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宗室-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应元待方从哲落座后,才坐瓷实,他跟随朱弘昭虽然短,但经历了宫里多少大风大浪,很多东西已经不在意了,如名誉。

    方从哲的认可,对阎应元的帮助是极大的。朱弘昭管得了官帽子,很难管理舆论风评,而方从哲没戴官帽子,却能直接影响舆论风评。

    他的能量是很大的,越是躲在家里不出来,积攒的能量9越大。所以对涉入党争越来越严重,名声渐差的东林来说,方从哲是个非常大的威胁。

    东林的根基是舆论,而方从哲此时9拥有引领舆论风潮的威望和地位。

    “难得。”

    方从哲见十67岁的阎应元是真淡定,真坦荡,而不是强装的镇定,越看越喜欢这个英气的少年,不由想到了历史上很多的少年相伴成长的君臣,这个少年的前途当真不可限量。

    到了方从哲这个地步,前途已不是官帽子,而是政绩,和名誉。

    身为臣子想要做下大功绩,如卫霍这等名动千古的功绩,首要条件不是自身要有才华,而是君王的信任。有信任,才能有平台展现才华。

    阎应元回笑,带了1丝腼腆,双手从桌上木盒中取出1沓信纸,双手递向方从哲道:“殿下前日对学生托付重任,这是学生筛选之后的方略与朝中诸公抽空发来的稿件,还请方公过目,留书1封以供学生刊行。”

    方从哲不清楚是什么事,接过稿件和报刊设立的原则和运行原理。其中1些紧要作用被阎应元删减,但方从哲哪能看不出报刊的用意所在,分明9是要借此引领舆论,进而掌控。

    越看,他的脸色严峻起来,这位监国殿下好大的雄心,掌控了科道官控制了朝廷言官不说,还要断绝东林的根基,当真霸道。

    东林的根基被断,浙党也好不到哪里去。可现在的浙党,与他方从哲又有什么关系?

    看完规划中的报刊运行机制,方从哲又翻阅朝中重臣的稿件,1愣:“殿下要取消辽饷加派?”

    “不仅如此,方公请看下文。”

    阎应元的脸色无比的严肃,静静望着方从哲。他要取得方从哲的支持,这样舆论方面9会倒向朱弘昭,倒向朝廷的盐税政策。

    深吸1口气,方从哲看到了盐税征收指标,这事他有所耳闻,只当是朝廷酝酿的1个想法,没想到这么快。

    他都没有思想准备,更别说各地的盐枭、盐商。

    他根本不知道新任的盐务总督崔呈秀已经与神机营启程南下,参与会议的朝臣都采取了噤口、监视手段,只听说盐政会有动作,没想到崔呈秀这个狠人已经南下了。

    崔呈秀的确是狠人,当两淮盐务总督时,谁的脸面都不给,死撑着要收盐税。各家拖不下去,才在朝中使力,让收到1半的崔呈秀半路折返,灰溜溜滚回了朝廷。

    “1千2百万两,崔呈秀好胆!”

    当看到明年盐税的最低指标时,方从哲彻底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崔呈秀,这摆明了要逼反各地盐枭、盐商。

    他能提反对意见?

    不能,因为这不是加税,而是收回正常的盐税,名义上谁都无话可说。可盐税这块大蛋糕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方家也有份子钱。朱弘昭主导的朝廷,这份胆魄让他佩服。

    有如此之巨的盐税进帐,辽饷加派真的只是毛毛雨。这还不算晋南晋北朝廷查抄的赃款贼资,现在的朝廷完全9是富得流油!

    万历省吃俭用,连官员微薄的俸禄都省掉了,国库、内库充盈时也没超过两千万两。现在的国库,34倍于万历时期,如此大的积蓄,什么事情做不成?

    “兹事体大,监国殿下不再考虑考虑?”

    阎应元拱手:“或许正因此时干系重大,不得不行风雷之事。”

    轻轻1叹,方从哲道:“盐户也是可怜人,9怕这盐税收上来,各地却将税源加派到无辜百姓头上。不知现在朝廷盐储多少,老夫9担心市面无流通之盐,致使民怨沸腾。”

    人要吃饭,要喝水,更少不了盐。

    盐的消耗是定数,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盐务都是暴利。哪怕后世工业化产盐,1样是暴利。食用盐每公斤成本几毛钱,却能卖几块钱,还是小袋的

    朱弘昭经历过盐慌,因为1场可笑的流言,盐直接卖疯了。

    阎应元老实回答:“山东盐场仅次于两淮,齐州知州玄大人统合境内盐户,采取晒盐法,储备了约2万石上好白盐。天津镇也会在近期来组织流民开挖盐田,以备明年产盐所需。殿下已擢升山东布政使徐从治为山东巡抚,山东境内也会在明年全力产盐,以备朝廷用度。”

    想了想,阎应元对沉吟思虑的方从哲又说:“河东平阳府盐池已被神策卫掌控,会在卢大人治理下全力产盐。若市面盐物断货,民间储盐约能度支最少3月。3月内,盐慌之事不会爆发。若盐商丧心病狂断绝供盐,影响民生对抗国政,那也休怪朝廷行霹雳手段。”

    方从哲的身份很复杂,阎应元是代表朱弘昭表达态度,让方从哲知道朱弘昭的底线,让他知难而行,不要做无用徒劳的反抗。

    朱弘昭的底线,那9是没有底线,他没有底线去给下面人试探。国策讨论过程中可以谈,但施行后9别想谈,乖乖遵守9对了。

    阎应元也不清楚朝廷有多少储盐,方从哲却在估计,齐州能有2万石储盐,这是1笔很大的数据,市场价值约在34万两白银。这么大的1笔盐抛出去,绝对能引发盐业市场的极大震荡。

    1石盐2百斤,明制3斤1引。

    按明制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也9是是个售盐集中地。每纲盐引为2万引,每引折盐3斤,每份盐引认购价为白银6钱4厘,称为“窝本”,另税银3两,运输银3两。

    1引盐除去规定的3两运输成本,有3两的税。全国2百万盐引,这9是6百万的正规盐税。这是明初的数据,2百年的时间人口能繁衍多少倍?

    除去战争、天灾、疫疾的消耗,此时这个正规盐税翻3倍都不止。崔呈秀在前年收了2百多万两盐税,9犯了士绅忌讳,可想而知其中隐藏的利润、被吞掉的国有资产价值多少。

    万历皇帝,也只敢收收矿税,盐税暴利,他别说收,9连插手分润的机会都没有。

    山东作为产盐地,盐户、破产军户、无地民户煮盐后只能卖给盐务巡检司,每石盐78钱。巡检司提供给盐商的价格大概是1石1两到1两2钱之间。

    1钱银子也91百文左右,而散卖的盐1斤9要2文!

    其中盐务巡检司豢养武装盐丁,9是为了控制辖区内的产盐渠道,并不负责产盐,他们只负责收盐,坐等盐商拿着盐引过来交钱提盐。

    最初的流通渠道,9有近1倍的利润,盐户为了活的更好,少受剥削会在黑市贩卖。这9断了盐务巡检司的财路,盐丁9是这个时候出场的。

    巡检司有盐丁,走私的盐枭也招募江湖人氏充当护盐的盐丁。两拨盐丁碰头9是不死不休,打的比边军还要卖命。当然,关系户被抓住大出血1次9过去了。

    国法规定,走私盐的抓住9是绞刑!

    事关自家腰包,盐丁对这项工作执行的很到位。

    盐丁这种连乡勇地位都不如的政治武装力量,战斗力却直逼边军!还有各个矿场的矿丁,战斗力也不弱。风头很猛,两者与后世城管类同。

    批发商人零售肯价格比提盐时要高几倍,甚至有高出十倍的,各地不同,所以齐州的2万石盐的价值不好估算。

    烧盐盐户、盐巡检、盐商、零售商、平民百姓,这4个环节,每1个环节至少都是1倍的利润,可以想想这盐务有多么挣钱。

    而且盐商拿盐引提盐时,盐引上的税是逃不了,还是那2百万引,1直没有增发。可有盐引才是官盐,能正大光明贩卖的盐。可不够怎么办?哪怕够,也要拿着盐引再弄私盐掺进去,以此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这9是偷税漏税,而盐税也被层层吃拿卡扣,到朝廷手里9那么点意思意思

    而且数量如此之大,按照国法抓住9是诛3族。可盐商至今安安稳稳,说明官商已经1体,都1体了更别说什么勾结。

    所以,朝廷,也9是朱弘昭要动盐税,引发的风暴1点不比晋商答案来的小。晋商大案牵连5余万人,诛杀十余万,流放甘肃修路的2多万,还有2多万有经商才能的以家庭为单位被充为隶,也9是国家管辖的奴仆。

    所以,崔呈秀赶鸭子上架9已经拿出了拼命的势头,还没接命,9和朱弘昭讨要兵权,9是这个原因。

    朱弘昭比崔呈秀还要重视盐商、盐枭掌控的武装力量,3个卫哪够?直接将威名赫赫,有着极强攻坚能力的神机营调给崔呈秀。神机营南下,摆明了9是要大杀特杀,要杀的血流成河。

    方从哲十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根据他的经验推断,被朝廷手中此时掌控的盐不会超过5万石。

    朝廷1改往日的暮气,其实使力的方向都围绕着辽东大战,以兵备、军械、兵员、将佐为主要关键点进行的,根本没有涉及到盐务。所以各大仓库里的盐,应该还是老样子。

    或者账面数据很漂亮,实际上仓库连老鼠都懒得去溜达。

    作为3年前的内阁首辅,朝廷有多少家当他是1清2楚。更知道盐政整饬是阻挡不了的,如此庞大的盐税,1旦整顿好,最少能延续国祚百年。

    他相信这事没人能阻拦,不管是谁,只要站在朝廷的对立面,会被碾压成粉末。毕竟,朝廷此时的掌事人,可是有着仅次于太祖、成祖皇帝的强军。

第351章 打断垄断() 
盐商与军户1样,是世袭的。

    并不是因为子承父业的传统,而是因为纲盐法。

    盐引的持有者都是固定死的,而有些人握着盐引不想抛头露面,则会租借,1份盐引年租金高达数百两!

    这年头给官员送礼,最好的礼物不是墨宝丹青,不是青楼花魁,不是田地,而是盐引!

    所以朝中大员,谁家都有下面人孝敬的盐引。但他们自身不去贩盐,而是租借盐引!这也是方家在盐务有份子钱的原因,谁都免不了。

    而整个国家的盐引有有2百万引,可以想象,光这些盐引9价值多少钱?

    而盐引,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盐引多,1次提盐数量9大,盐引少,9提的少。贩卖时到地方备案、拿到收据后可以再去盐务巡检司提盐。

    根据盐引多少提相应数量的盐,缴该缴的税。9是如此,盐商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会收买、渗透、掌握售盐的盐务巡检司,额外拿盐、光明正大买卖私盐。

    谁家有1份盐引,那真的是吃喝不愁,可以作为传家,给子孙立业的宝贝。但在朝廷的新盐法中,盐引继续存在,但要收回世袭继承的权力。

    原来的2百万引的盐引,完全可以看成大明盐务的股票。谁持有,谁9能享受盐务的暴利分红。有盐引,才能涉足这块大蛋糕。

    而盐商之间的竞争,9是围绕着盐引进行。彼此械斗,亦是司空常见的事情。

    方从哲看着盐税改革,不如说是盐引改革,不由再次吸1口气。

    新盐引,即明年甲子年的盐引将会由盐务总督府进行售卖,也可以进行竞价。务必要将每份盐引自身携带的6钱银子年持有金直接交给盐务总督府,还有分别在各盐务巡检司提盐时缴纳的6两盐税进行分割。

    3两正税直接交付盐务总督府,另外3两盐务系统运转税则交给盐务巡检司。

    这6两银子和1引盐的利润比起来微不足道,朱弘昭很想增高,可增高9会更为严重的刺激到盐商。

    所以盐税比例不变,而盐引改为1次性的,想要多少盐引直接去盐务总督府购买。这样卖出多少盐引,朝廷9能直接收到多少税,由户部和厂卫进行监督,尽可能保证盐税不出问题。

    相对比原来的盐引,现在的盐引制度更为繁琐,需要不断的印发铸造,却直接废除了盐引的垄断。原来的盐引有个好处,9是省事情。

    盐税重利,当年朱元璋9看不到?

    他看得到,但他更重视粮食。而且他认为盐税收的高,会导致民间盐价过高,影响民生。最初的盐引持有者,要根据数量向朝廷纳粮或给边军输粮。

    所以盐商们不得不在边镇进行民屯、商屯进行开发,以此减少运粮的虚耗,减少成本支出。

    而蒲州风陵出身的张4维在张居正死后继任首辅,废除张居正的1切努力,并改革盐法,直接由输粮改为纳银,进1步降低了盐商的成本。他的改革,不仅方便盐商,还为晋地粮商提供了边军的军粮运输业务。

    他之所以改革,因为张家9是靠盐务发财的,他们兄弟1个当官,1个搞盐。

    前不久,蒲州张家被孙河率领的神策卫给抄了,因为这家子竟然是刺杀天启的主谋之1,连张4维的墓都被神策卫给炸了,人犯还在押解京师的路上。

    也9是说,此时各家盐商持有的盐引会在明年作废;而更多的人可以插1手进来,只要掏钱竞价,9能拿到盐引!

    此时盐引汇聚在徽商手里,晋商那部分已经被收缴,被天启留了大部归自己,给朱弘昭和信王各送了1些算是礼物。

    这批从洪武时代流传下来的盐引统统作废,皇室损失不小,持有盐引的朝臣也少了外快,损失最大的绝对是徽商。

    晋商、徽商、浙商、广商这4大商人集团里,势头最猛的晋商自己找死,已经被朱弘昭和天启1巴掌拍死,朝廷吃的饱饱,却搭上了天启的性命,此时9剩下3大商。

    广商、浙商做的是海商贸易,随着颜思齐归附、海王李旦若再归附,这两大商人集团将会失去外出的贸易航线控制权。

    剩下的徽商,汇聚在广陵,靠垄断的盐引非常的富有,吃的肥肥。

    小小的广陵,城中积攒的现金现银不下3千万两!而广陵城中,身家百万的,还只能算是小富

    去年闻香教作乱,有1路叛军奔着广陵城杀去,然后被盐丁直接给灭了

    方从哲仔细研读新的盐引法,也松了1口气,真的松了1口气。

    朝廷并没有把盐商往死路逼,但已经做好了往死路逼的准备。不然神机营南下去做什么?

    新的盐引法并未制止原来的盐商购买,他们只是失去了垄断的世袭资格。更多的豪商、地主只要肯掏钱,9有分享盐务暴利的机会。

    打击原有的盐商,分好处给其他人。

    打击1小波人,拉拢1大波人的手法,极大的稳定了盐引改革带来的风暴动荡。

    他沉吟着不语,脑海中飞速推衍着新盐引法引发的各种可能,终于露出笑容道:“妙哉,从此国朝盐税有了保证,如此手笔出自何人之手?”

    真的很妙,改革能带给更多的人好处,那9是好的改革。至于1小波人,只要被孤立,那9翻不起什么风浪。

    在方从哲看来,朝廷的盐引法改革,不止妙在这种行为后果,而是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态度。

    那9是朝廷,也9是朱弘昭不是1个吃独食的人,他不会将所有有钱人往绝路上逼。有钱大家赚,这样的朱弘昭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晋商大案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直接的后果9是晋商完了,朝廷富了;其次9是有钱人人人自危,时刻都担心成为朱弘昭眼中的肥猪。

    方从哲清楚的知道,那些老狐狸甚至比朱弘昭还要关心国库是否充盈。有些老朋友的信里甚至打趣,1旦国库不支,他们都准备筹款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