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之间箭矢往来破空咻咻作响,无法呼吸,剧痛如潮侵蚀神智,种子岛堪助死死瞪着眼,看着己方战果。
只见对面十2骑第2箭射出后,纷纷抬手,竟然接住他们射过去的箭!
又转手急速射来!
第1轮静立在马上,完成1轮击杀,第2轮运动状态,第3轮又是接住箭反射回去,自然战果1次比1次小。
可5名武士队列,已有近半武士倒下,他们才射出第2轮箭
商敬石接住第2枚箭,脚踩马镫两腿绷直,坐下神骏坐骑奔驰,寒风迎面,发丝与额间彩带飘扬,又是射出第4轮箭。
“怎可能!”
魏国公徐弘基瞪目,朱弘昭拍拍他肩膀道:“老爷子,国朝两亿子民,什么样的好汉没有?”
种子岛堪助瞪着眼,却再也看不清东西,身子还抽搐着,血液顺着箭杆流淌,积成小小血泊,蒸腾着白色热气。
残存的十余名9州武士弃弓,双手握持刀乱劈,紧靠着背后入口。
商敬石十2骑停下,环绕跑马,人人两腿绷直紧夹着马背马鞍,从容捏箭。
1道道箭矢破空,残影1闪。
1名名武士双目中箭,直愣愣瘫倒在地。
“流镝马术!”
近卫信寻站起,没想到关东地区,武士们训练的骑射技艺达到巅峰,能产生这么大的威力。
镰仓时代有所谓骑射3物,分别是“流镝马”、“犬追物”、“笠悬”,其实是3个考验武士骑射技术的挑战项目。不过,在室町时代及安土桃山时代,由于较为先进的西方火绳枪开始引入日本,使伤敌效率较弱的弓箭的应用度1度急剧衰退。在战国后期,弓箭不再是战场上的主要战力,幸好“弓射”的技术依然能以武士武艺象征的形象而继续受到重视。
南光坊天海神色严峻,1支这样的小股精锐骚扰,足以成为统治者的心病。他目光不受眼前丢人的战局影响,他知道双方的弓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那9是弓。
这伙明朝勇士用的是骑弓,两千年骑军战争演化、淘汰剩下的精华,虽然小,可力道大,同时拥有更快的射速。
而日本因为战争规模和性质,鲜有大规模骑军交战,更没有常年和游牧骑射军种干仗的经验。自然,他们的弓以步用为主,因为技术、材料原因造的弓都很长,比人都长,这9意味着拉开弓,要用更大的动作,浪费时间。
也因为弓的落后,导致日本没有大规模重甲步军,更没有盾兵这种东西。
中国古代的强弓,养由基能射透7重甲胄,薛仁贵能1箭射穿5具铠甲也9是十层,这样的弓1箭过去,人体根本扛不住。
不像日军,别说特色很长的藤弓,多数是丸木弓,9是拿竹条用麻绳1绑9上战场的劣质货色。射的对方像个刺猬,却不伤根本,对方依旧能活蹦乱跳。
而且因为神道和佛教的原因,日本武士打猎是活动,可没有为了口腹之欲而专门打猎的事情。自然,在平时也没有升级、研究制弓技术的必要。
不像中国,1副合格的弓,要经过数年才能制造完成。
也因为日本远程打击武器的落后,火器1传过来,当即引发各地的兴趣,他们实在是太缺乏远程打击的武器。
至于弩、攻城器械之类大杀器,中土千防万防,也确实有这类制造技术流传过去。可弩9是没能流通起来,因为制造成本与杀敌不成比例,性价比太低。还有攻城器械,因为恶劣的交通和制造成本,也是有书籍,而没人去学。
再说1下武士刀的杀人效率,太低了。1场战斗,被石子打死的敌军,远比武士刀砍死的多。而且,用武士刀杀敌,可能得到的赏钱还比不上损毁的刀。
因为脆,为了弥补武士刀战场性能,又搞出来更厚更长的太刀。说出来别诧异,曾有1把近3丈长的太刀出世,挺能吓人的。
所以日本战场上,日军的刀不行;武技还被戚继光创造的刀法克制;弓不行;骑军不行;火器又因为德川氏保守而没有发展和大规模积存;火炮更是如此。
不过日军的枪阵战法还算可以,可老少有断代,也没有大规模配合演练的经验,而明军又是全火器装备,他们唯1擅长的步军战法也9这么废了。
军械、军备远远比不上明军,更是战略性的奇袭,内部又种种矛盾,9这样,远征军自己内部不出问题,日军根本没希望。
场上最后1名武士看着前方十2名张弓的恐怖存在,转身9逃想要攀到观众台。
“咻!”
这武士朝北的面门中箭,被惯性带动向后仰,商敬石十2骑同时放箭,利箭破空又将这后仰的武士往前推,被十2支箭钉死在青砖台阶上。
北面观台上方,袁枢将弓抛给宿卫军官,对各处拱手微笑,在喝彩声中落座,拍拍过伯龄肩膀,过伯龄面无人色1片雪白,紧咬牙根保持镇定。
“君父有赏,赐羊酒。”
赵仪走出高台,1抖拂尘对着下方下马单膝跪地的商敬石十2人唱念。
早有准备的宿卫抬着1头烤羊、1坛御酒登台,商敬石等人谢恩后,跳上观众台去吃肉喝酒。
1名名禁军出场,将1具具尸体拖走,牵走十2匹马,还有禁军背着沙土,掩盖血迹。
“郑大人,那位是何人?”
“侍从司司正,袁枢。”
回答问题的是万历44年3甲进士,鸿胪寺少卿郑崇俭,本来在兵部历练,是临时弄到鸿胪寺,代表将府、兵部与这两拨使者谈投降事宜。
郑崇俭看着袁枢,心里感叹,他也是学兵法的,可和袁枢真的没法比。人家有好老子,也有过硬的本事。虽然常年在宫里奉御,可始终是京师的风云话题人物,多少在闺女子,挂念着这位袁司正。
随后武善肩扛丈长铁棍出场,1身黑红皮铠,戴着白银面具,见过他威风的人都放下了手里零食,否则吃下去多少又要吐出来多少。
铁棍拄地,武善向北单膝跪地,仰着头。
朱弘昭扭头道:“赐酒。”
1名侍从端着1盘酒下台,武善双手举着盛酒玉角仰头饮尽,顿首磕头后,将玉角塞到怀里,不准备还了。
又这德行,也没人见怪。
随后鼓声响彻,人人站起认真观察,虽然不喜欢1会儿的血腥场面,可实在是刺激,难得。
2名武士双手持刀缓步而出,刚才的场面他们也隔着铁栏看到了,人人丧胆,又不得不上场。
又是1声炮响,2名武士长吼着,发动冲锋。
武善也拖着铁棍大步如飞,白银面甲透出吼声。
朱弘昭抿抿嘴唇,侧过头,准备看1会儿的惊喜。
两位国公爷,定国公低着头不去看,魏国公徐弘基张着嘴,很认真看着。
“呕!”
过伯龄终于忍不住吐了,袁枢抬臂拍着这少年后背。
吃肉喝酒的商敬石抬头看1眼,抱着羊头继续啃香脆耳朵。
“这还是人吗?”
徐弘基干咽1口唾沫,也感觉到胃不太舒服。
双方的吼声似乎也是1瞬间9停息了,场上不时传来1声惨叫,朱弘昭扭过头,只见9武善1个站在场中,红黑皮铠染成了红色,冒着热气。
正提着铁棍,将1名名扫飞在4周的武士凿死,举着铁棍扎下,扎透铠甲胸背,9这么简单。或1脚踏下,将受伤武士踩破胸腔。
周边除了尸体,还有1片片扫断的刀刃或脱手飞出的武士刀。
1名武士1条腿严重变形,向着远处攀爬,武善处理完身边的,追上去举起铁棍抡下,闷响盖过脆响,那武士的头没了。
摘了血染红的面甲,武善取出玉角亲吻1口,沾着肉丝血浆的铁棍搭在右肩上,1步1血印,去给皇帝行礼。
没有喝彩声,都被他1棍扫飞2人的场面给再次镇住了。
近卫信寻已经开始吐了,郑崇俭侧头,不自然僵笑着:“稍后是京中子弟表演弓术,都是些小场面,咱来谈谈投降的事情。”
“恶鬼。”
南光坊天海嘴角蹦出几个字音,敛去惊容,挤出笑容看向郑崇俭。然而,郑崇俭目光却是落在近卫信寻的身上。
注意,商敬石这十2骑是清人记载的,并产生了区域性的威慑,迫使入关清军绕开通州不敢去冒犯。武善是管效忠部将,姓武具体名字不知道,记录中具体名字不知道。看看百人斩、千人斩,不得不感叹,有些人天生9是干这个的。
第417章 有恃无恐()
“4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1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1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於後:”
这9是朱元璋的十5个不征之国的原话,意思很简单,只要对方安份,那9没必要冒风险去打。怎么说呢这十5个不征之国,在朱元璋看来都是不毛之地,打下来也是赔账的,不划算。
9像后世看非洲1样,不算非洲的矿和经济特产,9看非洲地表的人和落后,总觉得这么远打下来还要养活这帮子人,拨钱发展这些人,实在是不划算。
这十5个不征之国都是滨海的,最为特殊的有4个,首先是朝鲜。以大明开国初的尿性,应该是灭掉的。之所以不灭,9是李氏将原来的王氏政权1顿狠杀,连杀与逆元关系亲密的4王,让朱元璋很满意,也怕造成杨广故事,9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李氏政权是新兴政权,是充满活力的,不是原来那个腐朽不堪的死气沉沉的。加上朝鲜地形,感觉打过去冒得风险与最后的收获,不成比例。
而朝鲜人很会做人,朝野上下口里喊着‘事大主义’,即以小事大,以小国服从、服侍宗主大国。而私底下,却不断向北偷偷摸摸扩疆,可口号喊得好,又是1点1滴搞得寸进尺,虽然有小冲突,表面上还是很顺服的。
值得1说的是朝鲜政变仁祖反正1事,原来的王与建奴眉来眼去,其侄子李倧带着几百人搞政变成功,口号9是拨乱反正。
当时朝鲜战区归登莱巡抚袁可立节制,对原来的朝鲜很不满意,有派总督节制的意图。然而朝鲜这边自己废了原来的王,口号喊得很好,要摆正屁股,1心为大明报恩。实际上怎么回事,袁可立很清楚。
朝鲜使者去京都请求册封李倧,从法理上承认其合法性。朝廷因其自作主张故而不搭理,又去登莱找袁可立求情。袁可立闭门不见,耗不住这帮人才开口,将李倧的行为定义为谋逆,不忠不孝。让朝鲜好自为之,平定建奴后再说合法性的事情。
李倧这个新王,与原来的那位1个德行,也是表面顺服,暗地里与建奴眉来眼去。历史上后来,朝鲜派往清的使者,几次哭求闹腾修明史的翰林院,想将袁可立的传修改,将袁可立对他们仁祖大王的定义删除。
为了安抚这个棒槌小弟,已经被改的不像样子的明史,再篡改1些又不算什么,9给改了。可袁可立是何等重要的人物?明史能改再改,各方面记录袁可立的文档多的是,朝鲜人白费心机。
其次是日本这个传统的学生,被定义为‘虽朝实诈’,顺服朝贡是表面的,为的还是捞取大明的好处,所以与日本断绝朝贡体系,但维持着小规模的堪合贸易。
大明的朝贡体系,真的是很赔钱,各藩朝贡送来1点东西,往往回去时能带走十倍的赏赐。比如蒙古,朝贡的好处让这些人连草原好汉的脸都不要了,朝贡规模1度达到两3千人
1路上仗着人多,又是朝贡的使者团队,在沿途偷鸡摸狗扰着地方不得安宁,地方不断诉苦,还专门给批评了1顿。
与日本对立的尚氏琉球,大明对这个小弟是真心的好,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尚氏王族子弟代代进入国子监求学,与大明的关系极为亲密。丰臣秀吉征朝前搞大动员,9派人威胁琉球让出兵,琉球国立马1封信报告大明爸爸。
最后1个特殊的9是占城国,因为朝贡时太贪婪,带着大量的商队冲击大明地方经济,捞了几回甜头,9给踢出了朝贡体系。
所以,朱弘昭打日本,祖训上是站得住脚的,日本闹事情是第1原因,收拾收拾不算违背祖训。再者,日本之所以被列为不征之国,是因为太祖看这个国家太穷了,穷山恶水全是刁民,打他做什么?
可日本的石见银山、佐渡金都是近几十年冒头的,这9不算贫瘠了,9算日本很乖没出征朝战役这1档子事,光凭他有大明所缺的金银,那9可以打!
其次,十几年前岛津氏占据琉球,栽植甘蔗,冲击着大明南方的糖贸易,还有陶器、瓷器技术发展,也降低了大明独有的贸易竞争力。所以,打日本从法统、国情上来说,都是可以打的。
最新的人口统计,让明眼人都怕,所谓的明眼人可不是埋头在田地的农民,而是士绅、商团。他们比谁都怕秩序崩溃,1旦天下大乱,他们是最倒霉的。
朝廷打日本为的9是抢粮、开拓疆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谁敢反对?谁又想反对?
打日本,将内部矛盾外移,只要朝廷不要征收征日税,那什么都好说,无可无不可。
晋商集团及依附晋商的秦商,勋戚名下的商会也大规模崩散、充公。这些人1向把持着朝廷运输渠道,包括军粮、军械运输。这是北方商团的特权,南方以海贸为主,两淮以盐运为主,插不上军市买卖。
现在日本那边驻军的缴获,自然也没有随军销赃的商队,南方人插不上手,北方的又控制在皇室手里。所以,这是1场赚钱的买卖,战争红利控制在皇室、朝廷手里,没有被上下联手给吞掉。
而其中御史台由原来士林控制,改由皇室控制,派出1波波御史、监军又监督着缴获。否则天高皇帝远,隔着汪洋大海,前线将领绝不会这么顺服。
以前的御史讲究清流,讲究名望,干的9要咬人的差事,自然要把自己弄得无懈可击。可御史是干什么的?9是咬人的,钟羽正这个齐党元老改造的御史台,可不管你名望如何,只要你敢咬人,会咬人,9敢把你弄到御史台去咬人。
御史台咬人,厂卫动手,御史台与大理寺、刑部组成的3法司又是穿1条裤子,1咬1个准,1条龙服务。说弄死你9弄死你,谁不怕?
监察只要上面支持,注重刑法典纪,朱弘昭不去主动增强,只要放手不去阻挠,这帮人抱着1本大明律,9能把1个个人放倒。
这是1场成功的军事行动,只要战争红利源源不断刺激,朝廷9能不断的打下去。不像以前,朝廷花钱,军队丢命,战争红利全落到士绅商团、官员手里。结果9像万历时期那样,3大征全部打赢,可朝廷却越来越穷,不得不休养生息,乃至是害怕打仗,坐看李家扶持的建奴越发的做大,到了1方不得不反,1方不得不打的地步。
现在的朝廷也是1个强权朝廷,军队强势做支柱,皇帝强势不怕事,1次次清洗将士绅、地方对中枢,民间舆论对中枢的影响力降低到最低。
还有1系列抛出去的爵位和中兴大势带来的名望资产,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了给子孙赢得富贵,皇帝又将治统正式转移相府,他们已经不需要退路了。
中枢围绕着1个核心,镇压地方自然是本能。谁管你怎么评价,干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