至是退役出去的人,都跟着朝廷获利。

    这是普遍现象,只要皇帝活着,或许1道动员令下来,9能再次将退役的军士动员起来。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意味着他们的计划可能无法成功。

    另1头小毛驴上,他弟弟黄宗炎裹着厚厚长袍,遮得严严实实,脸色潮红,似乎病的比较严重。

    送走了这些人,茶棚里店家给新来的旅客倒茶,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他媳妇提着1篮子水果出来,落座的旅客纷纷起身拱手:“嫂嫂。”

    “哎。”

    这瀛地少女眯眼应了1声,心里甜滋滋的,她喜欢这里,夜里睡觉不会有地震,白日上街不会有浪人骚扰,更没有各种乱78糟的人来收税。

    “咱兄弟来了,你个妇道人家掺合什么!”

    店家很是中气十足呵斥,两步上去接过竹篮,将妻子小心翼翼送回草庐,生怕磕着碰着。

    凉棚里1帮子厂卫密探相互发笑,死要面子活受罪,估计他们1走,有的罪受。

第536章 毒计(2)() 
很多事情,东林3代是看不明白的。

    汪文言却看的很明白,比如辽王久镇西南这1件事。正是因为辽王在西南,与王3善连成1体,北有蔡复1、杨肇基形成1个囊括4川、贵州、云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的西军体系。

    这是皇帝的后手,是皇帝自身的安全绳。谁害他,那禁军京营与西军联合,搞死1切作乱的人不是问题,大不了打破1切从头开始。

    辽王坐镇西南,即是皇帝的安全绳,也是1根催命吊颈之绳。到底辽王能起到什么作用,取决于两处,是皇帝对辽王的信任,以及辽王的忠诚。

    作为皇帝的嗣兄,皇室内部排序,辽王的继承序列只比皇长子朱慈煊低1位,现在又握有西南监察大权,屡屡清洗已在底层竖立贤王形象,更是威慑着西南诸省文武。威慑力,9是力量。

    还握着尚方剑,用皇帝的尚方剑砍掉忠于皇帝的文武,也不是什么有难度的事情。正因为这批人忠于皇帝,更不会防范辽王手里的尚方剑。

    东林想要翻身,只能打1场改天换日的大战役。没有什么风波能比得上国君更替来的更凶猛,也没有什么买**扶植1个皇帝更划算。

    只要帮着辽王上位,那别说富贵,连着家仇血恨都能1起报了。

    汪文言也跟着破罐子破摔,他也没法子。不配合,残存的这点人9要闹内讧,还要将他软禁。他实在是对东林3代缺乏信心,缺乏必要的历练,都是1帮孩子,能做成什么大事?

    所以,只能支招,将1切可以利用起来的资源利用起来。最不济也要割据巴蜀云贵之地,有1个喘息、谈判的机会。

    黄宗羲去重庆,除了输诚继续拖时间外,策反辽王部属也是1个很重要的步骤。只要辽王的部属心动,那裹胁辽王,辽王不反也得反。

    这也是中枢文武诟病辽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